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道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0048发布日期:2019-02-22 21:09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道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滑道门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中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有各式各样的门被使用,其中滑道门因为其开关快速,安装便捷而受到欢迎,现有技术中,滑道门多是设于墙的一侧,透明性高,安全性较低,看起来以及实际使用中会占用体积,因此,急需要一种安全,高效且高质量的滑道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道门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滑道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隐藏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锁定装置以及设置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移动装置,所述隐藏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开口向右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三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成倒t型,所述第四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上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滑块固定连接的第四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左侧设置有第五滑块,所述第五滑块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滑块的右端相抵接,所述第五滑块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四滑块固定连接的第六滑块,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六滑块固定连接的第七滑块,所述第二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齿轮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第六空腔的左侧内壁内,所述锁定装置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七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七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之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第八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四锥齿轮下侧的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八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锥齿轮相啮合的第六锥齿轮,所述第八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九空腔,所述第九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八滑块,所述第二转轴的下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和连接于所述第八滑块的上端,所述第八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开腔,所述第一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九滑块,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九滑块的下端,所述第九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开腔内所述第九滑块的上侧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十滑块,所述第十滑块的下端与所述第九滑块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开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开腔,所述第二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十滑块固定连接的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开腔的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锁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开腔的左侧内壁内开口向上的第三开腔,所述第三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一开腔与所述第三开腔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开腔,所述第四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移动块,所述第三移动块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移动块相抵接,所述第四开腔内的所述第三移动块的右侧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移动块,所述第四移动块的右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的斜面结构,所述第四移动块的左端与所述第三移动块的右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七空腔的右侧内壁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五开腔,所述第五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五移动块,所述第五开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六开腔,所述第六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六移动块,所述第六移动块的下端延伸通入外界并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六移动块内左右对称的设置有开口朝向相互背离方向的第二凹槽,所述第六移动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块,所述第四固定块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五开腔内,所述第六开腔的左右侧内壁内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开腔,所述第七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七移动块,所述第七移动块的远离所述第四固定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七开腔远离所述第四固定块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所述第七开腔的下侧与所述第六开腔相连通的设置有环形的第八开腔,所述第八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六移动块固定连接的第八移动块,所述第八移动块的上端与所述第八开腔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弹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八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的第九开腔,所述第九开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七锥齿轮,所述第七锥齿轮与所述第六锥齿轮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九开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七锥齿轮相啮合的第八锥齿轮,所述第八锥齿轮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九开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十开腔,所述第四转轴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十开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九锥齿轮,所述第十开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九锥齿轮相啮合的第十锥齿轮,所述第十开腔的右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丝杆,所述电机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空腔相连通的第十空腔,所述丝杆延伸通入所述第十空腔内并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十空腔的右侧内壁上,所述第十空腔内的所述丝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十空腔内滑动的第九移动块,所述第九移动块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十移动块,所述第十移动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三凹槽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七弹簧,所述第十移动块内所述第三凹槽的右侧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四凹槽,所述第十移动块内所述第四凹槽的右侧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五凹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开门时,电机启动,带动丝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九移动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十移动块向右移动,同时电机带动转轴带动第十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九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四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八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七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六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五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轴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轴带动皮带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固定块转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以及第四滑块受第一弹簧作用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六滑块向左移动,进而第一齿轮与第四滑块表面啮合,进而带动第四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六滑块向下移动进入第二空腔内,同时第十移动块向右移动带动第二移动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三移动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四弹簧积蓄势能,此时,第十移动块带动第十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弹簧带动第九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四移动块的斜面结构与第一凹槽相配合,进而带动第二转轴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八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脱离啮合,进而带动第六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脱离啮合,当第六滑块刚好进入第二空腔时,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以及第六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脱离啮合,第十移动块继续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三凹槽与第五开腔相对齐,进而卡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五移动块向下移动,进而第十移动块卡住,关门时,用手使第三固定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六移动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七移动块与第二凹槽相配合,进而带动第四固定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五移动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卡块向上移动,门解锁,电机反转,装置回到初始状态,当需要门可以锁定,转动第三固定块,进而带动第七移动块相互远离与第二凹槽脱离配合,第六弹簧带动第六移动块向下移动,本装置可自动化的对滑道门进行开关以及锁定,且可在滑道门开时将其进行隐藏,可用于一些特殊情景下,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滑道门装置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图1“a”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图1“b”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3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滑道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1、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隐藏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锁定装置以及设置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移动装置,所述隐藏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开口向右的第一空腔21,所述第一空腔21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43,所述第二空腔43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74,所述第一滑块74内设置有第三空腔70,所述第三空腔70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块72,所述第三空腔70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四空腔71,所述第四空腔70与所述第三空腔70成倒t型,所述第四空腔71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块72固定连接的第三滑块73,所述第一滑块74的上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滑块73固定连接的第四滑块78,所述第一滑块74的上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75,所述第一固定块75的左侧设置有第五滑块77,所述第五滑块77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滑块78的右端相抵接,所述第五滑块77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7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6,所述第一空腔21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四滑块78固定连接的第六滑块46,所述第一空腔21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空腔48,所述第五空腔48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六滑块46固定连接的第七滑块47,所述第二空腔43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空腔69,所述第六空腔69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齿轮68,所述第一齿轮68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67,所述第一齿轮68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79,所述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第六空腔69的左侧内壁内,所述锁定装置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七空腔50,所述第七空腔50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锥齿轮49,所述第一锥齿轮49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79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七空腔50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49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5,所述第七空腔50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八空腔26,所述第八空腔26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三锥齿轮31,所述第三锥齿轮31与所述第二锥齿轮45之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第八空腔26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31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80,所述第四锥齿轮80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28,所述第四锥齿轮80下侧的所述第二转轴28上固定连接有第五锥齿轮27,所述第八空腔26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锥齿轮27相啮合的第六锥齿轮25,所述第八空腔26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九空腔30,所述第九空腔30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八滑块29,所述第二转轴28的下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和连接于所述第八滑块29的上端,所述第八空腔26与所述第一空腔21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开腔64,所述第一开腔64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九滑块63,所述第二转轴28的上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九滑块63的下端,所述第九滑块63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凹槽62,所述第一开腔64内所述第九滑块63的上侧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十滑块81,所述第十滑块81的下端与所述第九滑块63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5,所述第一开腔64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开腔82,所述第二开腔82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十滑块81固定连接的第一移动块83,所述第一移动块8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开腔82的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86。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锁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开腔64的左侧内壁内开口向上的第三开腔57,所述第三开腔57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移动块56,所述第一开腔64与所述第三开腔57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开腔60,所述第四开腔60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移动块58,所述第三移动块58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移动块56相抵接,所述第四开腔60内的所述第三移动块58的右侧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移动块61,所述第四移动块61的右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62相配合的斜面结构,所述第四移动块61的左端与所述第三移动块58的右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59,所述第七空腔50的右侧内壁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五开腔42,所述第五开腔42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五移动块44,所述第五开腔42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六开腔40,所述第六开腔40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六移动块36,所述第六移动块36的下端延伸通入外界并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34,所述第六移动块36内左右对称的设置有开口朝向相互背离方向的第二凹槽84,所述第六移动块3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块41,所述第四固定块41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五开腔42内,所述第六开腔40的左右侧内壁内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开腔39,所述第七开腔39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七移动块37,所述第七移动块37的远离所述第四固定块41的一端与所述第七开腔39远离所述第四固定块41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38,所述第七开腔39的下侧与所述第六开腔40相连通的设置有环形的第八开腔32,所述第八开腔32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六移动块36固定连接的第八移动块33,所述第八移动块33的上端与所述第八开腔32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弹簧35。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八空腔26的左侧内壁内的第九开腔18,所述第九开腔18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七锥齿轮17,所述第七锥齿轮17与所述第六锥齿轮2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19,所述第九开腔18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七锥齿轮17相啮合的第八锥齿轮16,所述第八锥齿轮16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轴15,所述第九开腔18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十开腔12,所述第四转轴15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十开腔12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九锥齿轮14,所述第十开腔12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九锥齿轮14相啮合的第十锥齿轮13,所述第十开腔12的右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电机54,所述电机54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丝杆53,所述电机54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空腔21相连通的第十空腔51,所述丝杆53延伸通入所述第十空腔51内并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十空腔51的右侧内壁上,所述第十空腔51内的所述丝杆53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十空腔51内滑动的第九移动块52,所述第九移动块52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21内并固定连接有第十移动块20,所述第十移动块20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三凹槽22,所述第三凹槽22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卡块24,所述卡块24的上端与所述第三凹槽22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七弹簧23,所述第十移动块20内所述第三凹槽22的右侧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四凹槽55,所述第十移动块20内所述第四凹槽55的右侧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五凹槽66。

初始状态时,第九移动块52处于左极限位置,第十移动块20处于左极限位置,卡块24处于上极限位置,第二移动块56处于上极限位置,第十滑块81处于上极限位置,第九滑块63处于上极限位置,第三移动块58处于左极限位置,第四移动块61处于左极限位置。

当本装置工作时,开门时,电机54启动,带动丝杆53转动,进而带动第九移动块52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十移动块20向右移动,同时电机54带动转轴带动第十锥齿轮13转动,进而带动第九锥齿轮14转动,进而带动第四转轴15转动,进而带动第八锥齿轮16转动,进而带动第七锥齿轮17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转轴19转动,进而带动第六锥齿轮25转动,进而带动第五锥齿轮27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轴28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锥齿轮80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锥齿轮31转动,进而带动转轴带动第一锥齿轮49转动,进而带动转轴带动皮带带动第一转轴79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68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固定块67转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77以及第四滑块78受第一弹簧76作用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六滑块46向左移动,进而第一齿轮68与第四滑块78表面啮合,进而带动第四滑块78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六滑块46向下移动进入第二空腔43内,同时第十移动块20向右移动带动第二移动块56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三移动块58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四弹簧59积蓄势能,此时,第十移动块20带动第十滑块81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弹簧65带动第九滑块63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四移动块61的斜面结构与第一凹槽62相配合,进而带动第二转轴28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八滑块29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四锥齿轮80与第三锥齿轮31脱离啮合,进而带动第六锥齿轮25与第五锥齿轮27脱离啮合,当第六滑块46刚好进入第二空腔43时,第四锥齿轮80与第三锥齿轮31以及第六锥齿轮25与第五锥齿轮27脱离啮合,第十移动块20继续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三凹槽22与第五开腔42相对齐,进而卡块24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五移动块44向下移动,进而第十移动块20卡住,关门时,用手使第三固定块34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六移动块36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七移动块37与第二凹槽84相配合,进而带动第四固定块41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五移动块44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卡块24向上移动,门解锁,电机54反转,装置回到初始状态,当需要门可以锁定,转动第三固定块34,进而带动第七移动块37相互远离与第二凹槽84脱离配合,第六弹簧35带动第六移动块36向下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开门时,电机启动,带动丝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九移动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十移动块向右移动,同时电机带动转轴带动第十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九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四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八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七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六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五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轴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轴带动皮带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固定块转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以及第四滑块受第一弹簧作用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六滑块向左移动,进而第一齿轮与第四滑块表面啮合,进而带动第四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六滑块向下移动进入第二空腔内,同时第十移动块向右移动带动第二移动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三移动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四弹簧积蓄势能,此时,第十移动块带动第十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弹簧带动第九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四移动块的斜面结构与第一凹槽相配合,进而带动第二转轴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八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脱离啮合,进而带动第六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脱离啮合,当第六滑块刚好进入第二空腔时,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以及第六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脱离啮合,第十移动块继续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三凹槽与第五开腔相对齐,进而卡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五移动块向下移动,进而第十移动块卡住,关门时,用手使第三固定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六移动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七移动块与第二凹槽相配合,进而带动第四固定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五移动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卡块向上移动,门解锁,电机反转,装置回到初始状态,当需要门可以锁定,转动第三固定块,进而带动第七移动块相互远离与第二凹槽脱离配合,第六弹簧带动第六移动块向下移动,本装置可自动化的对滑道门进行开关以及锁定,且可在滑道门开时将其进行隐藏,可用于一些特殊情景下,安全性高。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