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锁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05817发布日期:2018-08-21 08:37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锁具领域,尤其是一种简易锁闩。



背景技术:

锁闩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锁闭装置,其通常用于锁闭门、箱子、柜子等,对于门而言,目前其不仅是保证居民家中生活、财物、人身安全的重要机构,配置一个能够便于操作和安全可靠的锁闩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现在锁具技术的日益发展,市面上虽然出现了越来越多功能多样的锁闩,但是其在操作上也随之提高难度和不易于立马掌握,而传统的锁闩在反锁时,多为采用旋钮控制锁闩中的锁止件卡住锁杆实现反锁,而使用者在观察判断锁闩是否被反锁时,通常需要进行再次操作以便确认,对于一些老人或文化水平交底或操作有障碍的人员而言,这就无形中增加了不便利性,另外,对于一些室内的卧室或其他房间的门通常使用者都没有采用钥匙进行反锁,一方面是由于启闭不便利,另一方面是由于门较多的时候,钥匙难以分辨和统一保管费时费力,因此,现有的大部分机械传动的反锁机构也就变得更加占用安装空间了,所以,对于室内门的锁闩而言,其需要简单、易操作和占用空间小才更为好用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利且占用安装空间小和实施可靠的简易锁闩。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简易锁闩,用于门的锁闭,其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锁杆、搭扣、转动杆、连接套、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的第一基座固定在门上的一侧,所述的第二基座固定在门框上并与第一基座相对,所述搭扣的一端螺纹穿置在第二基座内且搭扣的另一端可通过相对第二基座旋转而接近或远离第二基座,所述连接套的一端与第一基座固定,连接套的另一端穿过门并延伸至门外侧面,所述的转动杆穿置在连接套内且转动杆的一端位于门外并与第一把手固定连接,转动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基座且延伸至门内并与第二把手固定连接,所述锁杆的一端与转动杆的另一端固定,锁杆的另一端下侧设有u形搭槽,由第一把手或第二把手的旋转来带动锁杆另一端的u形搭槽与搭扣搭接配合或分离,所述搭扣的另一端还设有圆形限位块,圆形限位块的直径大于u形搭槽的宽度,所述锁杆的u形搭槽远离第二基座的侧面上设有结构与圆形限位块相适应的限位槽,当u形搭槽与搭扣配合时,旋转圆形限位块带动搭扣旋入第二基座,使圆形限位块旋入限位槽中,令锁杆被约束固定。

进一步,其还包括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和蜂鸣报警器,所述的红外发射器固定在第二基座的上端且红外发射器的发射端朝向第一基座设置侧,所述的红外接收器固定在第一基座的上端并与红外发射器正对且用于接收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信号,所述的蜂鸣报警器固定在第一基座上并与红外接收器电连接,所述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和蜂鸣报警器均设有内置供电电源,当红外接收器未接收到红外发射器所发出的红外信号时,蜂鸣报警器启动并鸣声警报。

优选的,所述的蜂鸣警报器上设有启闭按钮。

进一步,所述第二基座内设有容置腔,所述搭扣的一端穿置在容置腔内且搭扣一端套接有防止搭扣脱出的卡环。

优选的,所述第二基座位于搭扣设置侧的侧面上固定有螺纹套,所述搭扣的一端具有螺纹部并通过螺纹部与螺纹套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圆形限位块远离第二基座的端面上设有便于旋转搭扣的旋钮。

进一步,所述的锁杆为金属材质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均为金属材质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的搭扣与u形搭槽搭接配合的部分为光杆结构。

进一步,所述的搭扣为金属材质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安装人员在进行安装时,只需将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分别锁附固定在门和门框上并令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位置相对,而使用者在进行开门操作且当其从门外进入时,只需通过旋转第一把手,令第一把手驱动转动杆带动锁杆与搭扣分离,即可完成解锁,从而可正常打开门,而使用者进入门内后,只需通过转动第二把手,令锁杆重新与搭扣配合即可,当需要进行反锁操作时,只需通过旋转搭扣上的旋转圆形限位块,令其带动搭扣旋入第二基座,使圆形限位块旋入限位槽中,由于圆形限位块旋入限位槽中,因此在通过第一把手或第二把手带动锁杆进行旋转时,会因为圆形限位块的约束干涉而实现锁杆被约束固定,从而完成内部反锁操作,而使用者要解除反锁,只需将圆形限位块旋出限位槽即可,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配合设置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和蜂鸣报警器进行联动来实现开门报警,当使用者将门关闭之前,可以将蜂鸣报警器开启,后续门再被打开之后,由于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之间会出现信号中断,则此时蜂鸣报警器会鸣声警报,以警告窃贼及提醒主人有人擅自开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图1为本发明装置其中一视角的简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的俯视视角的简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装置的第二基座和搭扣的配合示意图,其中还示出了部分锁杆的结构,该图中,圆形限位块未旋入限位槽中;

图4为本发明装置的第二基座和搭扣的配合示意图,其中还示出了部分锁杆的结构,该图中,圆形限位块旋入限位槽中;

图5为本发明装置的锁杆的另一端的简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5之一所示,本发明简易锁闩用于门的锁闭,其包括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锁杆6、搭扣5、转动杆71、连接套7、第一把手4和第二把手3,所述的第一基座1固定在门上的一侧,所述的第二基座2固定在门框上并与第一基座1相对,所述搭扣5的一端螺纹穿置在第二基座2内且搭扣5的另一端可通过相对第二基座2旋转而接近或远离第二基座2,所述连接套7的一端与第一基座1固定,连接套7的另一端穿过门并延伸至门外侧面,所述的转动杆71穿置在连接套7内且转动杆的一端位于门外并与第一把手4固定连接,转动杆71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基座1且延伸至门内并与第二把手3固定连接,所述锁杆6的一端与转动杆71的另一端固定,锁杆6的另一端下侧设有u形搭槽61,由第一把手4或第二把手3的旋转来带动锁杆6另一端的u形搭槽61与搭扣5搭接配合或分离,所述搭扣5的另一端还设有圆形限位块55,圆形限位块55的直径大于u形搭槽61的宽度,所述锁杆6的u形搭槽61远离第二基座2的侧面上设有结构与圆形限位块55相适应的限位槽62,当u形搭槽61与搭扣5配合时,旋转圆形限位块55带动搭扣5旋入第二基座2,使圆形限位块55旋入限位槽62中,令锁杆6被约束固定。

其中,其还包括红外发射器81、红外接收器82和蜂鸣报警器9,所述的红外发射器81固定在第二基座2的上端且红外发射器81的发射端朝向第一基座1设置侧,所述的红外接收器82固定在第一基座1的上端并与红外发射器81正对且用于接收红外发射器81发出的红外信号,所述的蜂鸣报警器9固定在第一基座1上并与红外接收器82电连接,所述红外发射器81、红外接收器82和蜂鸣报警器9均设有内置供电电源,当红外接收器82未接收到红外发射器81所发出的红外信号时,蜂鸣报警器9启动并鸣声警报,优选的,所述的蜂鸣警报器9上设有启闭按钮81。

进一步,所述第二基座2内设有容置腔21,所述搭扣5的一端穿置在容置腔21内且搭扣5一端套接有防止搭扣脱出的卡环54,优选的,所述第二基座2位于搭扣设5置侧的侧面上固定有螺纹套23,所述搭扣5的一端具有螺纹部53并通过螺纹部53与螺纹套23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圆形限位块55远离第二基座2的端面上设有便于旋转搭扣5的旋钮51,进一步,所述的搭扣5与u形搭槽61搭接配合的部分为光杆结构52。

进一步,所述的锁杆6为金属材质一体成型,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均为金属材质一体成型,进一步,所述的搭扣5为金属材质一体成型。

本发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安装人员在进行安装时,只需将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分别锁附固定在门和门框上并令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位置相对,而使用者在进行开门操作且当其从门外进入时,只需通过旋转第一把手4,令第一把手4驱动转动杆71带动锁杆6与搭扣5分离,即可完成解锁,从而可正常打开门,而使用者进入门内后,只需通过转动第二把手3,令锁杆6重新与搭扣配5合即可,当需要进行反锁操作时,只需通过旋转搭扣5上的旋转圆形限位块55,令其带动搭扣5旋入第二基座2,使圆形限位块55旋入限位槽62中,由于圆形限位块55旋入限位槽62中,因此在通过第一把手4或第二把手3带动锁杆6进行旋转时,会因为圆形限位块55的约束干涉而实现锁杆6被约束固定,从而完成内部反锁操作,而使用者要解除反锁,只需将圆形限位块55旋出限位槽62即可,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配合设置红外发射器81、红外接收器82和蜂鸣报警器9进行联动来实现开门报警,当使用者将门关闭之前,可以将蜂鸣报警器开启,后续门再被打开之后,由于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之间会出现信号中断,则此时蜂鸣报警器会鸣声警报,以警告窃贼及提醒主人有人擅自开门。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