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固的滑动结构可调整式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06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稳固的滑动结构可调整式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是针对已知为可调整式扳手的手用工具,且更特定来说是针对使用基 于滑动结构的调整机构的可调整式扳手。
背景技水
可调整式扳手一般被认为比常规开口端颚夹扳手(jaw wrench)使用起来更便利, 因为其在大小的范围上是可调整的且因此适用于多种工件大小。常规可调整式扳手包括 固定的颚夹和可移动颚夹,可移动颚夹的移动受外部可到达的调整蜗轮的旋转控制。用 户通常通过将蜗轮的滚花外表面与其拇指啮合而简单地旋转蜗轮,以使可移动颚夹朝向 或远离固定的颚夹而移动。这些扳手的高质量实例为通过德克萨斯的休斯敦的公司 Cooper Industries以商标名"CRESCENT"出售的扳手。
虽然这些扳手已获得广泛接受性,但是其不能一直提供所要的操作"感觉"且有时 难以当场调整。因此,已提出可调整式扳手的替代性方法。举例来说,Halls的美国专利 第3,901,107号揭示一种可调整式扳手,其使用"带式驱动"机构以控制可移动颚夹的 移动。同样,Halls等人的美国专利第3,640,159号揭示一种可调整式扳手,其经由基于 滑动结构的调整机构而控制可移动颚夹的移动。然而,出于各种原因,这些替代性设计 未被证明是完全令人满意的。因此,仍存在对可调整式扳手的替代性设计、使用起来稳 固但简单的有利设计的需求。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整式扳手,其包含头部,其具有第一固定
颚夹;手柄,其远离所述头部而延伸且具有纵向轴线;第二颚夹,其相对于所述第一颚 夹可选择性地定位;调整机构,其控制所述第二颚夹的定位且包含可旋转轴、致动器和 操作地将所述轴耦合到第二颚夹的齿轮系;轴具有外部螺旋形凹槽且至少部分地安置于 手柄中且大体上与手柄纵向轴线平行;致动器可相对于手柄滑动且啮合凹槽;第一凸缘 和第二凸缘,其彼此间隔;以及固持件,其安置于所述凸缘之间且啮合所述轴,以经由 与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的相接而限制轴平行于手柄纵向轴线在两个方向上的移动。第一 凸缘和第二凸缘可安置于螺旋形凹槽与齿轮系之间。轴相对于经由第一凸缘、第二凸缘 和固持件的纵向移动可为大体上固定的。螺旋形凹槽可遵循一螺旋形迹线。齿轮系可包含可旋转蜗轮,所述蜗轮操作地安置于轴与第二颚夹之间。偏置部件可使蜗轮偏向所述 轴,且所述偏置部件可包含离散弹簧。固持盖可经安置以约束蜗轮的轴向移动。第一颚 夹可在大体上与手柄相对的第一方向上延伸;头部进一步包含一对间隔、大体上平行、 远离第一颚夹的侧壁;凹座界定于所述侧壁之间;其中齿轮系包含蜗轮,所述蜗轮大体 上安置于凹座内且具有旋转轴线;凹座具有在方向Z上测量的横截面尺寸D,方向Z既 正交于旋转轴线又大体上垂直于第一方向;其中侧壁在方向Z上均具有约25% D或更 大的厚度。碎屑屏蔽可与轴相关联,且可环绕轴。所述碎屑屏蔽可包括螺旋形槽,所述 螺旋形槽和螺旋形凹槽具有不同间距,其中致动器将螺旋形凹槽与螺旋形槽啮合。当根 据ASME标准中提出的方法测试时,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这些特征的扳手可具有在 ASMEB107.8, 2003版本中提出的至少最小等级的保证扭矩。还描述相关的方法。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整式扳手,其包含头部,其具有在第一方 向上延伸的第一固定颚夹, 一对间隔、大体上平行、远离第一颚夹的侧壁和一界定于侧 壁之间的凹座;手柄,其在大体上与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上远离头部延伸且具有纵 向轴线;第二颚夹,其相对于所述第一颚夹可选择性定位调整机构,其控制第二颚夹 的定位且包含轴、致动器和操作地将轴耦合到第二颚夹的齿轮系;所述轴至少部分安置 于手柄中且具有外部螺旋形凹槽;致动器可沿手柄滑动且啮合凹槽;其中齿轮系包含蜗 轮,所述蜗轮可绕旋转轴线旋转且安置于头部凹座中;其中凹座具有在方向Z上测量的 横截面尺寸D,方向Z既正交于旋转轴线又大体上垂直于第一方向;其中侧壁在方向Z 上均具有约25呢D或更大的厚度。上文所论述的其他特征可单独或组合地包括于此扳手 中。还描述相关的方法。


图1展示根据本发明建构的可调整式扳手的许多实施例中的一者,其中颚夹处于完 全打开位置。
图2展示可移动颚夹的许多实施例中的一者的反向透视图。 图3展示图的扳手主体的部分分解图。 图4展示图1的扳手的水平横截面。
图5展示图1的扳手的部分剖面侧视图,出于清楚的目的而移除某些组件且致动器 已移动到对应于位于完全打开与完全关闭之间的位置的可移动颚夹的中间位置。 图6展示图4的更多细节。
图7展示调整机构的轴部分、致动器和覆盖板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可调整式扳手使用一滑动致动的调整机构70,且包括可单独或组合使用以 形成(在某些实施例中)有利地能够通过ASMEB107.8 (2003)的保证扭矩测试要求的 稳固扳手的众多特征。
所述扳手的一个实施例展示于图1中且一般以10指示。所述扳手包括扳手主体12, 颚夹20可移动地配合到扳手主体12。扳手主体IO包括头部30、 一体式形成的手柄50 和调整机构70。头部30包括固定颚夹32,其从头部30的一个横向侧部分在方向X 上向前延伸;和一对相对的侧壁34a、 34b,其形成打开到头部30的另一横向侧的一对 凹座40、 46。如下文进一步解释,可移动颚夹20和蜗轮120经由这些凹座40、 46配合 到头部30。
可移动颚夹20包括常规颚夹主体22、中间腹板24和某种程度上圆柱形下部25。 颚夹主体22可为此项技术中已知的常规类型,通常具有平坦颚夹面23。颚夹下部25包 括一系列齿27,所述齿通常共同称为齿条26。齿条26通常以垂直于颚夹面23的平面 的方向而定向。齿条26在横截面上略大于中间腹板24,使得颚夹20可通过滑动腹板 24穿过下文所论述的槽48安装于扳手主体12中。固定颚夹32和可移动颚夹20协作以 形成扳手IO的工作端。
手柄50提供一便利构件以夹持扳手10,且还容纳调整机构70的一部分。手柄50 在方向Y —h远离头部30而延伸,方向Y可平行于方向X或与方向X成一角度。如常规, 手柄50可有利地包括朝向一末端的悬挂孔52。另外,手柄50包括大体上由覆盖板56 覆盖的凹座54。凹座54有利地一般为长方形且经定向使得其长尺寸与手柄的纵向轴线 L平行。 一个或一个以上螺孔59可定位为接近凹座54,用于将覆盖板56紧固到手柄50 的剩余部分。
调整机构70控制可移动颚夹20相对于固定颚夹32的定位。广泛上看,调整机构 70包括可旋转轴80、致动器72和操作地将轴80连接到可移动颚夹20的齿轮系110。 轴80可旋转地配合到手柄50,且如果不是完全安置于凹座54中则大部分安置于凹座 54中。轴80包括后部82、前部84和中间部分90。后部82通常采用简爭.杆状延伸的形 式,且装配入手柄50的相应支撑件64。中间部分90具有较大直径,且在其外表面中具 有螺旋形凹槽92。螺旋形凹槽92在轴80的实质长度上延伸,且可有利地遵循绕轴80 的螺旋状路径。轴前部84可具有阶梯轮廓,最近的部分一般具有匹配中间部分的直径, 且具有较小直径的杆状远端部分通常在长度上长于后部82。前部84通过背离轴80的末端某距离而定位的两个间隔开的支撑凸缘60a、 60b来支撑。另外,前部84包括与两个 支撑凸缘60a、 60b之间的间隙62对准的圆周凹座86。固持件66装配于支撑凸缘60a、 60b之间以啮合此圆周凹座86。希望固持件66将紧靠相应支撑凸缘60a、 60b以进而限 制轴80的纵向移动。有利地,固持件66经合适地指定大小以正好装配于支撑凸缘60a、 60b之间,且进而纵向地相对于纵向移动而固定轴80。固持件66可采用硬性材料的简 单U形线、弹簧夹片或啮合轴80上的凹座86但允许轴80旋转的其他合适的装置的形 式。
可选碎屑屏蔽100可环绕轴中间部分90以防止外部碎屑进入螺旋形凹槽92。碎屑 屏蔽100可采用具有大于轴80的中间部分的外径的内径的简单中空圆筒的形式。碎屑 屏蔽IOO包括通过其中的螺旋形槽102。在某些实施例中,此螺旋形槽102可为螺旋状 的,间距Pos大于轴80的螺旋形凹槽92的间距Psg。举例来说,螺旋形槽102可具有 为螺旋形凹槽92的间距的五至六倍的间距。碎屑屏蔽IOO松弛地装配于轴80上,且俘 获于最后的支撑凸缘60b与支撑件64之间。碎屑屏蔽100帮助覆盖,且进而保护轴80 的表面,使得螺旋形凹槽92的极小部分(如果有)暴露于潜在地脏外部环境。相信此 配置有助于确保长期平稳操作。
致动器72可采用具有任何便利的形状(具有向下延伸的驱动栓76)的简单外部旋 钮或按钮74的形式。当装配时,驱动栓76延伸通过覆盖板56中的相应槽57,如果存 在碎屑屏蔽ioo则延伸通过螺旋形槽102,且延伸入螺旋形凹槽92。致动器72可通过 任何合适的方法以覆盖板56固持。举例来说,驱动栓76可具有接近覆盖板56的下侧 的薄凸缘,且按钮部分74可销连接到栓76,俘获其间的覆盖板56。当然,可使用此项 技术中已知的其他接合方法。另外,按钮74在其下侧上可具有一合适的结构而以防止 按钮74发生不希望的旋转的方式啮合槽57。所述连接方法应允许致动器72相对于手柄 50以在本文中称为滑动运动的方式来回横动。注意,此滑动运动未必需要滑动元件之间 的接触。即,致动器按钮74可实际上悬于覆盖板56上方(例如,通过驱动栓76)而视 觉上仍被认为"沿覆盖板56 (因此沿手柄50)滑动"。归因于驱动栓76与螺旋形M槽 92的相互啮合,相对于手柄50滑动致动器72使得轴80旋转。
齿轮系110将轴8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可移动颚夹20的平移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 齿轮系110包括三个齿轮,第一个齿轮150与轴80—起旋转,且最后一个齿轮120啮 合可移动颚夹20上的齿以使颚夹20来回移动。出于简化的目的,这些齿轮称为轴伞齿 轮150、蜗杆伞齿轮140和蜗轮120。
蜗轮120通常采用具有座部分122、主要部分130和紧固部分126的伸长的主体的形式,其可旋转地安装于扳手头部30中。座部分122通常采用位于蜗轮120的一个末 端上的较短纵向延伸的杆状部分的形式。座部分既定延伸入扳手头部30的主体中的相 应孔42内以帮助定位蜗轮120。蜗轮120的主要部分130包括外部螺旋齿132,所述齿 直接啮合可移动颚夹120上的齿27使得当蜗轮120围绕其旋转轴线R转动时,颚夹20 移动。主要部分130具有大于座部分122的直径,因此肩124形成于其间的界面处。如 果需要,偏置元件121可相抵此肩124施压以推动蜗轮120在延其旋转轴线R的方向上 远离固定颚夹32。此偏置元件121可采用围绕座部分122安置且俘获于头部30与肩124 之间的简单线圈弹簧的形式,但可替代地使用包括可压縮垫圈、可压縮发泡体和其类似 物的此项技术中已知的任何其他偏置构件。
紧固部分126与座部分122相对而安置。紧固部分126通常采用短杆状部分的形式, 其具有朝向其末端逐步变小的直径以形成肩128。紧固部分126的最外部分延伸到固持 盖129的一相应部分中,以进而可旋转地被支撑。
蜗杆伞齿轮140安装于紧固部分126上,位于固持盖129的内侧,以旋转地耦合到 蜗轮120。蜗杆伞齿轮140包括中央核心142,紧固部分126延伸通过中央核心142。中 央核心142包括形成肩144的内部阶梯部分。希望紧固部分的肩128将紧靠伞齿轮的肩 144以限制蜗杆伞齿轮140朝向蜗轮120的主要部分130的相对移动。有利地,蜗杆伞 齿轮140经安装使得其齿轮齿146向内面向扳手IO的屮心线。
轴伞齿轮150安装到轴80的最前部分以与其 一起旋转。轴伞齿轮150的齿152面 向前,且啮合蜗杆伞齿轮140上的相应齿146。以此配置,轴80的旋转运动使轴伞齿轮 150旋转,从而使蜗杆伞齿轮140旋转,从而使蜗轮120旋转,从而移动齿条26,从而 移动可移动颚夹20。因此,齿轮系UO操作地将轴80耦合到可移动颚夹20。
如以上所提到,蜗轮120大体上安装于扳手主体12的头部30内部。为容纳蜗轮120, 头部30包括相应蜗轮安装凹座40。蜗轮安装凹座40可有利地具有大体上圆柱形横截面, 定中心于蜗轮旋转轴线R上。凹座40的一个末端变窄(诸如经由一合适的楔形物)以 形成用于接纳蜗轮120的座部分122的孔42。凹座40的另一末端帮助形成开口 36。 一 内部通道将蜗轮安装凹座40连接到手柄凹座54,轴伞齿轮150安置于此内部通道中。 头部30还包括另一凹座,已知为齿条安装凹座46,其用于容纳可移动颚夹20的齿条 26。齿条安装凹座46包括一前向开口 (即,大体上在方向X上打开)槽48,其用于容 纳可移动颚夹腹板24。齿条安装凹座46直接打幵至蜗轮安装凹座40中,使得齿条26 可啮合蜗轮齿132。开口 36因此形状略类似于具有一向上延伸的中心腿的数字"8"。参 见图5,开口 36的下部围绕蜗轮的旋转轴线R定中心。
11在操作中,颚夹20的移动受蜗轮120的旋转控制。然而,不同于常规可调整式扳 手,用户并非直接转动蜗轮120以调整颚夹间隔。实情为,用户通过以滑动方式沿手柄 50移动致动器72而调整颚夹间隔。此移动使轴80旋转,如上文所描述此旋转运动转移 到蜗轮120。
市场预期可调整式扳手为稳固的。因此,许多市售的可调整式扳手产品按照ASME B107.8 (2003)的保证扭矩要求被测试。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合并可单独或组合发现的 各种措施,以更加稳固以便通过ASME B107.8的保证扭矩要求。所采用的一个方法为 强化接近蜗轮安装凹座40的侧壁34a、 34b以在负载期间帮助保持蜗轮120与可移动颚 夹的齿条26的更佳接触。为达到此目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增加侧壁34a、 34b的厚度T。 即,如果围绕蜗轮的旋转轴线R定中心的凹座40被认为是具有直径D的圆柱形核心, 那么接近的侧壁34a、 34b的壁厚度T应各为约i/4D或更多。此厚度是从蜗轮的旋转轴线 R以一方向Z径向向外测量,方向Z既正交于旋转轴线R又大体上垂直于方向X。相信 此厚度T相对于向外远离彼此的扩展偏转(在图5的视图中向上/向下)强化侧壁34a、 34b,进而维持蜗轮120与可移动颚夹的齿条26的适当啮合。
在某些实施例中找到的使扳手更稳固的另一方法用以帮助确保伞齿轮140、 150保 持啮合。为达到此目的,通过固持件66相抵支撑凸缘60a、 60b的相互作用来限制或有 利地完全防止轴80位置的纵向移位。此移动约束帮助确保轴伞齿轮150不会在负载下 远离蜗杆伞齿轮140而移动,否则归因于倾斜的齿轮对齿轮相互作用,轴伞齿轮150远 离蜗杆伞齿轮140的移动可发生。
扳手10可以多种方式装配。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锻制扳手主体12,其包括手柄 50、固定颚夹32、侧壁34a、 34b、手柄50等等。另外,轴伞齿轮150 (诸如通过压配 合和/或销连接)而附接到轴80。接着将轴80馈送通过支撑凸缘60a、 60b,通过碎屑屏 蔽100且进入支撑件64。在此过程中,轴80可能需要被导引于致动器72的栓76上。 接着,将固持件66插入支撑凸缘60a、 60b之间的间隙62中,且将按钮74附到栓76, 进而将轴80接合到覆盖板56。将蜗杆伞齿轮140接合到(例如,压配合到)蜗轮120 的紧固部分126。将可选偏置弹簧121围绕座部分122安置,使齿条26与蜗轮120互相 啮合,且将蜗轮120插入蜗轮安装凹座40中且将齿条26插入齿条安装凹座46中,将 可移动颚夹20的腹板24插入槽48中。接着将固持盖129松弛地拧入扳手主体12中以 固持蜗轮120。接着添加轴80组合件,使得轴伞齿轮150啮合蜗杆伞齿轮140,且将覆 盖板56经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合适的螺杆紧固到手柄50。注意,应小心地使致动器72位 于沿轴80的对应于可移动颚夹20的位置的合适位置。的确,在某些有利实施例中,致动器72的整个行程对应于可移动颚夹20的整个行程,且应相应地装配组件。接着(诸 如通过铆接或胶水)将固持盖129收紧且紧固于适当位置。
扳手的各种组件可由此项技术中已知的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诸如硬化钢、加强塑 料和其类似物。然而,由黄铜或易于机械加工的其他材料制成轴80和碎屑屏蔽100可 为有利的。扳手的外部可镀镍铬合金,或针对所要的外观另外进行处理。如果需要则可 以35-40 Rockwell C的硬度来金属注射模制(MIM)齿轮140、 150。蜗轮120应由合适 的硬材料(诸如通过具有约41-47 Rockwell C的硬度)形成以承受在负载下与齿条26 的齿27的互相作用,齿27具有约43-47 Rockwell C的硬度。另外,如果需要,支撑凸 缘60a、 60b和支撑件64可热熔到覆盖板56。
应注意,可移动颚夹20的齿条26在长度上可短于常规可调整式扳手,以允许可移 动颚夹20的部分横动到齿轮140以外以获得更大的可调整性。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 扳手IO可视情况包括指示颚夹之间的间距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刻度34。此刻度34的一部 分可位于主扳手主体12上,指示符29印刷或蚀刻于可移动颚夹20上。 一个刻度34在 扳手10的一个面上可为"英制"单位且另一刻度34在扳手10的相对面上可为公制单 位。又,在某些实施例中,如果需要,那么轴80上的螺旋形凹槽92、伞齿轮140、 150 和蜗轮120上的齿132可经指定大小,使得对于可移动颚夹20的给定量的行程,蜗轮 120和轴80旋转相同的圈数。
虽然以上论述已假设支撑凸缘60a、 60b和固持件66安置于螺旋形凹槽92与轴伞 齿轮150之间,但是这并非绝对必要的。在某些实施例中,支撑凸缘60a、 60b和固持 件66可安置于螺旋形凹槽92的后部,远离轴伞齿轮150。然而,相信此配置更易受不 利制造公差的影响。
当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特性的情况下可以除本文中所提出的那些方式 以外的其他特定方式来进行。因此,本实施例在所有方面中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 制性的,且附加的权利要求书的意义和等效范围内的所有改变预期包含于其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调整式扳手,其包含头部,其具有第一固定颚夹;手柄,其远离所述头部延伸且具有纵向轴线;第二颚夹,其相对于所述第一颚夹可选择性定位;调整机构,其控制所述第二颚夹的所述定位且包含可旋转轴、致动器和操作地将所述轴耦合到所述第二颚夹的齿轮系;所述轴具有外部螺旋形凹槽且至少部分地安置于所述手柄中且大体上与所述手柄纵向轴线平行;所述致动器可相对于所述手柄滑动且啮合所述凹槽;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其彼此间隔;以及固持件,其安置于所述凸缘之间且啮合所述轴以经由与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的相接而限制所述轴在两个方向上平行于所述手柄纵向轴线的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调整式扳手,其中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安置于所 述螺旋形凹槽与所述齿轮系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调整式扳手,其中所述齿轮系包含可旋转蜗轮,所述可旋 转蜗轮操作地安置于所述轴与所述第二颚夹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整式扳手,其进一步包含将所述蜗轮偏置朝向所述轴的 偏置部件。 .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整式扳手,其中所述偏置部件包含离散弹簧。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整式扳手,其进一步包含固持盖,所述固持盖经安置以 约束所述蜗轮的轴向移动。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调整式扳手,其中所述第一颚夹在大体上与所述手柄相对 的第一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头部进一步包含一对间隔、大体上平行、远离所述第 一颚夹的侧壁其进一步包含界定于所述侧壁之间的凹座其中所述齿轮系包含蜗 轮,所述蜗轮大体上安置于所述凹座内且具有旋转轴线;所述凹座具有在方向Z 上测量的横截面尺寸D,所述方向Z既正交于所述旋转轴线又大体上垂直于所述第 一方向;其中所述侧壁在方向Z上均具有约25呢D或更大的厚度。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调整式扳手,其进一步包含与所述轴相关联的碎屑屏蔽。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整式扳手,其中所述碎屑屏蔽沿周向环绕所述轴。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整式扳手,其中所述碎屑屏蔽包括螺旋形槽,所述螺旋 形槽和所述螺旋形凹槽具有不同间距,其中所述致动器将所述螺旋形凹槽与所述螺 旋形槽啮合。
11.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调整式扳手,其中所述轴相对于经由所述第一凸缘、所述 第二凸缘和所述固持件的纵向移动而大体上固定。
1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调整式扳手,其中当根据ASMEB107.8, 2003修订版中提 出的方法测试时,所述扳手具有在所述ASME标准中提出的至少最小等级的保证 扭矩。
1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调整式扳手,其中所述螺旋形凹槽遵循螺旋形迹线。
1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调整式扳手其中所述螺旋形凹槽遵循螺旋形迹线其中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安置于所述螺旋形凹槽与所述齿轮系之间;其 中所述轴相对于经由所述第一凸缘、所述第二凸缘和所述固持件的纵向移动而大体 上固定;其屮所述齿轮系包含可旋转蜗轮,所述可旋转蜗轮操作地安置于所述轴与所述第 二颚夹之间;其中所述第.颚夹在大体上与所述手柄相对的第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头部进 一步包含-对间隔、大体上平行、远离所述第一颚夹的侧壁;进一步包含界定于所 述侧壁之间的凹座;其中所述齿轮系包含蜗轮,所述蜗轮大体上安置于所述凹座内 且具有旋转轴线;所述凹座具有在方向Z上测量的横截面尺寸D,所述方向Z既 正交于所述旋转轴线又大体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其中所述侧壁在方向Z上均具 有约25呢D或更大的厚度;其进一步包含碎屑屏蔽,所述碎屑屏蔽周向地环绕所述轴;所述碎屑屏蔽包括螺 旋形槽,所述螺旋形槽和所述螺旋形凹槽具有不同间距,其中所述致动器将所述螺 旋形凹槽与所述螺旋形槽啮合;且其中当根据ASME B107.8, 2003修订版中提出的方法测试时,所述扳手具有在 所述A S M E标准中提出的至少所述最小等级的保证扭矩。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调整式扳手,其进一步包含将所述蜗轮偏置朝向所述轴的 弹簧。
16. —种可调整式扳手,其包含头部,其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固定颚夹, 一对间隔、大体上平行、远离所述第一颚夹的侧壁,以及界定于所述侧壁之间的凹座;手柄,其在大体上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上远离所述头部而延伸且具有纵向轴线;第二颚夹,其相对于所述第一颚夹可选择性定位;调整机构,其控制所述第二颚夹的所述定位且包含轴、致动器和操作地将所述轴 耦合到所述第二颚夹的齿轮系;所述轴至少部分安置于所述手柄中且具有外部螺旋形凹槽 所述致动器可沿所述手柄滑动且啮合所述凹槽;其中所述齿轮系包含蜗轮,所述蜗轮可绕旋转轴线旋转且安置于所述头部凹座 中;其中所述凹座具有在方向Z上测量的横截面尺寸D,所述方向Z既正交于所述 旋转轴线又大体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其中所述侧壁在方向Z上均具有约25% D或更大的厚度。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调整式扳手,其进一步包含将所述蜗轮偏置朝向所述轴的 偏置部件。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调整式扳手,其进一步包含固持盖,所述固持盖配合到所 述头部且经安置以约束所述蜗轮沿所述旋转轴线的移动。
19.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调整式扳手,其进一步包含碎屑屏蔽,所述碎屑屏蔽围绕 所述轴经安置,所述碎屑屏蔽具有螺旋形槽,所述螺旋形槽和所述螺旋形凹槽具有 不同间距,其中所述致动器将所述螺旋形凹槽与所述螺旋形槽啮合。
20.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调整式扳手,其进一步包含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其彼此间隔;固持件夹片,其安置于所述凸缘之间且啮合所述轴以经由与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 第二凸缘的相接而限制所述轴在两个方向上平行于所述手柄纵向轴线的移动。
21. —种可调整式扳手,其包含头部,其具有第一固定颚夹;手柄,其远离所述头部而延伸且具有纵向轴线;第二颚夹,其相对于所述第一颚夹可选择性定位;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颚夹调整所述第二颚夹的位置的构件;所述构件包含轴,所 述轴至少部分安置于所述手柄中且具有外部螺旋形凹槽;其中所述轴经由齿轮系操 作地耦合到所述第二颚夹以控制其移动;用于限制所述轴在两个方向上平行于所述轴线的移动的构件。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调整式扳手,其中纵向移动限制构件大体上相对于平行于 所述轴线的移动而固定所述轴。
23.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调整式扳手,其中所述第一颚夹在大体上与所述手柄相对 的第一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头部进一步包含一对间隔、大体上平行、远离所述第 一颚夹的侧壁;进一步包含界定于所述侧壁之间的凹座;其中所述调整构件包含蜗 轮,所述蜗轮大体上安置于所述凹座内且具有旋转轴线;所述凹座具有在方向Z 上测量的横截面尺寸D,所述方向Z既正交于所述旋转轴线又大体上垂直于所述第 一方向;其中所述侧壁在方向Z上均具有约257。D或更大的厚度。
24.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调整式扳手,其进一步包含周向地环绕所述轴的碎屑屏 蔽;所述碎/肖'屏蔽包括螺旋形槽,所述螺旋形槽和所述螺旋形凹槽具有不同间距; 且其中所述调整构件包含将所述螺旋形凹槽与所述螺旋形槽啮合的致动器。
25. 根据权利要求2I所述的可调整式扳手,其中当根据ASME B107.8, 2003修订版中 提出的方法测试时,所述扳手具有在所述ASME标准中提出的至少最小等级的保 证扭矩。
26. —种装配可调整式扳手的方法,其包含提供可调整式扳手主体,所述主体包含头部,其具有第一固定颚夹;手柄,其耦合到所述头部且远离所述头部沿第一纵向轴线延伸; 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其彼此间隔; 将轴接合到所述手柄,所述轴具有外部螺旋形凹槽;将所述螺旋形凹槽与致动器啮合,所述致动器可相对于所述手柄大体上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滑动;将所述轴与固持件啮合以经由与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的相接而限制所 述轴在两个方向上平行于所述轴线的移动;其中所述轴经由所述齿轮系操作地耦合到第二可移动颚夹以控制其移动。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螺旋形凹槽与所述致动器啮合的步骤 先于所述将所述轴与所述固持件啮合的步骤。
28.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用具有螺旋形槽的碎屑屏蔽周向地环绕 所述轴,其中所述螺旋形槽和所述螺旋形凹槽具有不同间距。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螺旋形凹槽与所述致动器啮合的步骤包含将所述螺旋形凹槽和所述螺旋形槽与所述致动器啮合。
30.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滑动所述致动器且进而致使所述第二颚 夹相对于所述第一颚夹移动。
31. —种装配可调整式扳手的方法,其包含-提供可调整式扳手主体,所述主体包含头部,其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固定颚夹, 一对间隔、大体上平行、远 离所述第一颚夹的侧壁,和界定于所述侧壁之间的凹座;手柄,其耦合到所述头部且远离所述头部沿第一纵向轴线延伸; 可旋转地将轴接合到所述手柄,所述轴具有外部螺旋形凹槽 经由齿轮系操作地将第二可移动颚夹耦合到所述轴以控制所述第二颚夹的移动; 所述齿轮系包含蜗轮,所述蜗轮大体上安置于所述头部凹座中且可绕旋转轴线旋 转;其中所述凹座具有在方向Z上测量的横截面尺寸D,所述方向Z既正交于所述 旋转轴线又大体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其中所述侧壁在方向Z上均具有约25% D或更大的厚度。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用所述扳手施加扭矩达到高于ASME B107.8, 2003修订版中提出的等级的等级,而不使所述扳手变形。
33.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进.步包含旋转所述轴且进而致使所述第二颚夹 相对于所述第一颚夹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整式扳手,其包括头部,其具有第一固定颚夹;手柄,其远离所述头部而延伸且具有纵向轴线;第二颚夹,其相对于所述第一颚夹可选择性定位;调整机构,其包含可旋转轴、致动器和操作地将所述轴耦合到所述第二颚夹的齿轮系;所述轴具有外部螺旋形凹槽且至少部分安置于所述手柄中;所述致动器可相对于所述手柄滑动且啮合所述凹槽;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其彼此间隔;以及固持件,其安置于所述凸缘之间且啮合所述轴以经由与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的相接而限制所述轴在两个方向上平行于所述手柄纵向轴线的移动。此扳手可具有在ASME B107.8,2003修订版中提出的至少最小等级的保证扭矩(proof torque)。
文档编号B25B13/22GK101321605SQ200680045691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5日
发明者乔纳森·S·贝克威思, 艾伦·D·安德森 申请人:库柏品牌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