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1524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门锁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智能门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在用户识别、安全性和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如指纹门锁、电子密码锁和遥控锁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门锁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人们对于智能门锁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图1是智能门锁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智能门锁主要包括信息采集器01、控制器02、电控锁体03和提示器04。信息采集器01和提示器04通常设置在外面板05的外表面,电控锁体03设置在门板07内部,控制器02设置在内面板06上,信息采集器01、提示器04和电控锁体03均通过线缆和控制器02连接。进一步的,信息采集器01用于采集用户信息,如指纹信息,然后通过线缆将该用户信息发送至控制器02;控制器02用于将该用户信息与用户预先设置的标准信息进行一致性对比,如果两者一致,则通过线缆向电控锁体03发送开锁信号,以完成开门动作;如果两者不一致,则通过线缆将反馈信息发送给提示器04,以进行相关错误信息提示。

在上述智能门锁的具体安装过程中,首先,在门板07内部开设锁孔以放置电控锁体03;然后,将信息采集器01、提示器04和电控锁体03的线缆穿过门板07和控制器02连接,连接好的线缆堆置在内面板06与门板07之间。如图2所示,由于内面板06需要紧扣在门板07上,并且内面板06与门板07之间的空间十分有限,因此线缆堆置在内面板06与门板07之间,容易导致内面板06无法扣合在门板07上,为解决上述问题,安装人员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将线缆排布平整,以将内面板06扣合在门板07上,但这样大大增加了智能门锁的人工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门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门锁,包括内面板,其中:

所述内面板上设有隔离装置,所述隔离装置包括第一隔离片,所述第一隔离片与所述内面板中的一个侧面形成第一布线槽,所述第一隔离片的底边与所述内面板的下表面具有一定的间距;

所述内面板上还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布线槽的一侧,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内面板的下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内面板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布线槽,所述第二布线槽与所述第一布线槽连通。

优选地,所述隔离装置还包括第二隔离片,在门锁把手和所述第二隔离片之间,所述第三隔离片与所述第二隔离片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门锁把手设置在所述内面板上。

优选地,所述隔离装置还包括第三隔离片,所述第三隔离片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离片的上方,所述第三隔离片与所述第二隔离片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

优选地,所述隔离装置还包括绕线器,所述绕线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隔离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隔离片连接。

优选地,所述隔离装置还包括用于保护所述控制器的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罩设在所述控制器上。

优选地,所述保护盖的宽度等于所述内面板中远离所述第一隔离片的侧面与所述第一隔离片的垂直间距、长度等于所述内面板下表面与所述第二隔离片的垂直间距。

优选地,所述保护盖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内面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布线槽的宽度为5-10mm。

优选地,所述第二布线槽的宽度为10-20mm。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通过在内面板上门锁把手的下方设有隔离装置,该隔离装置包括第一隔离片,使第一隔离片与内面板中的一个侧面形成第一布线槽,并且第一隔离片的底边与内面板的下表面具有一定的间距;进一步的,第一布线槽的一侧设有控制器,并且控制器与内面板的下表面具有一定的间距,使控制器与内面板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布线槽。通过设置上述布线槽结构,外面板上的采集器和提示器以及门板中电控锁体的线缆与内面板中的控制器的线缆对接之后可放入第一布线槽和第二布线槽内,避免了由于线缆堆置门板与整个内面板之间,所导致的导致内面板无法扣合在门板上的问题,减少了安装人员的安装智能门锁的时间,降低了智能门锁的安装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智能门锁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智能门锁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门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门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智能门锁中的线缆较多,并且内门板内部空间小,在智能门锁安装过程中,需要耗费很长时间排布线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智能门锁结构,通过对内面板的内部空间结构重新布置并设置用于布设线缆的布线槽,安装过程中,只需将线缆放在布线槽中,省去了将线缆平整排布的过程。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门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门锁,包括内面板1,其中,内面板1上设有门锁把手4、隔离装置和控制器2。

具体的,隔离装置包括第一隔离片31,第一隔离片31与内面板1的一个侧面形成第一布线槽5,第一隔离片31的底边与内面板1的下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内面板1上还设有控制器2,控制器2横向设置在第一布线槽5的一侧,控制器2与内面板1的下表面之间也具有一定的间距,控制器2与内面板1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布线槽6,第二布线槽6与第一布线槽5连通。

本实施例以只有一个第一布线槽5为例进行说明,当然,第一布线槽5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即第一隔离片31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第一隔离片31分别与内面板1的两个侧面各形成一个第一布线槽5。

根据现有智能门锁中的线缆数目、长度以及门锁的大小,本实施例将第一布线槽5的宽度设计为5-10mm,优选为6mm;第二布线槽6的宽度设计为10-20mm,优选为10mm。

当然,由于第一布线槽5和第二布线槽6用于放置线缆,即与控制器2连接的线缆放置于第二布线槽6和第一布线槽5中,因此第一布线槽5和第二布线槽6的宽度以及第一布线槽5的数量可以根据内面板1的实际面积、控制器2的实际面积、以及线缆的数量和直径等实际需求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将内面板1中设置有门锁把手4的一端定义为上,设置有控制器2的一端定义为下;控制器2中靠近内面板1下端的一端定义为下端,同时为出线端;另外,内面板1为智能门锁的门内部分,智能门锁的门外部分包括外面板和电子锁体,其中,外面板上设置有信息采集器和提示器,电子锁体安装在门板内部开设的锁孔中,关于其具体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门锁在安装时,首先,在门板上穿孔,使外面板上信息采集器和提示器的线缆以及电子锁体的线缆穿过门板到达门内,并将外面板扣合在门板上;其次,将外面板与内面板1上控制器2的线缆从第二布线槽6和第一布线槽5中取出,并与从门板传过来的线缆进行对接;然后,将对接完成的线缆放回第二布线槽6和第一布线槽5中并进行整理;最后,将内面板1扣合在门板上。本实施例中,第二布线槽6和第一布线槽5分别设置在控制器2的下方与侧方,对接好的线缆依次走设于第二布线槽6和第一布线槽5中,并利用第一隔离片31在控制器2侧方进行遮挡,避免了对接好的线缆由于没有固定的走线位置,直接搭设在控制器2上导致内面板1无法扣合在门板上,从而需要安装人员耗费较长时间排布线缆,进而导致智能门锁的人工安装成本较高的问题。

进一步的,隔离装置还包括第二隔离片32,第二隔离片32设置在控制器2的正上方,第二隔离片32的一端与内面板1中远离第一隔离片31的侧面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隔离片31的顶边连接。利用第二隔离片32和第一隔离片31可与内面板1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放置控制器2,使排布在第一布线槽5的线缆中超出第一布线槽5的部分由于第二隔离片32在控制器2正上方进行遮挡而不会向下掉落在控制器2上,进而可以进一步保证智能门锁的顺利安装。

对于排布在第一布线槽5的线缆中超出第一布线槽5的部分,由于第二隔离片32的遮挡虽然不会向下掉落在控制器2上,但如果线缆长度较长、向上延伸至门锁把手4的转动区域时就会对门锁把手4的转动造成干扰,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隔离装置还包括第三隔离片33,第三隔离片33平行设置在门锁把手4和第二隔离片32之间,第三隔离片33与第二隔离片3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本实施例中,第三隔离片33位于门锁把手4的下方,与第二隔离片32形成固定空间,将排布在第一布线槽5的线缆中超出第一布线槽5的部分限制于固定空间内,有效防止了线缆向上干扰门锁把手4的转动。

进一步的,隔离装置还包括绕线器34,绕线器34的一端与第二隔离片32连接、另一端与第三隔离片33连接。本实施例中,绕线器34优选为矩形绕线片。当排布在第一布线槽5的线缆中超出第一布线槽5的部分过长以至于第三隔离片33和与第二隔离片32形成的固定空间也无法完全放置时,可将线缆绕设于绕线器34上,另外,还可利用绝缘胶布将绕线器34上的线缆进行固定,使线缆走向更加稳固。

另外,由于控制器2为装载有多个电子元件的集成电路板,为使控制器2中各个电子元件均能正常工作而不受外界干扰,本实施例中,隔离装置还包括用于保护控制器2的保护盖35,保护盖35罩设在控制器2上,如图4所示,保护盖35的宽度等于内面板1中远离第一隔离片31的侧面与第一隔离片31的垂直间距、长度等于内面板1下表面与第二隔离片32的垂直间距。保护盖35通过连接件36固定在内面板1上,具体的,连接件36可包括连接柱和螺丝,其中,连接柱内壁设置有与螺丝匹配的螺纹,连接柱设置在内面板1右下角处和第一隔离片31和第二隔离片32的连接处。

本实施例中,隔离装置优选为一体连接,即第一隔离片31、第二隔离片32、第三隔离片33和绕线器34为一体成型,第一隔离片31和第二隔离片32的连接处开设有直径与连接柱匹配的通孔,隔离装置通过通孔固定在连接柱上,或第一隔离片31、第二隔离片32、第三隔离片33和绕线器34与内面板1均为一体成型,一体成型设计可大大降低内面板1的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中的智能门锁在进行安装时,如果外面板和内面板1中对接好的线缆较长,导致无法完全放置于第一布线槽5中,可将线缆放入第二隔离片32与第三隔离片33之间的固定空间内;或者先将线缆在绕线器34上缠绕并用绝缘胶布固定后再进行对接。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门锁,通过在内面板上门锁把手的下方设有隔离装置,为内面板中控制器和外面板中采集器和提示器以及门板中电控锁体的线缆提供预设走线线路,其中,预设走线线路包括内面板上控制器出线端的线缆与采集器、提示器和电控锁体的线缆对接后依次进入第二布线槽、第一布线槽和第三隔离片与第二隔离片形成的固定空间,使安装工人可通过预设走设线路对线缆进行梳理,从而起到保护线缆减少老化的作用;同时,通过在隔离装置中设置上述布线槽结构和固定空间,方便安装工人整理和固定线缆,避免由于线缆直接搭设在控制器上、即线缆堆置在门板与内面板之间从而导致内面板无法扣合在门板上的问题,减少了安装人员的安装智能门锁的时间,降低了智能门锁的安装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门锁,为内面板设置有控制器的防盗门锁,控制器和线缆均有独立的固定位置,结构设计科学,实用性强。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实用新型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