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容器的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0084发布日期:2019-07-13 08:25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锈钢容器的手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容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不锈钢容器的手柄。



背景技术:

容器手柄是容器上必不可少的一种部件,容器手柄多为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本身具有的优越的力学性能使得其与容器连接更为稳固,但金属材料良好的导热性能也使得在实际烹饪中容易将容器主体的热量传递到容器手柄而致烫伤。同时不锈钢的容器都采用直柄的结构形状,容器的工作回转半径大,烹饪过程中易与其他的容器产生干涉,且放置在桌面时占用空间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容器手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外形设计合理且能有效隔热的不锈钢容器的手柄。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不锈钢容器的手柄,所述手柄设于不锈钢容器主体外侧面,所述手柄整体为内部中空的U形结构,所述手柄包括用于握持的隔热部、用于使隔热部与碗装容器外侧面保持一定距离的过渡支撑部和用于与碗装容器主体固定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手柄侧剖面为向下开口的结构,过渡支撑部的前端与连接部的后端连接,过渡支撑部的末端与隔热部的前端连接,隔热部末端不低于不锈钢容器的底部平面,所述过渡支撑部的前端为U形结构的开口端,开口端的两端部与连接部连接,所述隔热部设有隔热结构,所述隔热结构包覆过渡支撑部的长度不低于过渡支撑部的十分之一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中,手柄为U形中空结构,由于空气的传热系数小于固体的传热系数,中空结构有利于减少固体热传导的传热面积,有效地提高了隔热效果,同时隔热部设有隔热结构隔绝热量的传导。手柄侧剖面为向下开口的结构,向下开口的结构占用空间小,烹饪时不易与其它容器产生干涉,设计更加合理。手握持手柄时手指承托过渡支撑部,操作容器时更加省力且过渡支撑部的加入使手柄留有足够握持空间,避免操作时烫伤。

所述过渡支撑部和隔热部由杆状材料弯折形成且至少外侧面为圆弧形。

过渡支撑部和隔热部至少外侧面为圆弧形,圆滑的过渡支撑部和隔热部的外侧面提高握持的舒适性。

所述过渡支撑部和隔热部由圆杆弯折形成。

圆滑的过渡支撑部和隔热部的外侧面提高握持的舒适性。

所述隔热结构包覆过渡支撑部。

手握持手柄时手指承托过渡支撑部,隔热结构包覆过渡支撑部提高手柄的隔热性能和操作时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结构为沿U型结构覆盖的浸塑材料制成。

浸塑材料隔热效果好且材料附着力强,包覆在手柄上不易产生滑动。

所述隔热结构为横跨U型结构的硅胶套。

进一步的,所述硅胶套与隔热部的末端距离为0.5cm~2cm,硅胶套与隔热部末端形成悬挂孔。

硅胶套与隔热部的末端距离为0.5cm~2cm,硅胶套与隔热部末端形成悬挂孔,悬挂孔便于容器采用悬挂的方式进行收纳。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结构为沿U型结构覆盖的硅胶材料制成。

硅胶材料隔热效果好,手感舒适,防滑效果好。

所述隔热部的末端为向外侧弯曲的弧形。

隔热部的末端为向外侧弯曲的弧形,持握手柄时,手掌与弯曲弧度配合,承托性好,便于容器操作,当容器安装硅胶套在使用过程中,弧形使硅胶套不易滑脱。

所述连接部为外八字的扁平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手柄为U形中空结构,由于空气的传热系数小于固体的传热系数,中空结构有利于减少固体热传导的传热面积,有效地提高了隔热效果,同时隔热部设有隔热结构隔绝热量的传导。

2.手柄侧剖面为向下开口的结构,向下开口的结构占用空间小,烹饪时不易与其它容器产生干涉,设计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手柄去除隔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1;

图3为实施例1手柄去除隔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2;

图4为实施例1手柄的侧剖图;

图5为实施例2和实施例3手柄去除隔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和实施例3手柄去除隔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手柄;2.隔热部;3.过渡支撑部;4.连接部;5.隔热结构;6.悬挂孔。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不锈钢容器的手柄1,所述手柄1设于不锈钢容器主体外侧面,所述手柄1整体为内部中空的U形结构,所述手柄1包括用于握持的隔热部2、用于使隔热部2与碗装容器外侧面保持一定距离的过渡支撑部3和用于与碗装容器主体固定连接的连接部4,所述手柄1侧剖面为向下开口的结构,过渡支撑部3的前端与连接部4的后端连接,过渡支撑部3的末端与隔热部2的前端连接,隔热部2末端不低于不锈钢容器的底部平面,所述过渡支撑部3的前端为U形结构的开口端,开口端的两端部与连接部4连接,所述隔热部2设有隔热结构5,所述隔热结构5包覆过渡支撑部3的长度不低于过渡支撑部3的十分之一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手柄1为U形中空结构,由于空气的传热系数小于固体的传热系数,中空结构有利于减少固体热传导的传热面积,有效地提高了隔热效果,同时隔热部2设有隔热结构5隔绝热量的传导。手柄1侧剖面为向下开口的结构,向下开口的结构占用空间小,烹饪时不易与其它容器产生干涉,设计更加合理。手握持手柄1时手指承托过渡支撑部3,操作容器时更加省力且过渡支撑部3的加入使手柄1留有足够握持空间,避免操作时烫伤。

如图2所示,所述过渡支撑部3和隔热部2由杆状材料弯折形成且至少外侧面为圆弧形。

过渡支撑部3和隔热部2至少外侧面为圆弧形,圆滑的过渡支撑部3和隔热部2的外侧面提高握持的舒适性。

如图2所示,所述过渡支撑部3和隔热部2由圆杆弯折形成。

圆滑的过渡支撑部3和隔热部2的外侧面提高握持的舒适性。

如图1所示,所述隔热结构5包覆过渡支撑部3。

手握持手柄1时手指承托过渡支撑部3,隔热结构包覆过渡支撑部3提高手柄1的隔热性能和操作时的舒适性。

如图1所示,所述隔热结构5为横跨U型结构的硅胶套。

如图1所示,所述硅胶套与隔热部2的末端距离为0.5cm~2cm,硅胶套与隔热部2末端形成悬挂孔6。

硅胶套与隔热部2的末端距离为0.5cm~2cm,硅胶套与隔热部2末端形成悬挂孔6,悬挂孔6便于容器采用悬挂的方式进行收纳。

所述硅胶套的厚度为0.3~0,5cm。

如图4所示,所述隔热部2的末端为向外侧弯曲的弧形。

隔热部2的末端为向外侧弯曲的弧形,持握手柄1时,手掌与弯曲弧度配合,承托性好,便于容器操作,当容器安装硅胶套在使用过程中,弧形使硅胶套不易滑脱。

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部4为外八字的扁平状结构。

实施例2

如图5-6所示,一种不锈钢容器的手柄1,所述手柄1设于不锈钢容器主体外侧面,所述手柄1整体为内部中空的U形结构,所述手柄1包括用于握持的隔热部2、用于使隔热部2与碗装容器外侧面保持一定距离的过渡支撑部3和用于与碗装容器主体固定连接的连接部4,所述手柄1侧剖面为向下开口的结构,过渡支撑部3的前端与连接部4的后端连接,过渡支撑部3的末端与隔热部2的前端连接,隔热部2末端不低于不锈钢容器的底部平面,所述过渡支撑部3的前端为U形结构的开口端,开口端的两端部与连接部4连接,所述隔热部2设有隔热结构5,所述隔热结构5包覆过渡支撑部3的长度不低于过渡支撑部3的十分之一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手柄1为U形中空结构,由于空气的传热系数小于固体的传热系数,中空结构有利于减少固体热传导的传热面积,有效地提高了隔热效果,同时隔热部2设有隔热结构5隔绝热量的传导。手柄1侧剖面为向下开口的结构,向下开口的结构占用空间小,烹饪时不易与其它容器产生干涉,设计更加合理。手握持手柄1时手指承托过渡支撑部3,操作容器时更加省力且过渡支撑部3的加入使手柄1留有足够握持空间,避免操作时烫伤。

如图6所示,所述过渡支撑部3和隔热部2由杆状材料弯折形成且至少外侧面为圆弧形。

过渡支撑部3和隔热部2至少外侧面为圆弧形,圆滑的过渡支撑部3和隔热部2的外侧面提高握持的舒适性。

如图6所示,所述过渡支撑部3和隔热部2由圆杆弯折形成。

圆滑的过渡支撑部3和隔热部2的外侧面提高握持的舒适性。

所述隔热结构5包覆过渡支撑部3。

手握持手柄1时手指承托过渡支撑部3,硅胶套包覆过渡支撑部3提高手柄1的隔热性能和操作时的舒适性。

所述隔热结构5为沿U型结构覆盖的浸塑材料制成。浸塑材料隔热效果好且材料附着力强,包覆在手柄上不易产生滑动。

实施例3

如图5-6所示,一种不锈钢容器的手柄1,所述手柄1设于不锈钢容器主体外侧面,所述手柄1整体为内部中空的U形结构,所述手柄1包括用于握持的隔热部2、用于使隔热部2与碗装容器外侧面保持一定距离的过渡支撑部3和用于与碗装容器主体固定连接的连接部4,所述手柄1侧剖面为向下开口的结构,过渡支撑部3的前端与连接部4的后端连接,过渡支撑部3的末端与隔热部2的前端连接,隔热部2末端不低于不锈钢容器的底部平面,所述过渡支撑部3的前端为U形结构的开口端,开口端的两端部与连接部4连接,所述隔热部2设有隔热结构5,所述隔热结构5包覆过渡支撑部3的长度不低于过渡支撑部3的十分之一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手柄1为U形中空结构,由于空气的传热系数小于固体的传热系数,中空结构有利于减少固体热传导的传热面积,有效地提高了隔热效果,同时隔热部2设有隔热结构5隔绝热量的传导。手柄1侧剖面为向下开口的结构,向下开口的结构占用空间小,烹饪时不易与其它容器产生干涉,设计更加合理。手握持手柄1时手指承托过渡支撑部3,操作容器时更加省力且过渡支撑部3的加入使手柄1留有足够握持空间,避免操作时烫伤。

如图6所示,所述过渡支撑部3和隔热部2由杆状材料弯折形成且至少外侧面为圆弧形。

过渡支撑部3和隔热部2至少外侧面为圆弧形,圆滑的过渡支撑部3和隔热部2的外侧面提高握持的舒适性。

如图6所示,所述过渡支撑部3和隔热部2由圆杆弯折形成。

圆滑的过渡支撑部3和隔热部2的外侧面提高握持的舒适性。

所述隔热结构5包覆过渡支撑部3。

手握持手柄1时手指承托过渡支撑部3,硅胶套包覆过渡支撑部3提高手柄1的隔热性能和操作时的舒适性。

所述隔热结构5为沿U型结构覆盖的硅胶材料制成。硅胶材料隔热效果好,手感舒适,防滑效果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