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防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72992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防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支座,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梁防震支座。
【背景技术】
[0002]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桥梁上部结构和桥梁下部结构之间会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当荷载超过桥梁设计承载极限时,桥梁就会发生落梁、断裂等破坏现象,导致交通中断,给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造成巨大人员与财产损失。目前,为了避免地震时桥梁倒塌事情的发生,在做好桥梁抗震设计的基础上,需要使用桥梁减震支座来降低地震对桥梁整体结构的影响,在地震来临时,通过减震耗能结构消耗地震时输入桥梁结构的能量。现如今,所采用的桥梁减震支座主要为橡胶支座,实际使用时,橡胶支座的减震效果较差,不能有效保证地震发生时的桥梁安全。因而,需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既能满足桥梁上部结构的承载要求,又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能有效降低地震发生时桥梁损坏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桥梁防震支座,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既能满足桥梁上部结构的承载要求,又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能有效降低地震发生时桥梁损坏的可能性。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桥梁防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竖直布设的外套柱、由上至下套装在外套柱顶部的上盖、由下至上套装在外套柱底部的下盖、布设在外套柱正上方的上橡胶垫圈、布设在外套柱正下方的下橡胶垫圈和布设于外套柱内侧的减震器,所述外套柱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所述外套柱、上盖、下盖、上橡胶垫圈和下橡胶垫圈呈同轴布设,所述上橡胶垫圈为垫装在外套柱顶端与上盖之间的环形橡胶垫,所述下橡胶垫圈为垫装在外套柱底端与下盖之间的环形橡胶垫;所述上盖为下部开口的圆柱形扣盖,所述上盖内设置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位于上橡胶垫圈内;所述下盖为上部开口的圆柱形座体,所述下盖内设置有下托板,所述下托板位于下橡胶垫圈内;所述上盖板位于下托板上方,所述减震器位于上盖板和下托板之间;所述下托板与下盖之间垫装有减摩板;
[0005]所述上盖板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半球形凸台,所述减震器的外壳顶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半球形凸台,所述第一半球形凸台和第二半球形凸台呈交错布设;所述下托板顶部设置有多个第三半球形凸台,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多个第四半球形凸台,所述第三半球形凸台和第四半球形凸台呈交错布设;所述外套柱的内侧壁上由上至下设置有多排第五半球形凸台,每排所述第五半球形凸台均包括多个沿圆周方向布设的第五半球形凸台;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由上至下设置有多排第六半球形凸台,每排所述第六半球形凸台均包括多个沿圆周方向布设的第六半球形凸台,所述第六半球形凸台与第五半球形凸台呈交错布设。
[0006]上述一种桥梁防震支座,其特征是:所述外套柱、上盖、下盖、上橡胶垫圈和下橡胶垫圈围成一个内装阻尼液的圆柱状减震腔,所述减震器、上盖板和下托板均位于所述圆柱状减震腔内。
[0007]上述一种桥梁防震支座,其特征是:所述减摩板为聚四氟乙烯板。
[0008]上述一种桥梁防震支座,其特征是:所述上盖和下盖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均为组合式外盖,所述组合式外盖包括外层盖、套装在所述外层盖内侧的内层盖和垫装在所述外层盖与所述内层盖之间的橡胶垫层,所述外层盖和所述内层盖均为由钢板加工而成的钢盖。
[0009]上述一种桥梁防震支座,其特征是:所述上盖板和下托板均为圆形平板。
[0010]上述一种桥梁防震支座,其特征是:所述减震器的外壳为圆柱形壳体,所述外壳包括上下部均开口的外套筒以及分别布设在所述外套筒上下部的顶盖和底板;所述减震器包括外壳、位于外壳内侧中部的铅芯和多个沿圆周向布设在铅芯外侧的减震组件,多个所述减震组件的结构均相同且其位于外壳内;所述铅芯与外壳呈同轴布设,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上下两个分别对铅芯进行挤压的挤压头,两个所述挤压头分别布设在所述顶盖和所述底板上;每个所述减震组件均包括上下部均开口的钢套筒和套装在钢套筒内的橡胶柱,所述橡胶柱外侧套装有弹簧且其上下端分别支顶在所述顶盖和所述底板上,所述钢套筒底部支撑在所述底板上且其顶部高度低于橡胶柱的顶部高度。
[0011]上述一种桥梁防震支座,其特征是:所述外套筒为圆柱筒,所述钢套筒为正方体筒。
[0012]上述一种桥梁防震支座,其特征是:所述减震器的外壳内设置有多个由上至下布设的橡胶板,多个所述橡胶板均与外壳呈平行布设,相邻两个所述橡胶板之间均布设有一个金属板;多个所述橡胶板包括一个第一橡胶板和多个均位于所述第一橡胶板正下方的第二橡胶板,所述第一橡胶板、所述金属板和多个所述第二橡胶板的中部均开有一个供铅芯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橡胶板上沿圆周方向开有多个分别供多个所述减震组件的橡胶柱穿过的第二通孔,每个所述第二橡胶板和每个所述金属板上均沿圆周方向开有多个分别供多个所述减震组件的钢套筒穿过的第三通孔。
[0013]上述一种桥梁防震支座,其特征是:多个所述减震组件呈均匀布设。
[0014]上述一种桥梁防震支座,其特征是:多个所述第一半球形凸台呈均匀布设且其呈梅花形布设,多个所述第二半球形凸台呈均匀布设且其呈梅花形布设,多个所述第三半球形凸台呈均匀布设且其呈梅花形布设,多个所述第四半球形凸台呈均匀布设且其呈梅花形布设;所述外套柱内侧壁上设置的所有第五半球形凸台呈梅花形布设,所述外壳外侧壁上设置的所有第六半球形凸台呈梅花形布设。
[00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6]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投入成本较低。
[0017]2、加工制作及施工简便,并且使用寿命长。
[0018]3、所采用的减震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简便、减震效果好,减震器的外壳内设置有铅芯和多个减震组件;铅芯与外壳呈同轴布设,外壳内设置有上下两个分别对铅芯进行挤压的挤压头;减震组件包括上下部均开口的钢套筒和套装在钢套筒内的橡胶柱,橡胶柱外侧套装有弹簧;同时,外壳内由上至下设置有多个橡胶板,相邻两个橡胶板之间布设有金属板,提供额外的变形与摩擦阻尼,所采用的减震器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减震效果均非常好。
[0019]4、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当桥梁承受轻微荷载时,减震器外壳顶部设置的第二半球形凸台与上盖板底部设置的第一半球形凸台之间以及减震器外壳底部设置的第四半球形凸台与下托板顶部设置的第三半球形凸台之间均仅轻微接触,并未咬合,再加上下橡胶垫圈内减摩板的作用,使得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可在小范围内自由运动;但地震作用时,由于地震波中存在纵波,减震器外壳顶部设置的第二半球形凸台与上盖板底部设置的第一半球形凸台之间以及减震器外壳底部设置的第四半球形凸台与下托板顶部设置的第三半球形凸台之间均相互咬合,并且由于上橡胶垫圈和下橡胶垫圈均发生剪切变形,对减震腔内的空间进行挤压,限制了下托板在减摩板上的滑动,从而限定了下盖与下托板之间的相对运动,此状态下本实用新型作为固定支座使用。同时,由于第二半球形凸台与第一半球形凸台之间以及第四半球形凸台与第三半球形凸台之间均相互咬合,振动荷载传递至减震器,并由减震器中的多个减震组件进行耗能;并且,在地震横波作用下,上盖板和下托板产生相对位移,从而带动挤压头挤压铅芯以及多个橡胶板发生剪切变形进行耗能。另夕卜,实际使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在水平或竖直方向上任何晃动都能引起半球形凸台(包括第一半球形凸台、第二半球形凸台、第三半球形凸台、第四半球形凸台、第五半球形凸台与第六半球形凸台)发生移动,并且由于减震腔内设置有阻尼液,因而半球形凸台在阻尼液作用下也不断消耗晃动的能量。综上,本实用新型既能满足桥梁上部结构的承载要求,又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能提供较大的阻尼和耗能能力,在较小的位移下进行有效耗能,并能有效降低桥梁损坏的可能性。
[00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既能满足桥梁上部结构的承载要求,又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能有效降低地震发生时桥梁损坏的可能性。
[0021]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器外壳内铅芯和减震组件的布设位置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上盖;2—下盖;3—上橡胶垫圈;
[0027]4—下橡胶垫圈;5—外套柱;6—上盖板;
[0028]7一减摩板;8一下托板;8-1—第一橡胶板;
[0029]8-2—第二橡胶板;9-1 一第一半球形凸台;
[0030]9-2—第二半球形凸台;9-3—第三半球形凸台;
[0031]9-4—第四半球形凸台;9-5—第五半球形凸台;
[0032]9-6一第六半球形凸台;11 一铅芯;12—减震器;
[0033]12-1—外壳;13—钢套筒;14一橡胶柱;
[0034]15—挤压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呈竖直布设的外套柱5、由上至下套装在外套柱5顶部的上盖1、由下至上套装在外套柱5底部的下盖2、布设在外套柱5正上方的上橡胶垫圈3、布设在外套柱5正下方的下橡胶垫圈4和布设于外套柱5内侧的减震器12,所述外套柱5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所述外套柱5、上盖1、下盖2、上橡胶垫圈3和下橡胶垫圈4呈同轴布设,所述上橡胶垫圈3为垫装在外套柱5顶端与上盖1之间的环形橡胶垫,所述下橡胶垫圈4为垫装在外套柱5底端与下盖2之间的环形橡胶垫;所述上盖1为下部开口的圆柱形扣盖,所述上盖1内设置有上盖板6,所述上盖板6位于上橡胶垫圈3内。所述下盖2为上部开口的圆柱形座体,所述下盖2内设置有下托板8,所述下托板8位于下橡胶垫圈4内。所述上盖板6位于下托板8上方,所述减震器12位于上盖板6和下托板8之间。所述下托板8与下盖2之间垫装有减摩板7。
[0036]所述上盖板6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半球形凸台9-1,所述减震器12的外壳12_1顶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半球形凸台9-2,所述第一半球形凸台9-1和第二半球形凸台9-2呈交错布设。所述下托板8顶部设置有多个第三半球形凸台9-3,所述外壳12-1底部设置有多个第四半球形凸台9-4,所述第三半球形凸台9-3和第四半球形凸台9-4呈交错布设。所述外套柱5的内侧壁上由上至下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