一种修复塌方路基的抗滑键-钢管桩复合结构及方法_2

文档序号:9520050阅读:来源:国知局
定土体4中,钢管粧下部也设计为锥形,锥状体的外层也粘附硬质套5。
[0042]如图4所示,当滑塌体高度超过5m时,所述预制钢管粧2需要采用多排布置,多排布置时钢管粧2在平切面上呈梅花形排列。本实施例中钢管粧间距为钢管粧2外径D的二倍。内侧钢管粧设于两外侧钢管粧正中位置,内外侧排粧中心线距离为D。
[0043]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制钢管粧2及抗滑键1截面尺寸均不宜大于30cm,钢管粧2以20-30cm截面尺寸为佳,抗滑键1以10-20cm截面尺寸为佳。
[0044]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抗滑键1与钢管粧2的横向间距(D或2D)相同,抗滑键1纵向垂直间距与钢管粧2上的拉索挂钩8间距S —致,即抗滑键1纵向垂直间距与填土分层填筑厚度S 一致,D为钢管(粧)外径;S为填土分层填筑厚度。
[0045]当修复路基高度大于5m时,在每层填土 7填筑碾压后铺设土工格栅11以进一步降低路基沉降变形。土工格栅11铺设于每分层填土 7之上。土工格栅11 一端由抗滑键1边界开始铺设,铺设要平整,无皱折,尽量张紧,用插钉及填土压重固定,铺设的格栅11双向通长无接头,幅与幅之间的连接可以人工绑扎搭接,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如填土为烁类土和砂类土力学性能稳定,受含水量影响很小,宜优先选用土工格栅11。如采用土工格栅11填料粒径不得大于15cm,并注意控制填料级配,以保证压实重量。
[0046]塌方体填土 7分层填筑压实,每层铺设土工格栅11后平铺拉索3,并将其两端分别固定于抗滑键1上部凹槽6区域和对应钢管粧2相应高度的挂钩8上,且拉索3稍微拉紧。
[0047]所述钢管粧2中钢管2及拉钩8和布置于填土 7中的拉索3均需进行防腐蚀处理。
[004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修复塌方路基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49]S1.清理滑动面13上的粘土及碎石等松散体,布置钢管粧及抗滑键位置。将预制抗滑键固定在塌方体下方的稳定土体中,将预制钢管粧布置于塌方体前缘固定在稳定土体中。
[0050]根据填土性质和高度设计钢管粧截面尺寸及粧排列方式,所述钢管粧2设置于坡脚,在坡脚沿修复设计路基的边缘布设钻孔位置,钢管粧2顶端略高于原路面14的标高,在滑动面13上按填土分层厚度S设定高程线,依高程线选定抗滑键1布设位置,预制抗滑键1沿滑动面按土层厚度S呈阶梯状分层布置。
[0051]S2.采用击或压入等方式将钢管粧2及抗滑键1固定于设计位置。保证预制抗滑键的凹槽位置略高于潜在滑动面,预制钢管粧下端至少深入稳定土体3m。
[0052]原则上采取人工施作方式将预制抗滑键1及钢管粧击或压入稳定土体4,以求减少对既有坡体的扰动破坏。
[0053]S3.按填土分层填筑设计厚度S,进行填筑碾压,直至达到第一排抗滑键1位置,并平整分层填筑面;
[0054]S4.将拉索一端固定在第一排抗滑键上部凹槽区域,轻微拉紧拉索后另一端固定于对应钢管粧相应高度的挂钩上。
[0055]还可以同时将土工格栅铺设于平整的分层填筑面上,且微拉紧,两端固定在抗滑键和钢管粧上。
[0056]将土工格栅11 (可选项)及拉索3铺设于平整的分层填筑面上,且微拉紧并两端固定。所用土工格栅11为双向拉伸塑料土工格栅,人工或机具张紧格栅11,力度要均匀,使格栅10在土中为绷直受力状态。摊铺格栅11后应及时填土覆盖,裸露时间不得超48小时。将拉索3 —端固定在第一排抗滑键1上部凹槽6区域,轻微拉紧拉索3后另一端固定于对应钢管粧2相应高度的挂钩8上,收紧钢索使其处于轻微张拉状态。后续填土碾压时压轮不能直接与格栅筋材及拉索接触,以免筋材及拉索错位。
[0057]S5.依次分层重复S3、S4步骤,注意检查各组拉索3与预制抗滑键1的连结是否有效,注意各层土工格栅11铺设是否平整且无移位,将填土 7依次填筑至第二排,第三排……直至修复路面12与原路面14齐平。
[0058]当滑塌体高度超过5m时,所述预制钢管粧采用多排布置,多排布置时钢管粧在平切面上呈梅花形排列。
[0059]为了防治地表径流对填方的侵蚀作用,增强填土稳定性,在设计时可根据具体填方情况设置土体排水系统。
[0060]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修复塌方路基的抗滑键-钢管粧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抗滑键、预制钢管粧和拉索;所述预制抗滑键用于固定在塌方体下方的稳定土体中,所述预制钢管粧设置在塌方体前缘固定在稳定土体中,所述拉索平铺于填土中,两端分别固定在预制抗滑键与预制钢管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复塌方路基的抗滑键-钢管粧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抗滑键的下部为锥状,中上部为柱形,上部一侧设置有凹槽,凹槽宽度及深度均大于拉索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复塌方路基的抗滑键-钢管粧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抗滑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抗滑键的上部加强配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复塌方路基的抗滑键-钢管粧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钢管粧为钢混复合结构,钢管内充填标号C30以上的混凝土,预制钢管粧悬臂段内侧设置有拉索挂钩,预制钢管粧的下部为锥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复塌方路基的抗滑键-钢管粧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钢管粧的悬臂段长度超过5m时,钢管内则设置竖向钢筋。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修复塌方路基的抗滑键-钢管粧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抗滑键和预制钢管粧的下部锥状的外层粘附硬质套。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复塌方路基的抗滑键-钢管粧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当修复路基填筑高度如大于5m时,所述抗滑键-钢管粧复合结构还包括土工格栅,所述土工格栅与拉索同时平铺于填土中,两端分别固定在预制抗滑键与预制钢管粧上。8.一种修复塌方路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清理塌方体滑动面,布置预制钢管粧和预制抗滑键位置; 将预制抗滑键固定在塌方体下方的稳定土体中,将预制钢管粧布置于塌方体前缘固定在稳定土体中; 步骤2)并击入或压入钢管粧及抗滑键于设计位置; 保证预制抗滑键的凹槽位置高于潜在滑动面,预制钢管粧下端至少深入稳定土体3m ; 步骤3)填土,并填筑碾压至第一排滑键位置; 步骤4)将拉索一端固定在第一排抗滑键上部凹槽区域,轻微拉紧拉索后另一端固定于对应钢管粧相应高度的挂钩上; 步骤5)重复步骤3)至步骤4)将填土依次填筑至第二排,第三排…,直至土层与原路基面齐平; 所述抗滑键与钢管粧的横向间距相同,抗滑键纵向垂直间距与钢管粧上的拉索挂钩间距一致,且抗滑键纵向垂直间距与分层填土厚度一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修复塌方路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还包括将土工格栅铺设于平整的分层填筑面上,轻微拉紧,两端固定在抗滑键和钢管粧上。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修复塌方路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滑塌体高度超过5m时,所述预制钢管粧采用多排布置,多排布置时钢管粧在平切面上呈梅花形排列。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修复塌方路基的抗滑键-钢管桩复合结构及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该复合结构,包括预制抗滑键、预制钢管桩和拉索;所述预制抗滑键用于固定在塌方体下方的稳定土体中,所述预制钢管桩设置在塌方体前缘固定在稳定土体中,所述拉索平铺于填土中,两端分别固定在预制抗滑键与预制钢管桩上;还包括土工格栅,所述土工格栅与拉索同时平铺于填土中,两端分别固定在预制抗滑键与预制钢管桩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抗滑键-钢管桩复合结构修复塌方路基的方法,整个修复方法施工过程简单,节约了道路修复时间,适用于需要快速修复的路基塌方工程;此复合结构不仅具有很好的抗滑支挡效果,布设土工格栅,也可很好地降低路基沉降。
【IPC分类】E02D5/80, E02D5/30, E01C3/00
【公开号】CN105274922
【申请号】CN201510580014
【发明人】黄达, 易林佳伦, 曾彬, 钟助, 宋宜祥
【申请人】重庆大学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