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扣组件及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0231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挡扣组件及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挡扣组件及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的挡扣组件一般采用scm435或swrch35k材料,挡扣组件工艺流程为:领料—铆接—热处理—喷丸—校正—电镀—入库;热处理时均存在松动的问题,一般采用增加校正工序的方法来消除松动,普遍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详细说明,目前挡扣组件设计一般采用scm435或swrch35k材料,直径7.4毫米,材料供货状态为软态,设计要求横向载荷≥10.8kn时,挡扣不能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挡扣组件及制作工艺,提高了抗拉强度,保证挡扣组件强度和功能的前提下,取消了热处理、喷拔和校正工序,能耗低,更加环保,避免了热处理后的松动缺陷,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挡扣组件,包括底板和挡扣,挡扣的两端通过铆头于底板连接,挡扣为门形,底板上设有多个通孔,挡扣的材质为38mnvs。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挡扣的上端一角设有倒角。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通孔为沉头通孔。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挡扣包括两个竖杆,两个竖杆的下端通过铆头与底板连接,两个竖杆之间连接有横杆,两个竖杆均为伸缩杆。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伸缩杆包括上杆和下杆,上杆与下杆套接,上杆可沿下杆上下伸缩调节,上杆与下杆之间设有套管,套管通过螺纹与下杆连接,拧紧套管使下杆的上端缩紧,通过套管锁紧上杆,实现上杆与下杆之间的位置固定,通过旋转套管调节上杆的位置,从而调节横杆的位置。

一种制造以上所述的挡扣组件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底板和挡扣制作完成;

2)将挡扣的两端通过铆头与底板铆接;

3)对铆接后的挡扣和底板进行电镀。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挡扣采用38mnvs材料,提高了抗拉强度,保证挡扣组件强度和功能的前提下,取消了热处理、喷拔和校正工序,能耗低,更加环保,避免了热处理后的松动缺陷,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挡扣组件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a-a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挡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挡扣,3-铆头,4-上杆,5-下杆,6-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一中的挡扣组件,包括底板1和挡扣2,挡扣2的两端通过铆头3于底板1连接,挡扣2为门形,底板1上设有多个通孔,挡扣2的材质为38mnvs;通孔用于安装底板1,挡扣2与车门锁的锁舌配合,用于锁住锁舌。

进一步地,挡扣2的上端一角设有倒角;通过倒角的设置,使车门锁的锁舌更容易滑入挡扣2内。

进一步地,通孔为沉头通孔。

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二中,如图4所示,挡扣2包括两个竖杆,两个竖杆的下端通过铆头3与底板1连接,两个竖杆之间连接有横杆,两个竖杆均为伸缩杆。

进一步地,伸缩杆包括上杆4和下杆5,上杆4与下杆5套接,上杆4可沿下杆5上下伸缩调节,上杆4与下杆5之间设有套管6,套管6通过螺纹与下杆5连接,拧紧套管6使下杆5的上端缩紧,通过套管6锁紧上杆4,实现上杆4与下杆5之间的位置固定,通过旋转套管6调节上杆4的位置,从而调节横杆的位置;当车门锁的锁舌有磨损时,可调节横杆的位置重新适应锁舌。

一种制造以上所述的挡扣组件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底板1和挡扣2制作完成;

2)将挡扣2的两端通过铆头3与底板1铆接;

3)对铆接后的挡扣2和底板1进行电镀;完成零件入库。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现有挡扣组件需进行热处理——喷丸——校正三道工序的说明:

热处理前强度:scm435或swrch35k材料状态为冷拔,此时其抗拉强度为450mpa;挡扣2横向加载时,挡扣2受剪切力,设计计算挡扣2的许用横向载荷为5.8kn,远远小于设计要求10.8kn,因此需要对挡扣组件进行热处理,来提高挡扣2的抗拉强度。

热处理后强度:热处理制度一般采用850°淬火油冷+400°回火空冷的工艺,淬火和回火均采用网带炉进行加热。热处理后挡扣组件抗拉强度达到1100mpa,计算挡扣2的允许横向载荷为14.18kn,可以达到横向载荷10.8kn的设计要求。因此scm435或swrch35k材料必须进行热处理后才能达到设计要求载荷。

热处理带来的松动问题:

底板1材料为20#钢板,挡扣2材料为scm435或swrch35k低合金钢棒;根据铁碳平衡图知道,加热时底板1的20#钢奥氏体组织转变温度为855°,挡扣2cm435或swrch35k钢奥氏体组织转变的温度为800°,当按照上述热处理制度进行淬火加热时,底板1零件组织不会发生转变,其体积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而挡扣2零件组织会转变为奥氏体组织,体积会变大;当放入油槽急速冷却时底板1零件组织不会发生转变,而挡扣2零件组织会由奥氏体组织转变为马氏体组织,体积变小。因此挡扣2组件在热处理时,会导致铆接处松动。

为了解决热处理后松动的问题,需要增加冲压校正工序;另外由于热处理时,零件表面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氧化皮,影响后面工序的加工,故在热处理后需增加喷丸工序来去除热处理的氧化皮。

本发明中挡扣组件的强度:

设计了一种新型挡扣2组件,挡扣2采用38mnvs材料,交货状态冷拔,抗拉强度为865mpa;设计计算许用横向加载为11.16kn,大于设计要求横向加载10.8kn,因此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不需要进行热处理强化,优化挡扣2组件工艺流程为:领料——铆接——电镀——入库。

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挡扣组件及制作工艺,挡扣组件包括底板和挡扣,挡扣的两端通过铆头于底板连接,挡扣为门形,底板上设有多个通孔,挡扣的材质为38MnVS。提高了抗拉强度,保证挡扣组件强度和功能的前提下,取消了热处理、喷拔和校正工序,能耗低,更加环保,避免了热处理后的松动缺陷,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航宇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30
技术公布日:2018.05.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