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门及其门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669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门及其门锁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门的门锁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门锁机构的安全门。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

在轻工业领域中,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轻工业产品的种类多种多样,比如食品、纺织、皮革、造纸、日用化工、文教艺术体育用品等。而在建筑或工厂企业中所使用的安全门,也属于该领域。

安全门上均设置有门锁机构,通常状态下通过门锁机构保证安全门的紧锁,而在人员需要进出时,再通过对门锁机构的操作打开安全门。尤其是在生产制造车间,大型机床等设备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对工作人员的安全环境需求要求较高,为此,类似生产制造车间中的安全门的门锁机构一般较繁琐和沉重。

在现有技术中,安全门的门锁机构一般通过圆柱销进行定位,靠圆柱销插入定位孔,或者锁扣挂住圆柱销达到锁门的目的。然而,此种结构的门锁机构对圆柱销和定位孔的安装位置的精度要求很高,当安全门出现变形等情况后容易导致圆柱销无法插入定位孔或锁扣挂不上定位销的问题,同时安全门在打开后仍需手动回正进行锁紧,比较费时费力。

因此,如何使安全门的门锁机构变得简单易行及可靠,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门的门锁机构,能够使操作人员简单轻松省力地进行操作,同时提高可靠度。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门锁机构的安全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门的门锁机构,包括用于阻止门板打开的护栏挡板,以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门板上的锁舌和用于驱动所述锁舌移动以使其绕开所述护栏挡板的门把手;所述锁舌上设置有凹槽,还包括插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门板连接的挡块和沿着所述锁舌的移动方向设置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的内壁和所述挡块抵接。

优选地,所述门把手的移动方向平行于所述门板的高度方向,且所述锁舌的移动方向平行于所述门板的宽度方向。

优选地,所述门把手上设置有若干条竖直的导向孔,每条所述导向孔内都通过连接件插入到所述门板上,且所述门把手的一端为斜坡;所述锁舌的一端表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斜坡配合的导向柱,且所述导向柱的侧壁与所述斜坡抵接。

优选地,所述锁舌的另一端为用于在所述门板关闭时降低与所述护栏挡板间接触应力的楔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安全门,包括设置有门锁机构的门板和分别设置于所述门板两侧的左护栏和右护栏,所述门锁机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门锁机构。

优选地,所述门板的侧壁与所述左护栏转动连接,且所述门板与所述左护栏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所述门板在打开后回弹的复位弹簧。

优选地,所述护栏挡板设置于所述右护栏上,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门板上、用于在所述门板回弹时与所述护栏挡板相抵接以限制所述门板的最大回弹角度的回弹挡板。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安全门的门锁机构,主要包括护栏挡板、锁舌和门把手。其中,护栏挡板主要用于通过自身阻止门板被打开,即门板若想打开则必须绕过护栏挡板。锁舌和门把手均可移动地设置在门板上,并且其中的门把手主要供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在其移动时同时带动锁舌进行移动,以使锁舌在移动过程中绕开护栏挡板,以此使门板打开。在锁舌上设置有凹槽,在该凹槽内设置有弹簧,并且再通过挡块从该凹槽中插入并与门板相连,而弹簧在凹槽内沿着锁舌的移动方向设置,即弹簧的轴向平行于锁舌的移动方向,同时弹簧一端与凹槽的内壁抵接,另一端与挡块抵接。

如此,当安全门在未使用状态,即锁紧状态时,护栏挡板阻挡门板的转动,使其无法打开。而在工作人员需要进出、需要打开安全门时,工作人员可手动操作门把手,使其进行移动,在其过程中带动锁舌同步移动,从而使得锁舌移动到一定程度时,绕开护栏挡板,此时工作人员即可顺利打开门板,操作过程简单轻松。而在工作人员操作门把手的过程中,锁舌在移动时,带动与其凹槽的内壁相抵接的弹簧同步移动,由于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与门板相连无法移动的挡块上,因此弹簧在锁舌的移动过程中逐渐被压缩。当锁舌移动到一定程度到能够绕开护栏挡板时,弹簧已经具有一段压缩量,储存了一定能量,如此,当工作人员将门板打开并通行后,待门板回位时即可立即松手,此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弹簧将逐渐伸展,并推动凹槽的内壁反方向移动,即推动锁舌进行反方向移动,重新回到被护栏挡板所阻挡的位置,保证锁紧。在此过程中,无需工作人员再次操作门把手等部件,锁舌即可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回位,完成自动锁紧。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安全门的门锁机构,能够使操作人员简单轻松省力地进行操作,同时通过锁舌的移动即可完成安全门的锁紧或打开操作,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锁舌和门把手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其中,图1—图3中:

门板—1,左护栏—2,右护栏—3,护栏挡板—4,锁舌—5,导向柱—501,门把手—6,导向孔—601,斜坡—602,挡块—7,弹簧—8,复位弹簧—9,回弹挡板—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安全门的门锁机构主要包括护栏挡板4、锁舌5、门把手6、挡板7和弹簧8。

其中,护栏挡板4主要用于阻止门板1打开。在关于护栏挡板4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该护栏挡板4可设置在右护栏3上,当然护栏挡板4也可以和门板1一样并列设置在地表等位置。需知,安全门若要打开,则门板1必须转动一定角度,而护栏挡板4就是在门板1试图转动时,将其阻挡。

锁舌5和门把手6均设置在门板1上,并且锁舌5和门把手6均在门板1上可自由移动,此处优选地,门把手6的移动方向可平行于门板1的高度方向,同时锁舌5的移动方向可平行于门板1的宽度方向。由于门板1一般设置在底面上,因此门把手6的移动方向一般为垂直方向,而锁舌5的移动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当然,锁舌5和门把手6的移动方向其实是随意的,比如锁舌5和门把手6的移动方向均偏离前述对应方向一定角度,比如10°~30°也是可行的。其中,锁舌5的移动关系到自身与护栏挡板4的位置关系,这决定了门板1是否能够正常打开。门把手6主要供人手进行操作,其主要作用为在门把手6被移动带动锁舌5进行移动,从而使锁舌5移动到一定位置并绕开护栏挡板4的阻挡,使得门板1能够顺利转动并打开。

如此,当安全门无需开启时,门板1在护栏挡板4的阻挡作用下保持锁紧。而当安全门需要开启时,工作人员只需用手操作门把手6,使其移动,进而驱动锁舌5同步移动,最终使锁舌5绕开护栏挡板4并将门板1打开,操作简单方便,并且通过锁舌4的移动与护栏挡板4的位置关系改变完成开关门操作,可靠度较高,对安装精度要求较低,即使门板1损坏变形也不影响门锁机构的正常使用。

同时,在锁舌5上设置有凹槽,在该凹槽内设置有弹簧8,并且挡块7插入该凹槽内并与门板1相接,即挡块7与门板1相固定。而弹簧8设置在凹槽内时,其设置方向沿着锁舌5的移动方向,即弹簧8的轴向平行于锁舌5的移动方向。并且弹簧8的一端与凹槽的内壁抵接,而相对端与插入到凹槽中的挡块7抵接。如此,在锁舌5的移动过程中,锁舌5的凹槽将对弹簧8造成压力。显然,锁舌5对弹簧8造成压力的行程,应为其被门把手6驱动而移动并逐渐绕开护栏挡板4的行程。在此过程中,锁舌5逐渐压紧弹簧8,同时逐渐绕开护栏挡板4,并最终完全绕开护栏挡板4,门板1可顺利打开。而当工作人员通行后且门板1回位时,工作人员即可松开门把手6,然后锁舌5在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迅速反方向移动,并最终回复原位,达到被护栏挡板4所阻挡的位置,将门板1锁紧。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门锁机构能够自动完后复位锁紧,省时省力。

锁舌5和门把手6的配合动作是门锁机构操作的核心。如图2及图3所示,图2为图1中所示的锁舌和门把手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其中,在门把手6上设置有若干条竖直的导向孔601,比如2~4条等,并且在每一条导向孔601内都插有连接件,比如螺栓等,并且各连接件插入到对应导向孔601内时还与门板1相连,类似挡块7。如此,门把手6即可沿着沿着导向孔601的长度方向进行垂直上升或下降。并且,门把手6的一端设置为斜坡602,该斜坡602即为其与锁舌5配合运动的关键部件。对应地,在锁舌5的一端表面上设置有导向柱501,该导向柱501的侧壁与斜坡602的表面抵接并与其配合运动。具体的,当门把手6向上移动时(即工作人员抬起门把手6时),导向孔601相对连接件向上运动,同时斜坡602也同步向上运动。由于斜坡602与导向柱501抵接,在此过程中,斜坡602对导向柱501施加持续的斜向上(垂直于斜坡602的表面)的推力,该推力的竖直分力与其重力平衡,而该推力的水平分力则驱动导向柱501进行水平运动。如此,锁舌5即进行水平移动,从而逐渐改变与护栏挡板4的位置关系。在弹簧8的压缩行程时,门把手6往上运动,而锁舌5往水平某个方向移动,并逐渐绕开护栏挡板4;在弹簧8的伸展行程时,门把手6和锁舌5的运动方向相反。

另外,本实施例还将锁舌5的另一端设置为楔形(相对端设置有导向柱501),即具有斜面的渐缩形状,该楔形的斜面主要用于与护栏挡板4接触。当门板1在关闭时,若弹簧8已经完成伸展行程,那么此时锁舌5的另一端将会碰到护栏挡板4,两者间将具有较大冲击和接触应力,而弹簧8也将再次被压缩。而将锁舌5的另一端设置为楔形时,即可在锁舌5与护栏挡板4接触时,利用斜面过渡,将接触应力和冲击力降低,使门板1顺利关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安全门,包括设置有门锁机构的门板1和分别设置在门板1两侧的左护栏2和右护栏3。其中,该门锁机构与上述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门板1的侧壁与左护栏2转动连接,并且在两者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9。优选地,门板1的侧壁和左护栏2可以通过铰链等转动连接件连接,然后复位弹簧9可缠绕在转轴上,并且复位弹簧9的首尾两端分别与门板1的侧壁和左护栏2相连。如此,在门板1的开启过程中,压紧复位弹簧9,使其储存能量,而当工作人员松手时,在复位弹簧9的作用下门板1即自动复位。

同时,门锁机构中的护栏挡板4还可设置在右护栏3上,从而门板1在关闭时,锁舌5的右端(以图1为准)即可被护栏挡板4所阻挡。而考虑到复位弹簧9对门板1的回弹作用,当工作人员使用力较大时,复位弹簧9的回弹力也较大,可能会使门板1过度回位。由于安全门一般是内开门,为避免门板1的过度回位,本实施例还在门板1上设置了回弹挡板10。当门板1回弹时,回弹挡板10即与护栏挡板4相碰撞并抵接,使门板1在护栏挡板4的位置处停下,既保持紧锁又避免过度回位。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