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的电池转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5840阅读:828来源:国知局
电动工具的电池转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与电池转接装置有关,特别是一种电动工具的电池转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业的进步,一般手工具(如起子、板手等)逐渐被以电能作为能源来源的电动工具取代且盛行于市面,减低工作人员过去大量施以人力的负担,有效的提升施工效率。

又,为了避免工作人员于施工过程中,因电性连接供有市电的插座的电源线长度的缘由,限制了工作人员施工及活动范围,业界更开发出内置电池包的电动工具,以利于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携带电动工具至不同的施工区域进行作业。

参阅图1所示,是已知的电动工具A的结构,其包含有机身a、转接座b以及电池包c等构件,该机身a下方是结合了转接座b;该电池包c则设置于该转接座b的底端。其中,电动工具A是通过电池包c所储存的电能作为运作的动力来源。

然而,上述的电动工具A,因另背负了提供电源的电池包c的因素,其重量远超出一般通过电源线电性连接插座的电动工具的重量,工作人员在握持电动工具A的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手酸的疲劳现象,无法长时间进行施工作业。

此外,电动工具A的电池包c的电源用尽时,必须卸下并更换上其他充满电能的电池包c继续作业;基此,倘若工作人员攀爬至不便于进行上述更换动作的高处进行高空作业,一旦用尽电源,工作人员便必需往复地面更换电池包c,徒增了众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的电池转接装置,不仅便于组装,更可因应电力需求多寡,改变串接长度。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动工具的电池转接装置用以连接一电动工具与一电池包,该电池转接装置包含有:一第一转接座与一电池座,该第一转接座是用以可分离地结合于该第一电池包上,该电池座是用以可分离地结合于该第二电池包上,其中该第一转接座与该电池座皆包含有:一座体,具有位于一侧的一第一结合部及位于相对侧的相对应位置上的一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置有一结合槽;该第二结合部具有一结合柱,该结合柱的断面及形状与该结合槽的槽形互补;其中,该第一转接座的结合柱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该电池座的结合槽内;此外,该第一转接座更括一组第一导电端子,设置于该第一转接座的座体上,用以在该第一转接座结合于该第一电池包上时,电性导接该第一电池包的电极端子;一第二转接座,用以可分离地结合于该电动工具上;该第二转接座具有一组第二导电端子,用以在该第二转接座结合于该电动工具上时,电性导接该电动工具的受电端子;以及一电源线,其一端电性连接该第二转接座的第二导电端子,其另一端电性连接该组第一导电端子。

由此,工作人员不仅便于组装,更可因应电力需求多寡,改变串接长度。

附图说明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是已知电动工具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电池转接装置的使用方式立体图;

图3是第一转接座与另一相同的第一转接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第一转接座的立体图;

图5是第一转接座与另一相同的第一转接座串接的立体图;

图6是沿图5的6-6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电池转接装置的使用方式立体图。该电池转接装置100是用以连接一第一电池包200、一第二电池包400与一电动工具300。该电池转接装置100主要包含有一第一转接座10、一电池座40、一第二转接座20以及一电源线30。该第一转接座10是以可分离的方式结合该第一电池包200上。该电池座40是以可分离的方式结合该第二电池包400上。该第二转接座20用以可分离地结合于该电动工具300的把手底端。该第二转接座20具有一组第二导电端子(图未示),当该第二转接座20结合于该电动工具300时,该第二导电端子电性导接该电动工具300的受电端子(图未示)。

该电源线30一端电性连接该第二转接座20的第二导电端子,其另一端电性连接该第一转接座10的一组第一导电端子112上(如图4)。

参阅图3至图5,该第一转接座10包括了一座体11、该第一导电端子112与一弹片15。

该第一导电端子112设置于该第一转接座10的座体11上,用以在该第一转接座10结合于该第一电池包200上时,电性导接该第一电池包200的电极端子202。

该座体11具有一体成形的一第一结合部12、位于相对侧的相对应位置上的一第二结合部,以及位在两相对位置处的一第一侧壁11a与一第二侧壁11b。

该第一结合部12是设置于该第一侧壁11a上,且具有一结合槽121、一开口122以及一缺口123。该结合槽121是自该第一结合部12的壁面向内凹陷形成。该开口122位于该第一结合部12的一端,并且连通该结合槽121及该结合槽121的开口处。该缺口123位于该第一结合部12的壁面,并与该结合槽121连通。

本实施例的第二结合部由一延伸块13与一结合柱14所构成,其中,该延伸块13由该第二侧壁11b向外凸出,又,该延伸块13的厚度小于该结合槽121的开口处的宽度,该延伸块13的轴向长度小于该缺口123在同一方向上的口径。

该结合柱14是一圆柱体,其部份侧面与该延伸块13连接,使该结合柱14与该第二侧壁11b之间有一间隙,该间隙的宽度大于该第一结合部12的壁厚。该结合柱14的断面及形状与该结合槽121的槽形互补,该结合柱14的轴向长度大于该延伸块13在同一方向上的长度,且该结合柱14的直径小于该开口122的口径。

该弹片15一端结合于位在该座体11的壁面上,并位在第一侧壁11a以及第二侧壁11b之间,另一端用以夹紧设置于该弹片15以及该座体11之间的对象(如:裤头、口袋、腰带…等衣物)。

该电池座40同样包括一座体,且该电池座40的座体与该第一转接座10的座体11类似,不同的地方在于该电池座40并不具有该第一转接座10的该第一导电端子112的元件,因此第二电池包400结合该电池座40时,并不会与任何元件电性连接。

上述是本实施例的电池转接装置100的结构介绍,以下说明使用方式:

请参阅图3所示,当工作人员欲进行作业前,可将一个第一转接座10以及多个电池座40串接组合,以便将多个电池包分别嵌入于该第一转接座10以及各该电池座40而利于工作人员携带,为了方便说明,将以一个第一转接座10以及一个电池座40说明第一转接座10以及电池座40的结合方法,其步骤为:首先,将该第一转接座10的结合柱14以及延伸块13对准电池座40的第一结合部42的开口422,即可将该第一转接座10的结合柱14与延伸块13通过电池座40的开口422并嵌入于结合槽421内。

其次,参阅图3、图5及图6所示,转动该第一转接座10,带动该结合柱14与该延伸块13旋转,以使该延伸块13自电池座40的结合槽421中移动至缺口423中,并且抵接于该缺口423的壁面上,又,将所述第一电池包200结合该第一转接座10及第二电池包400结合电池座40,使各该电池包因随着串接后的第一转接座10以及电池座40而彼此相邻排列,当该第一转接座10或电池座40相对转动至一定角度时,相临两个电池包的壁面将会相互抵接,由此限制该第一转接座10及电池座40的夹角,以避免该第一转接座10的延伸块13远离该电池座40的该缺口423的壁面而使该第一转接座10及电池座40相互分开,的后再通过弹片15卡合于工作人员的腰带上,而完成串接多个第一转接座以及携带多个电池包的动 作。

之后当第一电池包没电时,使用者可将第一电池包200以及第二电池包400拆下,然后将第二电池包400结合该第一转接座10上,使电动工具300能继续使用。

归纳上述,本实施例电池转接装置100具有如下所列的优点及功效:

1.本实施例的该第一转接座10的主要目的在于串接其他电池座40,因此,工作人员可评估作业期间的电力需求,调整电池座40的串接数量。

2.该第一转接座10以及电池座40的弹片15是用来勾挂于工作人员的衣物上,是以,串接后的所述第一转接座10即可通过所述弹片15而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设置于工作人员的腰带上,以便工作人员活动时仍可随身携待

3.各该第一转接座10与电池座40之间是以枢接的方式彼此串连,因此所述第一转接座10与电性结合各该第一转接座10的电池包200,即可因应工作人员的腰部宽度大小改变彼此夹设的角度,以便于环绕在工作人员的腰际。

4.承上所述,因为该第一转接座10、电池座40与相对应结合的该电池包皆勾挂于工作人员的腰际,该电动工具300底部仅结合了重量极轻的该第二转接座20,基此,工作人员在握持电动工具300时,不易因电动工具300的负荷过重而产生手酸…等疲劳现象,有利于长时间进行施工作业。

5.当其中一个电池包的电源用毕后,工作人员仅需将具有电量的电池包更换至第一转接座10上,即可继续使用电动工具3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多个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凡是应用本发明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