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和电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90236发布日期:2020-04-07 20:27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门锁和电气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气设备的门锁,具体的说涉及能够被安装在电气设备的面板上的门锁。



背景技术:

门锁可用于锁住电气设备(如洗衣机)的门。在门锁上设有门钩孔,而门锁被安装在电气设备的面板上。这样,当安装在电气设备门上的锁钩插入门钩孔时,门锁中的锁定机构就可以锁住电气设备门上的锁钩,从而将电气设备的门锁定在电气设备的面板上。

本申请能为电气设备(如洗衣机)提供一种安装可靠并且便于安装和拆卸的门锁。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不需要螺丝进行加固就能安装的门锁,从而也不需要在电气设备的面板上为螺丝设置定位孔,以达到安装方便,并且达到安装精度高、稳定性好,以及装配美观的技术效果。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门锁,包括:壳体;门钩孔主体,所述门钩孔主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门钩孔主体包括顶部和相对设置的第一对侧壁,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对侧壁,所述第一对侧壁和所述第二对侧壁分别从所述顶部的下面向下延伸而形成;一对卡缘,所述一对卡缘包括第一卡缘和第二卡缘,所述一对卡缘从所述门钩孔主体的所述顶部分别从所述第一对侧壁向外延伸出;凹槽,所述凹槽从所述第一卡缘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和锁头,所述锁头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下方,所述锁头能够移入或移出所述凹槽;其中,所述壳体从所述第二对侧壁的外侧分别延伸出一对第一接触面和一对第二接触面,所述一对第二接触面分别由所述一对第一接触面的远端向下倾斜延伸形成,所述一对第一接触面和所述一对第二接触面的交接处形成一对支撑部。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一对第二接触面为从所述一对第一接触面向下延伸的斜面,所述一对第二接触面与所述一对第一接触面的延长面之间形成锐角。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门锁通过所述门钩孔主体被安装在安装面板的安装孔中,所述安装孔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对边沿,所述一对边沿包括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所述门钩孔主体的所述第一卡缘用于安装在所述安装孔的所述第一边沿上,所述门钩孔主体的所述第二卡缘用于安装在所述安装孔的所述第二边沿上;其中,在安装过程中,当所述锁头挂在所述安装孔的所述第一边沿上时,所述一对第二接触面与所述安装面板接触。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当所述门钩孔主体绕所述支撑部转动时,所述锁头移入所述凹槽,所述一对第一接触面与所述安装面板接触;当所述门钩孔主体向所述安装孔的所述第二边沿移动时,所述锁头移出所述凹槽。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第二卡缘的下表面与所述一对第一接触面之间具有预定距离,所述预定距离与所述安装面板的厚度匹配。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门锁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安装在所述壳体下方;和悬臂,所述悬臂横向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处于所述门钩孔主体的所述第一对侧壁中的第一侧壁的外侧,所述锁头设置在所述悬臂上部。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悬臂的近端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悬臂从所述基座横向延伸出,所述悬臂的远端为自由端,所述锁头连接在所述悬臂靠近所述远端的一侧。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悬臂的所述远端具有操作部,通过抬起所述操作部,使得所述悬臂的所述远端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所述锁头向上运动。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悬臂具有弹性,所述悬臂弹性变形能够使得所述锁头移入所述凹槽。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锁头包括向外延伸的钩缘,当所述锁头挂在所述安装孔的所述第一边沿上时,所述钩缘挂住所述安装孔的所述第一边沿。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门锁还包括:导槽,所述第一对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导槽由所述第一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导槽的外侧设有向下延伸的导轨;所述悬臂的内侧设有向下延伸的滑槽;所述悬臂上的所述滑槽与所述导槽上的所述导轨相互滑动,用于引导所述锁头的上下移动。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凹槽具有宽度,所述宽度能够容纳所述锁头。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门钩孔主体是长方形的;所述门钩孔主体上设有门钩孔;所述一对卡缘设置在所述门钩孔主体长度方向的两侧。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电气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所述门锁;其中所述门锁的所述门钩孔主体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

根据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电气设备为洗衣机。

本申请的门锁及电气设备,门锁通过门钩孔主体被安装在安装面板的安装孔中,不需要螺丝进行加固,从而也不需要在电气设备的面板上为螺丝设置定位孔,安装精度高,稳固性好,并且装配后比较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门锁100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门锁100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门锁100的主视图;

图4为图1中门锁100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门锁100沿a-a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门锁100的分解立体结构图;

图7为壳体130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a和图8b为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看时基座1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a-9c示出将门锁100安装到电器设备的安装面板950上的过程;

图10a-10b为安装面板950上的安装孔952的两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a-11b为将门锁100安装到安装面板950上的过程中,安装孔952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申请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内”、“外”、“远”、“近”等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的方位,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在可能的情况下,本申请中使用的相同或者相类似的附图标记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申请门锁100的立体结构图,用于说明本申请门锁100的总体结构;其中虚线框151和虚线框152分别示出了局部放大的结构图,用于显示一对第一接触面(第一接触面127.1和127.2)和一对第二接触面(第二接触面129.1和129.2)的具体结构。

如图1所示,门锁100包括位于上部的壳体130和位于壳体130下部的并与其相衔接的基座110。在门锁100左侧的壳体130上设有门钩孔主体101,门钩孔主体101上设有门钩孔102,门钩孔102用于接收电气设备门上的锁钩(未示出)。作为一个示例,门钩孔主体101为长方形,在其他示例中门钩孔主体101也可以为正方形等其他形状。门钩孔主体101具有顶部109,从顶部109的下面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对侧壁,包括左侧壁、右侧壁,和第二对侧壁,包括前侧壁和后侧壁。因为门钩孔主体101的阻挡,图1中未能示出左侧壁、右侧壁,它们的具体结构在图3中示出,参见图3中的308.1和308.2。同样的,图1中也未能示出前侧壁和后侧壁,它们的具体结构在图2中示出,参见图2中的208.3和208.4。在顶部109对称于其宽度方向(或左右方向)从左侧壁(参见图3中的308.1)和右侧壁(参见图3中的308.2)分别向外侧延伸出一对相对设置的卡缘103.1,103.2(左卡缘或第一卡缘103.1;右卡缘或第二卡缘103.2)。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门钩孔主体101上的卡缘103.1,103.2,门锁100能够被安装在电气设备的面板950上的安装孔952中(参见图10a、10b、11a和11b)。

如图1所示,在壳体130的左侧设置有悬臂161,悬臂161设置在基座110上,并从壳体130后部左侧沿着壳体130的宽度方向向前延伸,以使得大致上悬臂161位于门钩孔主体101的左侧壁(即第一侧壁,参见图3中的308.1)的外侧,并且位于第一卡缘103.1下方。悬臂161的远端165(即前端165)为自由端。作为一个示例,悬臂161由弹性材料(例如塑料)制成,以使得悬臂161具有一定弹性,能够发生弹性形变。所以,当悬臂161的远端165承受一个力时,悬臂161能够发生形变,从而上下移动。

如图1及虚线框151和152所示,在门钩孔主体101前后两侧的壳体130上设有两对接触面,在安装过程中两对接触面先后与安装面板950接触。具体的说,在前侧壁(参见图2中的208.3)的前侧设有第一接触面127.1、第二接触面129.1和支撑部128.1,同样的在后侧壁(参见图2中的208.4)的后侧设有第一接触面127.2、第二接触面129.2和支撑部128.2。其中,第二接触面129.1由第一接触面127.1的左端(即远端)向下倾斜延伸形成。相似的,第二接触面129.2由第一接触面127.2的左端(即远端)向下倾斜延伸形成。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接触面129.1和第一接触面127.1的交接处形成支撑部128.1;在第二接触面129.2和第一接触面127.2的交接处形成支撑部128.2。在本申请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面127.1和127.2即壳体130的上表面,因此支撑部128.1和支撑部128.2具有相同的纵向高度(即上下方向)。作为一个示例,第二接触面129.1和129.2为斜面,并且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以使得它们能够一起用于与安装面板950接触。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接触面129.1与第一接触面127.1的延长面之间形成α角(即第二接触面129.1的倾斜角度),同样的,第二接触面129.2也具有同样的倾斜角度α。其中α角为锐角,作为一个示例,α角为15°左右。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部也可以为其他的结构,第一接触面的近端和第二接触面的远端分别连接至支撑部。

在安装过程中,当门钩孔主体101的左卡缘103.1穿过安装面板950上的安装孔952后,一对第二接触面129.1和129.2先与安装面板950接触(参见图9a),然后使门锁100绕着支撑部128.1和128.2转动,此时一对第二接触面129.1和129.2离开安装面板950,而一对第一接触面127.1和127.2与安装面板950接触(参见图9b)。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一对第二接触面129.1和129.2也可以由一对第一接触面127.1和127.2的左端垂直倾斜延伸形成。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一对第二接触面129.1和129.2也可以不为斜面,而为弯曲面等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些情况下,在安装过程中,一对第二接触面129.1和129.2也可能不与安装面板950接触,只要使得门锁100能够绕着支撑部128.1和128.2转动,并在转动后使一对第一接触面127.1和127.2能够与安装面板950接触即可。

图2为图1中门锁100的左视图,用于示出门钩孔主体101、悬臂161和锁头233的相对位置关系。

如图2所示,门锁100还包括锁头233。锁头233设置在悬臂161上,其位置处于门钩孔主体101的左卡缘103.1的下方。在将门锁100安装到安装面板的过程中,当锁头233沿大致竖直方向(即与门锁100主体垂直的方向)上下移动时,悬臂161能够发生弹性形变或者复原。在本实施例中,悬臂161具有近端163(即后端163)和远端165(即前端165),锁头233连接在悬臂161靠近远端165一侧的上部,该部位能相对较容易的发生弹性形变。具体来说,当锁头233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而移入左卡缘103.1的下表面上的凹槽531(参见图5)中时,悬臂161会发生向上的弹性形变,所以悬臂161存在向下的弹性复原力;当外力作用撤销时,锁头233在弹性复原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以移出左卡缘103.1的下表面上的凹槽531(参见图5),悬臂161复原至图2所示的位置。

图3为图1中门锁100的主视图,用于示出锁头233和门钩孔主体101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锁头233具有向悬臂161的外侧壁307的左侧伸出的钩缘313。作为一个示例,当门锁100相对于安装面板950水平放置时,壳体130的顶表面(即一对第一接触面127.1和127.2)保持水平位置,钩缘313的下表面处于壳体130的顶表面(即一对第一接触面127.1和127.2)的下方,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在钩缘313和壳体130的顶表面之间具有距离d1。

而当门锁100相对于安装面板950以α角度(即一对第二接触面129.1和129.2的倾斜角度)倾斜时,一对第二接触面129.1和129.2相对于安装面板950处于水平位置,此时钩缘313的下表面处于一对第二接触面129.1和129.2的上方,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在钩缘313和一对第二接触面129.1和129.2之间的距离为安装面板950的厚度(参见图9a)。由此,能够在锁头233尚未向上移动时,锁头233就能挂住安装孔952的左边沿902的上表面,此时一对第二接触面129.1和129.2与安装面板950的下表面接触(仍然参见图9a)。

仍然如图3所示,门钩孔主体101具有左侧壁308.1和右侧壁308.2,卡缘103.1从左侧壁308.1上向外延伸而出,卡缘103.2从右侧壁308.2上向外延伸而出。作为一个示例,门钩孔主体101的左侧壁308.1即壳体130的左表面。一对第二接触面129.1和129.2分别从一对第一接触面127.1和127.2倾斜地延伸至左侧壁308.1。

图4为图1中门锁100的俯视图,用于更清楚的示出门钩孔主体101、一对第一接触面127.1,127.2和一对第二接触面129.1,129.2的相对位置。如图4所示,第一接触面127.1和第二接触面129.1设置在门钩孔主体101的前侧的壳体上,并且第一接触面127.1设置在第二接触面129.1的右侧。第一接触面127.2和第二接触面129.2设置在门钩孔主体101的后侧的壳体上,并且第一接触面127.2设置在第二接触面129.2的右侧。

图5为图4中门锁100沿a-a线的剖视图,用于示出门钩孔主体101和锁头233的更具体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配合关系。如图5所示,在左卡缘103.1的顶部背面(或下表面)设有凹槽531,用于容纳锁头233。其中,凹槽531的宽度为h,宽度h与锁头233的宽度匹配,并且锁头233的钩缘313的高度(即钩缘313的上表面542与下表面541之间的距离)也与凹槽531的深度(即凹槽531的槽底536与左卡缘103.1的下表面545之间的距离)匹配,以使得凹槽531中能够容纳锁头233,并且当锁头233上下移动时,钩缘313能够移入或者移出凹槽531。作为一个示例,锁头233的宽度与凹槽531的宽度h相同或略小于凹槽531的宽度h,锁头233的钩缘313的高度也与凹槽531的深度相同或略小于凹槽531的深度。在如图5所示的示例中,凹槽531的深度为d3,锁头233的钩缘313的高度也为d3,以使得当锁头233移入凹槽531内时,钩缘313的下表面541与左卡缘103.1的下表面545能够几乎平齐。

如图5所示,相互衔接的壳体130和基座110之间形成容腔,用于容纳门锁的部件。其中,在近端(即左侧)的由壳体130的基座110形成的容腔中容纳有锁定和释放电气设备门的执行部件,包括凸轮521。当安装在电气设备门上的锁钩(未示出)进入门钩孔主体101内时,凸轮521可以锁住锁钩,从而使电气设备的门(未示出)被锁定在电气设备的安装面板950上。在远端(即右侧)的由壳体130的基座110的容腔中容纳有控制执行部件的控制部件(例如开关盒520),在此不做详细的描述。

仍然如图5所示,门钩孔主体101的第二卡缘103.2的下表面与壳体的顶表面(即第一接触面127.1和127.2)之间具有预定距离d2,该预定距离d2与所述安装面板950的厚度匹配。在安装完成后,第一接触面127.1和127.2能够与安装面板950的下表面接触,并且第二卡缘103.2的下表面能够与安装面板950的上表面接触。从而在安装完成后,门锁100不能在安装面板950上进行上下移动。

锁头233的右侧连接有一内侧壁532(即图8a中的滑块820的内侧壁532),内侧壁532与门钩孔主体101的右侧壁308.2的距离为w1。锁头233的外侧壁534(即锁头233的左表面)与门钩孔主体101的右侧壁308.2的距离即为h+w1。因为h+w1为安装孔952的长度l3(或略小于安装孔952的长度),门钩孔主体101和锁头233的共同作用使得门钩孔主体101和锁头233插入安装孔952后,钩缘313的外侧壁534和门钩孔主体101的右侧壁308.2分别抵住安装孔952的两个边沿902,904,使得门钩孔主体101上的卡缘103.1,103.2不能退出安装孔952,门锁100不能在安装面板950上进行左右移动,从而将门锁100固定在面板950上(参见图9c)。

图6为图1中门锁100的分解立体结构图,将壳体130和基座110分离,用于示出壳体130和基座110的更具体的结构,以及说明壳体130和基座110上的互相配合的部件。

如图6所示,壳体130和基座110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作为一个示例,基座110上设有卡扣619.1,619.2,619.3和619.4以及卡孔617.1,壳体130上设有相应的卡孔或卡扣结构(图中未示出)。当基座110从壳体130的下部插入时,相应的卡扣和卡孔互相配合,将基座110连接在壳体130的下部。

门钩孔主体101的左侧壁308.1上设有导槽636,用于引导锁头233移入或移出凹槽531。作为一个示例,导槽636由左侧壁308.1向内(即朝向右侧壁308.2方向)凹陷形成。导槽636能够与悬臂161上的滑块820上的沿纵向延伸(即上下方向延伸)的滑槽815.1和815.2配合(参见图8a),从而引导锁头233在导槽636中的上下移动,从而使得锁头233能够移入或移出凹槽531中。

图7为图6所示的壳体130从仰视的角度来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用于进一步示出门钩孔主体101更多的结构细节。

如图7所示,导槽636具有槽底735,在导槽636相对两侧的左侧壁308.1上设有沿纵向延伸(即上下方向延伸)的导轨716.1和716.2。其中,导轨716.1和716.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以使得悬臂161上的滑块820(参见图8a)能够插入导槽636中,与导轨716.1和716.2配合滑动。在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导槽636与凹槽531连通。并且,导轨716.1和716.2向上延伸至凹槽531中,使得导轨716.1和716.2在与悬臂161上连接的滑块820配合滑动时,具有一定的滑动距离。

如图7所示,在壳体130内的门钩孔主体101下方还包括凸轮521,凸轮521能够转动。

图8a和图8b为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看时基座1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用于显示悬臂161上更多的结构细节。其中图8a为从上向下看时基座110的具体结构,图8b为从下向上看时基座110的具体结构。

如图8a和8b所示,悬臂161设置在基座110的侧面,悬臂161的近端163(后端)连接在基座110的后侧部,远端165(前端)不与基座110连接,形成自由端。悬臂161是由近端163(后端)在基座110的外侧壁891的外部延伸至远端165(前端)而形成的,在远端165(前端)向内拐弯以形成操作部867。悬臂161具有内侧壁892和外侧壁307。悬臂161的上方设有锁头233,内侧壁892设有滑块820,滑块820用于与壳体130上的导槽636配合滑动,以带动锁头233移动。作为一个示例,滑块820连接在锁头233的内侧(即图8a中的锁头233的右侧),以使得悬臂161上的结构更加紧凑。

滑块820的两侧具有沿纵向延伸的滑槽815.1和815.2,使得滑块820的中部形成脊形部分。其中,滑块820能够被容纳在导槽636中,而导槽636外侧的导轨716.1和716.2则能够被容纳在滑槽815.1和815.2中,使得滑块820和导槽636之间能够相互滑动,从而引导锁头233的上下移动。在滑块820上的滑槽815.1和815.2与导槽636上的导轨716.1和716.2配合滑动时,滑块820的内侧壁532紧贴导槽636的槽底。

当然,滑块820也可以不连接在锁头233的背面,而设置在悬臂161上的其他部位,导槽636和导轨716.1和716.2设置在壳体130上相应的其他部位即可。

作为一个示例,在将门锁100从安装面板950上拆卸下来时,操作人员可以抬起操作部867,使得悬臂161的远端165向上运动,带动锁头233移入凹槽531中,在安装面板950的左边沿902处让出一定空间,使得门锁100可以向左移动,由此门锁100能够倾斜以后进行拆卸(参见图9b和9a)。

图9a-9c示出将门锁100安装到电器设备的安装面板950的安装孔952中的过程。其中,图9a示出了当锁头233挂在安装孔952的左边沿902上时,第二接触面129.1与安装面板950接触时,门锁100与安装面板950的相对位置;图9b示出了当门钩孔主体101绕支撑部128.1转动时,第一接触面127.1与安装面板950接触时,门锁100与安装面板950的相对位置;图9c示出了当门钩孔主体101向安装孔952的右边沿904移动时,门锁100与安装面板950的相对位置。

如图9a所示,首先,操作人员将门钩孔主体101对准安装面板950上安装孔952,然后将门锁100倾斜一定角度,以将门钩孔主体101上的左卡缘103.1先伸过安装孔952,并且将锁头233挂在左边沿902上,锁头233的钩缘313能够抵靠在左边沿902的上表面。但是悬臂161和锁头233未受到外力作用,锁头233位于凹槽531外,与凹槽531的槽底536之间间隔一段距离。此时,门钩孔主体101前、后两侧的一对第二接触面129.1和129.2分别与安装面板950在安装孔952前、后两侧的下表面接触,而一对第一接触面127.1和127.2不与安装面板950接触,门锁100的倾斜角度即为第二接触面129.1和129.2的倾斜角度α。

因此,在门锁100以一定角度倾斜的时候,钩缘313与安装面板950的上表面接触,而一对第二接触面129.1和129.2与安装面板950的下表面接触。

此时,对安装面板950上的安装孔952起作用的长度是锁头233的左侧壁(即悬臂161的外侧壁307)和门钩孔主体101的右卡缘103.2之间的距离在安装面板950上的投影长度l1。此时,投影长度l1小于安装孔952的长度l3足够大,所以门钩孔主体101上的右卡缘103.2能够进入或退出安装孔952。

当操作人员对门锁100在支撑部128.1和128.2右侧的部分施加向上的作用力时,门锁100以支撑部128.1和128.2为支点逆时针转动,使得门钩孔主体101上的右卡缘103.2能够穿过安装孔952。需要说明的是,对门锁100施加的作用力无需限定具体的施力部位,同时施加的作用力也可以不为竖直向上,只要该作用力具有向上的分力即可,因此在狭小的空间内,仍旧能够很方便地施加该作用力。

如图9b所示,当门锁100以支撑部128.1和128.2为支点逆时针转动时,门钩孔主体101的左卡缘103.1朝向安装面板950方向向下运动,右卡缘103.2向上运动以穿过安装孔952的右边沿904,直至一对第二接触面129.1和129.2离开安装面板950,而一对第一接触面127.1和127.2与安装面板950的下表面接触。此时,锁头233的钩缘313的下表面541压紧安装面板950的左边沿902的上表面,使得锁头233受到向上的反作用力,锁头233相对于门钩孔主体101向上移动,从而使得锁头233移入凹槽531内。此时悬臂161发生弹性变形,悬臂161存在向下的弹性复原力,锁头233具有向下运动以移出凹槽531的倾向。

此时,对面板950上的安装孔952起作用的长度是悬臂161的外侧壁307和门钩孔主体101的右侧壁308.2之间的距离,即第二距离l2。此时,第二距离l2小于安装孔952的长度l3足够大,所以门钩孔主体101上的左卡缘103.1,右卡缘103.2和锁头233能够进入或退出安装孔952。

当操作人员对门锁100的左侧施加向右的推力时,门锁100从图9b的位置运动至图9c的位置。

如图9c所示,当操作人员向右移动门锁100时,门钩孔主体101的右侧壁308.2抵靠安装孔952的右边沿904,使得右卡缘103.2卡合在右边沿904上。在此过程中,仍然保持一对第一接触面127.1和127.2与安装面板950的下表面接触。此时锁头233的钩缘313的下表面541不再压紧安装面板950,即不再受到安装面板950的作用力。此时,悬臂161的弹性复原力带动锁头233向下移动,移出凹槽531,同时发出啪嗒的响声,使得操作者知道安装到位。

当安装完成后,锁头233的外侧壁534(即锁头233的左表面)与门钩孔主体101的右侧壁308.2的距离即为h+w1刚好为安装孔952的长度l3(或略小于安装孔952的长度),使得门锁100在安装孔952的长度方向上不能移动。门钩孔主体101宽度的两侧的宽度与安装孔952的宽度相同,所以门锁100在安装孔952的宽度方向上也不能移动。而且,门钩孔主体101上的卡缘103.1,103.2处于安装孔952的上方,且其外壁之间的距离大于安装孔952的长度,从而门锁100在安装孔952的上下方向上也不能移动,并无法从安装孔952中脱出。所以,门锁100在安装孔952左右、前后和上下方向上都不能移动,即被紧固在安装孔952内。

图10a-10b为安装面板950上的安装孔952的两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从前述如图9c所示的状态可知,当门锁100完全固定在安装孔952内时,右卡缘103.2一定卡合在安装孔952的右边沿904上,因为右卡缘103.2具有一定跨度,所以会覆盖右边沿904的一段区域。

所以在如图10a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显示门锁100是否完全紧固在安装孔952内,申请人在安装孔952的右边沿904上设置指示孔1011。当门锁100完全紧固在安装孔952内时,指示孔1011会被右卡缘103.2覆盖而无法肉眼可见;反之,当门锁100没有正确或完全安装在安装孔952上,肉眼就会看见指示孔1011。因此指示孔1011可以指示门锁100的安装状态。

在如图10b所示的实施例中,指示孔1011被设置成指示槽1012。指示孔1011和安装孔952是不连通的,而指示槽1012与安装孔952连通。

事实上,指示孔1011和指示槽1012可以有多种替代方案,例如用油漆或颜料画出不同颜色的指示区域,或是其他方式标定的指示记或痕迹皆可。这种指示标记具有相同的作用,即是在门锁100被正确且完整安装时,指示标记被右卡缘103.2覆盖。

图11a-11b为将门锁100安装到安装面板950上的过程中,安装孔952的状态示意图。图11a所示的为图9b所示的状态时,右卡缘103.2尚未推至卡合安装孔952的右边沿904,此时锁头233移入凹槽531中,门锁100还是处于松动的状态,可以从安装孔952中取出。此时指示槽1012(指示孔1011与之相同)肉眼可见,表示门锁100并未完全到位或正确安装。

如图11b所示为图9c所示的状态,此时将门锁100向下移动(图9c中是向右移动),此时锁头233的钩缘313的下表面541不再压紧安装面板950。悬臂161的弹性复原力带动锁头233向下移动,移出凹槽531,门锁100即被紧固在安装孔952中。在不抬起悬臂161的操作部867,使锁头233移入凹槽531中的情况下,在安装面板950前面是无法取出门锁100的。此时指示槽1012被右卡缘103.2覆盖而无法肉眼可见,表示门锁100已经完全或正确安装在安装孔952中。

当安装面板950在安装门锁100的一侧的空间狭小时,操作人员可以对门锁100在支撑部右侧的任何部位施加压力,可使得门锁100能够绕支撑部转动,通过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分别与安装面板950接触,使得锁头233移入或移出凹槽531中,进而将门锁100的门钩孔主体101安装到安装面板950上。而且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抬起操作部867使得门锁便于拆卸。本申请不仅能够使操作人员安装门锁的动作更加简单、容易实现,而且更加适合于在空间狭小的情况下安装门锁。

尽管参考附图中出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将对本申请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申请教导的精神和范围和背景下,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门锁结构可以有许多变化形式。本领域技术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有不同的方式来改变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中的实施例结构,均落入本申请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