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通过折断锁芯来强行开锁的单钥匙孔锁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3244发布日期:2019-02-15 20:50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通过折断锁芯来强行开锁的单钥匙孔锁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锁芯,尤其是一种防止通过折断锁芯来强行开锁的单钥匙孔锁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单钥匙孔锁芯,一般包括两个锁胆,锁壳上对应设置有两个锁孔,处于门外一侧的锁胆上设置钥匙孔供门外开锁,处于门内一侧的锁胆上连接开锁手柄,锁壳在两个锁孔之间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中设置有解锁拨叉。当在门外的不法分子刨开门上的、锁芯周围的材料,使用工具强行掰断锁芯时,一般的锁芯就在所述开口槽处折断,解锁拨叉就会被暴露在外。如果不法分子无法通过取下解锁拨叉来开锁,不法分子会通过各种方法企图转动解锁拨叉来开锁。另外,对于门内的人,如果锁芯断开后不能开门,会造成被困于门内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通过折断锁芯来强行开锁的单钥匙孔锁芯,当不法分子强行掰断锁芯后能对解锁拨叉进行保护,使其不外露而且无法转动,同时门内的人可以进行开锁,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止通过折断锁芯来强行开锁的单钥匙孔锁芯,包括锁壳1,所述锁壳 1中部设有开口槽10,所述锁壳1上设有分居开口槽10两侧的第一锁胆孔11 和第二锁胆孔12,所述第一锁胆孔11和第二锁胆孔12中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一锁胆21和第二锁胆22,所述第二锁胆22周向固定连接有解锁拨叉4,所述锁芯还包括有驱动第二锁胆22相对锁壳1进行转动的手柄100,所述解锁拨叉4 位于所述开口槽10中,所述第一锁胆21上设置有供钥匙插入的钥匙孔200,所述锁壳1在开口槽10与第一锁胆21的外侧端面210之间设置有在外力作用下作为所述锁芯的折断位置的凹槽13,所述锁芯还包括当所述锁芯在凹槽13位置处折断后使得第二锁胆22相对锁壳1周向固定、而操作手柄100后能解除第二锁胆22相对锁壳1周向固定状态的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控制第二锁胆 22相对锁壳1转动或不能转动的锁定解锁装置7,所述锁定解锁装置7包括在所述第二锁胆22的外周面上开设的第一锁定孔71,所述锁壳1上设有能与第一锁定孔71对准的第二锁定孔72,所述第一锁定孔71中设有占据所述第一锁定孔71的第一活动珠73,所述第二锁定孔72中设有活动卡珠74和用于将活动卡珠74往第一活动珠73顶去的顶压弹簧75,正常状态时,所述第一活动珠73和活动卡珠74分别位于第一锁定孔71和第二锁定孔72中而不限制第二锁胆22 相对锁壳1的转动运动,所述保护机构还包括在正常状态时保持第一活动珠73 占据第一锁定孔71使所述活动卡珠74不与第一锁定孔71配合的切换装置8,当所述锁芯在凹槽13位置处折断后所述切换装置8控制第一活动珠73移位使活动卡珠74能与第一锁定孔71配合且能同时位于第一锁定孔71和第二锁定孔 72中,当所述锁芯在凹槽13位置处折断后且操作手柄后所述切换装置8控制活动卡珠74进一步进入第一锁定孔71而不与第二锁定孔72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切换装置8包括分别与第一活动珠73配合的两个配合位,分别为第一配合位801和第二配合位802,正常状态时,第一配合位801和第二配合位802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锁定孔71相对,所述第二配合位802相对第一配合位801更靠近第二锁胆22的转动轴线,正常状态时所述第一配合位801与所述第一活动珠73配合而保持第一活动珠73 占据第一锁定孔71使所述活动卡珠74不与第一锁定孔71配合,当所述锁芯在凹槽13位置处折断后,所述切换装置8控制所述第一配合位801与第一锁定孔 71位置相错使所述第一活动珠73与第二配合位802配合而使活动卡珠74能与第一锁定孔71配合且能同时位于第一锁定孔71和第二锁定孔72中,当所述锁芯在凹槽13位置处折断后且操作手柄后所述切换装置8控制第二配合位802与第一锁定孔71位置相错使第一活动珠73与第二配合位802脱离配合而使活动卡珠74进一步进入第一锁定孔71而不与第二锁定孔72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第二锁胆22上设有与第一锁定孔71相通的第一容纳孔221,所述第一容纳孔221的孔深方向与第二锁胆22转动轴线方向相同,所述第一锁定孔71上设有第一开口711和第二开口 712,所述第一开口711位于所述第二锁胆22的外周面处,所述第一锁定孔71 和第一容纳孔221通过第二开口712连通,所述切换装置8包括活动连接在第一容纳孔221内的第一活动件81,所述第一配合位801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件 81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活动件8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弹性装置82和第二弹性装置83,在正常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装置82和第二弹性装置83分别处于弹性压缩状态,所述第一弹性装置82设置在第一活动件81和第一锁胆21之间,当所述锁芯在凹槽13位置处折断后所述第一弹性装置82失去与第一锁胆21的配合而所述第二弹性装置83将第一活动件81往第一锁胆21方向推去使得第一活动件81的外周面与第一锁定孔71位置相错,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与手柄100 固定连接的、插入到第一容纳孔221中的插杆84,所述第二弹性装置83设置在插杆84与第一活动件81之间,所述第二配合位802为在插杆84一端削出的平台,所述插杆84与第二锁胆22能相对轴向运动地相互连接,所述切换装置8 还包括在正常状态时推压所述插杆84使插杆84一端上的平台保持与第一锁定孔71位置相对的第三弹性装置85。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在正常状态下,所述第一活动珠73和活动卡珠74的总长度大于第一开口711到平台的距离,所述活动卡珠74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开口711到平台的距离。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第一弹性装置82包括销钉轴820,所述销钉轴820与第一活动件81之间设置有将所述销钉轴820的端面顶压在第一锁胆21上的第一弹簧821,所述第一锁胆21上设置有与所述销钉轴820的端面配合的支撑面211,正常状态时所述销钉轴820的端面与所述支撑面211配合,当所述锁芯在凹槽13位置处折断后,所述支撑面211与销钉轴820 分离使所述销钉轴820的端面与所述支撑面211脱离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凹槽13上设有第一侧壁 131和第二侧壁132,所述第一侧壁131更靠近所述开口槽10,所述支撑面211 设置在第一侧壁131与所述第一锁胆21的外侧端面210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第二弹性装置83包括设置在第一活动件81与插杆84之间的、当所述锁芯在凹槽13位置处折断后推动第一活动件81往所述第一锁胆21方向运动的、使得第一配合位801与第一锁定孔71位置相错的第二弹簧831。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第二锁胆22上设有沿第二锁胆22转动轴线方向延伸的条形卡孔222,所述插杆84上设有与所述条形卡孔222滑动配合的凸销841,所述第三弹性装置85包括设置在所述凸销841与第二锁胆22之间的、在正常状态时推动所述插杆84上的凸销841顶压在所述条形卡孔222的一端、使其上的平台保持与第一锁定孔71位置相对第三弹簧 851。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第一活动件81上设有供所述插杆84插入的第二容纳孔811,在正常状态时,所述插杆84的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二容纳孔811使所述插杆84上的平台与第一锁定孔71位置相对。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第一锁胆21和锁壳1上装设有用于与钥匙配合的、控制第一锁胆21相对锁壳1转动或不能转动的正面弹珠组件5。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第一锁胆21与解锁拨叉 4之间设置有当钥匙插入钥匙孔200后使得所述第一锁胆21与解锁拨叉4周向相对固定的离合装置,当所述钥匙孔中没有插入钥匙时,所述离合装置控制所述第一锁胆21与解锁拨叉4周向相对自由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第一锁胆21上设置有第三容纳孔901,所述第三容纳孔901的孔深方向与所述第一锁胆21的转动轴线方向相同,所述离合装置包括在所述第三容纳孔901中轴向活动连接的第二活动件 900,所述第二活动件900上设置有卡口902,所述解锁拨叉4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卡口902配合的卡块41,当钥匙插入钥匙孔中时,所述钥匙推动第二活动件900轴向活动使得卡口与卡块进行配合,所述离合装置还包括在钥匙未插入钥匙孔时推动第二活动件900复位、使第二活动件900上的卡口902与解锁拨叉4 上的卡块41脱离配合的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第一锁胆21上沿第一锁胆21转动轴线方向上与所述凹槽13位置相对处设有作为所述第一锁胆21的折断位置的第二凹槽212。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第一锁定孔71的孔直径小于第二锁定孔72的孔直径,所述第二锁定孔72中设置有第二活动珠76,所述第二活动珠76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锁定孔71的孔直径,所述第二锁定孔72 中固定设置有封珠77,正常状态时所述封珠77、顶压弹簧75、第二活动珠76、活动卡珠74在第二锁定孔72中依次排列。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为:

当不法分子在门外折断锁芯时,由于作为折断位置的凹槽的位置处于开口槽与第一锁胆的外侧端面之间,所述锁芯在该凹槽位置折断后,部分锁芯会盖住解锁拨叉,避免解锁拨叉外露,防止不法分子开锁,安全性高;同时,切换装置控制第一活动珠移位,使得活动卡珠被顶压弹簧顶压并进入第一锁定孔,最后活动卡珠同时处于第一锁定孔和第二锁定孔中,使得第二锁胆相对锁壳周向固定连接,不能转动,由于解锁拨叉与第二锁胆周向固定连接,因而解锁拨叉被锁住,不能相对锁壳转动,从而防止不法分子进一步开锁。对于门内人员,切换装置在用户操作手柄后控制活动卡珠进一步进入第一锁定孔而不与第二锁定孔配合,使得第二锁胆周向相对锁壳自由转动,即解锁拨叉能相对锁壳自由转动从而解锁门锁。本发明结构简单,利用活动卡珠的多个位置状态的变化进行对锁胆和解锁拨叉的锁定和解锁,对解锁拨叉的保护好,安全性高,实现了防止通过折断锁芯来强行开锁的安全功能,同时锁芯被破坏后不影响门内人员开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爆炸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正常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正常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B-B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4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锁芯在凹槽位置处折断后的主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锁芯在凹槽位置处折断后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的D-D方向的剖视图;

图11为图8的C-C方向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0基础上操作手柄后的结构视图;

图13为图11基础上操作手柄后的结构视图;

图14为图12基础上复位手柄、活动卡珠被平台顶起后的结构视图;

图15为图13基础上复位手柄、活动卡珠被平台顶起后的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15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种防止通过折断锁芯来强行开锁的单钥匙孔锁芯,包括锁壳1,所述锁壳 1中部设有开口槽10,所述锁壳1上设有分居开口槽10两侧的第一锁胆孔11 和第二锁胆孔12,所述第一锁胆孔11和第二锁胆孔12中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一锁胆21和第二锁胆22,所述第二锁胆22周向固定连接有解锁拨叉4,所述锁芯还包括有驱动第二锁胆22相对锁壳1进行转动的手柄100,所述解锁拨叉4 位于所述开口槽10中,所述第一锁胆21上设置有供钥匙插入的钥匙孔200,所述锁壳1在开口槽10与第一锁胆21的外侧端面210之间设置有在外力作用下作为所述锁芯的折断位置的凹槽13,所述锁芯还包括当所述锁芯在凹槽13位置处折断后使得第二锁胆22相对锁壳1周向固定、而操作手柄100后能解除第二锁胆22相对锁壳1周向固定状态的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控制第二锁胆 22相对锁壳1转动或不能转动的锁定解锁装置7,所述锁定解锁装置7包括在所述第二锁胆22的外周面上开设的第一锁定孔71,所述锁壳1上设有能与第一锁定孔71对准的第二锁定孔72,所述第一锁定孔71中设有占据所述第一锁定孔71的第一活动珠73,所述第二锁定孔72中设有活动卡珠74和用于将活动卡珠74往第一活动珠73顶去的顶压弹簧75,正常状态时,所述第一活动珠73和活动卡珠74分别位于第一锁定孔71和第二锁定孔72中而不限制第二锁胆22 相对锁壳1的转动运动,所述保护机构还包括在正常状态时保持第一活动珠73 占据第一锁定孔71使所述活动卡珠74不与第一锁定孔71配合的切换装置8,当所述锁芯在凹槽13位置处折断后所述切换装置8控制第一活动珠73移位使活动卡珠74能与第一锁定孔71配合且能同时位于第一锁定孔71和第二锁定孔 72中,当所述锁芯在凹槽13位置处折断后且操作手柄后所述切换装置8控制活动卡珠74进一步进入第一锁定孔71而不与第二锁定孔72配合。

本发明安装到门上时,设置第一锁胆11对应在靠近门外一侧而第二锁胆12 对应在靠近门内一侧,设置解锁拔插4和第二锁胆22相对锁壳1的位置在能使门锁上的同时所述第二锁胆22中的第一锁定孔71与锁壳1上的第二锁定孔72 对准。当不法分子在门外折断锁芯时,由于作为折断位置的凹槽13的位置处于开口槽10与第一锁胆21的外侧端面210之间,所述锁芯在该凹槽13位置折断后,部分锁芯会盖住解锁拨叉4,避免解锁拨叉4外露,防止不法分子开锁,安全性高;同时,切换装置8控制第一活动珠73移位,使得活动卡珠74被顶压弹簧75顶压并进入第一锁定孔71,最后活动卡珠74同时处于第一锁定孔71 和第二锁定孔72中,使得第二锁胆22相对锁壳1周向固定连接,不能转动,由于解锁拨叉4与第二锁胆22周向固定连接,因而解锁拨叉4被锁住,不能相对锁壳1转动,从而防止不法分子进一步开锁。为了使得门内人员能开锁,切换装置8在用户操作手柄后控制活动卡珠74进一步进入第一锁定孔71而不与第二锁定孔72配合,使得第二锁胆22周向相对锁壳自由转动,即解锁拨叉4 能相对锁壳自由转动从而解锁门锁。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对解锁拨叉的保护好,安全性高。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装置8包括分别与第一活动珠73配合的两个配合位,分别为第一配合位801和第二配合位802,正常状态时,第一配合位801和第二配合位802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锁定孔71相对,所述第二配合位802相对第一配合位801更靠近第二锁胆22的转动轴线,正常状态时所述第一配合位801与所述第一活动珠73配合而保持第一活动珠73占据第一锁定孔71使所述活动卡珠 74不与第一锁定孔71配合,当所述锁芯在凹槽13位置处折断后,所述切换装置8控制所述第一配合位801与第一锁定孔71位置相错使所述第一活动珠73 与第二配合位802配合而使活动卡珠74能与第一锁定孔71配合且能同时位于第一锁定孔71和第二锁定孔72中,当所述锁芯在凹槽13位置处折断后且操作手柄后所述切换装置8控制第二配合位802与第一锁定孔71位置相错使第一活动珠73与第二配合位802脱离配合而使活动卡珠74进一步进入第一锁定孔71 而不与第二锁定孔72配合。利用第一配合位801和第二配合位802与第一活动珠73配合关系的切换,实现活动卡珠73与第一锁定孔71和第二锁定孔72配合关系的变化,从而控制第二锁胆22相对锁壳1的转动或不能转动,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锁胆22上设有与第一锁定孔71相通的第一容纳孔221,所述第一容纳孔221的孔深方向与第二锁胆22转动轴线方向相同,所述第一锁定孔71上设有第一开口711和第二开口712,所述第一开口711位于所述第二锁胆22的外周面处,所述第一锁定孔71和第一容纳孔221通过第二开口712 连通,所述切换装置8包括活动连接在第一容纳孔221内的第一活动件81,所述第一配合位801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件81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活动件81 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弹性装置82和第二弹性装置83,在正常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装置82和第二弹性装置83分别处于弹性压缩状态,所述第一弹性装置82 设置在第一活动件81和第一锁胆21之间,当所述锁芯在凹槽13位置处折断后所述第一弹性装置82失去与第一锁胆21的配合而所述第二弹性装置83将第一活动件81往第一锁胆21方向推去使得第一活动件81的外周面与第一锁定孔71 位置相错,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与手柄100固定连接的、插入到第一容纳孔221 中的插杆84,所述第二弹性装置83设置在插杆84与第一活动件81之间,所述第二配合位802为在插杆84一端削出的平台,所述插杆84与第二锁胆22能相对轴向运动地相互连接,所述切换装置8还包括在正常状态时推压所述插杆84 使插杆84一端上的平台保持与第一锁定孔71位置相对的第三弹性装置85。正常状态时,第一弹性装置82和第二弹性装置83利用其弹力使得第一活动件81 的外周面保持着与第一活动珠73的配合,第一弹性装置82和第二弹性装置83 保持的静态平衡的关系;当所述锁芯在凹槽13位置处折断后,第一弹性装置82 失去与第一锁胆21的配合,上述静态平衡关系被打破,第二弹性装置83释放弹性将第一活动件81往第一锁胆21方向顶去使得第一活动件81的外周面与第一锁定孔71位置相错,第一活动珠73进入第一容纳孔221而与作为第二配合位802的插杆84上的平台配合,活动卡珠74进入第一锁定孔71同时与第二锁定孔72也保持配合,此时,第二锁胆22被活动卡珠74卡住,不能相对锁壳1 进行转动,解锁拨叉4也无法转动,锁芯进入保护状态,不法分子无法开门。对于门内的人,操作手柄轴向拉动插杆84使得所述作为第二配合位802的平台与第一锁定孔71位置相错使第一活动珠73与第二配合位802脱离配合,活动卡珠74进一步进入到第一锁定孔71中而不与第二锁定孔72配合,因而第二锁胆12可以相对锁壳1自由转动,门内人员可以通过手柄100开锁。

进一步地:在正常状态下,所述第一活动珠73和活动卡珠74的总长度大于第一开口711到平台的距离,所述活动卡珠74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开口711 到平台的距离。这样设置,即使插杆84复位后平台把活动卡珠74顶起,活动卡珠74也不会进入第二锁定孔72中。

第一弹性装置82的优选设计为:所述第一弹性装置82包括销钉轴820,所述销钉轴820与第一活动件81之间设置有将所述销钉轴820的端面顶压在第一锁胆21上的第一弹簧821,所述第一锁胆21上设置有与所述销钉轴820的端面配合的支撑面211,正常状态时所述销钉轴820的端面与所述支撑面211配合,当所述锁芯在凹槽13位置处折断后,所述支撑面211与销钉轴820分离使所述销钉轴820的端面与所述支撑面211脱离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13上设有第一侧壁131和第二侧壁132,所述第一侧壁131更靠近所述开口槽10,所述支撑面211设置在第一侧壁131与所述第一锁胆21的外侧端面210之间。当锁芯在凹槽13位置处折断后,支撑面211便随着断开那部分锁芯被移去与所述销钉轴820的端面分离,使得第一弹簧821 释放弹力,第一活动件81在第一弹性装置82的一侧无弹力支撑,第二弹性装置83便能释放弹力使得第一活动件81沿第二锁胆22的转动轴线轴向活动。

第二弹性装置83的优选设计为:所述第二弹性装置83包括设置在第一活动件81与插杆84之间的、当所述锁芯在凹槽13位置处折断后推动第一活动件 81往所述第一锁胆21方向运动的、使得第一配合位801与第一锁定孔71位置相错的第二弹簧831。

第三弹性装置85的优选设计为:所述第二锁胆22上设有沿第二锁胆22转动轴线方向延伸的条形卡孔222,所述插杆84上设有与所述条形卡孔222滑动配合的凸销841,所述第三弹性装置85包括设置在所述凸销841与第二锁胆22 之间的、在正常状态时推动所述插杆84上的凸销841顶压在所述条形卡孔222 的一端、使其上的平台保持与第一锁定孔71位置相对第三弹簧85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件81上设有供所述插杆84插入的第二容纳孔811,在正常状态时,所述插杆84的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二容纳孔811使所述插杆84 上的平台与第一锁定孔71位置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胆21和锁壳1上装设有用于与钥匙配合的、控制第一锁胆21相对锁壳1转动或不能转动的正面弹珠组件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胆21与解锁拨叉4之间设置有当钥匙插入钥匙孔200 后使得所述第一锁胆21与解锁拨叉4周向相对固定的离合装置,当所述钥匙孔中没有插入钥匙时,所述离合装置控制所述第一锁胆21与解锁拨叉4周向相对自由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锁胆21上设置有第三容纳孔901,所述第三容纳孔901的孔深方向与所述第一锁胆21的转动轴线方向相同,所述离合装置包括在所述第三容纳孔901中轴向活动连接的第二活动件900,所述第二活动件900上设置有卡口902,所述解锁拨叉4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卡口902配合的卡块41,当钥匙插入钥匙孔中时,所述钥匙推动第二活动件900轴向活动使得卡口与卡块进行配合,所述离合装置还包括在钥匙未插入钥匙孔时推动第二活动件900复位、使第二活动件900上的卡口902与解锁拨叉4上的卡块41脱离配合的弹簧。

为了使得锁芯在凹槽13位置更好的断开,所述第一锁胆21上沿第一锁胆 21转动轴线方向上与所述凹槽13位置相对处设有作为所述第一锁胆21的折断位置的第二凹槽212。

为了使得活动卡珠74在进一步进入到第一锁定孔71后不与第二锁定孔72 配合时避免其他零件进入第一锁定孔71,所述第一锁定孔71的孔直径小于第二锁定孔72的孔直径,所述第二锁定孔72中设置有第二活动珠76,所述第二活动珠76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锁定孔71的孔直径,所述第二锁定孔72中固定设置有封珠77,正常状态时所述封珠77、顶压弹簧75、第二活动珠76、活动卡珠74在第二锁定孔72中依次排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