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五金工具领域,涉及一种扳手头结构,具体为一种改进型棘轮扳手头结构。
背景技术:
扳手是一种常用的安装与拆卸工具。利用杠杆原理拧转螺栓、螺钉、螺母和其他螺固件的手工工具。扳手通常在柄部的一端或两端制有夹柄部施加外力柄部施加外力,就能拧转螺固件。扳手头结构是位于扳手前端的与螺纹件配合的卡紧施力部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扳手的设计为一握柄前端具有一可与螺固件嵌卡的头部,借此与握柄施力产生扭矩驱动头部将螺固件旋入物体内,因而螺固件的螺纹部与被锁入物产生握裹力使两物彼此固定,然而使用者操作此种扳手时,只能借由平时操作经验而施以较为主观的力量,若由不熟悉此项作业的人来使用,施力将有所不同,自然也影响固定强度而产生无可预期的结果,因此有从业者设计出了具显示扭力数值的电子扭力扳手。
现有的一种棘轮扳手请参阅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专利号CN201520586785.5,专利名称为:一种可调自锁类棘轮扳手;其主要是一种可调自锁类棘轮扳手,它包括扳手杆以及其末端设置的扳手头,所述扳手头为半弧形结构,其弧形末端下方通过铆钉可转动地固定有扳手勾,扳手勾的内侧设置为多边相接的半圈结构;扳手勾的外侧设置为圆弧形结构;与扳手勾的外侧相接触设置有复位机构,其包括固定在扳手杆上的弹簧外套,嵌入在弹簧外套中的弹簧内套,以及设置在弹簧外套和弹簧内套之中的弹簧,且在弹簧内套的末端固定有球形头,所述球形头与扳手勾的外侧圆弧形活动接触。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自锁类棘轮扳手,能较大范围内适应不同型号规格范围内的紧固件使用,自动调整锁紧,无需人工调整,同时具备棘轮扳手的功效提供反向空转后再正向转动用力,结构简单实用便捷。
但是此种结构的扳手头部结构,存在如图1中所示的使用不便:扳手头4前端工作部位过于短窄,与扳手勾2配合时不能适应直径跨度大的螺母头,如设计在12-16公分的扳手头不能适应4-6公分的螺母;会出现图1中所示的卡不住的情况;如此需要额外配置小尺寸的扳手;即扳手的适应性差。
同时,图1中的结构,对于平面螺母,存在使用缺陷,由于其扳手勾2整体套在扳手头4外侧,扳手头4的平面低于扳手勾2的水平面,造成扳手头4前端的扳手齿41所处平面低于扳手勾2的平面,与平面螺母接触时,存在漏空区,造成使用失效,无法使用,如此给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改进型棘轮扳手头结构,可以同时适用大直径的螺母和小直径的螺母,扳手的适用性广;同时改变了扳手勾前端结构方便平面螺母使用,灵活方便。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型棘轮扳手头结构,它包括扳手柄(1)前端设置的扳手头(4),以及与扳手头(4)通过铆钉(3)转动配合的扳手勾(2),扳手勾(2)的内侧设置为多边相接的半圈矩形结构,且内侧分为相互连接的四段,分别为设置在前端的第一拼接(21)、第二拼接(22)、第三拼接(23)和第四拼接(24);且第一拼接(21)与第二拼接(22)平面夹角a为100°-140°;第三拼接(23)与第四拼接(24)平面夹角b为90°-110°;
所述扳手勾(2)的外侧为弧形结构,且扳手头(4)上对应第三拼接(21)与第四拼接(24)的外侧轮廓垂直,并通过圆弧过渡;第一拼接(21)与第二拼接(22)的外侧轮廓通过圆弧过渡到第三拼接(23)对应的外侧轮廓;
所述扳手头(4)的前端设置有与扳手勾(2)同样厚度的齿牙部(42),且齿牙部(42)对应扳手勾(2)内侧的部分设置有齿形结构的扳手齿(41)。
进一步的,所述扳手勾(2)的前端第一拼接(21)相较于第二拼接(22)、第三拼接(23)和第四拼接(24)最短,且外侧为半圆弧形结构轮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拼接(21)与第四拼接(24)平面夹角为0-10°。
进一步的,所述扳手柄(1)上对应铆钉(3)处的中心孔中心到扳手头(4)前端的距离,大于扳手勾(2)上对应铆钉(3)处的中心孔中心到第一拼接(21)平面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拼接(21)与第二拼接(22)平面夹角a为13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拼接(21)与第四拼接(24)平面夹角为0°。
进一步的,所述扳手勾(2)前端的扳手齿(41)为弧形设置,且其与扳手柄(1)上对应铆钉(3)处的中心孔的中心处在同一椭圆弧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一种改进型棘轮扳手头结构,可以同时适用大直径的螺母和小直径的螺母,扳手的适用性广;同时改变了扳手勾前端结构方便平面螺母使用,灵活方便。
1、通过特殊设计的扳手勾内侧多边相接的半圈矩形结构,有用一个型号扳手勾适用大小头螺母,普适性跨度在4-5个型号以上。
2、齿牙部的厚度与扳手勾的厚度一致,可以方便平面螺母使用。
3、扳手柄上对应铆钉处的中心孔中心到扳手头前端的距离,亦即扳手头的长度,大于扳手勾上对应铆钉处的中心孔中心到第一拼接平面的距离,如此设计方便适用不同型号的螺母。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一种棘轮扳手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扳手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作用在小尺寸螺母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作用在大尺寸螺母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扳手齿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状态下的角度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扳手柄;2、扳手勾;3、铆钉;4、扳手头;21、第一拼接;22、第二拼接;23、第三拼接;24、第四拼接;41、扳手齿;42、齿牙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2-3所示,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为:一种改进型棘轮扳手头结构,它包括扳手柄1前端设置的扳手头4,以及与扳手头4通过铆钉3转动配合的扳手勾2,扳手勾2的内侧设置为多边相接的半圈矩形结构,且内侧分为相互连接的四段,分别为设置在前端的第一拼接21、第二拼接22、第三拼接23和第四拼接24;且第一拼接21与第二拼接22平面夹角a为100°-140°;第三拼接23与第四拼接24平面夹角b为90°-110°;
所述扳手勾2的外侧为弧形结构,且扳手头4上对应第三拼接21与第四拼接24的外侧轮廓垂直,并通过圆弧过渡,且半径R=10mm;第一拼接21与第二拼接22的外侧轮廓通过圆弧过渡到第三拼接23对应的外侧轮廓;
所述扳手头4的前端设置有与扳手勾2同样厚度的齿牙部42,且齿牙部42对应扳手勾2内侧的部分设置有齿形结构的扳手齿41。
优选的,所述扳手勾2的前端第一拼接21相较于第二拼接22、第三拼接23和第四拼接24最短,且外侧为半圆弧形结构轮廓。
优选的,所述第一拼接21与第四拼接24平面夹角为0-10°。
优选的,所述扳手柄1上对应铆钉3处的中心孔中心到扳手头4前端的距离,大于扳手勾2上对应铆钉3处的中心孔中心到第一拼接21平面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拼接21与第二拼接22平面夹角a为130°。
优选的,所述第一拼接21与第四拼接24平面夹角为0°,即第一拼接21与第四拼接24平面平行,如图7所示;此时,第一拼接21与第二拼接22平面夹角a为130°,第二拼接22与第三拼接23平面夹角为130°,第三拼接23与第四拼接24平面夹角为100°。
优选的,所述扳手勾2前端的扳手齿41为弧形设置,且其与扳手柄1上对应铆钉3处的中心孔的中心处在同一椭圆弧上,具体位置关系示意图如图6所示。
具体使用时,如图4-图5所示,图4为本发明作用在小尺寸螺母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作用在大尺寸螺母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通过特殊设计的扳手勾内侧多边相接的半圈矩形结构,有用一个型号扳手勾适用大小头螺母,普适性跨度在4-5个型号以上。齿牙部的厚度与扳手勾的厚度一致,可以方便平面螺母使用。扳手柄上对应铆钉处的中心孔中心到扳手头前端的距离,亦即扳手头的长度,大于扳手勾上对应铆钉处的中心孔中心到第一拼接平面的距离,如此设计方便适用不同型号的螺母。
采用本发明一种改进型棘轮扳手头结构,可以同时适用大直径的螺母和小直径的螺母,扳手的适用性广;同时改变了扳手勾前端结构方便平面螺母使用,灵活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哪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