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762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作业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业工具的减振技术,该作业工具是如电锤或电锤钻等 的沿直线驱动前端工具的工具。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2004 —15490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减振机构 的电锤的结构。在该以往的电锤中具有作为减振装置的动吸振器,由此来实 现减少电锤作业时的电锤振动,上述减振装置减少伴随着电锤作业而产生的 电锤头(hammerbit)在长轴方向的振动。动吸振器具有配重,构成为通过该 配重在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的运动来减少电锤作业时的电锤振动,上述配 重在受到螺旋弹簧的作用力的状态下能够直线运动。
在以往的动吸振器中,配重形成为将大径部和小径部连接成一体的长柱 状,同时在小径部的外周部上设置了螺旋弹簧,由此在确保配重重量的同时, 可实现配重在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移动时的动作的稳定性。
然而,为了推进电锤的低振动化,需要提高动吸振器的减振性,即提高 动吸振器的减振力(与振动方向反向相反的作用力)。但是,因为以往的动 吸振器中与配重相比密度低(由于弹簧部之间存在轴方向的间隙)的螺旋弹 簧位于外周围侧,所以从确保配重的重量的观点来看,空间利用效率低。因 此,若增加配重的重量来提高减振性,动吸振器就变得大型化,从而在作业 工具侧需要大的设置(装载)空间。
专利文献l: JP特开2004—1549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工具,用 于实现作业工具上所装载的动吸振器的紧凑化,并且有助于提高减振性。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作业工具所优选的方式是通过直线驱动 前端工具,使该前端工具执行规定的加工作业,其特征在于,具有工具主体
及动吸振器。作为本发明的作业工具,包括如电锤,电锤钻,线锯,往复锯 等的通过前端工具的直线运动对被加工材料进行加工作业的作业工具。动吸 振器具有配重,其被安装在工具主体上或被安装在固定地设置于工具主体 的主体侧构件上,并且能够在前端工具长轴方向上进行直线运动;弹性构件, 其以压縮状态将配重支撑在工具主体或主体侧构件上,动吸振器通过配重在 前端工具长轴方向上直线运动,对加工作业时的上述工具主体进行减振。另 外,上述配重具有从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的至少一侧的端部开始向该长轴方 向延伸的内部空间。而且,弹性构件的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的一端侧插入 在内部空间内,另 一侧设置在工具主体或主体侧构件上。
此外,本发明中的"主体侧构件"的优选方式包括与工具主体成为一体 的设置的方式和可自由装卸地设置在工具主体上的方式中的任一种。另外, 关于本发明的"配重的直线运动方向"不仅限于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至少 包含在前端工具长轴方向的分量即可。另外,本发明中的"配重"最好容置 在工具主体或在主体侧构件中形成的中空部内,并以与该中空部的内壁面的 面接触状态,即利用滑动面来相对移动。此外, 一般来讲,螺旋弹簧相当于 本发明中的"弹性构件"。还有, 一般来讲,圆环状截面的空间相当于本发 明中的"内部空间",截面圆形的中空状的空间及截面圆形以外的中空状的 空间也包括在上述"内部空间"里。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配重中形成向前端工具长轴方延伸的内部空间,并 将弹性构件插入并设置(容置)在该内部空间内,能够在弹性构件的外侧设
置比该弹性构件密度更高的配重。其结果,与在弹性构件的外侧设置比该配 重密度低的弹性构件的结构相比,能够增加配重的重量,从而能够提高动吸 振器的减振性。另一方面,将弹性构件设置在配重的内部空间中时,在弹性 构件由螺旋弹簧构成的情况下,其直径变小。当螺旋弹簧的直径变小时,所 产生的应力也变小,因此,能够维持螺旋弹簧的耐久性使弹簧力增强,能够 进一步提高减振性。
动吸振器的配重一般以与工具主体或主体侧构件的接触面作为滑动面且 至少能够在前端工具长轴方向上直线移动的方式被安装,但根据本发明,因 为以在弹性构件的外侧设置配重的方式构成,所以利用位于该弹性构件外侧 的配重,能够在工具主体或主体侧构件的移动方向上形成长的滑动面,或在
移动方向上形成具有长间隔的多个滑动部分。其结果,能够容易地确保配重 的稳定动作。
另外,如上所述,利用位于弹性构件的外侧的配重,能够形成相对于工 具主体或主体侧构件的滑动面,与此同时从与前端工具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 来看,能够将配重和弹性构件之间的重叠长度设置得更长,因此,能够縮短 动吸振器整体的轴方向长度并使其紧凑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构成方式,配重具有向前端工具长轴方向延伸的 第一部位;覆盖第一部位的延伸方向的周围的第二部位;将第二部位的延伸 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连接至第一部位的连接部;被第一部位、第二部位和连 接部所包围的空间构成了内部空间,另外,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由不同的构 件构成。此外,本发明中的"第一部位", 一般由圆柱形构件构成,但最好 是在长轴方向的中间部或长轴方向的一端侧具有大径部的台阶状柱状。此外, 本发明中的"连接部"至少连接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以使它们在前端工具 的长轴方向上一体移动。另外,本发明中的"第二部位" 一般由具有圆形的 筒孔的构件构成,但也适用于包括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半圆形等中的 任一种。
根据本发明,配重以具有第一部位和覆盖该第一部位的第二部位的方式 构成,并上述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由不同的构件构成,从而能够对第一及第 二部位单独地进行加工。因此,加工作业变得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作业工具的另一种方式,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由不同的材 料构成。采用这种构成时,在配重以向对于工具主体或主体侧构件在前端工 具长轴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相对于工具主体或主体侧构件而滑 动的第二部位的材料,需要考虑滑动性或耐磨特性等来进行决定,另一方面, 对于被第二部位所覆盖的第一部分的材料,主要以确保减振用的重量为目的 来进行决定。即,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用符合各自功能要求的材料来形成第 一及第二部位。
根据本发明的作业工具的另一种方式,配重具有从前端工具长轴方向 的一端侧开始向另一端侧延伸的第一内部空间;从前端工具长轴方向的另一 端侧开始向一端侧延伸的第二内部空间,从与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来看,第 一内部空间和第二内部空间互相重叠。此外,本发明中的"从与延伸方向交
叉的方向来看,第一内部空间和第二内部空间互相重叠"是,将延伸方向设 为前后方向时,在上下方向、左右方向、或周方向上并排设置的方式。根据 本发明,通过上述的构成,能够使动吸振器在前端工具长轴方向上更进一步 的紧凑化。其结果,对于将动吸振器设置在工具主体中时,工具主体的长轴 方向的设置空间受到限制的情况非常有效。
根据本发明的作业工具的另一种方式,还具有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 位于前端工具的长轴线上,并且以其旋转轴线与该长轴线交叉的方式设置在 工具主体内,驱动机构部,该驱动机构部容置在工具主体内,将驱动马达的 旋转输出转换成直线运动,并至少在长轴方向上直线驱动上述前端工具;动 吸振器,隔着前端工具的长轴线与驱动机构部对向设置。此外,本发明中的 所谓的"对向设置"是相当于隔着前端工具长轴线将驱动机构部设置在上侧, 将动吸振器设置在下侧的方式。另外,所谓的"驱动机构部" 一般来讲是相 当于传递驱动马达的旋转的多个齿轮,以及将该齿轮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 运动从而驱动前端工具的曲柄机构。
驱动马达设置在前端工具的长轴线上,并且使其旋转轴线与前端工具的 长轴线相交叉,在将驱动机构部设置在前端工具长轴线的上侧的构成中,在 工具主体上的前端工具长轴线的下部侧存在剩余空间。根据本发明,利用该 剩余空间设置动吸振器,其结果,能够将该动吸振器以更加接近前端工具的 长轴线的方式设置,由此,能够实现合理的配置结构。另外,通过将驱动机 构部和动吸振器隔着前端工具长轴线对向设置,更容易取得作业工具的上下 方向上的重心平衡。
根据本发明的作业工具的另一种方式,弹性构件由螺旋弹簧构成,在配 重的内部空间中,两根直径不同的螺旋弹簧同轴设置在径向的内外侧。如上 所述,在一个内部空间内将两根直径相互不同的螺旋弹簧设置在径向内外侧 时,与设置一根螺旋弹簧的情况相比,在确保规定的弹性系数的基础上,能 够将螺旋弹簧的长轴方向的长度设置得更短。其结果,能够实现动吸振器的 长轴方向(配重的移动方向)的紧凑化,从而能够在限定的设置的空间内合 理地进行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作业工具的另一种方式,配重具有至少三个内部空间,并 且上述三个内部空间都设置在同一个平面上。在这样的结构中,设置在内部
空间的弹性构件的作用点位于同一平面上,从而有效地防止因在动吸振器自 身上的偶力的不平衡而产生的无用的振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作业工具,用于实现作业工具上所装载的动 吸振器的紧凑化,并且有助于提高减振性。。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锤钻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2是表示电锤钻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俯视剖视图。 图3是表示动吸振器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吸振器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动吸振器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动吸振器的主视图。 图7是沿图6的A—A线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动吸振器和其配置结构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动吸振器的主视图。
图10是沿图9的B—B线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动吸振器的主视图。
图12是沿图11的C一C线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电锤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14也是表示电锤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5是沿图14的D—D线的剖面图。 图16是沿图14的E—E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 图3进行说明。在本实 施方式中作为作业工具的一例使用电动式电锤钻来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电 锤钻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剖视图。图2是表示电锤钻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俯视 剖视图。另外,图3是表示动吸振器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电锤钻101,概括地看主要由形成电锤钻
101的外轮廓的主体部103,与该主体部103的长轴方向的前端区域(图中所 示的左侧)相连接的刀夹(ToolHolder) 137,安装在该刀夹137上能够自由 装卸的电锤头119,连接在主体部103的长轴方向的另一侧(图中所示的右 侧)上的作业者所握持的手柄109而构成。主体部103对应于本发明的"工 具主体",电锤头119对应于本发明的"前端工具"。电锤头119由刀夹137 所保持,并且保持的状态是在其长轴方向可进行相对的往复运动,并且在 其周向的相对的转动被限制。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电锤头119一侧称为 前,将手柄109—侧称为后。
主体部103主要包括容置驱动马达111的马达壳105,运动变换机构 113,冲击构件115,以及容置动力传递机构117的齿轮外壳107。驱动马达 11的旋转输出通过运动变换机构113适当地变换成直线运动,再被传递到冲 击构件115上,通过该冲击构件115产生向电锤头119的长轴方向(在图1 中的左右方向)的冲击力。另外,驱动马达111的旋转输出通过动力传递机 构117被适当地减速后,作为转动力被传递到电锤头119上,从而使该电锤 头119在周向上进行旋转。
运动变换机构113是将驱动马达111的旋转运动变换成直线运动并传递 到冲击构件115上的机构,由通过驱动马达111进行驱动的曲(cmnk)轴121, 曲臂123,活塞125等构成的曲柄机构构成。活塞125由驱动冲击构件115 的所谓的驱动件构成,能够在缸141内在与电锤头119的长轴方向相同的方 向上滑动。
冲击构件115主要由作为冲击件的撞击器143和作为中间件的冲击栓 (ImpactBolt)145构成,该撞击器143可自用滑动地设置在缸141的孔(bore) 内壁上,该冲击栓145可自由滑动地设置在刀夹137上,同时将撞击器143 的运动能量传递到电锤头119中。在缸141内,在活塞125和撞击器143之 间形成空气室141a。通过伴随着活塞129的滑动动作而产生的缸141内的空 气室141a的空气弹簧来驱动撞击器143,从而该撞击器143与自由滑动地设 置在刀夹137上的作为中间件的冲击栓145碰撞(冲击),经由该冲击栓145 向电锤头119传递冲击力。
另一方面,刀夹13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构成,并且通过驱动马达lll经
由动力传递机构117而被减速旋转。动力传递机构117包括被驱动马达111
旋转驱动的中间齿轮131,与中间齿轮一起旋转的小锥齿轮133,与该小锥齿 轮133啮合并在主体部103的长轴周围旋转的大锥齿轮135等。将驱动马达 111的旋转传递到刀夹137上,还向保持在该刀夹B7上的电锤头119传递。 此外,电锤钻101以能够适当地切换电锤作业和电锤钻作业的方式构成,关 于这一点,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所以省略其说明,上述的所谓的电锤作 业是只对电锤头119施加长轴方向的冲击力来进行被加工材料的加工作业, 上述的所谓的电锤钻作业是将长轴方向上的冲击力和周向上的旋转力相加来 进行被加工材料的加工作业。
在电锤钻101进行加工作业时(电锤头的驱动时),在主体部103上产 生在电锤头长轴方向的有冲击性的周期性的振动。此外,产生在主体部103 上的作为减振对象的主要的振动是活塞125和撞击器143压縮空气室141a 的空气时的压縮反作用力,以及撞击器143经由冲击栓145冲击电锤头119 时的相对于压縮反作用力稍微的发生有些延迟的反冲力。
如图2所示,电锤钻101为了减少主体部103上产生的上述振动,设置 有动吸振器151。动吸振器151横跨电锤头119的长轴线而设置在左右两侧, 左右的任一个动吸振器151的结构本身是相同的。动吸振器151主要包括-筒体153,其与主体部103邻接形成,形状是在电锤头119的长轴方向(前 后方向)上更长的长条状,截面是圆形;控制用的配重155,其可自由滑动 地设置在该筒体153内,且在滑动方向上更长;螺旋弹簧157,其分别配置 在该配重155的电锤头长轴方向的前侧和后侧。筒体153对应于本发明中的 "固定侧构件"。螺旋弹簧157对应于本发明中的"弹性构件"。配重155 向筒体153的长轴方向(电锤头长轴方向)移动时,螺旋弹簧157向配重155 作用反方向相对的弹射力。此外,筒体153作为使配重155的稳定地进行移 动动作的筒状的引导部而被设置。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图示了与主体部103 (齿轮外壳107) —体形成时的情况,但也可以分体形成筒体153,并将该筒 体153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主体部103上。
装载在主体部103上的动吸振器151,在电锤钻101进行加工作业时, 对作为减振对象的主体部103,在动吸振器151中作为减振构件的配重155 以及螺旋弹簧157 —起动作,进行被动的减振。由此,能够抑制产生在电锤
钻101的主体部103上的上述振动。
另外,在本事实方式中,动吸振器151在筒体153内的配重155前后设 置有第一动作室161以及第二动作室163。后侧(图2的右侧)的第一动作 室161,经由第一连通部161a,与密封结构的曲柄室163连通,前侧(图2 的左侧)的第二动作室163,通过第二连通部163a与齿轮外壳107的缸容置 空间167连通,上述密封结构始终和外部保持着非连通状态。曲柄室165内 的压力随着运动变换机构113的驱动而变动。这是因为伴随着作为运动变换 机构133的构成构件的活塞125在缸内前后方向直线运动,曲柄室165的容 积发生变化。将该曲柄室165内的变动压力从第一连通部161a引入到第一动 作室161,通过积极驱动动吸振器151的配重155使动吸振器151发挥减振 作用。§卩,动吸振器151除了具有上述的被动的减振作用之外,还通过积极 驱动配重的强制加振,作为主动的减振机构来发挥作用,从而更加有效地抑 制电锤作业时产生在主体部103上的振动。
图3中更加详细地示出了动吸振器151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动吸振器 151的配重155构成为,形成在电锤头长轴方向上长的长条形圆柱形,同时, 在该配重155的长轴方向的两侧,即在前侧和后侧之间的规定区域上设置截 面为圆环状的弹簧容置空间156。弹簧容置空间156对应于本发明的"内部 空间"。前后圆环状的弹簧容置空间156从配重155的长轴方向的端面向长 轴方向(长条方向)延伸,同时,在大概中央部附近终止,并作为横向挖通 的空间(槽),被在配重155外侧的圆形的筒状部155a和内侧的圆形的柱状 部155b所包围。S卩,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弹簧容置空间156的配重155 是筒状部155a和柱状部156b成为一体的结构,例如使用成型模来形成。
螺旋弹簧157的一端侧插入在前后的弹簧容置空间156中。前后的螺旋 弹簧157的插入方向端部与弹簧容置空间156的底面(终端)抵接,同时, 前后的螺旋弹簧157的另一侧端部与筒体153的轴方向的端面抵接,由此, 在长轴方向的方向相对的作用力作用在配重155上。g卩,配重155在受到来 自螺旋弹簧157的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的状态下,能够在轴方向上移动。此外, 弹簧容置空间156比螺旋弹簧157的弹簧直径大,由此螺旋弹簧157送配合 地设置在其中,且与筒状155a的内面及柱状部15b的外面都不接触。在弹簧 容置空间156的底侧的柱状部155b上配置有与螺旋弹簧157的内径大致相同
内径的弹簧安装部155c,螺旋弹簧157的座端部157a嵌合在该弹簧安装部 155c上。由此,螺旋弹簧157的对配重155的径向的相对移动被抑制。
本实施方式的动吸振器151,如上所述,在配重155的内侧形成弹簧容 置空间156,并在该弹簧容置空间156中设置螺旋弹簧157。由此,相当于在 螺旋弹簧157的外周侧设置了比该螺旋弹簧157具有高密度重量的筒状部 155a。因此,与在配重的外周侧设置比该配重密度低的螺旋弹簧的以往的结 构相比,能够增加作为减振构件的配重155及螺旋弹簧157的总重量,从而 提高空间利用率。其结果,能够提高动吸振器151的减振力。另一方面,在 配重155及螺旋弹簧157的总重量与以往的总重量相同时,能够实现在动吸 振器155的径向上的紧凑化。另外,通过将配重155的筒状部155a设置在螺 旋弹簧157的外周上,由此能够使相对配重155的筒体153的壁面的移动方 向上接触长度,即在滑动面的轴方向的长度更长,从而能够容易地确保配重 155的稳定动作。
另外,将螺旋弹簧157设置在配重155的弹簧容置空间,从而能够縮小 螺旋弹簧157的外径。当縮小螺旋弹簧157的直径时,因为产生的应力变小, 所以能够维持螺旋弹簧157的耐久性,增强弹力,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动 吸振器157的减振力。
另外,伴随着将螺旋弹簧157设置在弹簧容置空间156,螺旋弹簧157 的外径变小,轴方向的长度却变长,但是可以将螺旋弹簧157与配重155的 抵接位置设置在长轴方向的偏中央部的位置,能够縮短动吸振器151的轴方 向的长度,从而实现小型化。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动吸振器151的减振 力的,还能够进行紧凑化(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4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 是与动吸振器151中的配重155的结构相关的变形例,除了动吸振器151的 结构以外,其他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结构相同。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动吸振器151的配重155主要由形成为圆筒 状的外侧的筒状配重构件155A和容置在该筒状配重构件155A内的内侧的圆 柱形的柱状配重构件155B构成,而且所具有的筒状配重构件155A和柱状配
重构件155B是不同的构件。筒状配重构件155A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部位", 柱状配重构件155B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部位"。
筒状配重构件155A和柱状配重构件155B的轴方向的长度设定成大致相 同。柱状配重构件155B形成为具有圆形的大径部155Ba和圆形的小径部 155Bb的台阶状的柱体,上述大径部155Ba形成在轴方向的中央部,小径部 155Bb连接在该大径部155Ba的轴方向两端部上。而且,通过将柱状配重构 件155B的大径部155Ba压入到筒状配重构件155A的筒孔内,使筒状配重构 件155A和柱状配重构件155B成为一体(连接)。被压入并固定在筒状配重 构件155A的筒孔内的大径部155Ba,对应于本发明的"连接部"。
柱状配重构件155B的小径部155Bb在轴方向上比大径部155Ba更长。 由此,在筒状配重构件155A的内周面和容置在该筒状配重155A内的柱状配 重构件155B的小径部155Bb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了在轴方向上比大径部 155Ba更长的截面为圆环状的前后弹簧容置空间156,螺旋弹簧157被插入 设置在该弹簧容置空间156内。此外,在大径部155Ba和小径部155Bb的连 接部上,形成与螺旋弹簧157的内径相同或略小的弹簧安装部155Bc。在插 入方向的座端部157a嵌合在弹簧安装部155Bc的状态下,前后的螺旋弹簧 157与相当于弹簧容置空间156的底面的大径部155Ba的轴方向端面抵接, 另一端与筒体153的轴方向端面抵接。由此,由前后的螺旋弹簧157而产生 的作用力方向相对地作用于配重155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动吸振器151,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提高减振 力的同时能够进行小型化,还有通过由筒状配重构件155A和柱状配重构件 155B的两个构件来构成配重155,能够对筒状配重构件155A和柱状配重构 件155B单独地进行加工。因此,加工作业变得容易。特别是,由于是将柱 状配重构件155B压入到配重构件155A的结构,能够将外侧的筒状配重构件 155A变为直线圆筒形状,因此,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在将筒状配重构件155A和柱状配重构件155B作为不同的构件来 形成的结构中,筒状配重构件155A和柱状配重构件155B可以使用不同的材 料来形成。因此,对于位于外侧的筒状配重构件155A,就沿着筒体153的内 壁滑动这一点来讲,可以使用滑动性(低摩擦性)或耐磨性等高的材料来形 成,另一方面,对于设置在内侧的柱状配重构件155B,其主要目是作为减振
用的重量保证,可以使用比重比筒状配重构件155A更高的材料来形成。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参照图5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 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动吸振器151中,作为构成配重155的构 件的筒状配重构件155A和设置在筒状配重构件155A内的柱状配重构件 155B,通过方向相对地作用于上述筒状配重构件155A和柱状配重构件155B 的前后的螺旋弹簧157的作用力,成为一体。筒状的配重构件155A对应于 本发明的"第二部位",柱状配重构件155B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部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筒状配重构件155A的筒孔内面中的轴方向大致中 间位置上配置有凸缘部155Aa,该凸缘部155Aa作为确定向内径向伸出的位 置用的挡止构件。柱状配重构件155B具有大径部155Ba,和一体连接在大径 部155Ba的轴方向两侧的比该大径部155Ba在轴方向上更长的小径部155Bb, 并松配合地嵌合(插入)在筒状配重构件155A的筒孔内。该被插入的柱状 配重构件155B的大径部155Ba的插入方向端面与凸缘部155Aa抵接从而确 定其位置,由此,在小径部155Bb的外周面和筒状的配重构件155A的筒孔 内周面之间,形成在轴方向上比大径部155Ba更长的截面为圆环状的前后的 弹簧容置空间156。
在前后的弹簧空间156中分别插入螺旋弹簧157。此外,在大径部155Ba 和小径部155Bb的连接部上形成有与螺旋弹簧157的内径相同或稍小的弹簧 安装部155Bc。前侧的(图5的左侧)螺旋弹簧157的插入方向的座端部157a 以与弹簧安装部155Bc嵌合的状态,与凸缘部155Aa的轴方向端面抵接,另 一端与筒体153的轴方向的端面抵接。后侧(图5的右侧)的螺旋弹簧157 的插入方向的座端部157a以与弹簧安装部155Bc嵌合的状态,与相当于弹簧 容置空间156底面的大径部155Ba的轴方向端面抵接,另一端与筒体153的 轴方向的端面抵接。由此,前后的螺旋弹簧157的作用力方向相对地作用于 筒状配重构件155A和柱状配重构件155B。而且,受到前后螺旋弹簧157的 方向相对的作用力的推压,使大径部155Ba和凸缘部155Aa相互压紧,由此 筒状配重构件155A和柱状配重构件155B成为一体。大径部155Bb和凸缘部 155Aa对应于本发明的"连接部"。
本实施方式的动吸振器151,如上所述地构成。因此,能够达到以下的效果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提高动吸振器151的减振力的同时能 够进行紧凑化,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将筒状配重构件155A和
柱状配重构件155B单独地进行加工,能够实现用不同的材料形成筒状配重 构件155A和柱状配重构件155B。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来自前后的螺旋弹簧157的方向相对的 作用力,使筒状配重构件155A和柱状配重构件155B成为一体。g卩,筒状配 重构件155A和柱状配重构件155B在利用凸缘部155Aa和大径部155Ba相 互卡和的状态下,利用前后的螺旋弹簧157的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维持接合 面的接合状态,上述凸缘部155Aa和大径部155Ba作为与长轴方向(移动方 向)交叉的卡和面。因此,不需要使用压入固定装置,只需进行组装作业就 能够简单地将筒状配重构件155A和柱状配重构件155B构成(连接) 一体。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参照图6及图7进行说明。本实施 方式是与动吸振器151中的配重155的弹簧容置空间156的配置有关的变形 例,除了动吸振器151的结构以外,其他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动吸振器151中,如图6及图7所示,配重155形成为 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的块状,而且在该配重155上,在 上下方向上并排形成有在配重155的前后方向(电锤头119的长轴方向)延 伸且截面为圆环状的前后各两个(合计四个)的弹簧容置空间156。在配重 155的轴方向的后端(图示中为右侧)开口并且向前方延伸的后侧弹簧容置 空间156配置在配重155的上部及下部,在配重155的轴方向的前端(图示 中的左侧)开口并且向后方延伸的前侧的弹簧容置空间156配置在配重155 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而且,在前后的各弹簧容置空间156中容置着各螺旋 弹簧157。前侧的弹簧容置空间156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内部空间",后 侧的弹簧容置空间156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内部空间"。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在配重155中,用于容置螺旋弹簧157 的前后的螺旋弹簧容置空间156,从与配重155的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下 方向)来看,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而设置。由此,配重155的前后方向的长度, 即长轴方向的长度缩短为比上述各实施方式更小,由此能够进一步实现在动 吸振器151的长轴方向上的紧凑化。其结果,对于将动吸振器151设置在主
体部103上时,主体部103的长轴方向的设置空间受限制的情况特别有效。
另外,将前侧的弹簧容置空间156设置在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并且将后侧 的弹簧容置空间156设置在上下侧,以使后侧的弹簧容置空间156夹着上述 前侧的弹簧容置空间156,从而能够设定使作用于配重155的前后的螺旋弹 簧157的作用力在配重155的移动方向互相平衡。由此,能够抑制因配重155 的移动而产生的无用的振动(偶力),从而能够使配重155稳定的动作。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参照图8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 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即,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配重 155上,从与该配重155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来看,相互重叠地设置有前 后的弹簧容置空间156,并以这样的动吸振器151为基础,再将该动吸振器 151的配重155的外形,形成为与圆筒状的缸141 (或容置缸141的筒状部) 的外表面形状(曲面)相对应的半圆弧状(从电锤头119侧看大致半环状), 并沿着该缸141的外表面而设置。此外,关于前后的弹簧容置空间156形成 为圆环状截面的这一点,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相同。前侧的弹簧容置空间156 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内部空间",后侧的弹簧容置空间156对应于本发明 的"第二内部空间"。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在进一步实现了动吸振器151的长轴 方向的紧凑化的同时,使动吸振器15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与第四实施方式的 情况相比更短,从而使动吸振器151更加紧凑化。另夕卜,通过将动吸振器151 沿着缸141 (或容置缸141的滚筒)的外表面来设置,不容易在该动吸振器 151的周围区域产生闲置空间(deadspace),从而有利于主体部103的紧凑 化。此外,在将动吸振器151沿着缸141 (或容置缸141的筒状部)的外表 面来设置的情况下,在图8中为了方便,只显示了设置在缸的一侧的状态, 但为了抑制由动吸振器151的动作而引起的无用的振动(偶力)的产生,最 好如图2所示设置在左右两侧。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参照图9及图IO进行说明。本实施 方式是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及图10所示, 在配重155上,从与该配重155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来看,相互重叠地设
置有前后的弹簧容置空间156,并以这样的动吸振器151为基础,再使设置 在前侧的弹簧容置空间156中的螺旋弹簧157的弹性系数与设置在后侧的弹 簧容置空间156中的螺旋弹簧157的弹性系数不同,由此减少螺旋弹簧157 的使用个数。前侧的弹簧容置空间156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内部空间", 后侧的弹簧容置空间156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内部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为大致块状的配重155中,在上下方向上并排 地形成着后侧的一个弹簧容置空间156和前侧的两个弹簧容置空间156。此 外,关于前后的弹簧容置空间156形成为圆环状截面的这一点,与上述的各 实施方式相同。后侧的弹簧容置空间156设置在配重155的上下方向的中间 位置,前侧的两个弹簧容置空间156设置在配重155的上部和下部,并且夹 着后侧的弹簧容置空间156,在各弹簧容置空间156中配置有螺旋弹簧157。 而且,后侧的螺旋弹簧157的弹性系数设定为比前侧的螺旋弹簧157的弹性 系数更大。即,前后螺旋弹簧157的弹性系数设定为使作用于螺旋弹簧155 上的前侧的两根螺旋弹簧157的作用力和后侧的一根螺旋弹簧157的作用力 相互平衡。此外,将前侧的两根螺旋弹簧157的弹性系数设定为相同。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在维持前侧的两根螺旋弹簧157的作用力 和后侧的一根螺旋弹簧157的作用力相互平衡的状态的同时,能够减少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后侧)的螺旋弹簧157的数量。由此,在实现动吸振器 151的长轴方向的紧凑化的同时,配重155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与第四实施方 式的情况相比更短,从而进一步实现动吸振器151的紧凑化。
此外,在上述第四至第六的实施方式中,对弹簧容置空间的重叠方向(排 列方向)为上下方向进行了说明,这是基于主体部103的动吸振器151的配 置(装载)方向为纵向的假设而做出的。因此,如果是将动吸振器155设置 (装载)成横向(水平)的情况,弹簧容置空间156的重叠方向就变成左右 方向。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参照图ll及图12进行说明。本实 施方式构成为,将动吸振器151以覆盖(包围)缸141 (或容置缸141的筒 状部)的外周的方式设置,同时,前后的弹簧容置空间156设置在该动吸振 器151的配重155上,并且从与该配重155的长轴方向相交叉的周向来看,
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而被设置。
艮P,如图11及图12所示,从电锤头119侧(前方)来看,配重155大 致形成为环状。而且,在配重155上,在配重155的轴方向上相互重叠地并 列形成前侧和后侧的弹簧容置空间156,在各弹簧容置空间156中容置着各 自的螺旋弹簧157。此外,关于前后的弹簧容置空间156形成为圆环状截面 的这一点,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相同。另外,在本事实方式中示出了分别设 置四个前后的弹簧容置空间156的情况,但不仅限于此,可以适当地增减。 前侧的弹簧容置空间156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内部空间",后侧的弹簧容 置空间156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内部空间"。
根据本实施方式,将动吸振器151设置(装载)在覆盖缸141 (或容置 缸141的筒状部)的外周,从而实现了在该动吸振器151的周边区域很难产 生闲置空间的合理的设置。而且,将配重155形成为大致的环状,将前后的 弹簧容置空间156相互重叠地设置在周向上,由此縮短配重155的轴方向的 长度,从而能够实现动吸振器151的轴方向长度的紧凑化。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参照图13至图16进行说明。本实 施方式适合于作为大型作业工具的电锤201, g卩,将驱动马达211设置在比 曲轴221更靠近手柄209侧的形式。图13是表示电锤201的整体结构的剖视 图,图14是表示其中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如图13及图14所示,形成电锤 201的外部轮廓的主体部203主要由容置驱动马达211的马达壳205,容置运 动转换机构213的齿轮外壳207,容置冲击构件215的筒状部208构成。齿 轮外壳207接合在马达壳205的前侧上方区域。筒状部208接合在齿轮外壳 207的前端部,并在电锤头219的长轴线上向前方延伸。另外,手柄209设 置在马达壳205的后方的同时,上端部与齿轮外壳207的后端部相接合,下 端部与马达壳205的后端相接合。
驱动马达211位于在电锤219的长轴线上,其旋转轴线与该长轴线相交 叉,即,驱动马达211设置为上下方向。在齿轮外壳207的内部空间的上部 区域中,容置了运动转换机构213,该运动转换机构213将驱动马达211的 旋转输出转换成直线运动后,再传递给冲击构件。
运动转换机构213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曲柄机构包括被驱动马
达211旋转驱动的曲轴221,通过偏心销连接在该曲轴221上的曲柄223,以 及通过曲柄223直线往返运动的活塞225等。驱动马达211通过作为减速用 的两个齿轮220a和220b旋转驱动曲轴221。曲轴221通过作为减速器的两 个齿轮220a, 220b被驱动马达旋转驱动。而且, 一侧的齿轮220a安装在设 置于曲轴221和马达轴211a之间的中间轴212上,另一侧的齿轮220b安装 在曲轴221上。本发明的"驱动机构"由上述的曲柄机构及多个齿轮220a, 220b构成。
此外,冲击构件215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主要由作为冲击件的 撞击器243和作为中间件的冲击栓245构成,该撞击器243可自由滑动地设 置在缸141的孔内壁上,该冲击栓245可自由滑动地设置在刀夹237上,并 且将撞击器243的动能传递到电锤头219中。在缸241内,在活塞225和撞 击器243之间形成空气室241a。相伴着活塞225的滑动动作而产生的缸241 的空气室241a的空气弹簧,驱动撞击器243,并撞击(冲击)自由滑动地设 置在刀夹237上的作为中间件的冲击栓245,经由该冲击栓245将冲击力传 递到电锤头219上。
如上所述,对于在电锤头219的长轴线上配置有驱动马达211这样的大 型电锤203,在将驱动机构部设置在齿轮外壳207的上部侧的结构中,在该 齿轮外壳207的下部区域(与马达壳205的前表面相交叉的下表面区域)存 在剩余空间,上述驱动机构用于通过将驱动马达211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 运动,并驱动电锤头219。在该实施方式中,利用上述剩余空间设置了动吸 振器251。
此外,希望以尽可能靠近电锤头219的长轴线的状态来设置动吸振器251 时,但是上述剩余空间的前后方向的宽度(电锤头219的长轴方向)比较窄, 并且在前方部分的上下方向上存在高度差,从而受到了限制。因此,在该实 施方式中,通过将动吸振器25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紧凑化,能够将动吸振器 251设置在上述的剩余空间中。下面,对动吸振器251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5及图16所示,该实施方式的动吸振器251的配重255形成为在 水平方向(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大致块状,可滑动地容置在筒体 253内的前后方向即电锤头219的长轴方向。筒体253的上下及左右内壁面 形成为与配重255的外形相对应的形状,并且配重255与其内壁面在接触的
状态下可自由滑动。筒体253,在齿轮外壳207的下端部一体形成,由下侧 开口的箱部253a和以覆盖开口的方式可自由装卸地接合在该箱部253a上的 套部253b构成。
在配重255中的左右方向上并排形成有后侧的一个弹簧容置空间256和 前侧的两个弹簧容置空间256。前后的各弹簧容置空间256由外侧配重构件 255A和柱状配重255B形成了圆环状截面,上述外侧配重构件255A具有截 面圆形的有底状的筒孔,上述柱状配重255B比在该筒孔内同轴设置的筒孔 直径小。柱状配重构件255B在长轴方向的一侧具有凸缘部255Ba,通过将该 凸缘部255Ba压入到外侧配重构件255A的筒孔内,由此与外侧的配重构件 255A连结。后侧的弹簧容置空间256从后端开口并向前方延伸。前侧的两个 弹簧容置空间256从前端开口并向后方延伸。而且后侧的弹簧容置空间256 形成在配重255的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前侧的两个弹簧容置空间256形成 在配重256的左侧和右侧上,从而夹着后侧的弹簧容置空间256。
在前侧的弹簧容置空间256中,配置有各一根螺旋弹簧257,在后侧的 弹簧容置空间256中,在径向的内外侧同轴配置了比前侧的螺旋弹簧257直 径大且直径相互不同的两根螺旋弹簧257a, 257b。此外,外测的螺旋弹簧257a 的簧丝直径比内侧的螺旋弹簧257b的簧丝直径小。而且,分别设定前侧两根 螺旋弹簧257的弹性系数以及后侧两根的螺旋弹簧257a, 257b的弹性系数, 以使作用于配重255上的前侧两根螺旋弹簧257的作用力与后侧两根的螺旋 弹簧257a, 257b的作用力互相平衡。此外,螺旋弹簧257、 257a、 257b、以 压縮状态地设置在弹簧接受部件258和柱状构件255B的凸缘部255Ba之间, 该弹簧接受部件258设置在筒体253内。而且,如上所述的动吸振器251配 置为后侧的弹簧容置空间256的长轴中心线位于电锤头219的长轴线的正下 方的位置。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动吸振器251,在后侧的弹簧容置空 间256内将比前侧的螺旋弹簧257直径更大且直径相互不同的两根螺旋弹簧 257a和257b设置在同轴方向上的内外侧,与设置一根螺旋弹簧的情况相比, 后侧的螺旋弹簧257a和257b的弹簧长度可设定得更短。因此,在能够确保 配重255的前后方向的移动空间的同时,能够縮短动吸振器251的前后方向 的长度(电锤头219的长轴方向)。由此,能够,将动吸振器251以接近电
锤头219的长轴线的状态设置在上述的齿轮外壳207的下部区域中前后方向 的宽度己被限制的剩余空间中。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与缸241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原因, 可设置动吸振器251的剩余空间的前方区域的上方向呈狭窄的台阶状。因此, 由于在后侧弹簧容置空间256中设置两根螺旋弹簧257a和257b,可以在不 存在后侧的弹簧容置空间256的配重255的前侧部分形成上下方向的薄壁, 由此能够将动吸振器251合理地设置在台阶状的剩余空间内。目卩,以如下状 态被设置,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电锤头219的长轴线的正下方,动吸振 器251中左右方向的中央上侧部分的前侧区域嵌入到缸241的下侧,后侧区 域插入到比该缸241的下部更接近电锤头219的长轴线的上方位置上,由此 实现了有效利用剩余空间的配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动吸振器251,形成在配重255中的三个弹簧 容置空间256设置在同一个平面上。因此,设置在弹簧容置空间256中的螺 旋弹簧257、 257a、 257b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平面上,从而能够防止因动吸振 器251自身的偶力的不平衡而产生的无用的振动。
另外,通过将动吸振器251设置在齿轮外壳207的下部区域内,该动吸 振器251隔着电锤头219的长轴线与运动转换机构213对向设置。由此,容 易取得电锤201在上下方向上的重心平衡。
此外,如图13及图14所示,动吸振器251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筒体253内的配重255的后侧具有第一动作室261,在配重255的前侧具 有第二动作室263。而且,后侧的第一动作室261经由第一连通部261a与曲 柄室265连通,该曲柄室265具有始终与外部保持非连通状态的密封结构, 前侧的第二动作部263经由第二连通部263a与齿轮外壳207的缸容置空间 267连通。因此,动吸振器25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除了上述的被 动的减振作用之外,还可以通过积极驱动配重的强制加振,作为主动的减振 机构发挥作用,从而更加有效地抑制电锤作业时在主体部103上产生的振动。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作业工具以电锤钻101及电锤201为 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通过使前端工具进行直线运动来执行对被加工材料 的加工作业的作业工具,都能够适用。例如,也能够适用于通过使锯刀进行 直线往返动作来进行对被加工材料的切断作业的线锯或往复锯等。
另外,在第四至第七实施方式的动吸振器151中,配重155与第二实施 方式的情况相同,筒状配重构件155A和柱状配重构件155B由不同的构件构 成,并能够使用压入结构或由来自两侧的螺旋弹簧157的作用力结构,使它 们成为一体。另外,对弹簧容置空间156为圆环状截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但也可以是中空的圆形形状或圆形以外的中空形状。
此外,鉴于本发明的主旨,能够以如下的方式构成。 (方式1)
上述本发明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通过将上述第一部位压入到上述 第二部位的内侧,能够使该第一部位和该第二部位成为一体。
根据上述方式1的本发明,通过压入方式使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构成一 体,能够将第二部位形成为直线的简单形状,因此使加工变得更加容易。 (方式2)
上述本发明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部位以松配合的方式插 入在上述第二部位的内侧,上述第二部位和上述第一部位,通过与该第一部 位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接合面而相互接合,同时,在该接合状态下,通 过由多个弹性构件产生的方向相对的作用力的作用,上述第二部位和上述第 一部位成为一体。
根据上述方式2的本发明,利用方向相对地作用的多个弹性构件的作用 力,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构成为一体,因此可以不需要固定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作业工具,其通过直线驱动前端工具,使该前端工具执行规定的加工作业,其特征在于,具有工具主体及动吸振器;其中,上述动吸振器具有配重,其被安装在上述工具主体上或被安装在固定地设置于上述工具主体的主体侧构件上,并且能够在上述前端工具长轴方向上进行直线运动;弹性构件,其以压缩状态将上述配重支撑在上述工具主体或上述主体侧构件上,上述动吸振器通过上述配重在上述前端工具长轴方向上直线运动,对加工作业时的上述工具主体进行减振,上述配重具有从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的至少一侧的端部开始向该长轴方向延伸的内部空间,上述弹性构件在上述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的一端侧插入在上述内部空间内,另一端侧设置在上述工具主体或上述主体侧构件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配重具有向上述前端工具长轴方向延伸的第一部位;覆盖上述第 一部位的延伸方向的周围的第二部位;将上述第二部位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 一部分连接至上述第一部位的连接部;被上述第一部位、上述第二部位和上述连接部所包围的空间构成了上述 内部空间,另外,上述第一部位和上述第二部位由不同的构件构成。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部位和上述第二部位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4. 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配重具有从上述前端工具长轴方向的一端侧开始向另一端侧延伸的第一内部空间;从上述前端工具长轴方向的另一端侧开始向一端侧延伸的 第二内部空间,从与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来看,上述第一内部空间和上述第 二内部空间互相重叠。
5. 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位于上述前端工具的长轴线上,并且以其旋转轴线与该长轴线交叉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工具主体内,驱动机构部,该驱动机构部容置在上述工具主体内,将上述驱动马达的 旋转输出转换成直线运动,并至少在长轴方向上直线驱动上述前端工具;上述动吸振器,隔着上述前端工具的长轴线与上述驱动机构部对向设置。
6. 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构件由螺旋弹簧构成,在上述配重的内部空间中,两根直径不同的螺旋弹簧同轴设置在径向的内外侧。
7. 如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配重具有至少三个内部空间,并且上述三个内部空间都设置在同一个平面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工具,用于实现作业工具上所装载的动吸振器的紧凑化,并且有助于提高减振性。本发明的作业工具具有工具主体(103)和动吸振器(151)。动吸振器具有配重(155),其被安装在上述工具主体上或被安装在固定地设置于上述工具主体的主体侧构件上,并且能够在上述前端工具长轴方向上进行直线运动;弹性构件(157),其以压缩状态将上述配重支撑在上述工具主体或上述主体侧构件上。配重具有从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的至少一侧的端部开始向该长轴方向延伸的内部空间(156)。弹性构件(157)的在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的一端侧插入在内部空间(156)内,另一端侧设置在工具主体或主体侧构件上。
文档编号B25D17/24GK101352849SQ20081010956
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4日
发明者青木阳之介 申请人:株式会社牧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