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纸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0306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纸艺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切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压切纸料或布、皮等材料进行DIY组合的电动纸艺机。



背景技术:

纸艺加工是一种传统技艺,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承至今,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纸艺不单单是对纸品的加工,还包括对皮类、类皮类(PU)等半软性材料的加工,现有的纸艺加工已由需要长时间训练的剪刀或是切刀操作变成了零学习成本的压切加工。压切加工中需要使用到纸艺机,但现有的纸艺机均为手动操作,需要一手扶着压板,一手旋转操作手把,单人操作时存在一定的不便,特别是对于儿童而言,旋转操作手把或者的力量较大,多次操作后易疲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内置电机可实现自动旋转压切,进而降低使用工作量的电动纸艺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纸艺机,包括机体、折叠块、轴架、电机、第一压锟、第二压锟、感应组件、控制板;

机体空心,机体上开设有相对位的进纸口、出纸口;

机体上开设有第一把手位;

机体的外形上设有与折叠块相适配缺位;

折叠块的一边铰接在机体上,折叠块可沿该边旋转,使折叠块进入缺位中与机体配合;

折叠块上开设有与第一把手位相对位的第二把手位,机体进入缺位后,第一把手位与第二把手位配合形成空心位,方便手插入其中进行提拿;

轴架固定安装在机体内;

轴架上对称安装有第一压锟、第二压锟,第一压锟与第二压锟安装在进纸口与出纸口间,与进纸口与出纸口形成一通道;

电机固装在轴架上,其主轴上装设有一主动齿轮;

第一压锟与一从动齿轮相连,该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经由主动齿轮可带动从动齿轮,进而带动第一压锟旋转;

感应组件安装在机体内,位于进纸口一端,与进纸口对位配合;控制板安装在机体内,与电机及感应组件相连。

进一步的说,折叠块在展开时,与机体形成平整的工作面。

进一步的说,控制板与一电源插口相连,通过该电源插口实现控制板、电机、感应组件的供电。

进一步的说,感应组件为光电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电机工作,可减少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工作时,将折叠块展开形成工作面,而后从进纸口放入压切板材、压切材料、压切模具配合成形的组件体,通过第一压锟与第二压锟完成压切模具对压切材料的压切,并将组件体从出纸口送出,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可利用感应组件防止操作者意外受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块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透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机体结构透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理解,现结合附图举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体1、折叠块2、轴架3、电机4、第一压锟5、第二压锟6、感应组件7、控制板;机体1空心,机体1上开设有相对位的进纸口8、出纸口9;机体1上开设有第一把手位10;机体1的外形上设有与折叠块2相适配缺位;折叠块2的一边铰接在机体1上,折叠块2可沿该边旋转,使折叠块2进入缺位中与机体1配合;折叠块2上开设有与第一把手位10相对位的第二把手位11,机体1进入缺位后,第一把手位10与第二把手位11配合形成空心位,方便手插入其中进行提拿;轴架3固定安装在机体1内;轴架3上对称安装有第一压锟5、第二压锟6,第一压锟5与第二压锟6安装在进纸口8与出纸口9间,与进纸口8与出纸口9形成一通道;电机4固装在轴架3上,其主轴上装设有一主动齿轮12;第一压锟5与一从动齿轮13相连,该从动齿轮13与主动齿轮12相啮合,经由主动齿轮12可带动从动齿轮13,进而带动第一压锟5旋转;感应组件7安装在机体1内,位于进纸口8一端,与进纸口8对位配合;控制板安装在机体1内,与电机4及感应组件7相连。折叠块2在展开时,与机体1形成平整的工作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