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7558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套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合件,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套合在各种形状的螺合件的套筒。
背景技术
现有可套合在各种形状螺合件的套筒,如台湾专利棘齿套筒结构,其申请号为91218286,公告号为542056,该套筒的结构是,在套筒本体内成型有一套合孔,通过套合孔在螺丝上进行套合及锁、卸作业;其特征在于该套合孔内壁面,设有十二个抵顶凸,各抵顶凸之间以凹空部相邻间隔;该抵顶凸侧端成型有圆弧状抵顶面,各抵顶凸外端部形成有斜面;由此,该套合孔可通过抵顶凸与凹空部的结构设计,与齿轮形、棘齿形、星形、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十二角形的螺合件进行套合及锁、卸作业。
该专利案的主要优点在于该专利结构的套筒如公报的各图所示,可套合齿轮形、棘齿形、星形、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十二角形的螺合件,旋动作业范围较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筒,其在现有套筒结构的基础上,又进行改进,使其结构更加科学合理,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作用端内侧面依序形成卡制缘、容置槽及凹槽,且呈顺序环状排列,套筒内侧面的卡制缘为突出面,卡制缘与另一卡制缘间设容置槽,卡制缘突出面接近中心点处凹设一凹槽,使卡制缘由原先的一个面增加为二个面;由此,在操作时,套筒可卡合数种形状的螺合件,达到使用套筒范围扩大的效果。
前述的套筒,其中套筒另端设有驱动面,以供被驱动之。
前述的套筒,其中套筒内侧面的卡制缘为一具有适当大小弧度的突出弧面。
前述的套简,其中套筒凹槽的二侧边呈平行状,底边呈直线状。
前述的套筒,其中凹槽二平行侧边与卡制缘交点处与套筒圆心夹角约为15度至20度。
前述的套筒,其中套筒内侧面的卡制缘为一突出弧面,该弧面为二条弧线或多条弧线构成。
前述的套筒,其中套筒凹槽的二侧边夹角大于九十度,凹槽的底边呈弧线状。
前述的套筒,其中套筒凹槽的二侧边夹角小于九十度。
前述的套筒,其中套筒的卡制缘为一直线。
前述的套筒,其中套筒为公字形接头,公字形的套筒外周面上设有卡制缘、容置槽及凹槽,且呈顺序环状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主要包括有一套筒在作用端内侧面依序形成的卡制缘、容置槽及凹槽呈顺序环状排列,套筒内侧面的卡制缘为一适当大小弧度的突出弧面构成,卡制缘与另一卡制缘间设有容置槽,并在卡制缘突出的弧面接近中心点处凹设一个凹槽,使卡制缘由原先的一个弧面增加为二个弧面,这样,在操作时,套筒可卡合数种形状的螺合件,让套筒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主视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凹槽平行侧边与卡制缘交点处与套筒圆心夹角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动六角形螺合件示意图。
图2A为图2所示A-A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动星形螺合件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动星形螺合件示意图。
图4A为图4所示A-A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旋动圆角螺合件示意图。
图5A为图5所示A-A面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旋动大圆角形螺合件示意图。
图6A为图6所示A-A面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旋动齿轮形螺合件示意图。
图7A为图7所示A-A面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旋动多角尖形螺合件示意图。
图8A为图8所示A-A面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旋动八角形螺合件示意图。
图9A为图9所示A-A面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旋动四角形螺合件示意图。
图10A为
图10所示A-A面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旋动七角形螺合件示意图。
图11A为
图11所示A-A面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旋动九角形螺合件示意图。
图12A为
图12所示A-A面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旋动三角形螺合件示意图。
图13A为
图13所示A-A面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旋动大三角形螺合件示意图。
图14A为
图14所示A-A面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5A为
图15所示A-A面剖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6A为
图16所示A-A面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10套筒、11卡制缘、12容置槽、13凹槽、20螺合件、22圆角六角端、23大圆角、30星形螺合件、40齿轮形螺合件、41凸缘、50多角尖形螺合件、51八角形螺合件、52四角形螺合件、53七角形螺合件、54九角形螺合件、55三角形螺合件、56大三角形螺合件、60螺合件、61旋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
图1、
图1A、
图1B所示,本实用新型套筒的结构,主要包括一套筒10,其外观约为圆筒形,套筒10作用端内侧面依序形成的卡制缘11、容置槽12及凹槽13呈顺序环状排列,套筒10另端可设有驱动面以供被驱动之,套筒10内侧面的卡制缘11,为一适当大小弧度的突出弧面构成,并在卡制缘11与另一卡制缘11间设有容置槽12,且在卡制缘11的突出弧面接近中心点处凹设一个凹槽13,凹槽13的二侧边呈平行状,凹槽13的底边呈直线状,使卡制缘11由原先的一个弧面增加到二个弧面,凹槽13二平行侧边与卡制缘11交点处与套筒10的圆心夹角约为15度至20度之间,这样,操作时,套筒10可卡合数种形状的螺合件,达到套筒10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的目的,节省工作时间。
参阅图2、图2A所示,当套筒10内容置六角形螺合件20时,因套笥10内侧面设有卡制缘11、容置槽12及凹槽13,且以顺序环状排列,故内侧面数个卡制缘11都顶掣在螺合件20的六个边面处,此时螺合件20的六角端即容置在套筒10的容置槽12处,这样,此当以手或任何外力旋动套筒10时,螺合件20即可被旋动。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在于请配合
图1、
图1A、
图1B所示,一般套筒10的结构为具有大曲率半径及小曲率半径的套筒10,也即大曲率半径即为卡制缘11,小曲率半径即为容置槽12,但一般套筒10可套合在六角形螺合件20与星形螺合件30而旋动之;而本实用新型是在结构上保留原先的大曲率半径及小曲率半径,但是在大曲率半径上加设有凹槽13,这样,套筒10的内周面即具有卡制缘11、容置槽12及凹槽13,且呈顺序环状排列,加设凹槽13后,使套筒10具有套合各种形状的螺合件的功能,这是本发明的主要优点。
参阅图3、图4、图4A所示,为套筒10套合在星形螺合件30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动作原理,这时星形螺合件30的六角端恰可卡置在套筒10的容置槽12处,故,套筒10即可旋动星形螺合件30。
参阅图5、图5A所示,一般螺合件20都为六角形状,但常可见螺合件20因经常性的旋动,而导致螺合件20的六角端磨损形成圆角六角端22,导致无法继续使用,这时即可将之套入套筒10中,套筒10的凹槽13恰可咬合螺合件20的圆角六角端22,故套筒10即可旋动因长期或经常性的使用而导致磨成圆形六角端22的螺合件20。
参阅图6、图6A所示,当螺合件20的六角端磨损成大圆角23时,亦可将之套入套筒10中,套筒10的容置槽12恰可容纳大圆角23,故,套筒10即可旋动具有大圆角23的螺合件20。
参阅图7、图7A所示,当套筒10内容置齿轮形螺合件40时,因套筒10内侧面设有卡制缘11、容置槽12及凹槽13,且以顺序环状排列,故内侧面数个卡制缘11则都顶掣在齿轮形螺合件40的十二个边面处,这时齿轮形螺合件40的六个凸块41即容置在套筒10的容置槽12处,齿轮形螺合件40的另外六个凸块41恰可紧密卡合在凹槽13内,这样,当以手或任何外力旋动套筒10时,齿轮形螺合件40即可被旋动。
参阅图8、图8A所示,当套筒10内容置多角尖形螺合件50时,因套筒10内侧面设有卡制缘11、容置槽12及凹槽13,故内侧面数个卡制缘11都顶掣在多角尖形螺合件50的十二个边面处,这时多角尖形螺合件50的六个尖端即容置在套筒10的容置槽12处,另外六个尖端即容置在凹槽13内,这样,当以手或任何外力旋动套筒10时,多角尖形螺合件5O即可转动锁紧或松开。
参阅图9、图9A所示,当套筒10内容置八角形螺合件51时,套筒1O的数个卡制缘11即可顶掣在八角形螺合件51的数个边面处,当以手或任何外力旋动套筒10时,八角形螺合件51即可被旋动。
参阅
图10、
图10A所示,当套筒10内容置四角形螺合件52时,套筒10的二个凹槽13即可顶掣在四角形螺合件52的二个边缘处,当以手或任何外力旋动套筒10时,四角形螺合件52则可被旋动。
参阅
图11、
图11A所示,当套筒10内容置七角形螺合件53时,套筒10的数个卡制缘11即可顶掣在七角形螺合件53的数个边面处,这样,当以手或任何外力旋动套筒10时,七角形螺合件53即可被旋动。
参阅
图12、
图12A所示,当套筒10内容置九角形螺合件54时,套筒10的数个卡制缘11及凹槽13即可顶掣在九角形螺合件54的全部边面处,当用手或任何外力旋动套筒10时,九角形螺合件54则可被旋动。
参阅
图13、
图13A所示,当套筒10内容置三角形螺合件55时,套筒10的三个凹槽13即可顶掣在三角形螺合件55的三个角端处,当用手或任何外力旋动套筒10时,三角形螺合件55即可被旋动。
参阅
图14、
图14A所示,当套筒10内容置大三角形螺合件56时,也就是规格大于三角形螺合件55,套筒10的三个容置槽12即可顶掣在大三角形螺合件56的三个角端处,当用手或任何外力旋动套筒10时,大三角形螺合件56即被旋动。
参阅
图15、
图15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
图1所示的套筒10为具有大曲率半径及小曲率半径的套筒10,也即大曲率半径即为卡制缘11,小曲率半径即为容置槽12,当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运用在仅具有大曲率半径的套筒10时,套筒10内侧面的卡制缘11为一突出弧面,该弧面为二弧线或多弧线所构成;套筒10卡制缘11接近中心点处凹设一具有深度的凹槽13,凹槽13的二侧边夹角可大于或小于九十度,凹槽13的底边呈弧线状,使卡制缘11由原先的一弧面增加为二个弧面,由此,在旋动螺合件20、星形螺合件30、齿轮形螺合件40、多角尖形螺合件50时,具有相同的实施功效。
参阅
图16、
图16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当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运用在具有六平面的套筒10时,也即套筒10的卡制缘11为一直线构成,此时螺合件20的六角端即容置在套筒10的容置槽12处,卡制缘11水平的直线可卡合螺合件12的边面。
参阅
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套筒10更改为公字形接头结构,公字形套筒10外周面上设有卡制缘11、容置槽12及凹槽13,螺合件60具有凹旋动槽61,在旋动槽61的内周面设有卡制缘11、容置槽12及凹槽13,且呈顺序环状排列,也具有相同的实施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最大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套筒10作用端内侧面依序形成卡制缘11、容置槽12及凹槽13,且呈顺序环状排列,本实用新型在设计时套筒10的卡制缘11可由曲线、直线构成,也可由两条以上的曲线构成,由此,该套筒10可与六角形、星形、磨成圆角的螺合件、齿轮形、多角尖形、三角形螺合件进行套合动作。
2、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上保留原先的大曲率半径及小曲率半径,而在大曲率半径上加设有凹槽13,这样,套筒10的内周面即具有卡制缘11、容置槽12及凹槽13,且呈顺序环状排列;一般市面上最常见的螺合件为六角形,也即旋动六角形螺合件20的比例相当高,其它形状螺合件的比例较低,本实用新型保留原先套筒10的大曲率半径及小曲率半径,使之套合六角形螺合件20时可较为稳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作用端内侧面依序形成卡制缘、容置槽及凹槽,且呈顺序环状排列,套筒内侧面的卡制缘为突出面,卡制缘与另一卡制缘间设容置槽,卡制缘突出面接近中心点处凹设一凹槽,使卡制缘由一个面增加为二个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另端设有驱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内侧面的卡制缘为一具有弧度的突出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简,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凹槽的二侧边呈平行状,底边呈直线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二平行侧边与卡制缘交点处与套筒圆心夹角约为15度至2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简内侧面的卡制缘为一突出弧面,该弧面为二条弧线或多条弧线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凹槽的二侧边夹角大于九十度,凹槽的底边呈弧线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凹槽的二侧边夹角小于九十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卡制缘为一直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为公字形接头,公字形的套筒外周面上设有卡制缘、容置槽及凹槽,且呈顺序环状排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套筒,其包括套筒作用端内侧面依序形成卡制缘、容置槽及凹槽,且呈顺序环状排列,套筒内侧面的卡制缘为突出面,卡制缘与另一卡制缘间设容置槽,卡制缘突出面接近中心点处凹设一凹槽,使卡制缘由原先的一个面增加为二个面,由此,在操作时,套筒可卡合数种形状的螺合件,达到使用套筒范围扩大的效果。
文档编号B25B23/02GK2794753SQ200520025589
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4日
发明者郑金顺 申请人:郑金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