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0608513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通过采用对称平衡浇筑原则以横向方式和纵桥向方式同时对弹性梁段进行混凝土浇筑;采用对称平衡浇筑原则以横向方式和纵桥向方式同时对非弹性梁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本发明提供的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箱梁结构保持弹性体系状态,最后才形成统一整体,有效避免了中横梁附近箱梁不协调变形裂缝等质量问题,有效的避免了浇筑过程中出现变形结构裂缝和冷缝,使得箱梁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按照对称平衡原则对箱梁进行浇筑,保证了移动模架均衡加载,安全可靠;施工资源配置合理,浇筑过程无间断,施工速度较快,机械使用率高,施工工效好。
【专利说明】
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語筑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地,设及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 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移动模架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承台或墳柱作为支撑,可自行走的桥梁施工特种 设备。上行式移动模架系统主要由主梁、鼻梁、上横梁、挂梁、前支腿、中支腿、中小车、后滑 梁等组成,并配有相应的液压电气系统。上行式移动模架具有设备工艺简单,施工安全,机 械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施工质量稳定等优点。
[0003] 为了确保上行式移动模架现诱箱梁混凝±诱筑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同时保证诱筑 过程中移动模架的结构稳定,需要一种适用于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混凝±诱筑方法。但是现 有的上行式移动模架现诱箱梁采用全断面一次诱筑的方式,诱筑量大、工序复杂、施工效率 低、质量和安全控制难度很大。而目前针对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上诱筑施工方法研究 较少,还没有成熟的、系统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0004] 因此,采用现有的上行式移动模架现诱箱梁方法诱筑时所引起的诱筑量大、工序 复杂、施工效率低、质量和安全控制难度大,是一件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方法,W解决采用现有的 上行式移动模架现诱箱梁方法诱筑时所引起的诱筑量大、工序复杂、施工效率低、质量和安 全控制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0006]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方法, 箱梁分为弹性梁段和非弹性梁段,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上诱筑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000引采用对称平衡诱筑原则W横向方式和纵桥向方式同时对弹性梁段进行混凝±诱 筑;
[0009] 采用对称平衡诱筑原则W横向方式和纵桥向方式同时对非弹性梁段进行混凝± 诱筑。
[0010] 进一步地,采用对称平衡诱筑原则W纵桥向方式对弹性梁段进行混凝±诱筑的步 骤包括:
[0011] W箱梁的理论荷载中屯、处作为起点,同时沿两侧使用混凝±纵向对称诱筑箱梁, 直至两侧中的一侧混凝上诱筑至中横梁的墳柱部位为止;
[0012] 诱筑设有中横梁的墳柱部位的一侧时则跳过中横梁的墳柱部位并W同侧处的端 模梁重新作为起点反向诱筑箱梁,诱筑未设有中横梁部位的一侧时则沿原方向继续诱筑箱 梁。
[0013] 进一步地,采用对称平衡诱筑原则W纵桥向方式对非弹性梁段进行混凝±诱筑的 步骤包括:
[0014] 从中横梁的墳柱部位的两侧同时诱筑混凝实现中横梁的墳柱部位诱筑的混 凝±与已诱筑好的混凝±跨接合段。
[0015] 进一步地,箱梁包括位于箱梁底部的底板、位于箱梁顶部的顶板,夹持在底板和顶 板之间且位于箱梁中央位置的中腹板、夹持在底板和顶板之间且位于中腹板边缘的边腹 板、夹持在底板和顶板之间且位于箱梁边缘的翼缘板,采用对称平衡诱筑原则W横向方式 进行混凝±诱筑的步骤包括:
[0016] W箱梁的横截面中屯、线为对称轴,在竖直方向上由下至上W中腹板的倒角处为起 点分两侧同时对称逐层诱筑混凝±至中腹板的中间位置;
[0017] W中腹板的倒角处为起点在水平方向上分两侧同时W朝向横截面中屯、线的位置 诱筑混凝±至两个中腹板之间的底板上;
[0018] W中腹板的中间位置为起点在竖直方向上分两侧同时诱筑未诱筑好的中腹板;
[0019] W边腹板的倒角处为起点在竖直方向上对称分层诱筑混凝±直至完成边腹板的 诱筑;
[0020] W中腹板的倒角处为起点在水平方向上同时W背向横截面中屯、线的位置对称分 层诱筑混凝±至中腹板与边腹板间的底板上;
[0021] W边腹板的倒角处为起点在水平方向上同时W背向横截面中屯、线的位置对称分 层诱筑混凝±直至完成翼缘板的诱筑;
[0022] W箱梁的横截面中屯、线为对称轴在水平方向上分两侧对称诱筑顶板。
[0023] 进一步地,理论荷载中屯、处由下列公式确定:
[0024]
[0025] 其中,X为理论荷载中屯、处距单跨起点的距离,S为标准梁段截面积,S'为中横梁段 截面积,L为单跨长度,W为中横梁段纵桥向长度。
[0026] 进一步地,采用对称平衡诱筑原则W横向方式进行混凝±诱筑的步骤还包括:
[0027] 中腹板、边腹板、翼缘板采用横向方式诱筑混凝±时同时沿纵桥向方向上对称平 衡分布混凝±。
[0028] 进一步地,采用对称平衡诱筑原则W横向方式进行混凝±诱筑的步骤包括:
[0029] 中腹板、边腹板、翼缘板W横向方式进行混凝±诱筑时同时沿纵桥向方向采用纵 断面分层阶梯法诱筑。
[0030] 进一步地,纵断面包括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和顶板全横断面,中腹板、边腹板、翼 缘板横向诱筑混凝±时同时沿纵桥向方向采用纵断面分层阶梯法诱筑的步骤包括:
[0031] 待所述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逐次诱筑直至设定长度后,再进行所述顶板全横断面 的诱筑,每次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诱筑的长度W混凝±未初凝和不出现冷缝原则进行确 定。
[0032] 进一步地,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第一次诱筑时的设定长度由如下公式获得:
[0033]
[0034] 其中,Li为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诱筑最大长度,V为诱筑速度,T为混凝±初凝时 间,Si为箱梁标准段底腹板横截面面积。
[0035] 进一步地,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第二次诱筑时设定的长度由如下公式获得:
[0036]
[0037] 其中,Li为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诱筑最大长度,V为诱筑速度,T为混凝±初凝时 间,Si为箱梁标准段底腹板横截面面积,S2为顶板横截面面积。
[0038] 本发明具有W下有益效果:
[003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方法,纵桥向诱筑顺序综 合考虑了箱梁变形情况和移动模架变形情况:箱梁结构保持弹性体系状态,最后才形成统 一整体,有效避免了中横梁附近箱梁不协调变形裂缝等质量问题,有效的避免了诱筑过程 中出现变形结构裂缝和冷缝,使得箱梁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按照对称平衡原则对箱梁 进行诱筑,保证了移动模架均衡加载,安全可靠;施工资源配置合理,诱筑过程无间断,施工 速度较快,机械使用率高,施工工效好。
[0040]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 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41]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 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42] 图1是本发明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 图;
[0043] 图2是本发明上行式移动模架纵向结构示意图;
[0044] 图3是本发明上行式移动模架横向结构示意图;
[0045] 图4是本发明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 图;
[0046] 图5是本发明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方法沿纵桥向诱筑顺序示意 图;
[0047] 图6是本发明的箱梁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4引图7是本发明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方法沿横向诱筑顺序示意图;
[0049] 图8是本发明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方法沿横向诱筑顺序诱筑时满 足纵桥向对称平衡诱筑的示意图;
[0050] 图9是本发明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方法纵桥向阶梯分层法诱筑示 意图;
[0051] 图10是本发明的箱梁的横截面面积示意图。
[0052] 附图标注说明:
[0053] 1、箱梁主体施工模具;2、中支腿;3、主梁;4、前支腿;5、鼻梁;6、后滑梁;11、上横 梁、12、挂梁;13、外模板;10、中横梁;20、端横梁;30、底板;40、中腹板;50、边腹板;60、翼缘 板;70、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W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55] 参照图1,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 方法,如图2和图3所示,上行式移动模架包括用于从底部展开W进行箱梁拆模或从底部闭 合W诱筑箱梁的箱梁主体施工模具1、支撑于箱梁的中支腿2上用于承载箱梁主体施工模具 1并带动箱梁主体施工模具1沿箱梁纵向移动的主梁3、支撑于箱梁的前支腿4上用于为沿箱 梁纵向移动的主梁3进行导向的鼻梁5W及用于辅助主梁3沿箱梁纵向移动和沿箱梁横向调 曲的后滑梁6;箱梁主体施工模具1悬挂于主梁3上,鼻梁5装于主梁3的前行端,后滑梁6装于 主梁3的后端。箱梁主体施工模具1包括沿主梁3的径向水平插接于主梁3上的上横梁11、悬 挂于上横梁11上的挂梁12、固接于挂梁12上并用于诱筑箱梁的外模板13。箱梁包括中横梁 10和端横梁20。箱梁分为弹性梁段和非弹性梁段,箱梁诱筑时遵循先弹性梁段后非弹性梁 段的诱筑原则,其中,中横梁10的墳柱部位为非弹性梁段,为诱筑时不易产生弹性形变的梁 段;中横梁10至端横梁20的部位为弹性梁段,为诱筑时易产生弹性形变的梁段。
[0056]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0057] 步骤S100、采用对称平衡诱筑原则W横向方式和纵桥向方式同时对弹性梁段进行 混凝±诱筑。
[0058] 步骤S200、采用对称平衡诱筑原则W横向方式和纵桥向方式同时对非弹性梁段进 行混凝±诱筑。
[0059] 在本实施例中,其诱筑顺序遵循先弹性梁段后非弹性梁段的诱筑原则,同时遵循 对称平衡诱筑原则,其中,对称平衡诱筑原则是在横向方向上W箱梁的横截面中屯、线为对 称轴使用混凝±对称诱筑箱梁和/或在纵桥向方向上W箱梁的理论荷载中屯、处作为起点同 时沿两侧使用混凝±对称诱筑箱梁。本实施例诱筑顺序遵循先弹性梁段后非弹性梁段诱筑 原则和对称平衡诱筑原则,从而使上行式移动模架在已诱筑混凝±荷载的作用下,变形趋 于稳定,对接缝处的混凝±不会产生扰动,同时有利于分级调整集中力。
[0060]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方法,纵桥向诱筑顺序综合 考虑了箱梁变形情况和移动模架变形情况:箱梁结构保持弹性体系状态,最后才形成统一 整体,有效避免了中横梁附近箱梁不协调变形裂缝等质量问题,有效的避免了诱筑过程中 出现变形结构裂缝和冷缝,使得箱梁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按照对称平衡原则对箱梁进 行诱筑,保证了移动模架均衡加载,安全可靠;施工资源配置合理,诱筑过程无间断,施工速 度较快,机械使用率高,施工工效好。
[0061] 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 方法,采用对称平衡诱筑原则W纵桥向方式进行混凝±诱筑的步骤包括:
[0062] 步骤S110、W箱梁的理论荷载中屯、处作为起点,同时沿两侧使用混凝±纵向对称 诱筑箱梁,直至两侧中的一侧混凝±诱筑至所述中横梁的墳柱部位为止。具体如图5中的步 骤①所示。
[0063] 理论荷载中屯、处按如下公式进行确定:
[0064] SX = S^-X-W)+S'W (1)
[0065] 其中,X为理论荷载中屯、处距单跨起点的距离,S为标准梁段截面积,S'为中横梁段 截面积,L为单跨长度,W为所述中横梁的墳柱部位纵桥向长度,标准梁段为中横梁至端横梁 的部位,中横梁段为所述中横梁的墳柱部位。
[0066] 对公式(1)进行变形,整理得:
[0067]
[0068] 步骤S120、诱筑设有所述中横梁的墳柱部位的一侧时则跳过所述中横梁的墳柱部 位并W同侧处的端模梁重新作为起点反向诱筑箱梁,诱筑未设有中横梁部位的一侧时则沿 原方向继续诱筑箱梁。具体如图5中的步骤②所示。
[0069] 步骤S130、从所述中横梁的墳柱部位的两侧同时诱筑混凝实现所述中横梁的 墳柱部位诱筑的混凝±与已诱筑好的混凝±跨接合段。具体如图5中的步骤③所示。
[0070] 优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 方法,在箱梁的横截面上,箱梁包括底板30、中腹板40、边腹板50、翼缘板60和顶板70,弹性 梁段或者非弹性梁段在横截面上的结构相同。采用对称平衡诱筑原则W横向方式对弹性梁 段或者非弹性梁段进行混凝±诱筑的步骤包括:
[0071] 步骤S210、w箱梁的横截面中屯、线为对称轴,在竖直方向上由下至上W中腹板的 倒角处为起点分两侧同时对称逐层诱筑混凝±至中腹板的中间位置。具体如图7中的步骤 ①所示。
[0072] 步骤S220、W中腹板的倒角处为起点在水平方向上分两侧同时W朝向横截面中屯、 线的位置诱筑混凝±至两个中腹板之间的底板上。具体如图7中的步骤②所示。
[0073] 步骤S230、W中腹板的中间位置为起点在竖直方向上分两侧同时诱筑未诱筑好的 中腹板。具体如图7中的步骤③所示。
[0074] 步骤S240、W边腹板的倒角处为起点在竖直方向上对称分层诱筑混凝±直至完成 边腹板的诱筑。具体如图7中的步骤④所示。
[0075] 步骤S250、W中腹板的倒角处为起点在水平方向上同时W背向横截面中屯、线的位 置对称分层诱筑混凝±至中腹板与边腹板间的底板上。具体如图7中的步骤⑤所示。
[0076] 步骤S260、W边腹板的倒角处为起点在水平方向上同时W背向横截面中屯、线的位 置对称分层诱筑混凝±直至完成翼缘板的诱筑。具体如图7中的步骤⑥所示。
[0077] 步骤S270、W箱梁的横截面中屯、线为对称轴在水平方向上分两侧对称诱筑顶板。 具体如图7中的步骤⑦所示。
[0078] 在横向诱筑的步骤S210至步骤S270中的每个步骤中均应分层进行诱筑,按照规范 要求每层诱筑时的厚度取30cm。且腹板第一层诱筑时的高度必须控制在腹板的倒角W上且 必须保证倒角饱满;底板混凝±经过移动模板预留的天窗孔进行诱筑;待底腹板全部诱筑 完毕后,按中屯、对称形式进行顶板诱筑。
[0079] 在进行纵桥向诱筑的步骤S110时,横向诱筑时的中腹板、边腹板、翼缘板诱筑需同 时满足横向与纵桥向对称平衡诱筑要求,应保持诱筑方向纵向对称,具体的诱筑顺序和诱 筑方式如图8所示,其中,步骤①、步骤②、步骤③、步骤④、步骤⑤、步骤⑥和步骤⑦表示步 骤执行时的先后顺序。
[0080] 纵断面包括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和顶板全横断面,纵断面诱筑采用分层阶梯法诱 筑,即纵断面划分为底腹板与顶板两个大层,待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单层诱筑至设定长度 后,再进行顶板全横断面诱筑,并保证两次诱筑间的距离在1.5mW上。具体的诱筑顺序如图 9中的步骤①、步骤②、步骤③、步骤④、步骤⑤、步骤⑥和步骤⑦所示。
[0081] 单次全横断面诱筑长度在综合考虑诱筑速度、混凝±初凝时间、箱梁横截面面积 等因素后进行确定,其具体计算方式为:
[0082] 单次全横断面诱筑长度的确定W混凝±未初凝、不出现冷缝为原则。现取诱筑速 度为V,混凝±现场初凝时间(理论初凝时间-混凝±运输及等待时间)为T,箱梁标准段底腹 板横截面面积为S1,顶板横截面面积为S2,底腹板第η层横截面面积为Sln+,中腹板高度为 H,底腹板与顶板单次诱筑长度差为1。箱梁标准段底腹板横截面面积S1和顶板横截面面积 S2如图10所示。
[0083] 首先计算底腹板横截面面积,底腹板横截面面积Si为:
[0084] Si= (S11+S12+......+Sin) (3)
[0085] 其中,Si为底腹板横截面面积,η为现场实际诱筑层数,n = H/30,往上取整,底腹板 与顶板的具体横截面面积形式如图10所示。
[0086] 结合纵断面示意图图9,计算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第一次诱筑时的设定长度^。顶 板混凝±需在底腹板混凝±初凝前完成覆盖,则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第一次诱筑时的设定 长度^为在现场初凝时间T范围内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所能诱筑的长度,由下列公式求取 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第一次诱筑时的设定长度
[0087]
[0088] 对公式(4)进行变形整理,可W求得:
[0089]
[0090] 其中,Li为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诱筑最大长度,V为诱筑速度,T为混凝±初凝时 间,Si为箱梁标准段底腹板横截面面积。
[0091] 继续计算第二次诱筑时的全断面诱筑长度L2,考虑到顶板与底腹板诱筑长度差值 为1,若第二次诱筑时的全断面诱筑长度L2能满足顶板与底腹板阶梯分层点在初凝前覆盖 诱筑完成即可满足要求。
[0092] 底腹板诱筑至阶梯分层点所需时间t,由下述公式可W得到为:
[0093]
[0094] 而在阶梯分层点初凝前需要完成顶板全横断面诱筑和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诱筑, 由此可W得到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诱筑长度,即第二次诱筑时的全断面诱筑长度L2:
[0098]其中,L2为第二次诱筑时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诱筑最大长度,Li为第一次诱筑时底 腹板单侧全横断面诱筑最大长度,V为诱筑速度,T为混凝±初凝时间,Si为箱梁标准段底腹 板横截面面积,S2为顶板横截面面积。
[0099] W混凝±未初凝、不出现冷缝为原则,按照上述计算方法,依次求出第Ξ次诱筑时 的全断面诱筑长度L3和第四次诱筑时的全断面诱筑长度L4,直至箱梁诱筑完毕。
[0100]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方法,诱筑顺序科学,质量 控制高;资源配置合理,施工效率高;此外,该方法考虑移动模架结构整体受力,遵循对称诱 筑原则,安全保障高。
[0101] W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 员来说,本发明可W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上诱筑施工方法,所述箱梁包括中横梁和端模梁,所 述中横梁的墳柱部位为非弹性梁段,所述中横梁至所述端模梁的部位为弹性梁段,所述上 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采用对称平衡诱筑原则W横向方式和纵桥向方式同时对所述弹性梁段进行混凝±诱 筑; 采用对称平衡诱筑原则W横向方式和纵桥向方式同时对所述非弹性梁段进行混凝± 诱筑。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对称平衡诱筑原则W纵桥向方式对所述弹性梁段进行混凝±诱筑的步骤包括: W所述箱梁的理论荷载中屯、处作为起点,同时沿两侧使用混凝±纵向对称诱筑所述箱 梁,直至所述两侧中的一侧混凝±诱筑至所述中横梁的墳柱部位为止; 诱筑设有所述中横梁的墳柱部位的一侧时则跳过所述中横梁的墳柱部位并W同侧处 的所述端模梁重新作为起点反向诱筑所述箱梁,诱筑未设有所述中横梁部位的一侧时则沿 原方向继续诱筑所述箱梁。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对称平衡诱筑原则W纵桥向方式对非弹性梁段进行混凝±诱筑的步骤包括: 从所述中横梁的墳柱部位的两侧同时诱筑混凝实现所述中横梁的墳柱部位诱筑 的混凝±与已诱筑好的所述混凝±跨接合段。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梁包括位于箱梁底部的底板、位于所述箱梁顶部的顶板,夹持在所述底板和所 述顶板之间且位于所述箱梁中央位置的中腹板、夹持在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且位于所 述中腹板边缘的边腹板、夹持在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且位于所述箱梁边缘的翼缘板, 采用对称平衡诱筑原则W横向方式对所述弹性梁段或者非弹性梁段进行混凝±诱筑的步 骤包括: W所述箱梁的横截面中屯、线为对称轴在竖直方向上由下至上W所述中腹板的倒角处 为起点分两侧同时对称逐层诱筑混凝±至所述中腹板的中间位置; W所述中腹板的倒角处为起点在水平方向上分两侧同时W朝向所述横截面中屯、线的 位置诱筑混凝±至两个所述中腹板之间的所述底板上; W所述中腹板的中间位置为起点在竖直方向上分两侧同时诱筑未诱筑好的所述中腹 板; W所述边腹板的倒角处为起点在竖直方向上对称分层诱筑混凝±直至完成所述边腹 板的诱筑; W所述中腹板的倒角处为起点在水平方向上同时W背向横截面中屯、线的位置对称分 层诱筑混凝±至所述中腹板与所述边腹板间的所述底板上; W所述边腹板的倒角处为起点在水平方向上同时W背向横截面中屯、线的位置对称分 层诱筑混凝±直至完成所述翼缘板的诱筑; W所述箱梁的横截面中屯、线为对称轴在水平方向上分两侧对称诱筑所述顶板。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理论荷载中屯、处由下列公式确定:其中,X为理论荷载中屯、处距单跨起点的距离,s为标准梁段截面积,s'为中横梁段截面 积,L为单跨长度,W为中横梁段纵桥向长度。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用对称平衡诱筑原则W横向方式进行混凝±诱筑的步骤还包括: 所述中腹板、所述边腹板、所述翼缘板采用横向方式诱筑混凝±时同时沿纵桥向方向 上对称平衡分布所述混凝±。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用对称平衡诱筑原则W横向方式进行混凝±诱筑的步骤还包括: 所述中腹板、所述边腹板、所述翼缘板W横向方式进行混凝±诱筑时同时沿纵桥向方 向采用纵断面分层阶梯法诱筑。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断面包括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和顶板全横断面,所述中腹板、所述边腹板、所述 翼缘板W横向方式进行混凝±诱筑时沿纵桥向方向采用纵断面分层阶梯法诱筑的步骤包 括: 待所述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逐次诱筑直至设定长度后,再进行所述顶板全横断面的诱 筑,每次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的诱筑长度W混凝±未初凝和不出现冷缝为原则进行确定。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第一次诱筑时的诱筑长度由如下公式获得:其中,Li为第一次诱筑时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诱筑最大长度,V为诱筑速度,T为混凝± 初凝时间,Si为箱梁标准段底腹板横截面面积。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行式移动模架箱梁混凝±诱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第二次诱筑时的诱筑长度由如下公式获得:其中,L2为第二次诱筑时底腹板单侧全横断面诱筑最大长度,Li为第一次诱筑时底腹板 单侧全横断面诱筑最大长度,V为诱筑速度,T为混凝±初凝时间,Si为箱梁标准段底腹板横 截面面积,S2为顶板横截面面积。
【文档编号】E01D2/04GK105970812SQ201610304093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0日
【发明人】罗桂军, 肖洪波, 彭云涌, 聂海柱, 杨添雨
【申请人】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