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吸管切放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0955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吸管切放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乳制品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吸管切放机。



背景技术:

瓶装奶的生产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储瓶、理瓶、灌装、封口、二次灭菌、旋盖、套标、裹包、封箱以及码垛。其中,在封箱前需要在每箱产品中放置一定数量的吸管,为了便于装箱,放置的吸管一般为联排吸管,联排吸管中的吸管数量应保证大于或等于每箱中瓶装奶的数量。为了节省吸管的使用量,在实际生产中希望吸管数量等于瓶装奶的数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封箱前,需要设置专人将联排吸管进行分割,分割后每段联排吸管中的吸管数量与每箱中瓶装奶数量相同。由于设置专人进行切放作业,使吸管切放的效率大大降低,并且对于操作人员而言,长期重复一项工作,很容易造成对每段联排吸管中吸管数量的判断错误,使得每箱瓶装奶中配置的吸管数量不同,可能浪费吸管,也可能造成部分奶箱中配置的吸管数量不足,存在数量控制不均匀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还示出了一种切管机,其作用是将联排吸管通过切刀作用分割成段,并通过输送带输送到纸包机上方,通过重力作用使每段联排吸管落入奶箱中。该切管机是通过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切割作用,使得输送带上匀速移动的联排吸管被切割成等长度相等的小段。但联排吸管在制作时,外面会包覆一层塑料薄膜,使联排吸管在输送时不能保证吸管与切刀平行,使用传统的切管机很容易损伤吸管。并且,联排吸管在输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褶皱也使得切割后的每段吸管数量不同,同样存在数量控制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吸管切放机,以解决传统方法分割联排吸管时,数量控制不均匀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自动吸管切放机,包括:引导装置,切割装置,控制装置以及支撑装置;

所述引导装置包括: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卡管机构,压管机构以及电机;所述第一导向轮和所述第二导向轮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装置上,且所述第一导向轮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导向轮;所述卡管机构为具有圆弧状齿形的齿轮结构;所述卡管机构连接所述电机,并与所述电机一起固定在所述支撑装置上;所述压管机构为固定在所述支撑装置上的弧形板,且所述压管机构的圆心位于所述卡管机构的转轴上;

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切刀,固定块以及气缸;所述切刀固定在所述气缸活塞端,所述切刀具有双层刀片结构;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支撑装置上,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宽度大于所述切刀双层刀片厚度的凹槽,且所述凹槽的中心位置设有锯齿刀,所述锯齿刀的厚度小于所述切刀双层刀片之间的距离;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接近开关和控制器,所述接近开关固定在所述切割装置下方的支撑装置上,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接近开关;所述气缸和所述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卡管机构与所述电机的连接方式为软连接。

可选的,所述接近开关包括:漫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和继电器,所述光电传感器和所述继电器连接所述控制器。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可选的,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

可选的,所述引导装置还包括手动轮,所述手动轮连接所述卡管机构的转轴。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自动吸管切放机包括:引导装置,切割装置,控制装置以及支撑装置,其中,引导装置通过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的作用将联排吸管的褶皱梳理平整,再通过卡管机构和压管机构使联排吸管中的每根吸管对应进入所述卡管机构的轮齿间隙中,便于对吸管数量的控制。所述切割装置通过气缸带动切刀实现切割作用,对联排吸管进行切割。所述控制装置以接近开关作为检测原件,根据每段联排吸管的长度确定每段的吸管数量,并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和气缸的工作完成分段切割操作。本申请提供的自动吸管切放机可以避免因联排吸管的褶皱而造成分割不均或者切刀损伤吸管的情况发生。并且通过控制器对整个设备的启停进行控制,便于放管和封箱,因此解决了传统方法分割联排吸管时,数量控制不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自动吸管切放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自动吸管切放机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

其中,1-引导装置;11-第一导向轮;12-第二导向轮;13-卡管机构;14-压管机构;15-电机;16-手动轮;2-切割装置;21-切刀;22-固定块;221-凹槽;222-锯齿刀;23-气缸;3-控制装置;31-接近开关;311-光电传感器;312-继电器;32-控制器;4-支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为一种自动吸管切放机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一种,所述自动吸管切放机包括:引导装置1,切割装置2,控制装置3以及支撑装置4;

所述引导装置1包括:第一导向轮11,第二导向轮12,卡管机构13,压管机构14以及电机15;所述第一导向轮11和所述第二导向轮12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装置4上,且所述第一导向轮11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导向轮12;所述卡管机构13为具有圆弧状齿形的齿轮结构;所述卡管机构13连接所述电机15,并与所述电机15一起固定在所述支撑装置4上;所述压管机构14为固定在所述支撑装置4上的圆弧板,且所述压管机构14的圆心位于所述卡管机构13的转轴上;

所述切割装置2包括:切刀21,固定块22以及气缸23;所述切刀21固定在所述气缸23活塞端,所述切刀21具有双层刀片结构;所述固定块22固定在所述支撑装置4上,所述固定块22上设有宽度大于所述切刀21双层刀片厚度的凹槽221,且所述凹槽221的中心位置设有锯齿刀222,所述锯齿刀222的厚度小于所述切刀双层刀片之间的距离;

所述控制装置3包括:接近开关31和控制器32,所述接近开关31固定在所述切割装置2下方的支撑装置4上,所述控制器32连接所述接近开关31;所述气缸32和所述电机15分别与所述控制器32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联排吸管通过第一导向轮11,进入第二导向轮12,由第二导向轮12将联排吸管输送进入卡管机构13中,并在卡管机构13的轮齿间隙内一对一固定。在所述压管机构14的作用下,使每一个吸管都能进入到卡管机构13的轮齿间隙中,从而抚平联排吸管的褶皱。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轮11可根据实际情况安装在现场的实际需求位置,所述第一导向轮11的两端设有固定轮,所述第一导向轮11可根据联排吸管的实际长度进行调节,以便更好的引导联排吸管进入到卡管机构13中。所述第二导向轮12安装在固定装置4上,其整体设计及配置与所述第一导向轮11一致,所述第二导向轮12能使吸管更好的进入卡管机构13的轮齿间隙中。本实施例中,压管机构14位于卡管机构13的上方3mm处,可以防止联排吸管脱离卡管机构13的轮齿间隙,避免因吸管脱离轮齿间隙而造成的切管数量不准确的问题。

切刀21,固定块22以及气缸23组成的切割装置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其固定块22的凹槽221中间镶嵌有一把长24cm、厚1mm的锯齿刀222。切刀21固定在所述气缸23的活塞上,所述切刀21由两个长度为24cm,厚度为1mm的刀片组成,两个刀片之间的距离为2mm,当需要进行切割动作时,气缸23由电磁阀直接控制,带动刀片21向所述固定块22的凹槽221移动,使固定块22中的锯齿刀222和刀片21能镶嵌切断联排吸管。

控制装置3在工作过程中,接近开关31用于检测每段联排吸管的长度,可通过调整所述接近开关31的位置使联排吸管的长度符合当前生产线中箱体的规格。联排吸管随引导装置1逐渐进入切割装置2中,到达接近开关31位置时,接近开关31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32,控制器32发出停止信号,使所述电机15停止转动,同时启动气缸23进行切割。使用控制装置可以保证每段联排吸管中的吸管数量一致,避免连管或断管问题的出现。

在一种方案中,所述卡管机构13与所述电机15的连接方式为软连接。由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整个生产线的工作情况比较复杂,存在振动现象,影响电机15的转轴与卡管机构13的动力传输,出现磨损剧烈或者转动不同心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软连接的方式将所述卡管机构13和所述电机15进行连接,可以对振动过程进行缓冲,减少剧烈磨损和避免转轴不同心的问题。

在一种方案中,所述接近开关31包括:漫反射型光电传感器311和继电器312,所述光电传感器311和所述继电器312连接所述控制器32。漫反射型光电传感器311可以减少环境光对检测过程的影响,使每段联排吸管的长度控制更加精确,同时配合继电器312可以实现设备的启停,避免瞬时电流对器件的冲击。

在一种方案中,所述控制器32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实际生产中,生产设备的形式不同,奶瓶装箱的规格也不同,如常见的箱体规格为195ml*24瓶、243ml*15瓶、243ml*24瓶、500ml*15瓶等,不同规格的奶箱对于放管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可以通过梯形图程序对控制过程进行编程,并将程序存储在PLC存储器中,PLC所具有的可编程性,能够随时调整控制参数以适应实际使用中的现场条件和装箱规格。

在一种方案中,所述电机15为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可以直接通过所述控制器32的控制进行转动,不需要外加复杂的驱动装置。并且控制器32不仅可以控制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的启停,而且可以控制电机15的转速,甚至直接控制电机15在规定的工作状况下转动的圈数。因此,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电机15设置成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便于精确控制切管过程,提高联排吸管的切割精度。

在一种方案中,所述引导装置1还包括手动轮16,所述手动轮16连接所述卡管机构13的转轴。通过手动轮16可以带动卡管机构13进行转动,在所述切管机放置未切割的联排吸管时,手动轮16将联排吸管一一对应卡入所述卡管机构13的轮齿间隙内,继续转动手动轮16,使联排吸管自然垂直通过压管机构14进入切割装置2所在的区域,再转动手动轮16使联排吸管最下方的第一根吸管下降至切刀21的上方1mm处停止,等待切管动作。因此,所述手动轮16能够引导联排吸管进入切管机,便于在生产过程中对联排吸管进行补充。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自动吸管切放机,包括:引导装置1,切割装置2,控制装置3以及支撑装置4;其中所述引导装置1包括:第一导向轮11,第二导向轮12,卡管机构13,压管机构14以及电机15;所述切割装置2包括:切刀21,固定块22以及气缸23;所述控制装置3包括:接近开关31和控制器32。实际使用中,引导装置1通过第一导向轮11和第二导向轮12的作用将联排吸管的褶皱梳理平整,再通过卡管机构13和压管机构14使联排吸管中的每根吸管对应进入所述压管机构14的轮齿间隙中,以便于对吸管数量的控制。所述切割装置2通过气缸23带动切刀21实现切割作用,对联排吸管进行切割。所述控制装置3以接近开关31作为检测原件,根据每段联排吸管的长度确定每段的吸管数量,并通过控制器32控制电机15和气缸23的工作完成分段切割操作。本申请提供的自动吸管切放机可以避免因联排吸管的褶皱而造成分割不均或者切刀损伤吸管的情况发生。并且通过控制器15对整个设备的启停进行控制,便于放管,因此解决了传统方法分割联排吸管时,数量控制不均匀的问题。

本申请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吸管切放效果,即:通过软连接的连接方式将所述卡管机构13与所述电机15的连接,以避免剧烈磨损和不同心的问题;通过漫反射型光电传感器311和继电器312减少环境光对检测过程的影响;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整个切放机的启停,以适应不同生产现场和奶箱规格;通过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以提高联排吸管的切割精度;通过手动轮16带动卡管机构13转动,以便于对联排吸管进行补充。

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之间的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以上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申请总的构思下的几个示例,并不构成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依据本申请方案所扩展出的任何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