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压验电及接地作业的机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9450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高压验电及接地作业的机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验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压验电及接地作业的机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超(特)高压倒闸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验电以及装拆接地线作业。验电是指确认停电设备带电状态,保证接地线操作安全及防止带电合闸等恶性事故发生。接地线是在停电的设备和线路上设置连接大地的安全线缆,用于防意外合闸及感应情况下意外电压对人员及设备造成危害。

基于设备安全和运维人员人身安全考虑,通过使用操作杆对作业线路进行验电及接地作业。目前,操作杆均通过人工方式操控。由于操作杆的长度较长,重量大,在进行验电以及接地线作业时稳定性与准确性较低,甚至对威胁设备运行及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压验电及接地作业的机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方式操控操作杆所造成的作业稳定性与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高压验电及接地作业的机器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底部设有若干驱动轮机构,还包括可相对所述主体绕轴线转动的支架机构以及用于实现操作杆伸缩的伸缩机构,所述支架机构包括支架件以及支架电机,所述支架件包括枢接于所述主体上的转动轴以及呈U形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具有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竖直板以及连接两所述竖直板的水平板,所述水平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轴,所述伸缩机构设于两所述竖直板之间且可相对所述竖直板绕轴线转动,所述操作杆的一端穿过其中一所述竖直板,所述操作杆插设于所述伸缩机构内且于所述伸缩机构内作沿插设方向的伸缩运动。

具体地,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若干第一转动辊、若干第二转动辊以及驱动所述第一转动辊和所述第二转动辊同时转动的伸缩电机,各所述第一转动辊依次间隔且枢接于所述壳体的一内侧壁上,各所述第二转动辊与所述第一转动辊相对应且枢接于所述壳体的相对的另一内侧壁上,所述第一转动辊与所述第二转动辊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壳体上开设第一通孔,所述操作杆的一端穿入所述第一通孔且容置于所述间隙处。

具体地,所述第一转动辊包括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侧壁沿径向向内凹陷形成一周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二转动辊包括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的侧壁沿径向向内凹陷形成一周第二环形槽,所述操作杆容置于所述第一环形槽与所述第二环形槽之间,并且,所述操作杆抵顶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

具体地,所述第一柱体的两端部上各设有第一凸柱,所述第二柱体的两端部上各设有第二凸柱,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形成容置空间的顶壳和底壳,所述顶壳的内侧壁上设有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直板,各所述第一柱体依次间隔设于两所述第一直板之间,并且两所述第一凸柱分别枢接于两所述第一直板上,所述底壳的内侧壁上设有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直板,各所述第二柱体依次间隔设于两所述第二直板之间,并且两所述第二凸柱分别枢接于两所述第二直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所述操作杆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可穿出所述壳体外。

进一步地,其中一所述竖直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一开孔,另一所述竖直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二开孔,所述支架件与所述伸缩机构之间设有枢接结构,所述伸缩机构通过所述枢接结构枢接转动于所述支架件。

具体地,所述枢接结构包括由所述第一通孔的外缘竖直向外凸伸的第一管柱、由所述第一开孔的外缘竖直向外凸伸的第一套柱、由所述第二通孔的外缘竖直向外凸伸的第二管柱以及由所述第二开孔的外缘竖直向外凸伸的第二套柱,所述第一管柱伸入于所述第一套柱内,所述第二管柱伸入于所述第二套柱内。

进一步地,所述枢接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竖直板上的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通过传动带连接于所述第一管柱。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还包括中央控制模块、通信模块以及监测模块,所述驱动轮机构、所述支架机构、所述伸缩机构、所述通信模块以及所述监测模块均电连接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

具体地,所述监测模块包括外壳、高清相机、补偿灯以及红外热像仪,所述外壳通过云台结构固定于所述主体上,所述高清相机、所述补偿灯以及所述红外热像仪均设于所述外壳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高压验电及接地作业的机器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将操作杆穿过其中一竖直板,并插设于伸缩机构内,支架件在绕轴线转动时可带动操作杆在平行于水平板的竖直平面绕转动轴的轴线转动,同时,操作杆在伸缩机构内作沿插设方向的伸缩运动,再者,伸缩机构能够在两竖直板之间绕轴转动,即操作杆在平行于竖直板的平面内绕轴线转动,再加上,主体通过驱动轮机构在地面上运动,那么设置在伸缩机构内的操作杆可完全模拟人工操控模式。这样,通过该机器装置可大幅提高操作杆在作业中的稳定性以及精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高压验电及接地作业的机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机构与伸缩机构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件与伸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件与伸缩机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央控制模块与驱动轮机构、通信模块、监测模块、支架机构以及伸缩机构的电路连接图。

附上附图标记:

主体1、支架机构2、伸缩机构3、驱动轮机构7、支架件21、转动轴211、固定架212、竖直板21a、水平板21b、壳体31、伸缩组件32、第一转动辊321、第二转动辊322、第一通孔313、第一柱体32a、第一环形槽32b、第二柱体32c、第二环形槽32d、第一凸柱32e、第二凸柱32f、顶壳311、底壳312、第一直板31a、第二通孔314、第一开孔21c、第二开孔21d、第一管柱315、第一套柱21e、第二管柱316、第二套柱21f、旋转电机33、中央控制模块4、通信模块5、监测模块6、外壳61、高清相机62、补偿灯63、红外热像仪64、云台结构6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高压验电及接地作业的机器装置,包括主体1、相对主体1绕轴线转动的支架机构2以及用于实现操作杆伸缩的伸缩机构3,主体1的底部设有若干驱动轮机构7。支架机构2包括支架件21以及用于驱动支架件21绕于主体1转动的支架电机(图中未示)。支架件21包括枢接于主体1上的转动轴211以及呈U形的固定架212,固定架212随转动轴211一起转动。固定架212具有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竖直板21a以及连接两竖直板21a的水平板21b,水平板21b固定连接于转动轴211,伸缩机构3设于两竖直板21a之间,并且,伸缩机构3能够在两竖直板21a之间绕轴线转动。操作杆的一端穿过其中一竖直板21a,操作杆插设于伸缩机构3内且在伸缩机构3内作沿插设方向的伸缩运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高压验电及接地作业的机器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将操作杆穿过其中一竖直板21a,并插设于伸缩机构3内,支架件21在绕轴线转动时可带动操作杆在平行于水平板21b的竖直平面绕转动轴211的轴线转动,同时,操作杆在伸缩机构3内作沿插设方向的伸缩运动,再者,伸缩机构3能够在两竖直板21a之间绕轴转动,即操作杆在平行于竖直板21a的平面内绕轴线转动,再加上,主体1通过驱动轮机构7在地面上运动,那么设置在伸缩机构3内的操作杆可完全模拟人工操控模式。这样,通过该机器装置可大幅提高操作杆在作业中的稳定性以及精准性。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机构3包括壳体31以及设于壳体31内的伸缩组件32。伸缩组件32包括若干第一转动辊321、若干第二转动辊322以及驱动第一转动辊321和第二转动辊322同时转动的伸缩电机(图中未示)。各第一转动辊321依次间隔且枢接于壳体31的一内侧壁上,各第二转动辊322与第一转动辊321相对应且枢接于壳体31的相对的另一内侧壁上,第一转动辊321与第二转动辊322之间形成间隙,壳体31上开设第一通孔313,操作杆的一端穿入第一通孔313且容置于间隙处,当伸缩电机各第一转动辊321与各第二转动辊322同时转动时,在第一转动辊321与第二转动辊322的带动下,操作杆可在二者之间的间隙处作沿插设方向的伸缩运动,从而调节操作杆的远端与待作业设备的相对距离。

优选地,请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31内设有两个第一转动辊321和两个第二转动辊322,伸缩电机仅驱动其中一个第一转动辊321和一个第二转动辊322,即形成主动辊与从动辊,利用主动辊带动操作杆,从动辊则固定操作杆。

具体地,请参考图3,第一转动辊321包括第一柱体32a,第一柱体32a的侧壁沿径向向内凹陷形成一周第一环形槽32b,第二转动辊322包括第二柱体32c,第二柱体32c的侧壁沿径向向内凹陷形成一周第二环形槽32d,操作杆容置于第一环形槽32b与第二环形槽32d之间,此时,操作杆可为圆柱形直杆或截面为方形的直杆,并且,在作伸缩运动过程中,操作杆始终抵顶于第一环形槽32b和第二环形槽32d,即第一环形槽32b和第二环形槽32d利用摩擦力将自身旋转运动转化为操作杆的伸缩运动。

具体地,请参考图2和图3,在第一柱体32a的两端部上各设有第一凸柱32e,在第二柱体32c的两端部上各设有第二凸柱32d。壳体31包括相互扣合形成容置空间的顶壳311和底壳312,顶壳311的内侧壁上设有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直板31a,各第一柱体32a依次间隔设在两第一直板31a之间,并且两第一凸柱32e分别枢接于两第一直板31a上,在伸缩电机的驱动下在各第一柱体32a在两第一直板31a上作绕轴线转动,同样地,在底壳312的内侧壁上设有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直板(图中未示),这里,底壳312与顶壳311为对称结构,各第二柱体32c依次间隔设于两第二直板之间,并且两第二凸柱32d分别枢接于两第二直板上,在伸缩电机的驱动下各第二柱体32c在两第二直板上作绕轴线转动。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31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314,第二通孔314与第一通孔313相对应,操作杆通过第二通孔314可穿出壳体31外,这样,增大了操作杆在作伸缩运动的行程,从而可适应不同的作业环境。

具体地,请参考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竖直板21a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313相对应的第一开孔21c,另一竖直板21a上开设有与第二通孔314相对应的第二开孔21d,即在作业过程中,操作杆需依次通过第一开孔21c和第一通孔313才可插入壳体31内,同样需依次通过第二通孔314与第二开孔21d才可伸出至壳体31外。支架件21与伸缩机构3之间设有枢接结构,伸缩机构3通过枢接结构枢接转动于支架件21,进而实现操作杆在平行于竖直板21a的平面内绕轴线转动。

具体地,请参考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枢接结构包括由第一通孔313的外缘竖直向外凸伸的第一管柱315、由第一开孔21c的外缘竖直向外凸伸的第一套柱21e、由第二通孔314的外缘竖直向外凸伸的第二管柱316以及由第二开孔21d的外缘竖直向外凸伸的第二套柱21f,第一管柱315伸入于第一套柱21e内,第二管柱316伸入于第二套柱21f内,从而实现壳体31在两竖直板21a之间绕轴线转动。或者,图中未示,也可将第一管柱315插设于第一开孔21c内,同时,第二管柱316插设于第二开孔21d,同样地,能够实现壳体31在在两竖直板21a之间绕轴线转动。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枢接结构还包括设于竖直板21a上的旋转电机33,旋转电机33通过传动带连接于第一管柱315,即由旋转电机33提供壳体31绕轴线转动的动力。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6,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还包括中央控制模块4、通信模块5以及监测模块6。驱动轮机构7、支架机构2、伸缩机构3、通信模块5以及监测模块6均电连接于中央控制模块4,即中央控制模块4实现主体1作业过程中的协调调整。同时,作业人员可利用操作终端,例如无线遥控平台、手机等发送操作指令,通信模块5则接收该操作指令,并将指令反馈至中央控制模块4,再由中央控制模块4将发出对应的指令至相应的机构,进而实现远程操控,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具体地,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监测模块6包括外壳61、高清相机62、补偿灯63以及红外热像仪64,利用高清相机62和补偿灯63清晰地获得操作杆远端的作业细节,弥补作业人员视力范围的不足,利用红外热像仪64对操作完成之后的设备进行即时检查,确认作业状态。同时,外壳61通过云台结构65固定于主体1上,利用云台结构65使得高清相机62、补偿灯63以及红外热像仪64获得多角度可视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