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执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7314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门窗执手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窗的零配件,特别涉及一种门窗执手。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大量执手安装面积很小的型材,其中对于分体式侧装执手在实际安装到型材后,执手底座大部分会悬空在型材侧面的外侧,使得执手在使用过程中固定不稳且易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稳固性高且美观的门窗执手。

一种门窗执手,其包括:

执手座,其包括与型材连接的第一侧面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

把手,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执手座的顶部;

拔叉,设置于所述执手座内且部分可伸缩地外露于所述执手座外;

转轴,设置于所述执手座内且传动连接于所述把手与所述拔叉之间;以及

执手盖,设置于所述执手座的底部;

其中,所述执手盖包括盖体、设置于所述盖体上的连接部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的固定部;所述盖体封装于所述执手座的底部,所述连接部凸出设置于所述盖体背向所述执手座的表面,所述固定部向靠近所述型材的方向凸出于所述连接部,并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盖体共同围合形成与所述型材配合的安装槽;所述执手盖安装于所述执手座上时,所述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其相对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在所述盖体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盖体中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上开设有允许所述拔叉通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型材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与所述连接部呈T字型设置,所述固定部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固定部间隔凸出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纵长方向的两端,所述通孔连通于两个所述固定部之间的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包括限位筋,所述拔叉包括与所述转轴配合的配合部及沿垂直所述执手座方向凸出设置于所述配合部上的锁舌,所述限位筋沿垂直所述执手座的方向抵挡于所述配合部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筋设置于所述通孔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门窗执手中,连接部相对盖体向靠近第二侧面设置,即向远离型材的一侧偏移,使得设置于其上用于与型材安装的固定部亦向盖体中部偏移;当执手通过固定部安装于型材上时,执手座在型材侧面悬空面积减小或不悬空,如此有利于增强门窗执手安装后的稳固性和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门窗执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门窗执手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门窗执手100安装于门窗型材(图未示)侧面,用于锁住或解锁对应门窗。门窗执手100包括执手座10、把手20、拔叉30、转轴(图未示)以及执手盖50。

执手座10大体呈底面敞开的中空长方体状,其包括与型材连接的第一侧面11及与第一侧面11相对的第二侧面13。把手20可转动地设置于执手座10呈封闭状的顶部,用于供使用者握持操作。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把手20为L型状,并可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执手座10往复转动预设角度。同时,执手座10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在此不作限定。

拔叉30设置于执手座10内且部分可伸缩地外露于执手座10外,转轴设置于执手座10内且传动连接于把手20与拔叉30之间。具体地,转轴的一端与把手20刚性连接,转轴的另一端的外缘形成有轮牙41。拔叉30包括与转轴配合的配合部(图未示)及沿垂直执手座10的方向凸出设置于配合部上的锁舌,配合部的外缘形成有与轮牙41啮合的齿牙(图未示)。如此,当把手20在使用者施加的旋转力作用下转动时,转轴同步转动,轮牙41驱动齿牙带动拔叉30转动,以实现拔叉30的锁舌相对执手座10伸缩,实现对门窗的锁定与解锁。

执手盖50设置于执手座10的底部,并当其安装于执手座10上时与执手座10共同界定形成用于收容其它部件(例如转轴、拔叉30)的容纳腔。

具体地,执手盖50包括盖体51、设置于盖体51上的连接部53以及设置于连接部53上的固定部55。盖体51大体呈长条形板状,其封装于执手座10的底部。连接部53凸出设置于盖体51背向执手座10的表面,固定部55向靠近型材的方向凸出于连接部53,并与连接部53和盖体51共同围合形成开口朝向型材,以与型材配合的U字型安装槽550。

进一步地,为了减小执手座10安装于型材上时,其在型材侧面悬空面积,执手盖50安装于执手座10上时,连接部53相对第一侧面11之间的距离大于其相对第二侧面13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盖体51上的连接部53相对型材向靠近第二侧面13方向偏移,使得盖体51较大部分与固定部55共同安装于型材上,而减小了执手座10的悬空面积。

更进一步地,固定部55在盖体51上的正投影位于盖体51中部,即固定部55相对盖体51居中设置,以增强门窗执手100安装于型材上的稳固性。

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53可直接由盖体51靠近第二侧面13的边缘延伸而成,即执手盖50整体呈开口朝向型材的U字型。如此,当门窗执手100安装于型材上时,执手座10以不悬空的状态固定于型材侧面。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连接部53沿盖体51长度方向延伸并凸出于盖体51上,从而使得盖体51与连接部53整体呈T字型设置。固定部55包括两个,两个固定部55间隔凸出设置于连接部53纵长方向的两端。盖体51上开设有允许拔叉30通过的通孔510,通孔510位于连接部53靠近型材的一侧并与两个固定部55之间的间隙连通。

进一步地,盖体51包括限位筋512,限位筋512沿垂直执手座10的方向抵挡于拔叉30中配合部的表面,用以防止拔叉30在转动时翘起。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限位筋512沿盖体51长度方向设置于通孔510远离连接部53的一侧,即限位筋512同时亦为通孔510远离连接部53一侧的孔壁。也就是说,拔叉30的配合部收容于执手座10内且限位于转轴与限位筋512之间,锁舌穿过通孔510可伸缩地设置于两个固定部55之间。

请参看图2,在安装时,型材侧面卡设于安装槽550内,由于连接部53向执手座10的中间偏移,使得门窗执手100在安装后相对型材的悬空面积减小甚至不悬空,从而有利于增强门窗执手100安装后的稳固性和美观性。同时,用于固定型材的固定部55居中设置,使得门窗执手100与型材之间的力作用点整体外移,进一步加强门窗执手100的稳固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