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0970发布日期:2019-11-12 23:21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械锁。



背景技术:

目前,防盗锁的锁芯部分的弹子布局排列结构设计一般都是直线型排列,通过弹子在锁芯里的深浅位置不同,来实现锁具防盗。这种结构只需要用工具将弹子位置全部调拨到锁芯里,使锁芯可以转动就能开锁,防盗性能一般。

目前,防盗锁的锁芯部分的锁定块结构是设置在锁芯和锁芯套之间正交方向的总共两个锁定块,只要插入正确要是转动锁芯,锁定块结构便收回到锁芯内,锁芯即可转动打开门锁。但这样的结构防盗性能仍很差,只需要向办法将锁定块压入锁芯,就能轻易地转动锁芯开锁,因而防盗性不好。所以需要一种通过改进锁定块的结构从而实现锁芯防盗,提高锁具的安全防拨性能。

目前,防盗锁的锁芯部分的离合结构设计是锁芯和凸轮直接啮合,只要插入钥匙转动锁芯离合结构也会随之转动;就可以打开门锁。这样的结构防盗性能很差,只需要想办法使锁芯转动或者绕过锁芯直接拨动凸轮转动接可以开门,因而防盗性不好。所以需要一种安全而且简单的结构来实现锁芯的离合动过,提高锁具的安全防盗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锁具防盗性能不高的缺点,提供一种机械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机械锁,包括锁具本体、底板、锁定块、锁芯、圆杆和钥匙,所述锁具本体底部连接有底板,锁具本体一侧设置有第一方形槽,锁具本体上设置有半圆形凹槽,半圆形凹槽两侧分别设置有圆孔和钥匙孔,锁具本体内部设置有方形凹槽和圆柱形凹槽,方形凹槽中放置有锁定块,圆柱形凹槽中放置锁芯,锁芯与圆柱形凹槽之间为空心层,空心层内设置有气囊,气囊内设置有液体,锁芯与锁定块相连接,锁定块底部设置有圆柱槽,圆杆穿过圆孔与圆柱槽连接,圆柱槽一侧与第二方形槽连接,第二方形槽一侧穿过锁定块,锁定块上设置有第三方形槽,第三方形槽一端与第二方形槽连接,锁定块一侧设置有防盗孔,防盗孔内部设置有弹珠,防盗孔一端与第二方形槽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锁芯包括固定板和圆柱,固定板内部设置有方形孔,方形孔内部放置薄片,薄片一侧设置有复位弹簧,固定板一端为倾斜形状,固定板另一端与圆柱固定连接,圆柱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环,圆柱底部设置有圆柱凹槽,钥匙穿过钥匙孔与圆柱凹槽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杆由圆锥块、第一圆柱、第二圆柱和第三圆柱组成,第二圆柱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三圆柱,其中一个第三圆柱的一端与第一圆柱固定连接,第一圆柱的一端与圆锥块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薄片包括固定薄片、L形薄片和长方形薄片,固定薄片一端与L形薄片和长方形薄片固定连接,固定薄片另一端设置有U形槽,固定薄片一侧设置有凹槽,固定薄片上设置有固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固定在半圆形凹槽内,所述报警装置上的触发按钮与气囊开关相连,该报警装置放置在半圆形凹槽内,其触点与气囊的开关相接触,此时气囊环绕在锁具本体外周上,当气囊破损导致内部压力会减小,气囊开关就会牵动报警装置,使得报警装置报警。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方形凹和圆柱形凹槽用于固定住锁定块和锁芯,提高锁具本体的稳定性,气囊用于保护锁具本体,若锁芯被破坏时,气囊中的液体会流出,导致内部压力会减小,会带动弹珠移动至薄片的凹槽中,进而固定住薄片,薄片会锁定圆杆,可进行防盗,这种方法原理简单,不对锁内部结构造成破坏,方便人们使用,可将物体放置第一方形槽中,运用圆杆进行固定,转动钥匙,与圆柱内部的结构相连接,可带动复位弹簧向一侧移动,通过复位弹簧带动薄片向一侧移动,从而分离将圆柱与薄片分离,可抽出圆杆,即可打开锁,圆锥块为插入圆孔提供方便,减少人们的操作时间,第一圆柱用于与薄片的形槽相连接,主要用于固定薄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锁具本体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锁定块结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薄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圆柱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锁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锁定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锁具本体;2、第一方形槽;3、半圆形凹槽;4、底板;5、圆孔;6、钥匙孔;7、钥匙;8、方形凹槽;9、锁定块;10、锁芯;11、圆柱形凹槽;12、气囊;13、第三方形槽;14、第二方形槽;15、固定杆;16、第一圆柱;17、第二圆柱;18、圆锥块;19、第三圆柱;20、防盗孔;21、圆环;22、固定板;23、方形孔;24、薄片;25、凹槽;26、U形槽;27、固定薄片;28、长方形薄片;29、L形薄片;30、圆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械锁,包括锁具本体1、底板4、锁定块 9、锁芯10、圆杆15和钥匙7,所述锁具本体1底部连接有底板4,锁具本体1一侧设置有第一方形槽2,锁具本体1上设置有半圆形凹槽3,半圆形凹槽3两侧分别设置有圆孔5和钥匙孔6,锁具本体1内部设置有方形凹槽8和圆柱形凹槽11,方形凹槽8中放置有锁定块9,圆柱形凹槽11中放置锁芯10,锁芯10与圆柱形凹槽11之间为空心层,空心层内设置有气囊12,气囊12内设置有液体,锁芯10与锁定块9相连接,锁定块9底部设置有圆柱槽,圆杆15穿过圆孔5与圆柱槽连接,圆柱槽一侧与第二方形槽14连接,第二方形槽14一侧穿过锁定块9,锁定块9上设置有第三方形槽13,第三方形槽13一端与第二方形槽14连接,锁定块9一侧设置有防盗孔20,防盗孔20内部设置有弹珠,防盗孔20一端与第二方形槽14连接,方形凹 8和圆柱形凹槽11用于固定住锁定块9和锁芯10,提高锁具本体1的稳定性,气囊12用于保护锁具本体1,若锁芯10被破坏时,气囊12中的液体会流出,导致内部压力会减小,带动弹珠移动至薄片24的凹槽25中,进而固定住薄片24,薄片24会锁定圆杆15,可进行防盗,这种方法原理简单,不对锁内部结构造成破坏,方便人们使用,可将物体放置第一方形槽2中,运用圆杆15进行固定,为了更好的达到防盗效果,我们可以还可以在锁具本体1上添加包括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固定在半圆形凹槽3内,所述报警装置3上的触发按钮与气囊12开关相连,此时气囊12环绕在锁具本体1外周上,当气囊12破损导致内部压力会减小,气囊12开关就会牵动报警装置,使得报警装置报警。

进一步的,所述锁芯10包括固定板22和圆柱30,固定板22内部设置有方形孔23,方形孔23内部放置薄片24,薄片24一侧设置有复位弹簧,固定板22一端为倾斜形状,固定板22 另一端与圆柱30固定连接,圆柱30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环21,圆柱30底部设置有圆柱凹槽,钥匙7穿过钥匙孔6与圆柱凹槽连接,转动钥匙7,与圆柱30内部的结构相连接,可带动复位弹簧向一侧移动,通过复位弹簧带动薄片24向一侧移动,从而分离将圆柱15与薄片24分离,可抽出圆杆15,即可打开锁。

进一步的,所述圆杆15由圆锥块18、第一圆柱16、第二圆柱17和第三圆柱19组成,第二圆柱17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三圆柱19,其中一个第三圆柱19的一端与第一圆柱16固定连接,第一圆柱16的一端与圆锥块18固定连接,圆锥块18为插入圆孔5提供方便,减少人们的操作时间,第一圆柱16用于与薄片24的形槽相连接,主要用于薄片24。

进一步的,所述薄片24包括固定薄片27、L形薄片29和长方形薄片28,固定薄片27一端与L形薄片29和长方形薄片28固定连接,固定薄片27另一端设置有U形槽26,固定薄片 27一侧设置有凹槽25,固定薄片27上设置有固定孔,凹槽25用于放置弹珠,弹珠可将薄片 24固定住。

具体的,该种机械锁工作原理是,将物体沿第一方形槽2中放置,将圆杆15沿圆孔5插入固定槽中,直至不能插动为止,此时,将薄片24沿第二方形槽14插入,薄片24插在圆杆 15上,从而上锁,打开时,转动钥匙,与圆柱30内部的结构相连接,可带动复位弹簧向一侧移动,通过复位弹簧带动薄片24向一侧移动,从而分离将圆柱15与薄片24分离,可抽出圆杆15,即可打开锁;当破坏锁体时,气囊12中的液体会流出,导致气囊12压力会减小,会带动弹珠移动至薄片24的凹槽25中,进而固定住薄片24,薄片24会锁死圆杆15,会导致部分结构破坏掉,锁无法开启,这种方法原理简单,方便人们使用且能够有效地进行防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