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钢-混组合索梁锚固构造_2

文档序号:9966539阅读:来源:国知局
述上开孔加劲肋2和多个所述下开孔加劲肋3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均沿矩形钢管4的长度方向进行布设。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和下开孔加劲肋3均为开有多个通孔的长条形肋板且二者均为钢板。所述锚拉板I固定在顶板4-1的中部上方且其正下方设置有一个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4-1和底板4-2与两个所述侧板4-3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多个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与顶板4-1之间以及多个所述下开孔加劲肋3与底板4-2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0035]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拉桥的斜拉索索面为单索面,所述加劲型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数量为一个且其固定在所述主梁的中部。
[0036]所述加劲型钢管混凝土构件上布设有多个分别用于固定多道所述斜拉索的锚拉板1,并且多个所述锚拉板I沿所述加劲型钢管混凝土构件的中心轴线由前至后进行布设。本实施例中,所述锚拉板I焊接固定在矩形钢管4上。
[0037]实际施工时,当所述斜拉桥的斜拉索索面为双索面时,如图4所示,所述加劲型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加劲型钢管混凝土构件分别固定在所述主梁的左右两侧。
[0038]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和下开孔加劲肋3的高度之和小于顶板4-1和底板4-2之间的间距。多个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呈均匀布设,且多个所述下开孔加劲肋3呈均匀布设。
[0039]实际加工时,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上由上至下开有多排所述通孔或其中部开有一排所述通孔,所述下开孔加劲肋3上由上至下开有多排所述通孔或其中部开有一排所述通孔。
[0040]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的高度大于下开孔加劲肋3的高度,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上开有上下两排所述通孔,所述下开孔加劲肋3的中部开有一排所述通孔。
[0041]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上开孔加劲肋2和下开孔加劲肋3上所开通孔的排数进行相应调整。
[0042]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和下开孔加劲肋3的数量相同,且多个所述下开孔加劲肋3分别布设在多个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的正下方。
[0043]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和下开孔加劲肋3的数量均为三个。
[0044]实际施工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对上开孔加劲肋2和下开孔加劲肋3进行相应调整。
[0045]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梁为钢管混凝土桁架梁6 ;所述加劲型钢管混凝土构件固定在钢管混凝土桁架梁6的上弦杆上。并且,所述主梁为箱梁。
[0046]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结构5由普通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或改性混凝土饶筑而成。
[0047]实际施工过程中,先在工厂将锚拉板I和多个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均焊接固定在顶板4-1上,再将多个所述下开孔加劲肋3均焊接固定在底板4-2上,随后将两个所述侧板4-3分别焊接固定在顶板4-1与底板4-2的左右两侧之间,所述混凝土结构5的混凝土浇筑过程既可在工厂完成,也可在桥梁施工现场完成,实际施工简便且施工质量易于保证。施工完成后,所述斜拉桥上所装的斜拉索通过锚拉板I和所述加劲型钢管混凝土构件锚固在所述斜拉桥的主梁上。
[0048]实施例2
[0049]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和下开孔加劲肋3呈交错布设。
[0050]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的数量为三个,所述下开孔加劲肋3的数量为两个。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上开孔加劲肋2和下开孔加劲肋3的数量进行相应调整。
[0051]本实施例中,其余部分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5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斜拉桥钢-混组合索梁锚固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钢管(4)、布设在矩形钢管(4)内的加劲肋组件、由填充于矩形钢管(4)内的混凝土浇筑成型的混凝土结构(5)和布设于矩形钢管(4)上且对斜拉桥上所装斜拉索进行固定的锚拉板(I),所述加劲肋组件浇筑于混凝土结构(5)内,所述矩形钢管(4)、所述加劲肋组件和混凝土结构(5)组成加劲型钢管混凝土构件,所述加劲型钢管混凝土构件紧固固定在所述斜拉桥的主梁上;所述矩形钢管(4)呈水平布设且其沿纵桥向布设,所述矩形钢管(4)由顶板(4-1)、位于顶板(4-1)正下方的底板(4-2)和两个分别连接于顶板(4-1)与底板(4-2)左右两侧之间的侧板(4-3)拼接而成,所述顶板(4-1)和底板(4-2)均呈水平布设;所述加劲肋组件包括多个由左至右固定在顶板(4-1)底部的上开孔加劲肋(2)和多个由左至右固定在底板(4-2)上部的下开孔加劲肋(3),多个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下开孔加劲肋(3)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和多个所述下开孔加劲肋(3)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均沿矩形钢管(4)的长度方向进行布设;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和下开孔加劲肋(3)均为开有多个通孔的长条形肋板且二者均为钢板;所述锚拉板(I)固定在顶板(4-1)的中部上方且其正下方设置有一个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钢-混组合索梁锚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1)和底板(4-2)与两个所述侧板(4-3)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多个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与顶板(4-1)之间以及多个所述下开孔加劲肋(3)与底板(4-2)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拉桥钢-混组合索梁锚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桥的斜拉索索面为单索面,所述加劲型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数量为一个且其固定在所述主梁的中部。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拉桥钢-混组合索梁锚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桥的斜拉索索面为双索面,所述加劲型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加劲型钢管混凝土构件分别固定在所述主梁的左右两侧。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拉桥钢-混组合索梁锚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上由上至下开有多排所述通孔或其中部开有一排所述通孔,所述下开孔加劲肋(3)上由上至下开有多排所述通孔或其中部开有一排所述通孔;所述锚拉板(I)焊接固定在矩形钢管(4)上。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拉桥钢-混组合索梁锚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为钢管混凝土桁架梁¢);所述加劲型钢管混凝土构件固定在钢管混凝土桁架梁(6)的上弦杆上。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拉桥钢-混组合索梁锚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和下开孔加劲肋(3)的数量相同,且多个所述下开孔加劲肋(3)分别布设在多个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的正下方。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拉桥钢-混组合索梁锚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和下开孔加劲肋(3)呈交错布设。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拉桥钢-混组合索梁锚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和下开孔加劲肋(3)的高度之和小于顶板(4-1)和底板(4-2)之间的间距;多个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呈均匀布设,且多个所述下开孔加劲肋(3)呈均匀布设。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斜拉桥钢-混组合索梁锚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的高度大于下开孔加劲肋(3)的高度,所述上开孔加劲肋(2)上开有上下两排所述通孔,所述下开孔加劲肋(3)的中部开有一排所述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拉桥钢-混组合索梁锚固构造,包括矩形钢管、布设在矩形钢管内的加劲肋组件、由填充于矩形钢管内的混凝土浇筑成型的混凝土结构和布设于矩形钢管上的锚拉板,矩形钢管、加劲肋组件和混凝土结构组成加劲型钢管混凝土构件;矩形钢管沿纵桥向布设,矩形钢管由顶板、底板和两个侧板拼接而成,加劲肋组件包括多个由左至右固定在顶板底部的上开孔加劲肋和多个由左至右固定在底板上部的下开孔加劲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方便、使用效果好,将设置开孔加劲肋的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与传统的锚拉板相结合,在保证受力合理、传力可靠的前提下,既满足斜拉索水平分力的承压需求,又有利于改善索梁锚固部位的疲劳性能。
【IPC分类】E01D11/04, E01D19/14
【公开号】CN204875519
【申请号】CN201520652159
【发明人】刘永健, 熊治华, 张凯, 姜磊, 王成坤, 李鸿升
【申请人】长安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