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片锁的校对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9605发布日期:2018-11-07 21:0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轮片锁的校对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轮片锁,具体是一种轮片锁的校对环。



背景技术:

锁芯是控制锁开启的主要零件,是与钥匙配套带动锁舌转动的核心部分。根据公安部颁布的GAT73-2015《机械防盗锁》规定,防盗锁的国家标准用字母表示分成A、B、C三个等级,其中,A级锁芯防技术开启时间不少于1分钟,B 级锁芯防技术开启时间不少于5分钟,C级锁芯防技术开启时间不少于10分钟,目前C级锁芯的安全等级最高。

A级锁即单排弹珠锁,一般常见的有一字锁、十字锁、月牙锁等,其防盗性能差,开启时间一般在几秒钟到两分钟左右,因此中消协发布消费警示称,防盗门A级锁在几十秒甚至几秒就能打开,呼吁消费者及时更换更安全的B级锁。 2011年有盗窃者使用一种俗称“锡纸开锁法”的新技术将防盗锁打开,开锁过程只需数秒钟便可完成,锡纸开锁需要借助专门的锡纸工具,由于锡纸的韧性在锁体内随着弹子锁锁齿的牙花变形,并咬合在牙花上,所以很快就能打开。

B级锁即双排弹珠锁,就是内部具有双排弹珠,增加了技术开启的难度,但是由于原理与A级锁相似,因此采用锡纸开锁法同样可以在很短时间完成开锁;针对锡纸开锁的情况,对B级锁芯进行了改良,即超B级锁,从钥匙上看,超B 级锁一般是双面双排弹子槽,旁边还有一条叶片或曲线,这样就增加了锡纸开启的难度,但是这种B级锁的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多,制造成本高,价格昂贵。

C级锁即叶片锁,原理是利用钥匙上斜面角度变化不同的牙花来旋转对齐锁芯中角度不同变化不同的叶片,从而实现锁芯旋转开启。目前市面上叶片锁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为100多个,制造成本高,价格昂贵,同时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专门针对叶片锁的开锁工具,即泡棉开锁。

为了解决现有锁芯存在的技术难题,本申请人在经过多年研发后,于2016 年2月6日申请了一种调角定位锁芯,使用时,首先插入并转动钥匙,使所有校对环固定到特定角度,然后核对校对环的缺口位置,若所有校对环的缺口位置一致并且都位于联动梳齿条上方时,联动梳齿条在弹簧的作用下被顶起,再通过传递机构带动锁舌转动。此种锁芯与现有其它锁芯技术原理存在明显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技术开启的难度;同时,在钥匙不在身边时,运用本锁芯配备的标准工具插入锁芯,逐个将校对环转动到正确角度,也可以完成开锁,降低了使用成本。

虽然调角式定位锁芯的安全等级可达到C级标准,但是零部件多,结构复杂,制作成本较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因此,本申请人经过改良,于2016年 8月3日申请了一种调角式梳齿定位锁芯,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但是为了进一步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制造成本,本申请人再次经过改良,设计了一种轮片锁的校对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片锁的校对环,使锁芯的组装更加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轮片锁的校对环,所述校对环由圆弧形的校对基和校对片两部分组合而成,所述校对基上设置有棘齿,所述校对片上设置有校对槽,所述校对槽转动到正确位置需要的角度与棘齿槽之间的角度差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校对基与校对片之间的连接部分为交错结构或插接结构。

进一步,所述校对基与校对片之间采用铆钉连接起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校对环由校对基和校对环组合而成,组装更加方便。

2、用组合式校对环的锁芯在钥匙丢失的情况下,只需要更换校对片,改变校对槽与棘齿之间的角度差即可,而不需要整体更换,使用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两幅,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去除锁壳后得到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锁壳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锁胆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锁胆立体图。

图6为图5中圆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弹簧盖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弹簧盖仰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骨架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骨架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锁弹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去除锁壳且处于初始状态下的装配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去除锁壳且处于校准状态下的装配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去除锁壳的爆炸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锁胆仰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锁胆立体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骨架立体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组合式校对环的装配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组合式校对环的拆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固定校对环的立体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钥匙的正面立体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钥匙的背面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20所示,本实施例的后动式轮片校对锁芯包括锁壳1和锁胆2,锁胆2安装在锁壳1内,并且锁胆2的端面上开设有钥匙孔201。

锁壳1内设置有环状中空骨架3,骨架3安装在锁胆2上,骨架3的尾部开设有钥匙槽301,钥匙槽301的形状可以是方形、三角形、菱形、椭圆形等非圆形状,本实施例钥匙槽301的形状为方形,当钥匙完全插入时,钥匙前端插入到钥匙槽301中,从而钥匙即可带动骨架3转动。

锁胆2上设置有五个密码单元,密码单元包括校对环4、用于控制校对环4 旋转角度的角度定位装置、以及用于将校对环4压紧在骨架3上的挤压装置,校对环4安装在锁胆2上,且校对环4的圆周上设置有棘齿401和校对槽402。

校对环4由校对基41和校对片42组合而成,棘齿401开设在校对基41上,校对槽402开设在校对片42上,这样可以更方便地将校对环4组装到锁胆2上,同时,在钥匙丢失的情况下,可以只需要更换校对片42,改变校对槽402的角度位置即可,而不需要更换整个锁芯。当然,校对基41和校对片42之间的接合部位可以采用交错的组合结构,也可以采用插接块与插槽的组合结构,接合部位可以采用铆钉等方式进行连接。

角度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座5、锁弹6、弹簧(图中未画出)和弹簧盖7,固定座5连接在锁胆2上,且固定座5上具有与钥匙孔201相通的弹孔501,锁弹 6呈圆柱形,安装在弹孔501中;锁弹6的顶部开设有弹簧槽601,弹簧安装在弹簧槽601中,弹簧盖7将弹簧盖住,初始状态下,弹簧作用于锁弹6,使锁弹 6伸进钥匙孔201中;锁弹6的侧壁上连接有卡臂602,初始状态下,弹簧作用于锁弹6,使卡臂602卡接到初始位棘齿槽中;在转动钥匙的过程中,钥匙作用于锁弹6,使锁弹6向外运动并压缩弹簧,卡臂602脱离棘齿槽,校对环4在挤压装置的作用下随骨架3同步转动,当校对环4转动预定角度时,锁弹6不受钥匙的作用,弹簧回弹,卡臂602卡接到终止位棘齿槽中,此时校对环4受到卡臂602的作用停止转动,此校对环4转动至正确角度位置;按照此原理,在一个校对环4转动正确角度时,此校对环4受卡臂602的作用停止与骨架3同步转动,而此时其余校对环可能仍随骨架3继续同步转动,直至所有校对环4 都转动正确角度,此时所有校对环4的校对槽402对齐;骨架3的圆周上设置有骨架校对槽302,锁胆2的圆周上设置有锁胆校对槽204,当钥匙转动特定角度时,所有校对槽402与骨架校对槽302和锁胆校对槽204对齐。

锁壳1内设置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销8、弹簧底座9和复位弹簧 (图中未画出),锁胆2的前端底部开设有与钥匙孔201相通的销孔202,初始状态下,复位弹簧作用于弹簧底座9,弹簧底座9对定位销8产生向上的作用力,使定位销8由销孔202伸入钥匙孔201中,在钥匙转动特定角度时,钥匙作用于定位销8,推动定位销8向下运动并挤压复位弹簧;锁胆2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凸起203,在钥匙转动特定角度时,钥匙上对应的台阶面作用于凸起203,钥匙继续转动就会带动锁胆2转动,此时锁胆2随骨架3同步转动。

锁壳1内设置有连杆10和连杆底座11,骨架3的尾部设置有圆柱形锁舌 12,锁舌12的底部设置有锁舌校对槽,当校对槽402转动至最下方时,校对槽 402与锁舌校对槽对齐,连杆底座11受到顶簧的作用向上运动,推动连杆10落入校对槽402中,此时连杆10的两端分别落入锁胆校对槽204和锁舌校对槽中,钥匙继续转动,带动锁舌12转动完成开锁。

骨架校对槽302的两侧可以是弧形面,这样连杆10可以更加顺利地落入或脱出骨架校对槽302中;为了方便安装顶簧,可以在连杆底座11底部两端开设弹簧孔;当然顶簧也可以采用其它弹性部件替代。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校对槽402转动到正确位置需要的角度与棘齿槽之间的角度差相匹配,也就是假如每个棘齿槽对应的角度范围为12°,有10个棘齿槽,那么校对槽402转动到正确位置需要的角度就有0°、12°、24°……、108°等10种可能。本锁芯的密钥量取决于棘齿401的齿数和校对环4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棘齿401的齿数为10个,每个棘齿槽对应的角度范围为12°,因此校对环4的旋转正确角度就有0°、12°、24°……、108°等10种可能,校对环4的数量为5个,因此整个锁芯的密钥量为105。当然,棘齿401的齿数和校对环4的数量可以甚至更多,密钥量越大,锁芯的安全性能越好。

在实施例中,锁胆2为圆柱体结构,由安装段和限位头组成,安装段的直径小于限位头的直径,骨架3和校对环4套装在安装段上,锁舌12安装在骨架 3的尾部,限位头的直径与骨架3、校对环4和锁舌12的直径相同;锁壳1内设置有安装孔101和限位孔102,限位孔102的直径小于安装孔10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钥匙孔201的直径,且限位孔102与安装孔101的轴心线相同,锁胆2、骨架3、校对环4和锁舌12设置在安装孔101中,并且锁舌12部分伸出到安装孔101外(锁芯可以是内外双开,锁舌12的伸出部分作用于省略部分);锁壳1 内设置有连杆槽103、连杆底座安装槽104和弹簧底座安装槽105,连杆10设置在连杆槽103中,连杆底座11设置在连杆底座安装槽104中,弹簧底座9设置在弹簧底座安装槽105中,安装时,可以在锁壳1的底部开设槽孔,连杆10、连杆底座11和弹簧底座9通过底部槽孔装入锁壳1中,然后再通过补块将锁壳 1的底部封闭。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5的轴向侧面上设置有卡臂槽502,卡臂602安装在卡臂槽502中;固定座5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未贯穿的燕尾槽503(燕尾槽503 的侧面开口方向为钥匙开启的旋转方向),弹簧盖7的内壁上设置有弹簧盖卡臂槽701,在钥匙作用于锁弹6时,锁弹6向外运动并压缩弹簧,此时卡臂602落入弹簧盖卡臂槽701中;弹簧盖7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燕尾槽对应的滑块702,滑块702安装在燕尾槽503中;滑块702上开设有凹槽703,凹槽703用于安装弹簧;锁胆2的前端底部设置有弹簧底座固定槽205,弹簧底座9为方块状,顶部作用在弹簧底座固定槽205中。

在本实施例中,弹簧盖7为瓦片状,并且弹簧盖7与校对环4的相邻部分开设有缺口704,初始状态下,校对环4上的台阶面403作用在弹簧盖7的缺口 704处;骨架3由若干个间隔分布的隔环组成,在骨架3转动特定角度时,两相邻隔环之间的连接部分作用在弹簧盖7上。当钥匙转动特定角度时,所有校对环4的校对槽402转动至最下方,两相邻隔环之间的连接部分作用在弹簧盖7 上;在钥匙回转特定角度时,校对环4的对应台阶面403作用于弹簧盖7的缺口704处,此时钥匙回到初始位置。由于骨架3和校对环4的旋转角度受到弹簧盖7的限制,这样更有利于保证骨架3和校对环4准确回到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骨架3由若干个相邻的隔环组成,密码单元安装在两相邻的隔环之间;在两个相邻的隔环中,其中一个隔环上设置有开口槽304,挤压装置安装在开口槽304中,将校对环4压紧在另一个隔环上。

在本实施例中,挤压装置包括挤压弹簧(图中未画出)和挤压块13,为了方便安装弹簧,在挤压块13的尾部开设有弹簧孔,挤压弹簧安装在弹簧孔中,由于挤压块13受到挤压弹簧的作用力,因此挤压块13作用于校对环4,将校对环4压紧在相邻隔环上。

在本实施例中,骨架3内开设有与固定座5对应的安装缺口305,安装骨架 3时,将安装缺口305对准固定座5,这样就可以将骨架3套装到锁胆2上。

在本实施例中,锁胆2的尾部设置尾脊块206,骨架3的尾部开设有插槽 306,插槽306中设置有固定校对环14,固定校对环14内开设有与尾脊块206 对应的缺口141,安装时,首先将固定校对环14安装到插槽306中,然后再将尾脊块206对准缺口141,即可将骨架3套装到锁胆2上,安装后,尾脊块206 处于缺口141中;固定校对环14的圆周上设置有固定校对槽142,固定校对槽 142与锁胆校对槽204对齐,这样连杆10的两端始终受到固定校对槽142和锁胆校对槽204的作用,不会发生扭转。

如图21和22所示,本锁芯配套的钥匙包括圆柱体151和钥匙手柄152,圆柱体151的直径与钥匙孔201的直径相同,按钥匙插入的先后顺序,圆柱体151 的前端设置有钥匙槽301匹配的插接块153,当钥匙完全插入时,插接块153插接到钥匙槽301中,钥匙转动带动骨架3转动;圆柱体151上设置有5个不同宽度的弹槽154,弹槽154的深度大于或等于锁弹6的伸入长度,弹槽154对应的角度范围为校对环的最大旋转角度与校对环的实际旋转到位角度之差,在钥匙转动的过程中,钥匙作用于锁弹6,使锁弹6被顶起,卡臂602脱离初始位棘齿槽,当校对环4旋转到正确角度时,锁弹6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弹,锁弹6顶回牙花槽中。

本实施例的5个弹槽互相连通构成整体槽形结构,加工时,首先在圆柱体上开设方形槽口,然后再根据校对环的旋转角度进行配对加工,将整体式弹槽的一侧为平面,另一侧加工成5个不同宽度的台阶面。换言之,也就是将圆柱体上具有方形槽口的钥匙作为毛坯,然后再根据校对环的旋转角度进行对应加工,这样可以大幅提升钥匙的加工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在靠近钥匙手柄152的位置设置有定位槽155,初始位置时,定位销8顶到定位槽155中,钥匙对定位销8产生限制,在钥匙旋转特定角度时,钥匙作用于定位销8,使定位销8顶出,锁胆2随骨架3同步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钥匙手柄152可以是方形、圆柱形等形状,但为了方便转动,钥匙手柄152设计成方形;为了方便携带,钥匙手柄152上设置有挂孔156,钥匙可以通过绳子或者钥匙扣等固定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插入钥匙,当钥匙完全插入时,钥匙作用于骨架尾部的钥匙槽31,带动骨架3转动;钥匙开始转动时,钥匙与定位销8不接触,锁胆2不发生转动;初始状态下,卡臂602卡接在第一个棘齿槽中,在钥匙转动的过程中,钥匙作用于锁弹6,使锁弹6向外运动并压缩弹簧,卡臂602脱离棘齿槽,校对环 4在挤压装置的作用下随骨架3同步转动,当钥匙转动一定角度时,锁弹6不受钥匙的作用,弹簧回弹,卡臂602卡接到另一个棘齿槽中,校对环4受到卡臂 602的作用停止转动,此校对环4转动至正确角度位置;按照此原理,在一个校对环4转动正确角度时,此校对环4受卡臂602的作用停止与骨架3同步转动,而此时其余校对环可能仍随骨架3继续同步转动,直至所有校对环4都转动正确角度,此时台阶面303作用于弹簧盖7,所有校对环4的校对槽402对齐,并且校对槽402、骨架校对槽302和锁胆校对槽204对齐,此时钥匙继续转动作用于凸起22,使锁弹2随骨架3同步转动,当校对槽402转动至最下方时,校对槽402与锁舌校对槽对齐,连杆底座11受到顶簧的作用向上运动,推动连杆10 落入校对槽402中,此时连杆10的两端分别落入锁胆校对槽204和锁舌校对槽中,钥匙继续转动,带动锁舌12转动完成开锁。

在拔出钥匙时,首先回转钥匙,在连杆10的作用下,锁胆2和锁舌12随骨架3转动退回初始位置,此时定位销8重新顶入钥匙孔21中,限制锁胆2继续转动,然后继续回转钥匙,连杆10在锁胆2的作用下推动连杆底座11向下运动压缩顶簧,连杆10脱离校对槽42,由于棘齿的单向性,在回转的过程中,卡臂602不会限制校对环4转动,因此校对环4在挤压装置的作用下随骨架3 继续回转,直至校对环4退回初始角度,此时卡臂602退回第一个棘齿槽而受到限制,当钥匙回转特定角度时,台阶面403顶到弹簧盖7的缺口704,此时各校对环4退回初始位置,最后再拔出钥匙即可。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