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币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8785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种硬币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硬币锁,包括第一锁体(20)、第二锁体(21)和锁杆(2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锁体(21)包括第一本体(22)和第二本体(23),第一本体(22)的底部与第二本体(23)顶部连接;

所述的第一锁体(20)底部设有一槽口,在所述的第一锁体(20)内设有两个交错设置的撑杆(24),两个撑杆(24)的顶部通过弹簧连接,两个撑杆(24)的底部具有作用面,由此构成一剪刀撑锁扣(2);

所述的第一本体(22)顶部开设有一用于容纳剪刀撑锁扣(2)的空腔,空腔两侧均分别设有剪刀撑锁扣限位装置(3),所述的空腔内设有作用于两个所述撑杆(24)之间的推杆(4);

所述的第二本体(23)内设有硬币盒(9)及用于容纳硬币盒(9)的硬币盒容纳腔(27),硬币盒(9)的一端开设有一硬币槽(25),硬币槽(25)的一端为硬币入口,硬币槽(25)的另一端在水平方向上通过弹簧与硬币盒容纳腔(27)的内壁相抵;所述的硬币盒(9)背面设有斜槽,斜槽内设有轴珠(8),所述斜槽的顶部连接限位顶杆(7),所述的限位顶杆(7)顶部伸出第二本体(23)并位于第一本体(22)内,所述限位顶杆(7)的位置位于所述推杆(4)的下方;

在第一本体(22)和第二本体(23)上分别设有一容纳锁杆(26)的通道,所述的锁杆(26)上部位于第一本体(22)内,空腔靠近锁杆(26)一侧的内壁上对应锁杆(26)的端部位置设有一通孔,锁杆(26)上部的端面可从该通孔伸出或缩进,锁杆(26)的下部位于第二本体(23)内,锁杆(26)下部的端面作用于硬币盒(9)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币锁,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剪刀撑锁扣限位装置(3)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撑杆(24)底部作用面的宽度之和,两个所述剪刀撑锁扣限位装置(3)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撑杆(24)底部作用面的宽度加推杆(4)的直径之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硬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剪刀撑锁扣限位装置(3)为设置在空腔两侧内壁的上方并向中心方向凸起的凸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币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锁体(20)内设有伸缩链(14),所述伸缩链(1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锁体(20)内,所述伸缩链(14)的另一端伸出第一锁体(20)并固定在第二本体(23)的底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硬币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锁体(20)内位于剪刀撑锁扣(2)两侧分别设有拉簧(1),两个拉簧(1)底部固定在第一锁体(20)内,两个所述拉簧(1)的另一端均分别连接伸缩链(14)的底部两侧,所述伸缩链(14)的顶部伸出第一锁体(20)并固定在第二本体(23)的底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26)包括两个上下设置的L型连杆,两个L型连杆的长边端部连接,两个长边之间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180°,位于上方的L型连杆其短边为锁芯(5),所述锁芯(5)可在第一本体(22)空腔内壁的通孔内伸出或缩进,位于上方的L型连杆其长边下端位于第二本体(23)内,位于下方的L型连杆其短边为顶芯(6),所述顶芯(6)的方向朝向硬币盒(9)处,在所述硬币盒(9)顶部设有与顶芯(6)相匹配的凹陷部(12),在位于下方的L型连杆其长边上方设有一弹簧,弹簧的回弹力作用于该位于下方的L型连杆的长边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币锁,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本体(23)上位于所述硬币槽(25)的下方设有硬币盒限位装置,所述的硬币盒(9)底部设有与该硬币盒限位装置对应的限位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硬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币盒限位装置为:在硬币槽(25)的下方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硬币顶杆(10),所述硬币顶杆(10)的首尾两端分别具有一倒钩,硬币顶杆(10)的中间具有一向上的凸起,硬币顶杆(10)末端的倒钩朝下设置,所述的凹槽底面上还设有用于容纳弹簧的弹簧安装槽和用于固定硬币顶杆(10)末端倒钩的固定槽,所述的弹簧安装槽内设有弹簧并作用于硬币顶杆(10)的前端底部,所述硬币顶杆(10)顶端的倒钩朝上设置,所述的硬币盒(9)底部远离硬币槽(25)的一侧水平开设有一槽口,当硬币盒(9)退出硬币盒容纳腔(27)时,所述硬币顶杆(10)顶端的倒钩与该槽口形成限位。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