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切割印刷用纸的环保耐用型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4962发布日期:2019-03-19 20:4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切割印刷用纸的环保耐用型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纸张切割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切割印刷用纸的环保耐用型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行业往往需要对纸张进行切割,因此印刷用纸张裁剪设备在印刷行业使用非常广泛,然而现有的纸张裁剪设备在切割纸张时易产生切削屑的飞溅,污染周围环境;同时,多张纸紧密叠加在一起后强度较高,切割时刀头容易出现打滑,不仅影响了切割后纸张的尺度精度,还不利于刀具的使用寿命。这些都给纸张的切割过程带来了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切割印刷用纸的环保耐用型切割装置,包括机架、安装于机架上的输送辊组、缠绕于输送辊组上的输送带,输送带的上表面为承载纸张的承载面,多张纸张对齐叠加并平放于承载面上形成层叠状纸堆;

装置中包括潮湿室,层叠状纸堆跟随输送带从左往右移动时横向穿过潮湿室,潮湿室包括相对设置于层叠状纸堆前后方的竖直的前板和竖直的后板,前板的内板面上和后板的内板面上均交错分布有若干风扇和若干水雾喷头,风扇的出风方向及水雾喷头的喷水方向对应指向层叠状纸堆的前侧面和后侧面;

装置中还包括切割台,层叠状纸堆离开输送带后被切割台的台面支撑着继续向右移动,切割台的前后侧面上分别竖直焊接一个用于支撑固定横板的立板,固定横板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于前后两块立板的上端,切割液压油缸安装于固定横板上且位于切割台台面的正上方,切割液压油缸向下伸出的活塞杆最下端安装一把刀口始终朝下的切刀,切割液压油缸通过活塞杆控制切刀上下往复移动,切割台的台面上开设有一个凹槽,切刀于切割台台面上的投影完全落在凹槽内,

切割台前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辅助液压油缸和第二辅助液压油缸,第一辅助液压油缸和第二辅助液压油缸分别向内侧水平伸出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第一活塞杆远离第一辅助液压油缸的一端和第二活塞杆远离第二辅助液压油缸的一端分别安装有竖直的第一推板和竖直的第二推板,第一辅助液压油缸通过第一活塞杆独立控制第一推板紧贴切割台的台面于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同样,第二辅助液压油缸通过第二活塞杆独立控制第二推板紧贴切割台的台面于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同时,第一推板的后板面平行且正对于第二推板的前板面,

层叠状纸堆于切割台台面上从左向右移动时,先经过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之间的区域,再经过切刀的下方。

作为优选:切割装置中还包括纸张分离设备和烘干室,

纸张分离设备包括上部为开口的储纸箱,被切割后的各小段层叠状纸堆离开切割台的台面后通过此开口进入储纸箱中,储纸箱右侧面的最下方开设有出纸口,出纸口在高度上仅接近于一张纸的厚度,

储纸箱的下方安装有平行的搓送辊,搓送辊轴向转动时的驱动方向朝向该出纸口,搓送辊的辊面上均匀分布有摩擦块,同时,储纸箱的底面上开设有穿孔,搓送辊辊体的顶部恰好能穿过该穿孔与叠放在储纸箱中的最底部的纸张相接触;

出纸口的右下方安装有第二输送辊组,第二输送辊组上缠绕有第二输送带,纸张分离设备中的纸张依次从出纸口被搓送辊搓送出实现分离,并被第二输送带依次承载住,并跟随第二输送带从左往右横向穿过烘干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切割印刷用纸的环保耐用型切割装置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示意图(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切割印刷用纸的环保耐用型切割装置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示意图(附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潮湿室的前板内板面和后板内板面上风扇和水雾喷头的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张分离设备和烘干室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示意图,

其中,1—机架,2—输送辊组,3—输送带,4—层叠状纸堆,5—潮湿室,51—前板,511—前板的内板面,52—后板,521—后板的内板面,53—风扇,54—水雾喷头,6—切割台,63—固定横板,64—立板,65—凹槽,7—切割液压油缸,71—活塞杆,72—切刀,8—第一辅助液压油缸,81—第一活塞杆,82—第一推板,9—第二辅助液压油缸,91—第二活塞杆,92—第二推板,10—纸张分离设备,101—储纸箱,102—出纸口,103—搓送辊,104—穿孔,11—烘干室,12—第二输送辊组,121—第二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切割印刷用纸的环保耐用型切割装置主要包括机架1、安装于机架1上的输送辊组2、缠绕于输送辊组2上的输送带3,输送带3的上表面为承载纸张的承载面,多张纸张对齐叠加并平放于承载面上形成层叠状纸堆4;

装置中包括潮湿室5,层叠状纸堆4跟随输送带3从左往右横向穿过潮湿室5,潮湿室5包括相对设置于层叠状纸堆4前后方的竖直的前板51和竖直的后板52,前板51的内板面511上和后板52的内板面521上均交错分布有若干风扇53和若干水雾喷头54(如附图3),各水雾喷头54均通过管道与储水罐连通,风扇53的出风方向及水雾喷头54的喷水方向对应指向层叠状纸堆4的前侧面和后侧面;

装置中还包括切割台6,层叠状纸堆4离开输送带3后被切割台6的台面支撑着继续向右移动,切割台6的前后侧面上分别竖直焊接一个用于支撑固定横板63的立板64,固定横板64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于前后两块立板64的上端,切割液压油缸7安装于固定横板64上且位于切割台6台面的正上方,切割液压油缸7向下伸出的活塞杆71最下端安装一把刀口始终朝下的切刀72,切割液压油缸7通过活塞杆71控制切刀72上下往复移动,切割台6的台面上开设有一个凹槽65,切刀72于切割台6台面上的投影完全落在凹槽65内,

切割台6前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辅助液压油缸8和第二辅助液压油缸9,第一辅助液压油缸8和第二辅助液压油缸9分别向内侧水平伸出第一活塞杆81和第二活塞杆91,第一活塞杆81远离第一辅助液压油缸8的一端和第二活塞杆91远离第二辅助液压油缸9的一端分别安装有竖直的第一推板82和竖直的第二推板92,第一辅助液压油缸8通过第一活塞杆81独立控制第一推板82紧贴切割台6的台面于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同样,第二辅助液压油缸9通过第二活塞杆91独立控制第二推板92紧贴切割台6的台面于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同时,第一推板82的后板面平行且正对于第二推板92的前板面,

层叠状纸堆4于切割台6台面上从左向右移动时,先经过第一推板82和第二推板92之间的区域,再经过切刀72的下方。

基于实施例1中的装置,纸张在进入切割台6之前先经过潮湿室5,通过时机控制,向纸张上准备进行切割的位置处喷射一定的水使该部位的纸质软化(纸层的其他位段不进行喷水),这样在切割的时候不仅减少了纸屑的飞扬,而且软化后的纸张层与切刀62接触时不容易打滑而损坏刀具,切割更为容易,

但是层叠状态下,各纸张的纸面与纸面之间贴得比较紧,直接向其喷水的话,水不容易渗透到纸层的内部,很可能纸层外表已经过度湿润了,内部的纸张依然干燥,当切刀切至纸层内部时,依然会产生纸屑、出现打滑等风险,

本方案中在层叠状纸堆4前后方分别设置竖直的前板51和竖直的后板52,且前板51和后板52的内板面上均交错分布着风扇53和水雾喷头54,不仅向纸张层的侧面进行喷水,并且在喷水的同时通过多个风扇53同时向纸张层的侧面吹风,将原本贴一起的纸面与纸面吹开(受到风力作用后,位于上层的纸与纸之间的缝隙会大一些,而下层由于上方纸张的压力原因,被吹出的缝隙会相对小一些),纸面之间出现缝隙之后,水雾能很好地从侧面进入到纸层的内部,对准备进行切割的位置处的纸层内部实现充分软化,

从层叠状纸堆4的前后两侧同时吹风,可大大减少纸张由于受到来自同一方向的风力而产生平面位移,避免了经风吹后纸张叠放变得很乱,

而采用水雾可以使湿润过程平缓进行、容易控制,使纸张被湿润得恰到好处,避免直接喷水导致局部过湿而使上下多张纸黏连到一起不易分离;

而经历过风吹之后,纸层必然不会像起初时叠放得那么整齐,因此本方案在切刀62的前方对称设置两块推板82、92,两块推板82、92可相互配合同时从前后侧面相向对纸层叠放不整齐的层段进行推动挤压,尽量使层叠状纸堆4的前后侧面恢复平整,保证了后续切割出的纸张的尺寸。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装置的基础上,如附图4所示,还包括纸张分离设备10和烘干室11,

纸张分离设备10包括上部为开口的储纸箱101,被切割后的各小段层叠状纸堆4离开切割台6的台面后通过此开口进入储纸箱101中,控制切割后的各小段层叠状纸堆4依次平稳地落在储纸箱101中并继续保持纸张为平行叠加的状态,储纸箱101右侧面的最下方开设有出纸口102,出纸口102在高度上仅接近于一张纸的厚度,

储纸箱101的下方安装有平行的搓送辊103,搓送辊103轴向转动时的驱动方向朝向该出纸口102(如附图4中箭头方向),搓送辊103的辊面上均匀分布有摩擦块,同时,储纸箱101的底面上开设有穿孔104,搓送辊103辊体的顶部恰好能穿过该穿孔104与叠放在储纸箱101中的最底部的纸张相接触;

出纸口102的右下方安装有第二输送辊组12,第二输送辊组12上缠绕有第二输送带121,纸张分离设备10中的纸张依次从出纸口102被搓送辊103搓送出实现分离,并被第二输送带121依次承载住,并跟随第二输送带121从左往右横向穿过烘干室11。

由于纸层内部也受到湿润,如果直接对纸层进行烘干,内部是不易干燥的,因此先将纸层中的纸一张张平铺在第二输送带121,再依次穿过烘干室11实现烘干,相比于直接将纸层进入烘干室11,确保了每张纸都能得到充分干燥。也方便了后续对纸张的取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这些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