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开飘移窗开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5873发布日期:2019-07-19 23:26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开飘移窗开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开飘移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开飘移窗开合机构。



背景技术:

平开飘移窗的主要技术是将推拉窗的节省空间与平开窗的密封性能的两个优点合二为一,并采用一整套(门窗型材,配件,以及窗型结构)的技术来完成窗扇开启和关闭的一种新型门窗,从而改变了现有市场流通的传统推拉窗的密封性不好(工程不让使用并不给审批)和平开窗存在占用室内空间(给住户的小孩很容易被撞伤,且大人在拖擦地时也很容易撞头),不能制作过大的开启窗(通风效果不好);又改变了推拉窗密封不严,冬天开启困难,防盗性差等一系列历史性难题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平开飘移窗,以一个简捷的开启动作来完成平开转为推拉,让我们的窗户即能达到平开窗的效果又能节省室内空间。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平开飘移窗中使用多轴式移动变轨窗扇开启系统五金件,其连接件采用多轴转角结构,结构件比较多,多个连接件及滑轮通过转轴连接,使飘移窗在安装和使用时非常麻烦。并且由于该五金件结构复杂,容易损坏,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平开飘移窗开合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开合五金件结构复杂,容易损坏,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平开飘移窗开合机构,包括两个上支撑架和两个下支撑架;

所述两个上支撑架用于安装在矩形窗扇上部的两个边角处,所述两个上支撑架均包括上边角安装件、上滑轮组件以及连接所述上边角安装件和所述上滑轮组件的上摇臂,所述上滑轮组件具有用于与窗框的上滑轨滑动配合的上滑轮组,所述上摇臂的一端通过第一上铰接轴与所述上边角安装件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二上铰接轴与所述上滑轮组件铰接,所述第一上铰接轴与所述第二上铰接轴平行;

两个下支撑架用于安装在矩形窗扇的下部的两个边角处,所述两个下支撑架均包括下边角安装件、下滑轮组件以及连接所述下边角安装件和所述下滑轮组件的下摇臂组件,所述下滑轮组件具有用于与窗框的下滑轨滑动配合的下滑轮组,所述下摇臂组件包括第一下摇臂和第二下摇臂,所述第一下摇臂的一端通过第一下铰接轴与所述下边角安装件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二下铰接轴与所述下滑轮组件铰接,所述第二下摇臂的一端通过第三下铰接轴与所述下滑轮组件铰接,另一端通过第四下铰接轴铰接有用于沿矩形窗扇底壁的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块,所述第一下铰接轴、第二下铰接轴、第三下铰接轴和第四下铰接轴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上边角安装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上安装板和第二上安装板,所述第一上安装板用于连接矩形窗扇的顶壁,所述第二上安装板用于连接矩形窗扇的左侧壁或右侧壁,所述第一上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上安装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上摇臂为与所述第一上安装板平行的平板结构,且通过所述第一上铰接轴与所述第一上安装板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上安装板的横截面为与矩形窗扇顶壁上的限位槽配合的T形结构,在第一上安装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螺纹孔;

所述第二上安装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通过锁紧装置与所述第二上安装板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一限位块转动至其长度方向与第二上安装板的长度方向垂直的第一状态时,所述锁紧装置能够将所述第一限位块锁紧在当前位置,且此时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上安装板形成与矩形窗扇左侧壁或右侧壁上的限位槽配合的结构,当所述第一限位块转动至其宽度方向与第二上安装板的长度方向垂直的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块能够从矩形窗扇左侧壁或右侧壁上的限位槽的槽口进出,当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矩形窗扇左侧壁或右侧壁上的限位槽内时,能够通过转动实现在所述第一限位块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作为优选:所述上滑轮组件包括上滑轮支架,所述上滑轮支架包括长方形的上支承板,所述上支承板平行于所述第一上安装板设置,所述上滑轮组包括沿所述上支承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两个上滑轮,所有上滑轮均转动连接在所述上支承板一侧,所有上滑轮的转轴均平行于所述第一上铰接轴;

所述上摇臂位于所述上支承板的另一侧,且所述上摇臂通过所述第二上铰接轴与所述上支承板的中心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上滑轮支架还包括两块与所述上支承板长度方向垂直的上支承端板,两块上支承端板分别固定于所述上支承板同一侧的两端,两块上支承端板与上支承板围合成两端敞口的上容纳槽,用于容纳所有上滑轮,所有上滑轮的直径大于两块上支承端板的宽度,且所有上滑轮的径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露出所述上容纳槽两端的敞口。

作为优选:所述下边角安装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下安装板和第二下安装板,所述第一下安装板用于连接矩形窗扇的底壁,所述第二下安装板用于连接矩形窗扇的左侧壁或右侧壁,所述第一下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下安装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下摇臂和所述第二下摇臂均为与所述第一下安装板平行的平板结构,所述第一下摇臂通过第一下铰接轴与所述第一下安装板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下安装板的横截面为与矩形窗扇底壁上的限位槽配合的T形结构,在第一下安装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螺纹孔;

所述第二下安装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通过锁紧装置与所述第二下安装板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二限位块转动至其长度方向与第二下安装板的长度方向垂直的第一状态时,所述锁紧装置能够将所述第二限位块锁紧在当前位置,且此时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二下安装板形成与矩形窗扇左侧壁或右侧壁上的限位槽配合的结构,当所述第二限位块转动至其宽度方向与第二下安装板的长度方向垂直的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块能够从矩形窗扇左侧壁或右侧壁上的限位槽的槽口进出,当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矩形窗扇左侧壁或右侧壁上的限位槽内时,能够转动在所述第二限位块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作为优选:所述下滑轮组件包括下滑轮支架,所述下滑轮支架包括一块长方形的下支承板和两块与所述下支承板长度方向平行的下支承侧板,所述下支承板平行于所述第一下安装板,两块下支承侧板间隔固定于所述下支承板的其中一侧,两块下支承侧板与下支承板围合成下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下滑轮组;

所述下滑轮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下滑轮和至少两个第二下滑轮,所有第一下滑轮均与两块下支承侧板转动连接,所有第一下滑轮的转轴均平行于所述下支承板的宽度方向,其中两个第一下滑轮分别位于两块下支承侧板的两端,所有的第二下滑轮沿所述下支承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于所述下支承侧板两端的两个第一下滑轮之间,所有第一下滑轮的径向上的一侧露出所述下容纳槽的槽口;

所有第二下滑轮与所述下支承板转动连接,所有第二下滑轮的转轴均平行于所述第二下铰接轴,所述第二下滑轮的直径大于两块下支承侧板的之间的距离,两块下支承侧板上均设置有避位孔,所有第二下滑轮的径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从两块下支承侧板上的所述避位孔露出;

所述第一下摇臂和所述第二下摇臂均位于所述下支承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一下摇臂通过所述第二下铰接轴与所述下支承板铰接,所述第二下摇臂通过所述第三下铰接轴与所述下支承板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下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块滑动配合的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一下安装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当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时,能够使所述第一下摇臂、所述第二下摇臂和所述第一下安装板在呈三角形分布的位置以及三者在长度方向上重合的位置之间来回切换。

作为优选:所述滑块的横截面为与矩形窗扇底壁上的限位槽配合的T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开飘移窗开合机构结构简单、稳固,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容易安装,使用方便,采用其连接的矩形窗扇和窗框的开窗和关窗的非常容易操作,并且结构件不易损坏,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上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上支撑架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上支撑架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上支撑架处于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上支撑架处于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下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下支撑架处于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下支撑架处于打开状态的仰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平开飘移窗开合机构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平开飘移窗开合机构安装后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平开飘移窗开合机构安装后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2中B-B向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平开飘移窗开合机构安装后处于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上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上支撑架处于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下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下支撑架处于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下支撑架处于打开状态的仰视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平开飘移窗开合机构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支撑架;11、上边角安装件;111、第一上安装板;112、第二上安装板;1121、第一连接板部;1122、第二连接板部;12、上摇臂;13、上滑轮组件;131、上滑轮支架;132、上滑轮;14、第一上铰接轴;15、第二上铰接轴;16、第一限位块;171、台阶轴;172、锁紧螺栓;101、第一螺纹孔;102、第二螺纹孔;2、下支撑架;21、下边角安装件;211、第一下安装板;212、第二下安装板;221、第一下摇臂;222、第二下摇臂;23、下滑轮组件;231、下滑轮支架;232、第一下滑轮;233、第二下滑轮;24、第一下铰接轴;25、第二下铰接轴;26、第三下铰接轴;27、第四下铰接轴;28、滑块;29、第二限位块;201、第三螺纹孔;31、上滑轨;32、下滑轨;4、矩形窗扇;4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开飘移窗开合机构,包括两个上支撑架1和两个下支撑架2。

两个上支撑架1用于安装在矩形窗扇4上部的两个边角处。两个上支撑架1的结构相同或者为镜像对称的结构,在两个上支撑架1安装在矩形窗扇4上部的两个边角处之后,两个上支撑架1在矩形窗扇4上呈镜像对称。

两个下支撑架2用于安装在矩形窗扇4的下部的两个边角处。两个下支撑架2的结构相同或者为镜像对称的结构,在两个下支撑架2安装在矩形窗扇4下部的两个边角处之后,两个下支撑架2在矩形窗扇4上呈镜像对称。

平开飘移窗一般包括窗框和矩形窗扇4,在窗框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滑轨31和下滑轨32。上滑轨31和下滑轨32均具有横截面呈T形的滑轨槽。在矩形窗扇4的顶壁、底壁、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具有横截面呈T形的限位槽4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开飘移窗开合机构,包括两个上支撑架1和两个下支撑架2。

如图1至图6所示,上支撑架1包括上边角安装件11、上滑轮组件13以及连接上边角安装件11和上滑轮组件13的上摇臂12,上滑轮组件13具有用于与窗框的上滑轨31滑动配合的上滑轮组,上摇臂12的一端通过第一上铰接轴14与上边角安装件11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二上铰接轴15与上滑轮组件13铰接,第一上铰接轴14与第二上铰接轴15平行。

具体地,上边角安装件11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上安装板111和第二上安装板112。第一上安装板111用于连接矩形窗扇4的顶壁,第二上安装板112用于连接矩形窗扇4的左侧壁或右侧壁。第一上安装板111的一端与第二上安装板11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上铰接轴14位于第一上安装板111与第二上安装板112连接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上摇臂12为与第一上安装板111平行的平板结构,且通过第一上铰接轴14与第一上安装板111铰接。

第一上安装板111的横截面为与矩形窗扇4顶壁上的限位槽41配合的T形结构。

第一上安装板111由重叠设置的的第一上平板和第二上平板组成横截面呈T形的结构,第一上平板的宽度小于第二上平板的宽度。第一上平板和第二上平板之间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还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

在第一上安装板11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螺纹孔101,所有的第一螺纹孔101沿第一上安装板1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上安装板111安装至矩形窗扇4顶壁上的限位槽41内后,再通过在第一螺纹孔101内旋入螺栓抵紧第一上安装板111所在的限位槽41的槽底,即可实现第一上安装板111与矩形窗扇4之间的连接固定。

第二上平板与第二上安装板112固定连接。第二上平板与第二上安装板112之间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成一体,还可以采用其他现有的加工方式固定连接成一体。

第二上安装板112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板部1121和第二连接板部1122。第一连接板部1121与第一上安装板111连接,第二连接板部1122位于第一连接板部1121的外侧。

如图1所示,第二上安装板11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6,第一限位块16通过锁紧装置与第二上安装板112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16通过锁紧装置与第二连接板部1122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部1121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02。

第一限位块16为具有长度和宽度的板状结构,第一限位块16的长度大于矩形窗扇4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的限位槽41的槽口宽度,小于或等于矩形窗扇4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的限位槽41的最大宽度。第一限位块16的宽度小于矩形窗扇4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的限位槽41的槽口宽度。第一限位块16可以为以下两种结构:

第一种,如图3所示,第一限位块16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边沿为弧形,以便第一限位块16能够在矩形窗扇4左侧壁和右侧壁的限位槽41内转动。

第二种,第一限位块16为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即为第一限位块16的长度方向,椭圆形的短轴即为第一限位块16的宽度方向。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16为第一种结构。

如图2所示,锁紧装置包括锁紧螺栓172和台阶轴171,台阶轴171由限位部和连接部组成,在限位部上具有用于与锁紧螺栓172螺纹配合的锁紧螺纹孔。第一限位块16的中部开设有与台阶轴171配合的台阶通孔。在第二上安装板112上开设有用于与台阶轴171的限位部转动配合的安装孔。台阶轴171的限位部依次穿过第一限位块16的台阶通孔和第二上安装板112上的安装孔后与锁紧螺栓172形成螺纹连接。旋松锁紧螺栓172后,即可进行第一限位块16相对第二上安装板112的转动,旋紧锁紧螺栓172后,即可形成第一限位块16相对第二上安装板112的相对固定。

如图5所示,当第一限位块16转动至其长度方向与第二上安装板112的长度方向垂直的第一状态时,锁紧装置能够将第一限位块16锁紧在当前位置,此时第一限位块16与第二上安装板112形成与矩形窗扇4左侧壁或右侧壁上的限位槽41配合的结构。

如图4所示,当第一限位块16转动至其宽度方向与第二上安装板112的长度方向垂直的第二状态时,第一限位块16能够从矩形窗扇4左侧壁或右侧壁上的限位槽41的槽口进出。

当第一限位块16位于矩形窗扇4左侧壁或右侧壁上的限位槽41内时,能够通过转动实现在第一限位块16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在将第一限位块16装入矩形窗扇4左侧壁或右侧壁上的限位槽41后,将第一限位块16切换至第一状态,并通过锁紧装置锁紧,再通过在第二螺纹孔102内旋入螺栓抵紧第一限位块16所在的限位槽41的槽底,即可实现第二上安装板112与矩形窗扇4之间的连接固定。

如图1所示,上滑轮组件13包括上滑轮支架131,上滑轮支架131包括长方形的上支承板,上支承板平行于第一上安装板111设置。上滑轮组包括沿上支承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两个上滑轮132。所有上滑轮132均转动连接在上支承板一侧,所有上滑轮132的转轴均平行于第一上铰接轴14。本实施例中,上滑轮组包括两个上滑轮132。

上摇臂12位于上支承板的另一侧,且上摇臂12通过第二上铰接轴15与上支承板的中心铰接。

如图7至图9所示,下支撑架2均包括下边角安装件21、下滑轮组件23以及连接下边角安装件21和下滑轮组件23的下摇臂组件,下滑轮组件23具有用于与窗框的下滑轨32滑动配合的下滑轮组,下摇臂组件包括第一下摇臂221和第二下摇臂222,第一下摇臂221的一端通过第一下铰接轴24与下边角安装件21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二下铰接轴25与下滑轮组件23铰接,第二下摇臂222的一端通过第三下铰接轴26与下滑轮组件23铰接,另一端通过第四下铰接轴27铰接有用于沿矩形窗扇4底壁的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块28,第一下铰接轴24、第二下铰接轴25、第三下铰接轴26和第四下铰接轴27平行。

具体地,下边角安装件21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下安装板211和第二下安装板212,第一下安装板211用于连接矩形窗扇4的底壁,第二下安装板212用于连接矩形窗扇4的左侧壁或右侧壁,第一下安装板211的一端与第二下安装板212的一端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下摇臂221和第二下摇臂222均为与第一下安装板211平行的平板结构。第一下摇臂221通过第一下铰接轴24与第一下安装板211铰接。

第一下安装板211的横截面为与矩形窗扇4底壁上的限位槽41配合的T形结构。

第一下安装板211由重叠设置的的第一下平板和第二下平板组成横截面呈T形的结构,第一下平板的宽度小于第二下平板的宽度。第一下平板和第二下平板之间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还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

在第一下安装板21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三螺纹孔201,所有的第三螺纹孔201沿第一下安装板2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下安装板211安装至矩形窗扇4底壁上的限位槽41内后,再通过在第三螺纹孔201内旋入螺栓抵紧第一下安装板211所在的限位槽41的槽底,即可实现第一下安装板211与矩形窗扇4之间的连接固定。

第一下安装板211的长度大于第一下摇臂221和第二下摇臂222的长度之和。第一下安装板211上设置有与滑块28滑动配合的滑槽。滑槽沿第一下安装板211的长度方向设置。滑槽远离第一下安装板211与第二下安装板212连接的一端设置。第一下铰接轴24位于第一下安装板211与第二下安装板212连接的一端。滑槽位于其中两个第三螺纹孔201之间,以保证滑块28在滑槽内稳定地滑动。本实施例中,第三螺纹孔201的数量为三个,在滑槽与第一下铰接轴24之间具有两个第三螺纹孔201。

当滑块28在滑槽内滑动时,能够使第一下摇臂221、第二下摇臂222和第一下安装板211在呈三角形分布的位置(如图9所示)以及三者在长度方向上重合的位置(如图7和图11所示)之间来回切换。

第二下安装板212的结构与第二上安装板112的结构完全相同。

第二下安装板212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块29。第二限位块29通过锁紧装置与第二下安装板212转动连接。第二限位块29的结构与第一限位块16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二限位块29采用的锁紧装置也与第一限位块16采用的锁紧装置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二限位块29在第二下安装板212的位置也与第一限位块16在第二上安装板112的位置相同。

当第二限位块29转动至其长度方向与第二下安装板212的长度方向垂直的第一状态时,锁紧装置能够将第二限位块29锁紧在当前位置,且此时第二限位块29与第二下安装板212形成与矩形窗扇4左侧壁或右侧壁上的限位槽41配合的结构。

当第二限位块29转动至其宽度方向与第二下安装板212的长度方向垂直的第二状态时,第二限位块29能够从矩形窗扇4左侧壁或右侧壁上的限位槽41的槽口进出。

当第二限位块29位于矩形窗扇4左侧壁或右侧壁上的限位槽41内时,能够转动在第二限位块29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如图7所示,下滑轮组件23包括下滑轮支架231,下滑轮支架231包括一块长方形的下支承板和两块与下支承板长度方向平行的下支承侧板。下支承板平行于第一下安装板211,两块下支承侧板间隔固定于下支承板的其中一侧。两块下支承侧板与下支承板围合成下容纳槽,用于容纳下滑轮组。

下滑轮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下滑轮232和至少两个第二下滑轮233。所有第一下滑轮232均与两块下支承侧板转动连接,所有第一下滑轮232的转轴均平行于下支承板的宽度方向。其中两个第一下滑轮232分别位于两块下支承侧板的两端。所有第一下滑轮232的径向上的一侧露出下容纳槽的槽口。本实施例中,第一下滑轮232为两个,分别位于两块下支承侧板的两端。

所有的第二下滑轮233沿下支承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并且所有的第二下滑轮233均位于下支承侧板两端的两个第一下滑轮232之间。

所有的第二下滑轮233与下支承板转动连接,所有第二下滑轮233的转轴均平行于第二下铰接轴25。第二下滑轮233的直径大于两块下支承侧板的之间的距离。两块下支承侧板上均设置有避位孔,所有第二下滑轮233的径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从两块下支承侧板上的避位孔露出。

第一下摇臂221和第二下摇臂222均位于下支承板的另一侧,第一下摇臂221通过第二下铰接轴25与下支承板铰接,第二下摇臂222通过第三下铰接轴26与下支承板铰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开飘移窗开合机构所有的锁紧螺栓172和其他螺栓均采用内六角螺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开飘移窗开合机构结构设计结构简单、稳固,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容易安装,用于门窗现场施工时,只需一把内六角扳手,不用电钻等其它施工工具,就可以快速地完成矩形窗扇4的安装施工,操作安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开飘移窗开合机构可以用于塑钢材、铝合金型材、铝木复合型材、铝塑共挤型材、不锈钢型材制作的减震外门窗使用。

如图10至图15所示,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开飘移窗开合机构将矩形窗扇4安装至窗框上后,两个上支撑架1的上滑轮组件13均与窗框的上滑轨31滑动配合,两个下支撑架2的下滑轮组件23均与窗框的下滑轨32滑动配合。两个下支撑架2为主要承重滑动部件,两个上支撑架1为辅助支承和滑动部件。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开飘移窗开合机构将矩形窗扇4安装至窗框上,可以实现矩形窗扇4的滑动支撑双向侧移,可实现左右方向(即沿窗框的上滑轨31和下滑轨32的长度方向)、向外或向内方向(即沿垂直于窗框的方向)的开窗方式。上边角安装件11和下边角安装件21从矩形窗扇4的限位槽41的槽口插入,用六角扳手锁紧竖向与横向的螺栓形成固定。整体安装方便,便于现场安装施工,室内上扇安全方便。下部采用至少四轮承重。所有滑轮均采用静音滑轮,开启轻便。

进行平开窗操作时,向垂直于窗框的方向拉动或推动矩形窗扇4,即可使两个上支撑架1的上摇臂12的两端发生转动,上滑轮组件13在上滑轨31的滑轨槽内滑动,同时,两个下支撑架2的第一下摇臂221的两端和第二下摇臂222的两端均发生转动,滑块28在滑槽内滑动(即滑块28沿矩形窗扇4底壁的长度方向滑动),下滑轮组件23在下滑轨32的滑轨槽内滑动。如图12至图15所示,打开后的矩形窗扇4始终与窗框保持平行的状态,保证了矩形窗扇4打开的稳定性。

进行推拉开窗操作时,沿窗框的上轨道和下轨道的长度方向推动矩形窗扇4,即可使两个上支撑架1的上滑轮组件13在上滑轨31的滑轨槽内同时滑动,同时,两个下支撑架2的下滑轮组件23在下滑轨32的滑轨槽内同时滑动。

进行关窗操作时,首先保证矩形窗扇4位于窗框的洞口对应处,然后以平开窗时相反的方向推动或拉动窗框,即可使矩形窗扇4回到关闭状态,此时矩形窗扇4即可将窗框的洞口完全进行封闭。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开飘移窗开合机构将矩形窗扇4安装至窗框上,使开关窗非常容易操作,并且结构件不易损坏,使用成本低。平开窗的开度具限制,不会开得过大,解决了平开窗内外开启角度过大的弊端,具有平开窗密封性能好的优点,解决了推拉窗气密性能、水密性能、关窗后隔音性能、抗风压性能、保温性能的不足及存在的安全隐患。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如图16至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上安装板111由重叠设置的的第一上平板和第二上平板组成横截面呈T形的结构,第一上平板的宽度小于第二上平板的宽度。第一上平板和第二上平板之间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还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

在第一上安装板11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螺纹孔101,在第一上安装板111安装至矩形窗扇4顶壁上的限位槽41内后,再通过在第一螺纹孔101内旋入螺栓抵紧第一上安装板111所在的限位槽41的槽底,即可实现第一上安装板111与矩形窗扇4之间的连接固定。

如图16至17所示,第二上平板的长度小于第一上平板的长度。第一上平板的一端与第二上安装板112固定连接。第一上平板与第二上安装板112之间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成一体,还可以采用一块板件弯折90度形成一体设置的第一上平板与第二上安装板112。

第二上安装板112为平板结构,在第二上安装板112的内侧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块16,两个第一限位块16沿第二上安装板1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限位块16通过锁紧装置与第二上安装板112转动连接。第一限位块16以及锁紧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8至20所示,本实施例中,下边角安装件21的结构与上边角安装件11的结构相同。即第一下安装板211与第一上安装板111的结构相同。第二下安装板212与第二上安装板112的结构相同。同样地,第二下安装板212的内侧设置有两个第二限位块29。第二限位块29也通过锁紧装置与第二下安装板212转动连接。第二限位块29的结构与第一限位块16的结构相同。

本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第一下安装板211上没有设置滑槽。滑块28的横截面为与矩形窗扇4底壁上的限位槽41配合的T形结构。在与矩形窗扇4安装时,直接将滑块28安装在矩形窗扇4底壁上的限位槽41内。这样在使用过程中,滑块28与其所在的限位槽41滑动配合。滑块28在沿所在的限位槽41的长度方向滑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2的不同点在于: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上滑轮支架131还包括两块与上支承板长度方向垂直的上支承端板。两块上支承端板分别固定于上支承板同一侧的两端,两块上支承端板与上支承板围合成两端敞口的上容纳槽,用于容纳所有上滑轮132。

所有上滑轮132的直径大于两块上支承端板的宽度,且所有上滑轮132的径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露出上容纳槽两端的敞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