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及风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0013发布日期:2018-11-24 10:23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门窗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阻尼器及风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操作体验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开窗也越来越普及,平开窗中的风撑也是必不可少的部件。风撑也称二连杆,是把两个独立的东西连接起来,起到固定、稳定或起限位的作用。常规的平开窗摩擦风撑,在启闭时虽具有一定的摩擦力,然而随着产品开启角度的不同,使用者的操作力也会随之变化,若窗扇突然开启,操作力无法阻止窗扇与窗框的剧烈撞击,可能会造成窗户配件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避免窗扇突然开启时造成窗户配件损坏的阻尼器及风撑装置。

一种阻尼器,用于与风撑相配合,所述风撑包括用于安装在窗框上的滑轨、滑动设于所述滑轨上的滑块以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用于与窗扇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所述阻尼器包括:

基座,用于安装在所述窗框上,所述基座上设有沿所述滑块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滑动腔,且所述滑动腔的一端还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滑动腔相连通;

卡爪,用于与所述滑块相配合,所述卡爪滑动限位于所述滑动腔内,并能够在所述卡槽内绕其旋转中心转动;及

第一阻尼件,收容于所述滑动腔内,并与所述卡爪连接;所述第一阻尼件能够在发生弹性变形时为所述卡爪提供减缓所述滑块移动的缓冲力和拉持所述滑块移动的驱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槽与所述滑动腔的连通处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滑块的移动方向形成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爪包括:

移动部,滑动限位于所述滑动腔内,并能够在所述卡槽内绕其旋转中心转动,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移动部连接;及

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卡合部间隔设于移动部上,两个所述卡合部用于与所述滑块相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移动部之间形成台阶部,所述台阶部能够与所述基座的下侧相抵接,以限制所述卡爪在所述滑动腔内沿所述滑块的移动方向的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件为弹簧,所述滑动腔的相对两内侧壁上均设有卡柱,两个所述卡柱之间存在间隙,两个所述卡柱将所述滑动腔分割为相连通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卡爪滑动限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弹簧的一端卡持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弹簧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间隙伸入至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卡爪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阻尼件,所述第二阻尼件收容于所述滑动腔内,并与所述卡爪连接;所述第二阻尼件能够在发生弹性变形时为所述卡爪提供减缓所述滑块朝向所述滑轨的另一端移动的缓冲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尼件为液压阻尼器或气压阻尼器,所述第二阻尼件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内腔;及

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滑动设于所述主体的内腔,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卡爪连接,所述卡爪能够带动所述伸缩杆相对所述主体沿所述滑块的移动方向伸缩,以使所述伸缩杆在弹性缩回时为所述卡爪提供减缓所述滑块朝向所述滑轨的另一端移动的缓冲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尼件还包括导柱,所述导柱连接于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所述导柱与所述卡爪连接,并位于所述卡爪的旋转中心处,所述卡爪能够在所述卡槽内绕所述导柱的轴向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爪的旋转中心处设有安装孔,所述卡爪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连通的避位孔,所述导柱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穿设所述避位孔并与所述导柱连接。

一种风撑装置,包括:风撑,所述风撑包括用于安装在窗框上的滑轨、滑动设于所述滑轨上的滑块以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用于与窗扇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及上述阻尼器。

上述阻尼器,当窗扇开启时,滑块在支撑杆的带动下朝向滑轨的一端移动,卡爪与滑块相配合并跟随滑块在滑动腔内沿滑块的移动方向朝向滑动腔的一端移动,第一阻尼件被卡爪拉伸发生弹性变形并可为卡爪提供减缓滑块朝向滑轨的一端移动的缓冲力,从而使得滑块能够带动窗扇相对窗框平稳地开启,避免窗扇与窗框发生剧烈撞击而造成窗户配件的损坏,同时当卡爪在移动至卡槽内时,卡爪与基座的下侧的限位作用解除,卡爪被第一阻尼件拉持而在卡槽内旋转,使得卡爪与卡槽的内壁相抵持而锁定于卡槽内并与滑块相分离。

当窗扇关闭时,滑块在支撑杆的带动下朝向滑轨的另一端移动,卡爪被滑块推抵而在卡槽内反向旋转,使得卡爪脱离卡槽解锁而与滑块再次相配合并跟随滑块在滑动腔内沿滑块的移动方向朝向滑动腔的另一端移动,第一阻尼件恢复形变并可为卡爪提供拉持滑块朝向滑轨的另一端移动的驱动力,从而可以帮助操作者关闭窗扇,使窗扇的关闭更加省力。另外,当窗扇完全关闭以后,第一阻尼件仍会通过卡爪对滑块施加一定朝向滑轨的另一端移动的驱动力,确保窗扇的闭合稳定性,提高窗扇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风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风撑装置中阻尼器在窗扇开启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风撑装置中阻尼器在窗扇关闭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风撑装置中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阻尼器中卡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风撑装置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风撑装置10包括风撑100和阻尼器200。风撑100包括用于安装在窗框上的滑轨110、滑动设于滑轨110上的滑块120以及支撑杆130。支撑杆130的一端用于与窗扇转动连接。支撑杆130的另一端与滑块120转动连接。

阻尼器200用于与风撑100相配合。阻尼器200包括基座210、卡爪220及第一阻尼件230。基座210用于安装在窗框上。基座210上设有沿滑块120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滑动腔211。滑动腔211的一端还设有卡槽212。卡槽212与滑动腔211相连通。卡爪220用于与滑块120相配合。卡爪220滑动限位于滑动腔211内,并能够在卡槽212内绕其旋转中心转动。第一阻尼件230收容于滑动腔211内,并与卡爪220连接。第一阻尼件230能够在发生弹性变形时为卡爪220提供减缓滑块120移动的缓冲力和拉持滑块120移动的驱动力。

如图2所示,当窗扇开启时,卡爪220与滑块120相配合并跟随滑块120在滑动腔211内沿滑块120的移动方向朝向滑动腔211的一端移动,第一阻尼件230被卡爪220拉伸发生弹性变形并为卡爪220提供减缓滑块120朝向滑轨110的一端移动的缓冲力,同时当卡爪220在移动至卡槽212内时,卡爪220被第一阻尼件230拉持旋转而锁定于卡槽212内并与滑块120相分离。

如图3所示,当窗扇关闭时,卡爪220被滑块120推抵反向旋转脱离卡槽212解锁而与滑块120再次相配合并跟随滑块120在滑动腔211内沿滑块120的移动方向朝向滑动腔211的另一端移动,第一阻尼件230恢复形变并为卡爪220提供拉持滑块120朝向滑轨110的另一端移动的驱动力。

上述阻尼器200,当窗扇开启时,滑块120在支撑杆130的带动下朝向滑轨110的一端移动,卡爪220与滑块120相配合并跟随滑块120在滑动腔211内沿滑块120的移动方向朝向滑动腔211的一端移动,第一阻尼件230被卡爪220拉伸发生弹性变形并可为卡爪220提供减缓滑块120朝向滑轨110的一端移动的缓冲力,从而使得滑块120能够带动窗扇相对窗框平稳地开启,避免窗扇与窗框发生剧烈撞击而造成窗户配件的损坏,同时当卡爪220在移动至卡槽212内时,卡爪220与基座210的下侧的限位作用解除,卡爪220被第一阻尼件230拉持而在卡槽212内旋转,使得卡爪220与卡槽212的内壁相抵持而锁定于卡槽212内并与滑块120相分离。

当窗扇关闭时,滑块120在支撑杆130的带动下朝向滑轨110的另一端移动,卡爪220被滑块120推抵而在卡槽212内反向旋转,使得卡爪220脱离卡槽212解锁而与滑块120再次相配合并跟随滑块120在滑动腔211内沿滑块120的移动方向朝向滑动腔211的另一端移动,第一阻尼件230恢复形变并可为卡爪220提供拉持滑块120朝向滑轨110的另一端移动的驱动力,从而可以帮助操作者关闭窗扇,使窗扇的关闭更加省力。另外,当窗扇完全关闭以后,第一阻尼件230仍会通过卡爪220对滑块120施加一定朝向滑轨110的另一端移动的驱动力,确保窗扇的闭合稳定性,提高窗扇的密封性能。

如图1及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滑动腔211贯穿基座210的上下相对两侧,以便于第一阻尼件230和卡爪220相对基座210的装配。

进一步地,卡槽212与滑动腔211的连通处设有导向斜面213。导向斜面213与滑块120的移动方向形成夹角。通过导向斜面213的设置,使得卡爪220在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在滑动腔211和卡槽212二者之间顺利地过渡,避免卡爪220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卡顿现象。

如图3及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卡爪220包括移动部221和卡合部222。移动部221滑动限位于滑动腔211内,并能够在卡槽212内绕其旋转中心转动。第一阻尼件230与移动部221连接。卡合部222包括两个。两个卡合部222间隔设于移动部221上。两个卡合部222用于与滑块120相配合。

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卡合部222与移动部221之间形成台阶部223。台阶部223能够与基座210的下侧相抵接,以限制卡爪220在滑动腔211内沿滑块120的移动方向的移动。如此设置,可以更好地限位卡爪220在滑动腔211内的移动行程,使得卡爪220在滑动腔211内沿滑块120的移动方向的移动更加稳定。

如图3及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卡爪220还可包括连接部224。连接部224设于移动部221远离卡合部222的一端。第一阻尼件230通过连接部224与移动部221连接。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阻尼件230为弹簧。滑动腔211的相对两内侧壁上均设有卡柱214。两个卡柱214之间存在间隙。两个卡柱214将滑动腔211分割为相连通的第一容纳腔215和第二容纳腔216。卡爪220滑动限位于第二容纳腔216内。弹簧的一端卡持于第一容纳腔215内。弹簧的另一端通过间隙伸入至第二容纳腔216内并与卡爪220连接。

弹簧在拉伸变形的过程中可为卡爪220提供减缓滑块120朝向滑轨110的一端移动的缓冲力,从而使得滑块120能够带动窗扇相对窗框平稳地开启,避免窗扇与窗框发生剧烈撞击而造成窗户配件的损坏,与此同时,弹簧在恢复形变的过程中可为卡爪220提供拉持滑块120朝向滑轨110的另一端移动的驱动力,从而可以帮助操作者关闭窗扇,使窗扇的关闭更加省力。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上述阻尼器200还可包括第二阻尼件240。第二阻尼件240收容于滑动腔211内,并与卡爪220连接。第二阻尼件240能够在发生弹性变形时为卡爪220提供减缓滑块120朝向滑轨110的另一端移动的缓冲力。

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阻尼件240为液压阻尼器或气压阻尼器。第二阻尼件240包括主体242和伸缩杆244。主体242具有内腔。伸缩杆244的一端滑动设于主体242的内腔。伸缩杆244的另一端与卡爪220连接,卡爪220能够带动伸缩杆244相对主体242沿滑块120的移动方向伸缩,以使伸缩杆244在弹性缩回时为卡爪220提供减缓滑块120朝向滑轨110的另一端移动的缓冲力。

如图2所示,当窗扇开启时,卡爪220与滑块120相配合并跟随滑块120在滑动腔211内沿滑块120的移动方向朝向滑动腔211的一端移动,卡爪220能够带动第二阻尼件240的伸缩杆244相对主体242沿滑块120的移动方向伸长,由于作为第二阻尼件240的液压阻尼器或气压阻尼器为一种单向阻尼器,此时的第二阻尼件240不会对卡爪220施加作用力,从而不会对滑块120朝向滑轨110的一端的移动造成干扰。

如图3所示,当窗扇关闭时,卡爪220脱离卡槽212解锁而与滑块120再次相配合并跟随滑块120在滑动腔211内沿滑块120的移动方向朝向滑动腔211的另一端移动,第一阻尼件230恢复形变并可为卡爪220提供拉持滑块120朝向滑轨110的另一端移动的驱动力,在此过程中,卡爪220能够带动伸缩杆244相对主体242沿滑块120的移动方向缩回,使得伸缩杆244在弹性缩回时能够为卡爪220提供减缓滑块120朝向滑轨110的另一端移动的缓冲力,从而可以抵消掉部分第一阻尼件230对滑块120朝向滑轨110的另一端移动的驱动力,避免因第一阻尼件230对滑块120朝向滑轨110的另一端移动的驱动力过大导致窗扇与窗框发生剧烈撞击而造成窗户配件的损坏,进而使得滑块120能够带动窗扇相对窗框平稳地闭合。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阻尼件240还包括导柱246。导柱246连接于伸缩杆244的另一端。导柱246与卡爪220连接。导柱246位于卡爪220的旋转中心处。卡爪220能够在卡槽212内绕导柱246的轴向转动。

如图3及图5所示,进一步地,卡爪220的旋转中心处设有安装孔。卡爪220的一侧还设有与安装孔相连通的避位孔。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和避位孔设于卡爪220的移动部221上。导柱246设于安装孔内。伸缩杆244的另一端穿设避位孔并与导柱246连接。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基座210上还设有与滑动腔211相连通的辅助腔217。主体242收容于辅助腔217内。伸缩杆244的另一端由辅助腔217伸入至滑动腔211并与卡爪220连接。通过基座210的辅助腔217收容第二阻尼件240的主体242可以将第二阻尼件240的主体242与第一阻尼件230隔离,可以保护第二阻尼件240的主体242,同时便于第二阻尼件240的整体安装。

如图1及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基座210上还设有台阶槽218。滑轨110的至少部分结构收容于台阶槽218内。如此设置,使得基座210与滑轨110的装配更加紧凑,以便于实现卡爪220与滑动设于滑轨110上的滑块120二者之间的配合。

如图1及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滑块120具有凸出于滑轨110的凸台122。凸台122用于与卡爪220相配合。

进一步地,滑轨110的两侧设有两条开口相对的滑槽112。滑块120上对应滑槽112设有滑块侧翼124。滑块侧翼124滑动收容于滑槽112内,通过滑块侧翼124与滑槽112的配合将滑块120滑动安装于滑轨110上,从而可以更好地限位滑块120沿滑轨110的移动行程,使得滑块120的移动更加稳定。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风撑100还可包括用于与窗框连接的固定块140。支撑杆130的另一端与固定块140转动连接,如此将支撑杆130转动连接于滑块120与固定块140之间,在窗扇打开关闭时通过支撑杆130的移动带动滑块120沿滑轨110移动。固定块140能够给增加风撑100的强度,使风撑100的结构更加稳固。

需要指出的是,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30与滑块120和固定块140均通过铆接的形式实现转动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铰接的形式实现支撑杆130与滑块120和固定块140的转动连接。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