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避震器安装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1983发布日期:2019-02-10 22:5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避震器安装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辅助工装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避震器安装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汽车避震器安装在汽车悬架系统中,避震器是一种弹性元件,用于接受冲击产生的振动,可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在汽车装配工艺中,避震器一般在分装时,预先安装在汽车悬架上,再与悬架一起与车身拼合装配。

现有技术中,汽车避震器不采用任何辅助工装进行装配,根据装配工艺顺序,将避震器安装在汽车悬架行,并打紧螺栓。在悬架总成与车身合拼时,操作工手扶避震器并对准车身安装点完成合拼。

上述操作方法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一、通过操作工手动安装避震器,工作量较大,而且效率较低;二、将避震器预装在汽车悬架上时,避震器的安装基准位置缺少定位,会出现因避震器安装精度有限,与车身拼装时避震器容易歪斜,导致车辆行驶中异响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避震器安装定位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控制避震器装配的精度,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避震器的安装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避震器安装定位工装,包括本体、控制臂压块、控制臂压杆和避震器夹持块,所述控制臂压块和所述避震器夹持块设于所述本体的相对侧,所述控制臂压杆设有相互垂直的调整段和压接段,所述压接段设于所述控制臂压块背离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调整段与所述本体可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本体为“T”形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条块和第二条块,所述控制臂压块与所述第一条块相连,所述控制臂压杆与所述第二条块可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避震器夹持块为“U”形结构,设有用于容置避震器的卡槽。

优选地,还包括转接块,所述避震器夹持块通过所述转接块与所述本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本体靠近所述压接段的一侧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调整段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块,所述调整段通过所述通孔伸至所述本体的另一侧,所述调整段在与所述避震器夹持块同侧的端部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本体之间的所述调整段上套设有弹簧。

优选地,所述控制臂压块为“L”形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所述第一压块的顶面与所述本体的底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二压块的底部设有压接面,所述压接面与悬架控制臂的形状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转接块为“T”形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三条块和第四条块,所述第三条块和所述第四条块均与所述本体贴合连接,所述避震器夹持块局部容置在所述第三条块和所述第四条块形成的拐角区域内。

优选地,还包括卡接架,所述卡接架为“L”形结构,包括连接板和卡接板,所述卡接板与所述连接板垂直,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卡接板上开设有弧形槽。

优选地,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为“U”形结构,所述手柄的开口与所述本体的侧面贴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压接段设于所述调整段的端部,所述压接段与所述调整段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避震器安装定位工装,包括本体、控制臂压块、控制臂压杆和避震器夹持块,所述控制臂压块和所述避震器夹持块设于所述本体的相对侧,所述控制臂压杆设有相互垂直的调整段和压接段,所述压接段设于所述控制臂压块背离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调整段与所述本体可动连接,所述调整段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控制臂压块的厚度与悬架控制臂的厚度之和,所述压接段的长度大于所述调整段与所述控制臂压块的距离;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避震器安装定位工装,通过避震器夹持块对避震器进行定位,从而可以达到控制避震器装配精度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提高汽车避震器的装配质量,提高装配效率和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避震器安装定位工装的第一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避震器安装定位工装的第二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避震器安装定位工装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避震器安装定位工装的第一安装使用效果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避震器安装定位工装的第二安装使用效果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避震器安装定位工装的第三安装使用效果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本体,2-控制臂压块,3-控制臂压杆,4-避震器夹持块,5-调整段,6-压接段,7-悬架控制臂,8-第一条块,9-第二条块,10-避震器,11-卡槽,12-转接块,13-限位块,14-挡块,15-弹簧,16-第一压块,17-第二压块,18-第三条块,19-第四条块,20-卡接架,21-连接板,22-卡接板,23-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避震器安装定位工装,包括本体1、控制臂压块2、控制臂压杆3和避震器夹持块4,所述控制臂压块2和所述避震器夹持块4设于所述本体1的相对侧,所述控制臂压杆3设有相互垂直的调整段5和压接段6,所述压接段6设于所述控制臂压块2背离所述本体1的一侧,所述调整段5与所述本体1可动连接。其中,所述调整段5的长度优选不小于所述控制臂压块2的厚度与悬架控制臂7的厚度之和,所述压接段6的长度大于所述调整段5与所述控制臂压块2的距离。当然,所述调整段5和所述压接段6优选为可伸缩结构。所述调整段5优选可以沿垂直所述本体1的方向上移动同时可以相对于所述本体1转动,以更为灵活地调整压接段6的高度和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使用本工装时,首先控制调整段5以调整压接段6相对于本体1的位置,以将工装放置在悬架系统的悬架控制臂7上,并令控制臂压块2接触悬架控制臂7的上表面,接着再次控制调整段5以令压接段6从悬架控制臂7的下方抵接住悬架控制臂7,达到工装锁止的状态,然后将避震器10通过避震器夹持块4定位,同时使其调整至基准位置,随后即可开始避震器10的装配,在装配完毕后,将避震器10从避震器夹持块4中取下,再通过控制调整段5的角度和位置,将工装与悬架控制臂7分离即可;由上述操作可知,本实用新型可将工装固定在悬架控制臂7上,并通过避震器夹持块4将避震器10定位,从而有效提高了避震器10的定位精度,保证装配质量,而且整个装配过程简单高效,可以显著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本体1为“T”形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条块8和第二条块9,所述控制臂压块2与所述第一条块8相连,所述控制臂压杆3与所述第二条块9可动连接。第一条块8和第二条块9均优选为长方体状块体。所述控制臂压块2设于第一条块8的下方,所述控制臂压杆3设于所述第二条块9的端部。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避震器夹持块4优选为“U”形结构,设有用于容置避震器10的卡槽11。所述避震器夹持块4在其外部棱边处设有倒角,在其内部棱边处设有圆角,以避免其尖锐处对操作人员造成安全隐患,同时防止避震器夹持块4对避震器10进行定位时,损伤避震器10的外表面。在避震器夹持块4的卡槽11内表面优选设置有缓冲垫,其可以采用例如橡胶等的弹性材料制成,以提高避震器夹持块4对避震器10的夹持和定位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优选包括转接块12,所述避震器夹持块4通过所述转接块12与所述本体1连接。转接块12的设置,可以使避震器夹持块4在本体1上的安装位置更为多样和灵活,降低对本体1的结构和安装空间的要求。

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转接块12为“T”形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三条块18和第四条块19,所述第三条块18和所述第四条块19均与所述本体1贴合连接,所述避震器夹持块4局部容置在所述第三条块18和所述第四条块19形成的拐角区域内。第三条块18和第四条块19均优选为长方体状块体。第四条块19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条块8的轴线平行,第四条块19的宽度小于第一条块8的宽度,第四条块19贴设在所述第一条块8上。在第一条块8和第四条块19上均优选设置有平行排列的若干安装孔,第一条块8与第四条块19优选通过所述安装孔和紧固件进行连接,通过不同的安装孔的组合配合,可以实现第四条块19在第一条块8上的位置的移动,方便第四条块19相对于第一条块8的安装位置的调整,从而调整避震器夹持块4的位置。在第三条块18上也优选设置有若干平行排列的安装孔,以使其安装位置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如图3所示,所述本体1靠近所述压接段6的一侧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调整段5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块13,所述调整段5通过所述通孔伸至所述本体1的另一侧,所述调整段5在与所述避震器夹持块4同侧的端部设有挡块14,所述挡块14与所述本体1之间的所述调整段5上套设有弹簧15。所述通孔的内径不小于所述调整段5的外径。所述挡块14优选为球状结构。在需要调整调整段5的高度时,只需要按下挡块14,即可使调整段5下移,进而为悬架控制臂7留出足够的安装空间,同时还可以旋转调整段5,使其带动压接段6转动,以方便控制臂压块2与悬架控制臂7的靠近接触。在控制臂压块2与悬架控制臂7的位置调整好后,再将压接段6旋转至悬架控制臂7的下表面,然后松开挡块14,则调整段5在弹簧15的复位力的作用下上升,直至限位块13与限位槽配合,对调整段5进行限位,同时对压接段6进行定位,使其可靠地抵接住悬架控制臂7。所述限位块13优选为盘状结构。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臂压块2为“L”形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压块16和第二压块17,所述第一压块16的顶面与所述本体1的底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二压块17的底部设有压接面,所述压接面与悬架控制臂7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二压块17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压块16的宽度,以使控制臂压块2与悬架控制臂7具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所述第一压块16与所述第二压块17的交界处优选设有圆角。

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优选包括卡接架20,所述卡接架20为“L”形结构,包括连接板21和卡接板22,所述卡接板22与所述连接板21垂直,所述连接板21与所述本体1连接,所述卡接板22上开设有弧形槽。如图5所示,所述弧形槽的曲率优选与悬架控制臂7上的球座相适配。所述连接板21的顶面优选与所述本体1的顶面共面,所述卡接板22优选设置有多个,且该多个所述卡接板22相互平行,结构相同。在连接板21上还优选设置有减重孔。

为了方便操作人员的使用和握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装还优选包括手柄23,所述手柄23为“U”形结构,所述手柄23的开口与所述本体1的侧面贴合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手柄23的两个开口也可以均与连接板21的侧面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接段6设于所述调整段5的端部,所述压接段6与所述调整段5一体成型。所述压接段6与所述调整段5光滑过渡,以防止压接段6在弯折部位出现应力集中,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