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把六角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3875阅读:2292来源:国知局
T型把六角扳手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对螺丝、螺栓和螺母等的拆装工具领域,具体地说是T型把六角扳手。



背景技术:

现有的T型把六角扳手通常由较长的主扳手和较短的副扳手组成,主扳手和副扳手互相呈90度角设置,并且主扳手和副扳手的根部注塑制有用于连接主扳手和副扳手的把手部位。与螺栓螺钉对接的部位通常是主扳手的头部,而副扳手和把手部用来作为使用者的施力部位,但是在旋转的过程中需不断变换手势以便于施力,造成操作时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结构布局合理、各机构配合精度高、旋转顺畅的T型把六角扳手。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T型把六角扳手,包括相互呈90度角设置的主扳手和副扳手,主扳手和副扳手的根部设有连接两者的把手部,主扳手同轴套置有与把手部下端转动配合的滑套。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把手部包括与主扳手相连接的把手颈,以及同轴套置于把手颈外周的衬套,滑套的内周壁滑动套置于衬套的外周壁。

上述的衬套的内壁设有子卡凸,把手颈的外壁设有置于子卡凸下方的母卡凸。

上述的衬套的内壁轴向开有连接同一子卡凸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卡槽上端开口于衬套的上端面,母卡凸的宽度分别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宽度相匹配。

上述的衬套下边缘扩制有用于限制滑套下滑的限位肩。

上述的子卡凸设有连接第一卡槽的斜坡。

上述的子卡凸置于衬套的内壁面之内,母卡凸的伸出长度小于第二卡槽的深度。

上述的滑套外径大于限位肩的直径,子卡凸成对设于衬套的内壁。

上述的滑套的外周壁制有防滑纹,把手部设有防滑槽,把手部远离副扳手的一端设有吊孔。

上述的防滑槽设于把手部的上表面,防滑槽的朝向与主扳手和副扳手的夹角方向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T型把六角扳手,包括相互呈90度角设置的主扳手和副扳手,主扳手和副扳手的根部设有连接两者的把手部,主扳手同轴套置有与把手部下端转动配合的滑套。把手部包括与主扳手相连接的把手颈,以及同轴套置于把手颈外周的衬套,滑套的内周壁滑动套置于衬套的外周壁。衬套的内壁设有子卡凸,把手颈的外壁设有置于子卡凸下方的母卡凸。衬套的内壁轴向开有连接同一子卡凸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卡槽上端开口于衬套的上端面,母卡凸的宽度分别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宽度相匹配。衬套下边缘扩制有用于限制滑套下滑的限位肩。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在旋转的过程中不需要不断变换手势来施力,操作非常顺手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滑套和衬套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把手部、1a防滑槽、1b吊孔、11把手颈、11a母卡凸、13衬套、13a子卡凸、13b第二卡槽、13c第一卡槽、13d限位肩、2副扳手、3主扳手、4滑套。

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T型把六角扳手,包括相互呈90度角设置的主扳手3和副扳手2,主扳手3和副扳手2的根部设有连接两者的把手部1,主扳手3同轴套置有与把手部1下端转动配合的滑套4。通常副扳手2只作为拧扭力大的螺母和螺栓,而主扳手3用于拧扭力小的螺母和螺栓。使用主扳手3时,将主扳手3对准拆解的对向,然后用一只手捏住滑套4,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推动副扳手2,这样主扳手3就能持续转动,而无需不断变换手势来施力了,操作非常顺手方便。

实施例中,如图2、3、4、5所示,把手部1包括与主扳手3相连接的把手颈11,以及同轴套置于把手颈11外周的衬套13,滑套4的内周壁滑动套置于衬套13的外周壁。滑套4能相对于衬套13转动,而衬套13能避免滑套4与把手颈11直接摩擦,减小了磨损。

实施例中,如图2、3、4、5、6所示,衬套13的内壁设有子卡凸13a,把手颈11的外壁设有置于子卡凸13a下方的母卡凸11a。子卡凸13a扣在母卡凸11a上方,能使衬套13固定在把手颈11外周壁,防止衬套13脱落。

实施例中,如图2、3、4、5、6所示,衬套13的内壁轴向开有连接同一子卡凸13a的第一卡槽13c和第二卡槽13b,第一卡槽13c上端开口于衬套13的上端面,母卡凸11a的宽度分别与第一卡槽13c和第二卡槽13b的宽度相匹配。装配时,先将衬套13从主扳手3下端套入,最终套入把手颈11,使得母卡凸11a由第一卡槽13c和子卡凸13a卡入第二卡槽13b内,这时衬套13便牢固地固定在把手颈11的外周。

实施例中,如图2、3、4、5、6所示,衬套13下边缘扩制有用于限制滑套4下滑的限位肩13d。

实施例中,如图2、3、4、5、6所示,子卡凸13a设有连接第一卡槽13c的斜坡,便于母卡凸11a顺利地从第一卡槽13c滑过子卡凸13a进入第二卡槽13b。

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子卡凸13a置于衬套13的内壁面之内,母卡凸11a的伸出长度小于第二卡槽13b的深度。若子卡凸13a和母卡凸11a的伸出长度过长,则容易使衬套13变形,影响滑套4的顺畅转动。

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滑套4外径大于限位肩13d的直径,防止使用者误捏限位肩13d造成滑套4的转动受阻,子卡凸13a成对设于衬套13的内壁。

实施例中,如图2、3、4、5、6所示,滑套4的外周壁制有防滑纹,把手部1设有防滑槽1a,把手部1远离副扳手2的一端设有吊孔1b。

实施例中,如图1、2、3、4、5、6所示,防滑槽1a设于把手部1的上表面,防滑槽1a的朝向与主扳手3和副扳手2的夹角方向相同。在使用副扳手2时,倾斜的防滑槽1a能增加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