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4722发布日期:2019-01-08 21:26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闭门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闭门器,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闭门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的许多情景中,一些门、窗需要保持于关闭状态,比如图书馆阅读室等需要隔离外部干扰的场所的大门,或者超市中存放冷冻食品的存放柜的柜门。为实现这些门、窗的自动回位关闭,以往普遍使用的是安装在转动体(指门或窗)与固定框(对应门或窗的门框或窗框)之间的液压阻尼回位装置。这种装置能够实现转动体的缓慢回位,效果显著,但其制造成本较高,导致价格昂贵,显然不利于在一些简易的门、窗上普及。

除上述的液压阻尼回位装置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内置有弹簧的闭门器,当门、窗打开时弹簧储存弹性势能,并利用弹力将门、窗回推以实现自动关闭。上述的弹簧容纳、定位在闭门器壳体内部,闭门器需分别与转动体、固定框固定,同时又需要满足使弹簧能够受力变形的需求,多个条件的限制下导致了目前的闭门器在安装时非常不便。

另外,当使用一定时间后弹簧的弹性下降,会导致门、窗的自动回位效果减弱,而目前的闭门器并没有相关结构可应对这一现象,只能在弹簧接近失效时进行拆卸更换,使用寿命短,维护困难。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能够调节弹簧弹力的闭门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能够调节弹簧弹力的闭门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闭门器,包括下部组件与扭簧,所述下部组件包括壳体以及定位于所述壳体中并相互啮合的齿轮与齿轴,所述齿轴的端部露出所述壳体之外,所述齿轮设有定位孔,所述壳体顶部开设露出所述定位孔的开口,所述扭簧的上端为固定端,所述扭簧的下端固定有一对接头,所述对接头通过所述开口插入所述定位孔中并与所述齿轮周向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闭门器分为下部组件与扭簧,两者可先分别固定框与转动体上,然后将扭簧下端的对接头插入到定位孔中即可。插入后扭簧的下端被周向定位,当转动体被推动转动时扭簧随其转动而蓄力,转动体被放开后扭簧藉由弹力驱使转动体回复到初始位置而实现门、窗的自动关闭。本闭门器的结构简单,安装时的操作非常便捷。另外,下部组件的壳体中还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轴,通过齿轴露出的一端转动齿轴就能够带动齿轮转动,进而转动对接头使扭簧的下端被扭动,实现了可调节弹簧弹力的效果。

较佳地,所述齿轴露出所述壳体外的端面设有操作槽。

较佳地,所述定位孔为多边形孔,所述对接头为对应的多边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壳体顶部还设有一沉孔,所述开口位于所述沉孔中,所述扭簧的下端还固定有一位于所述对接头上方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塞入所述沉孔中。

较佳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壳与顶盖,所述顶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壳上,所述齿轮与齿轴定位于所述顶盖与底壳之间,所述开口开设于所述顶盖上。

具体地,所述顶盖包括两侧壁,所述底壳位于两所述侧壁之间,所述侧壁具有开口朝内的连接槽,所述底壳的两端分别滑动容纳于两所述连接槽中。

具体地,所述顶盖包括开设有通孔的前壁以及与所述前壁相对并开设有螺孔的中壁,所述底壳具有位于所述前壁与中壁之间的连接壁,一螺栓穿过所述前壁、连接壁后螺纹连接于所述中壁。

具体地,所述底壳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之上的托板以及销轴,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顶盖的两侧,所述销轴穿过所述顶盖与所述托板。

具体地,还包括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壳底部的锁扣,所述锁扣具有与所述底壳的底面相对的压紧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具有供所述锁扣穿过的螺孔,且所述底壳底部设有向下倾斜延伸并围绕所述螺孔的弹性脚,所述压紧部设置向上凸起的凸点并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相对靠近所述凸点的一端高于所述斜面的一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闭门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闭门器中下部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下部组件的爆炸图。

图4是顶盖的立体图。

图5是顶盖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6是底板的立体图。

图7是下部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闭门器,包括下部组件1与扭簧2,扭簧2为长度较长、圈数较多的直线形扭簧2(图中直接以直线示意),下部组件1包括壳体以及定位于壳体中并相互啮合的齿轮11与齿轴12。其中齿轮11绕一大致竖直的轴线转动,而齿轴12的转动轴线大致水平,齿轴12的端部露出壳体之外,齿轮11设有定位孔111。壳体的顶部开设露出定位孔111的开口130,扭簧2的上端为固定端,扭簧2的下端固定有一对接头21,对接头21通过开口130插入定位孔111中并与齿轮11周向定位。安装时先将扭簧2的固定端与门、窗等转动体固定,将下部组件1安装在门框、窗框等固定框上,然后将扭簧2下端的对接头21插入定位孔111中即可。对接头21与定位孔111之间的周向定位通过两者的具体形状来实现:定位孔111为非圆形孔,比如多边形孔,而对接头21为对应的非圆形结构,比如多边形结构。具体的,定位孔111是八边形孔,对接头21是八边形结构。定位孔111与对接头21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两者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即可。

齿轴12对齿轮11产生的阻力以及齿轮11对对接头21产生的阻力大于转动体转动时扭簧2下端的扭力,因此转动体转动时扭簧2产生扭转而积累弹性势能,扭簧2下端的对接头21并不会受转动体影响而转动。

在壳体顶部还设有一沉孔131,开口130位于沉孔131中,扭簧2的下端还固定有一位于对接头21上方的密封圈22,当对接头21插入定位孔111中时密封圈22塞入于沉孔131中,从而能够将对接头21与定位孔111遮盖中,防止灰尘等外界异物进入,也具有一定的防水作用。密封圈22采用弹性良好的橡胶等材料支撑,使密封圈22与壳体之间能够形成过盈配合,从而确保密封效果,同时还能够起到对扭簧2的下端辅助定位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齿轴12的两端均露出于壳体之外,当然也可以只有一端露出。齿轴12的作用是带动齿轮11转动,进而通过对接头21使扭簧2的下端转动。使齿轴12的端部露出正是为了方便操作齿轴12转动,因此,还在齿轴12露出的端面上设置有操作槽121,利用工具插入操作槽121中并可省力、方便的转动齿轴12。本实施例中操作槽121为一字形,故使用一字头螺丝批进行操作,操作槽设为十字形或其他形状时,则使用十字形螺丝批或其他对应形状的工具进行操作。

参照图3,具体地,壳体包括底壳与顶盖14,顶盖14可拆卸地安装于底壳上,齿轮11与齿轴12定位于顶盖14与底壳之间,其中底壳进一步地包括了底板15、位于底板15之上的托板16以及销轴17。

结合图4、图5,顶盖14包括顶壁、分别固定于顶壁两侧的两侧壁142以及固定于顶壁一端并连接于两侧壁142之间的前壁143,前述的沉孔131与开口130开设于顶壁上。顶壁的下端还固定有连接于两侧壁142之间的中壁144,中壁144与前壁143相对设置并间隔开。前壁143上贯穿地开设有一通孔145,中壁144上开设有一与通孔145相对的螺孔146。两侧壁142分别形成有一开口朝下的缺口147,缺口147的位置位于中壁144与开口130之间。侧壁142的下端还设有开口朝内的连接槽148,侧壁142上内外贯穿地设有位于连接槽148上方的两小孔149。

回看图3,底板15开设有上下贯穿的螺孔151,底板15的一端具有弯折向上的连接壁152,连接壁152贯穿地开设有通孔153。托板16的一端具有环形的凸起部161,齿轮11承载于凸起部161上,凸起部161的周围具有若干限位凸起162,以对位于中间的齿轮11起到限位作用。托板16的这一端还设置有横向贯穿托板16的两小孔164,两小孔164与顶盖14侧壁142上的两小孔149位置相对。托板16的另一端具有凹陷区165,齿轴12容纳于凹陷区165中。

结合图3、图7,将齿轮11、齿轴12定位于托板16上后,将托板16放于底板15上,然后将顶盖14安装到底板15上使底板15的两端分别滑入两连接槽中。使用两销轴17穿过侧壁142、托板16上的小孔149、164。最后用螺栓穿过前壁143上的通孔145、连接壁152上的通孔153后拧入中壁144上的螺孔146中,即实现了底板15、托板16以及顶盖14三者的总体固定。较佳地,托板16的一端还设置有一定位凹槽167,而顶盖14中壁144的下部形成一定位部140,定位部140恰好卡入定位凹槽167中而加强了托板16与顶盖14之间的相对定位。

结合图3、图6,壳体还包括螺纹连接于底板15底部的锁扣18,锁扣18具有与底板15的底面相对的压紧部181。安装时通过底板15与压紧部181将门框、窗框等固定框夹持以实现下部组件1的安装定位。具体地,底板15底部设有向下倾斜延伸并围绕螺孔的若干个弹性脚159,锁扣18的上端穿过螺孔158并实现螺纹连接,锁扣18的下端具有数量与弹性脚159数量对应的若干个压紧部181,每一个压紧部181上设置向上凸起的凸点182并设置有斜面183,斜面183相对靠近凸点182的一端高于斜面183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闭门器分为下部组件1与扭簧2,两者可先分别固定框与转动体上,然后将扭簧2下端的对接头21插入到定位孔111中即可。插入后扭簧2的下端被周向定位,当转动体被推动转动时扭簧2随其转动而蓄力,转动体被放开后扭簧2藉由弹力驱使转动体回复到初始位置而实现门、窗的自动关闭。本闭门器的结构简单,安装时的操作非常便捷。另外,下部组件1的壳体中还设有与齿轮11啮合的齿轴12,通过齿轴12露出的一端转动齿轴12就能够带动齿轮11转动,进而转动对接头21使扭簧2的下端被扭动,实现了可调节弹簧弹力的效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