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工位双控制单把手执手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9900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双工位双控制单把手执手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工位双控制单把手执手锁。



背景技术:

门窗,不仅是建筑物围护结构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门窗还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火、通风、防蚊、防盗等功能。其中,带纱窗的平开门窗同时具有通风、防蚊虫的功能。但是,现有技术中,这种带纱窗的平开门窗的开启结构有很多,各种结构的特点也不尽相同,而且存在使用操作不便、坠落安全性问题、擦洗不方便、两个五金把手、造价成本较高、影响建筑美观等诸多缺陷。

因此,曾本发明人研发了含有外开玻璃扇的带纱窗的内开门窗,如图1至图5所示,具有门窗母框1、母扇2(纱窗母扇)、子扇3(子玻璃扇)和执手锁4。母扇2以内开方式通过第一铰链5安装在门窗母框1中,母扇2的型材上形成子框21,子扇3以外开方式通过第二铰链6安装在子框21中,母扇2与门窗母框1之间、子扇3与子框21之间安装执手锁4,通过执手锁4控制母扇2和子扇3的开关,使整个门窗(母扇2和子扇3一起)关闭,或者子扇3随母扇2一起向室内侧开启,或者进一步子扇3在室内从母扇2脱离向外开启,或者更进一步子扇3在开启状态下随母扇2关闭而转向室外侧。

其中的执手锁4结构十分重要,不同的执手锁,在成本和操作方面也不相同,为了降低成本,方便操作,本发明人专门研发了一种双控制单把手执手锁4,如图1至图8所示,具有一个把手41、一个传动轴42、二个传动杆43、一组第一锁点44和一组第二锁点45。把手41安装在母扇2(纱窗母扇)的型材室内一侧。传动轴42和传动杆43安装在母扇2的型材上。把手41通过传动轴42带动传动杆43上下滑动。一个传动杆43在靠近门窗母框1的一侧固定第一锁点44,第一锁点44并伸出母扇2之外,门窗母框1上固定有第一锁块11,借助第一锁块11与第一锁点44配合实现母扇2上锁或解锁。另一个传动杆43在靠近子框21一侧固定第二锁点45,第二锁点45并伸出子框21之外,子扇3(子玻璃扇)上固定有第二锁块31,借助第二锁块31与第二锁点45配合实现子扇3上锁或解锁。

当把手41未转动时,如图6所示,第一锁点44和第二锁点45皆处于上锁位置,即第一锁点44和第一锁块11配合上锁,使母扇2关闭,第二锁点45和第二锁块31配合上锁,使子扇3关闭,如图1所示,整窗(母扇2和子扇3)处于锁闭状态。

当把手41向右转动,如图7所示,把手41通过传动轴42带动传动杆43上行,第一锁点44和第二锁点45也上行,第一锁点44脱离第一锁块11而解锁,使母扇2可以打开,但是,第二锁点45和第二锁块31仍然配合上锁,使子扇3仍然关闭。此时,如图2所示,整窗(母扇2和子扇3)处于内开状态。

在图2所示状态下,如图8所示,将把手41向左转动,把手41通过传动轴42带动传动杆43下行,第一锁点44和第二锁点45也下行,第二锁点45脱离第二锁块31而解锁,使子扇3可以打开,但是,母扇2仍处于向内开启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此状态下可以方便、安全地对母扇2和子扇3进行擦洗。

在图1所示状态下,如图8所示,将把手41向左转动,把手41通过传动轴42带动传动杆43下行,第一锁点44和第二锁点45也下行,第二锁点45脱离第二锁块31而解锁,使子扇3可以打开,同时,第一锁点44和第一锁块11随着解锁,如图5所示,然后母扇2关闭,把手41向右转动至初始状态以使第一锁点44和第一锁块11上锁,此状态下既达到方便通风的效果,也可同时达到防蚊防盗的效果。

上述的双控制单把手执手锁4构件少,造价成本低,只由单个把手控制母窗2和子扇3的开启,构成一体式双重控制的高性能门窗,有利于操作,操作方便。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上述双控制单把手执手锁4的把手41具有一个上锁位置和左、右两个解锁位置,即上述双控制单把手执手锁4为三工位结构,不同工位控制母扇2和子扇3呈不同状态的开启,这样一来,使用者需要清楚地知道每个工位的控制功能,才能快捷地开关母扇2和子扇3,否则只能逐一去试,开关操作比较麻烦。

针对上述情形,本发明人进行再次研发,设计了一种单工位双控制单把手执手锁,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工位双控制单把手执手锁,以实现单个把手两个工位控制母扇和子扇开启的双控制功能,结构更简单,操作更方便。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双工位双控制单把手执手锁,具有一个把手、一个传动轴、二个传动杆、一组第一锁点和一组第二锁点,把手安装在母扇的型材内侧,把手具有双工位即一个上锁工位和一个解锁工位,传动轴和传动杆安装在母扇的型材上,把手通过传动轴带动传动杆上下滑动,一个传动杆在靠近门窗母框的一侧固定第一锁点,第一锁点并伸出母扇之外,门窗母框上固定有与第一锁点配合实现母扇上锁或解锁的第一锁块,另一个传动杆在靠近子框一侧固定第二锁点,第二锁点并伸出子框之外,子扇上固定有与第二锁点配合实现子扇上锁或解锁的第二锁块,且把手未转动时第一锁点和第二锁点皆处于上锁位置,而把手转动时同步带动第一锁点解锁和第二锁点解锁。

所述第一锁点和第一锁块各有两个以上,第一锁点和第一锁块一一对应;所述第二锁点和第二锁块各有两个以上,第二锁点和第二锁块一一对应。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只有一个上锁工位和一个解锁工位,结构更简单,只由单个把手同步控制母扇和子扇的开启,使用者可根据需要再选择关闭任意扇,避免不同工位控制不同开启功能的繁琐操作,此结构具有防呆性,更有利于操作,操作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含有外开玻璃扇的带纱窗的内开门窗中,整窗(纱窗母扇和子玻璃扇)锁闭的状态示意图;

图2是含有外开玻璃扇的带纱窗的内开门窗中,整窗(纱窗母扇和)内开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含有外开玻璃扇的带纱窗的内开门窗中,纱窗母扇内开的同时子玻璃扇开启的状态示意图一;

图4是含有外开玻璃扇的带纱窗的内开门窗中,纱窗母扇内开的同时子玻璃扇开启的状态示意图二;

图5是含有外开玻璃扇的带纱窗的内开门窗中,纱窗母扇锁闭的同时子玻璃扇外开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现有执手锁在整窗锁闭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现有执手锁在纱窗母扇开启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现有执手锁在子玻璃扇开启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执手锁在整窗锁闭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执手锁在纱窗母扇开启时的状态示意图。

标号说明

现有技术:

门窗母框1,第一锁块11;

纱窗母扇2,子框21;

子玻璃扇3,第二锁块31;

执手锁4,把手41,传动轴42,传动杆43,第一锁点44,第二锁点45;

第一铰链5;

第二铰链6;

本实用新型:

执手锁7,把手71,传动杆73,第一锁点74,第二锁点7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9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双工位双控制单把手执手锁7,具有一个把手71、一个传动轴(图中未示出)、二个传动杆73、一组第一锁点74和一组第二锁点75。

把手71安装在纱窗母扇2(母扇)的型材室内一侧。把手71具有双工位即一个上锁工位(图中实施例呈竖直向下状态)和一个解锁工位(图中实施例呈水平向下状态)。

传动轴72和传动杆73安装在纱窗母扇2的型材上。把手71通过传动轴72带动传动杆73上下滑动。

一个传动杆73在靠近门窗母框1的一侧固定第一锁点74,第一锁点74并伸出纱窗母扇2之外,门窗母框1上固定有第一锁块11,借助第一锁块11与第一锁点74配合实现纱窗母扇2上锁或解锁。为了使纱窗母扇2关闭时上锁定位更稳定,第一锁点74和第一锁块11各有两个(也可以有三个或更多),第一锁点74和第一锁块11一一对应,两个第一锁点74分别固定在传动杆73上靠近门窗母框1一侧的上、下位置,两个第一锁块11分别固定在门窗母框1的上、下位置。

另一个传动杆73在靠近子框21一侧固定第二锁点75,第二锁点75并伸出子框21之外,子玻璃扇3(子扇)上固定有第二锁块31,借助第二锁块31与第二锁点75配合实现子玻璃扇3上锁或解锁。为了使子玻璃扇3关闭时上锁定位更稳定,第二锁点75和第二锁块31各有两个(也可以有三个或更多),第二锁点75和第二锁块31一一对应,两个第二锁点75分别固定在传动杆73上靠近子框21一侧的上、下位置,两个第二锁块31分别固定在子玻璃扇3的上、下位置。

本实用新型运用于含有外开玻璃扇的带纱窗的内开门窗中,是代替原有的执手锁4。本实用新型的执手锁7只有一个上锁工位和一个解锁工位,只由单个把手同步控制母扇2和子扇3的开启,结构更简单。

如图9所示,当把手71未转动时,第一锁点74和第二锁点75皆处于上锁位置,配合图1所示,整窗(纱窗母扇2和子玻璃扇3)处于锁闭状态。

如图10所示,当把手71向右转动时,同步带动第一锁点74解锁和第二锁点75解锁。此时,使用者可根据需要,配合图2所示,选择保持整窗(纱窗母扇2和子玻璃扇3)处于内开状态,也可以配合图3和图4所示,将子扇3与母扇2分开,方便、安全地对纱窗和玻璃进行擦洗,还可以配合图5所示,再将纱窗母扇2关闭,把手71转动至初始状态以使第一锁点74和第一锁块11上锁,此状态下既达到方便通风的效果,也可同时达到防蚊防盗的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