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6293发布日期:2019-08-17 02:2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五金锁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锁。



背景技术:

智能门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的基础上改进的,在用户安全性、识别、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简便化的锁具。智能门锁是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

智能门锁区别于传统机械锁,是具有安全性,便利性,先进技术的复合型锁具。

磁卡、射频卡(非接触类,安全性较高,塑料材质,配置携带较方便,价格低廉);使用非机械钥匙作为用户识别id的成熟技术,如:指纹锁、虹膜识别门禁(生物识别类,安全性高,不存在丢失损坏;但不方便配置,成本高);tm卡(接触类,安全性很高,不锈钢材质,配置携带极为方便,价格较低);在以下场所应用较多:银行,政府部门(注重安全性),以及酒店,学校宿舍,居民小区,别墅,宾馆(注重方便管理)。

现在市面上的推拉锁体结构复杂,各个零件配合不够紧密,通用性弱。

同时,生活中的门分内开门和外开门,所以新型智能推拉锁需要在开门过程中切换推开门和拉开门,内开门为门外锁推开门,门内锁拉开门;外开门为门外锁拉开门,门内锁推开门。

现在市面上的智能推拉锁在推开门和拉开门切换时,都需要拆卸锁体,切换完成后,还需要对锁体进行组装,相当麻烦。

因此,市面上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的智能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锁。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锁,所述智能锁包括推拉锁体;与所述推拉锁体传动连接的推拉模块盒;以及与所述推拉模块盒传动连接的把手;

所述推拉锁体包括由上壳和下壳围成,且内部形成安装腔室的锁体外壳;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且能够伸出到所述锁体外壳外的交叉舌、信号舌和方舌;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的方钢转子;穿过所述方钢转子,且伸出于所述锁体外壳两侧面的方钢转动杆;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锁体外壳相连接的控制板;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控制板相连接的电机;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电机输出端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方舌和交叉舌伸出或者缩回至锁体外壳的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用于驱动所述信号舌伸出至所述锁体外壳外的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方钢转子相配合,用于通过所述方钢转子来控制所述方舌和交叉舌伸出或者缩回至锁体外壳的第三驱动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控制板相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相配合,用于信号触发的第二微动开关、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三微动开关;

所述推拉模块盒包括由上盖和下盖围成,且内部形成安装腔室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一端露出于所述壳体的推拉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一端露出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推拉板传动连接的方钢;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壁上,且与所述方钢相配合,用于锁定方钢转动的室外反锁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一端露出于所述壳体外,用于锁定方钢转动的室内反锁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推拉板相配合,且露出于所述壳体外,用于实现内外开门推拉方式切换的切换装置;

所述方钢转动杆插入在方钢内,带动所述方钢转动;所述室外反锁装置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之间还设有一用于连接两者,且保证两者同步转动的传动扁钢;

所述方钢转子的其中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方钢转子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方钢转子由依次叠加的第一转子单元、第二转子单元和第三转子单元组成,所述第一卡槽处于所述第一转子单元、第二转子单元和第三转子单元上,所述第二卡槽处于所述第二转子单元上;

所述方钢旋转杆包括相互卡接的门外方钢与门内方钢,所述门外方钢与门内方钢处于同一轴线、且可相互独立的转动,所述方钢转子套设在所述门外方钢与门内方钢的连接处,所述门外方钢转动时能带动第一转子单元转动,所述门内方钢转动时能带动第二转子单元与第三转子单元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上的锁芯挑杆;设置在所述锁芯挑杆上,且无法绕所述锁芯挑杆周向转动,且与所述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上,与所述方舌传动连接,且与所述锁芯挑杆相配合,在所述锁芯挑杆的运动下,带动所述方舌伸出或者缩回至所述锁体外壳内的方舌传动杆;以及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传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交叉舌伸出或者缩回至所述锁体外壳的交叉舌驱动装置;

所述交叉舌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上,且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上的顶杆;转动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顶杆相配合的第一交叉舌挑杆;转动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第一交叉舌挑杆一端相配合,通过所述第一交叉舌挑杆控制其转动的第二交叉舌挑杆;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第二交叉舌挑杆相配合,通过所述第二交叉舌挑杆控制其转动,且与所述交叉舌相配合的交叉舌挡板;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第一交叉舌挑杆相配合的第一复位装置;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第二交叉舌挑杆相配合的第二复位装置;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交叉舌挡板相配合的第三复位装置,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交叉舌相配合的第四复位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上,且与所述控制板相连接的光电开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信号舌相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相配合的连接杆;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连接杆相配合的限位块;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杆外侧,且与所述限位块相配合,用于将所述信号舌推出至所述锁体外壳外的压簧;

所述连接杆上端直径小于压簧的内径,所述连接杆下端直径大于所述压簧的内径,所述连接杆直径大于压簧内径的外侧壁上还设有一与所述第一交叉舌挑杆相配合的按压块;

所述第二交叉舌挑杆和所述交叉舌挡板通过外侧壁接触,在所述第二交叉舌挑杆转动的过程中带动交叉舌挡板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内,与所述方钢转子相配合的方钢连动挑杆;以及一端设置在所述方钢连动挑杆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锁芯挑杆上的第一扭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微动开关和所述锁芯挑杆相配合,用于判断所述锁芯挑杆的位置状态;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和所述连接杆上端相配合,用于判断所述连接杆的位置状态;所述第三微动开关和所述方舌传动杆相配合,用于判断所述锁芯挑杆的位置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装置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推拉板上,与所述推拉板运动方向相垂直的腰形凹槽;设置在所述腰形凹槽底部,且贯穿至所述推拉板另一端面的腰形通孔;设置在所述腰形凹槽内,与所述腰形凹槽相配合的调节块;设置在腰形通孔另一侧,与所述调节块相连接,用于限制所述调节块滑出所述腰型凹槽的限位栓;设置在所述调节块上,与所述调节块固定连接的推拉头;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推拉头相配合的调节通孔;所述调节通孔包括一能够让所述调节头在其内滑动的第一水平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通孔一端,且与所述第一水平通孔相垂直设置的竖直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竖直通孔另一端,与所述竖直通孔垂直设置,且其竖直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水平通孔错开的第二水平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外反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方钢外侧壁上的室外反锁凹槽;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壁上,与所述室外反锁凹槽相配合,且能够沿着所述推拉板移动方向移动的室外限位板;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壁上,位于所述室外限位板一侧,与所述室外限位板相配合,用于控制所述室外限位板运动至与所述室外反锁凹槽内,限制所述方钢转动,且通过钥匙驱动的驱动凸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壁上,用于将所述室外限位板复位到原位置的复位装置;

所述复位装置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壁上的扭簧;以及设置在所述室外限位板上卡接槽;所述扭簧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外侧壁上,另一端卡接在所述卡接槽内;当所述室外限位板与所述室外反锁凹槽卡接状态时,所述扭簧内储存有弹性势能;

所述室外反锁装置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驱动块相连接的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且一端露出于所述壳体外,与备用钥匙相配合的备用驱动块;

所述驱动凸块包括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外侧壁上,且凸出于所述本体外侧壁的圆弧形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反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方钢外侧壁上的室内反锁凹槽;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室内反锁凹槽相配合的室内限位装置;

所述室内限位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室内反锁凹槽相配合,且其上设有驱动杆的旋转凸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上设有与所述驱动杆相配合,且倾斜设置的滑槽的室内调节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室内调节块相配合,能够供所述室内调节块滑动调节的室内调节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拉模块盒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推拉板和所述方钢之间,用于控制切换方钢旋转方向的方钢方向切换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钢方向切换装置包括两条设置在所述推拉板上,且相对设置的调节齿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位于两条所述调节齿条之间,外侧壁设有半圈第一凸齿,且其上设有安装通孔的调节齿;设置在所述方钢外侧壁上,与所述调节齿相互啮合的第二凸齿;设置在所述安装通孔内,与两条所述调节齿条相啮合,能够沿所述安装通孔轴向移动,无法沿着所述安装通孔周向旋转的活动调节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安装柱;以及一端套装在所述安装柱上,另一端与所述活动调节齿相配合,用于限制所述活动调节齿沿着所述安装通孔轴向移动偏移的压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钢转子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限位装置,所述第一限位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方钢转子的转动角度,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块与第一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块的其中一个侧面设置有一导向块;

所述第一转子单元、第二转子单元和第三转子单元的轴向中心处贯穿开设有一用于方钢旋转杆穿过的开口,所述第一转子单元、第二转子单元和第三转子单元可相互独立的转动;

所述门外方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装置,所述门内方钢上设置有第三限位装置,所述第二限位装置与第三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所述方钢旋转杆在所述方钢转子内的轴向运动;

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一设置所述门外方钢上的盲孔,放置在所述盲孔内的第二限位弹簧,处于所述第二限位弹簧上的限位柱,以及一固定在所述盲孔的开口处、用于限制所述限位柱轴向运动压块;

所述门外方钢靠近所述门内方钢的一端轴向延伸设置有卡接柱,所述卡接柱上设置有一环形的卡接槽;所述门内方钢靠近所述门外的一端开设有一用于所述卡接柱插入的卡接孔,以及若干固定在所述卡接孔内、且延伸设置至所述卡接槽内的插销;

所述门外方钢与门内方钢的连接处均环形设置有一避空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推拉锁切换的模块集成到一起,通用性强,操作简单,切换过程无需拆锁,大大方便了使用,同时,增加了市场竞争力;同时,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各个部件紧密配合。通用性强,可装成全自动锁和,前后推拉锁,适合个性定制的开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种智能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种智能锁中推拉锁体省略掉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种智能锁中推拉锁体省略掉方舌传动杆和方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种智能锁中推拉锁体省略掉方舌传动杆和方舌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种智能锁中推拉锁体省略掉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种智能锁中推拉锁通用推拉模块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种智能锁中推拉锁通用推拉模块盒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种智能锁中推拉锁通用推拉模块盒的爆炸图;

图9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种智能锁中推拉锁通用推拉模块盒省略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种智能锁中推拉锁通用推拉模块盒省略上盖和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种智能锁的推拉锁通用推拉模块盒中备用开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种智能锁的推拉锁通用推拉模块盒中方钢方向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种智能锁的推拉锁通用推拉模块盒中室内反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种智能锁的推拉锁通用推拉模块盒中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方钢转子和方钢旋转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方钢转子和方钢旋转杆的俯视图;

图17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图16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方钢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方钢旋转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避空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1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锁,所述智能锁包括推拉锁体1-1;与所述推拉锁体1-1传动连接的推拉模块盒1-2;以及与所述推拉模块盒1-2传动连接的把手1-3。

推拉锁体1-1包括由上壳81和下壳82围成,且内部形成安装腔室的锁体外壳80;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80内,且能够伸出到所述锁体外壳80外的交叉舌90、信号舌100和方舌110;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80内的方钢转子120;穿过所述方钢转子120,且伸出于所述锁体外壳80两侧面的方钢转动杆130;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80内,与所述锁体外壳80相连接的控制板140;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80内,与所述控制板140相连接的电机150;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80内,与所述电机150输出端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方舌110和交叉舌90伸出或者缩回至锁体外壳80的第一驱动装置160;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80内,用于驱动所述信号舌100伸出至所述锁体外壳80外的第二驱动装置170;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80内,与所述方钢转子120相配合,用于通过所述方钢转子120来控制所述方舌110和交叉舌90伸出或者缩回至锁体外壳80的第三驱动装置180;以及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80内,与所述控制板140相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60、第二驱动装置170和第三驱动装置180相配合,用于信号触发的第二微动开关190、第一微动开关200和第三微动开关210。

所述推拉模块盒1-2包括由上盖11和下盖12围成,且内部形成安装腔室的壳体1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且一端露出于所述壳体10的推拉板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且一端露出于所述壳体10,且与所述推拉板20传动连接方钢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外侧壁上,且与所述方钢30相配合,用于锁定方钢30转动的室外反锁装置4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且一端露出于所述壳体10外,用于锁定方钢30转动的室内反锁装置50;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与所述推拉板20相配合,且露出于所述壳体10外,用于实现内外开门推拉方式切换的切换装置60。

所述方钢转动杆130插入在方钢30内,带动所述方钢30转动;所述驱动凸块43和所述锁芯挑杆161之间还设有一用于连接两者,且保证两者同步转动的传动扁钢220。

具体地,本方案在使用时,通过推拉把手,带动推拉板20运动,从而带动推拉模块盒工作,在推拉盒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方钢转动杆130和传动扁钢220带动推拉锁体的运动,实现门的打开或者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60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80上的锁芯挑杆161;设置在所述锁芯挑杆161上,且无法绕所述锁芯挑杆161周向转动,且与所述电机150输出端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齿轮162;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80上,与所述方舌110传动连接,且与所述锁芯挑杆161相配合,在所述锁芯挑杆161的运动下,带动所述方舌110伸出或者缩回至所述锁体外壳80内的方舌传动杆163;以及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80内,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162传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交叉舌90伸出或者缩回至所述锁体外壳80的交叉舌驱动装置164。

电机150转动时,其输出端带动第一驱动齿轮162顺时针转动,由于第一驱动齿轮162和所述锁芯挑杆161周向无法转动,在第一驱动齿轮162的转动下,带动锁芯挑杆161转动,当锁芯挑杆161顺时针转动时,将方舌传动杆163向上顶起,从而带动方舌110缩回至锁体外壳80内,同时,锁芯挑杆161转动后,触发第三微动开关210,第三微动开关210将信号反馈至控制板140,控制板140得到该锁芯挑杆161的位置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方舌传动杆163上端设有与侧向开口的凹槽931,其上中间位置还设有一竖向设置的长条形凹槽932,长条形凹槽932内设有一固定连接在锁体外壳80上的供方舌传动杆163上下运动的方舌滑动杆933;该凹槽931正好与锁芯挑杆161相对应,在两者的配合下,使得方舌传动杆163能够沿着长条形凹槽932上下运动。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交叉舌驱动装置164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80上,且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162相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1641;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齿轮1641上的顶杆1642;转动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80内,与所述顶杆1642相配合的第一交叉舌挑杆1643;转动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80内,与所述第一交叉舌挑杆1643一端相配合,通过所述第一交叉舌挑杆1643控制其转动的第二交叉舌挑杆1644;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80内,与所述第二交叉舌挑杆1644相配合,通过所述第二交叉舌挑杆1644控制其转动,且与所述交叉舌90相配合的交叉舌挡板1645;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80内,与所述第一交叉舌挑杆1643相配合的第一复位装置1646;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80内,与所述第二交叉舌挑杆1644相配合的第二复位装置1647;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80内,与所述交叉舌挡板1645相配合的第三复位装置1648,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80内,与所述交叉舌90相配合的第四复位装置1649;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齿轮162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1641上,且与所述控制板140相连接的光电开关16410。

当第一驱动齿轮162顺时针转动时,带动第二驱动齿轮1641逆时针转动,在第二驱动齿轮1641逆时针转动时,带动顶杆1642也逆时针转动,当其转动过程中,顶杆1642与第一交叉舌挑杆1643相接触,第二驱动齿轮1641继续逆时针旋转,在该过程中,对第一交叉舌挑杆1643施加一个力,在该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交叉舌挑杆1643顺时针转动,此时,第一交叉舌挑杆1643与第二交叉舌挑杆1644连接处被顶起,使得第二交叉舌挑杆1644逆时针转动,由于第二交叉舌挑杆1644外侧壁与交叉舌挡板1645外侧壁接触,且两者的外侧壁皆为圆弧面,当第二交叉舌挑杆1644逆时针转动时,带动交叉舌挡板1645顺时针转动,从而交叉舌挡板1645对交叉舌90的限位解除,交叉舌90在第四复位装置1649的驱动下,向上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交叉舌挑杆1643远离第一交叉舌挑杆1643与所述第二交叉舌挑杆1644连接处的一端设有第一复位装置1646,当顶杆1642与第一交叉舌挑杆1643分离时,此时,在第一复位装置1646的作用下,第一交叉舌挑杆1643恢复到原来位置。

当第一交叉挑杆恢复到原位置时,第二交叉舌挑杆1644在第二复位装置1647的作用下,顺时针旋转,恢复到原始位置。

当第二交叉舌挑杆1644恢复到原始位置后,也带动交叉舌90挡块恢复到原始位置,同时第三复位装置1648会向下施加一个压力,在两者的配合下,将交叉舌90也顶出到锁体外壳80外。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还设计了光电开关16410,该光电开关16410用于判断第一驱动齿轮162和第二驱动齿轮1641的位置关系,将该信号反馈至控制板140。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70包括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80内,与所述信号舌100相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微动开关190相配合的连接杆171;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80内,与所述连接杆171相配合的限位块172;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杆171外侧,且与所述限位块172相配合,用于将所述信号舌100推出至所述锁体外壳80外的压簧17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171上端直径小于压簧173的内径,所述连接杆171下端直径大于所述压簧173的内径,所述连接杆171直径大于压簧173内径的外侧壁上还设有一与所述第一交叉舌挑杆1643相配合的按压块174。

该信号舌100用于开门信号和关门信号的判断,当关门时,信号舌100被压缩在锁体外壳80内,此时的连接杆171上端与第一微动开关200接触,第一微动开关200反馈至控制板140的信号就可以判断为是关门状态,当们打开时,信号舌100在压簧173的作用下,伸出至锁体外壳80外,同时,连接杆171上端与第一微动开关200分离,此时的第一微动开关200反馈至控制板140的信号就判断为开门状态,同时信号舌100被顶出到锁体外壳80的状态时,连接杆171外侧壁上的按压块174代替顶杆1642对第一交叉舌挑杆1643进行按压,使得第一交叉舌挑杆1643不会在第一复位装置1646的作用下,向右上角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交叉舌挑杆1644和所述交叉舌挡板1645通过外侧壁接触,在所述第二交叉舌挑杆1644转动的过程中带动交叉舌挡板1645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装置180包括设置在所述锁体外壳80内,与所述方钢转子120相配合的方钢连动挑杆181;以及一端设置在所述方钢连动挑杆181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锁芯挑杆161上的第一扭簧18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微动开关190和所述锁芯挑杆161相配合,用于判断所述锁芯挑杆161的位置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动开关200和所述连接杆171上端相配合,用于判断所述连接杆171的位置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微动开关210和所述方舌传动杆163相配合,用于判断所述锁芯挑杆161的位置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装置60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推拉板20上,与所述推拉板20运动方向相垂直的腰形凹槽61;设置在所述腰形凹槽61底部,且贯穿至所述推拉板20另一端面的腰形通孔62;设置在所述腰形凹槽61内,与所述腰形凹槽61相配合的调节块63;设置在腰形通孔62另一侧,与所述调节块63相连接,用于限制所述调节块63滑出所述腰型凹槽61的限位栓64;设置在所述调节块63上,与所述调节块63固定连接的推拉头65;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与所述推拉头65相配合的调节通孔66;所述调节通孔66包括一能够让所述调节头在其内滑动的第一水平通孔661;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通孔661一端,且与所述第一水平通孔661相垂直设置的竖直通孔662;以及设置在所述竖直通孔662另一端,与所述竖直通孔662垂直设置,且其竖直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水平通孔661错开的第二水平通孔663。

具体地,需要对其进行内外开门推拉方式切换时,通过改变推拉头65在第一水平通孔661和第二水平通孔663内的位置实现。

当推拉头65位于第一水平通孔661内时,此时的推拉板20只能沿着第一水平通孔661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活动调节齿76顺时针转动,带动调节齿74顺时针转动,最终带动方钢30逆时针旋转。

当将推拉头65从第一水平通孔661沿着竖直通孔662推入到第二水平通孔663内时,此时的推拉头65只能沿着第二水平通孔663向下运动,此时在推拉板20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带动活动调节齿76逆时针转动,带动调节齿74也逆时针转动,最终带动方钢30顺时针转动,实现推拉方式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外反锁装置40包括设置在所述方钢30外侧壁上的室外反锁凹槽41;设置在所述壳体10外侧壁上,与所述室外反锁凹槽41相配合,且能够沿着所述推拉板20移动方向移动的室外限位板42;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0外侧壁上,位于所述室外限位板42一侧,与所述室外限位板42相配合,用于控制所述室外限位板42运动至与所述室外反锁凹槽41内,限制所述方钢30转动,且通过钥匙驱动的驱动凸块43;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0外侧壁上,用于将所述室外限位板42复位到原位置的复位装置4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装置44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壳体10外侧壁上的扭簧441;以及设置在所述室外限位板42上卡接槽442;所述扭簧441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10外侧壁上,另一端卡接在所述卡接槽442内;当所述室外限位板42与所述室外反锁凹槽41卡接状态时,所述扭簧441内储存有弹性势能。

具体地,在室外需要多方钢30进行锁定时,此时,通过旋转驱动凸块43,在旋转的过程中,驱动凸块43上的圆弧形凸起432位置发生变化,在旋转过程中,由于圆弧形凸起432的作用,推动室外限位板42,将室外限位板42向上推起,需要说明的是,室外限位板42上设有与室外反锁凹槽41内的室外限位板42凸起,室外限位板42凸起在推拉板20的作用下,插入到室外反锁凹槽41内,从而限定方钢30的转动。

同时,为了方便室外限位板42的复位,本方案还设定了复位装置44,通过复位装置44,在驱动凸块43转回到原位时,室外限位板42在复位装置44的作用下退回到原位,使得室外限位板42凸起与室外反锁凹槽41分离,从而方钢30在推拉板20的作用下能够再次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外反锁装置40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与所述驱动块相连接的第一齿轮45;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与所述第一齿轮45相啮合的第二齿轮46;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与所述第二齿轮46相啮合,且一端露出于所述壳体10外,与备用钥匙相配合的备用驱动块47。

具体地,本方案还设计了备用驱动块47,当智能模块出现问题时,我们能够通过该备用驱动块47进行机械开锁。

当旋转备用驱动块47时,在备用驱动块47旋转的旋转下,带动第二齿轮46旋转,从而带动第一齿轮45,最终带动驱动凸块43的旋转,从而带动室外限位板42的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凸块43包括本体431;设置在所述本体431外侧壁上,且凸出于所述本体431外侧壁的圆弧形凸起43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反锁装置50包括设置在所述方钢30外侧壁上的室内反锁凹槽51;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与所述室内反锁凹槽51相配合的室内限位装置5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限位装置52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10内,与所述室内反锁凹槽51相配合,且其上设有驱动杆522的旋转凸块521;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其上设有与所述驱动杆522相配合,且倾斜设置的滑槽523的室内调节块524;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与所述室内调节块524相配合,能够供所述室内调节块524滑动调节的室内调节槽525。

具体地,当需要在室内进行反锁时,通过将室内调节块524在室内调节槽525内上下运动,由于室内调节块524上的滑槽523和旋转凸块521上的驱动杆522的作用下,带动旋转凸块521运动,需要说明的是,旋转凸块521上设有与室内反锁凹槽51的旋转凸块521卡接块,当室内调节块524滑动到底部时,旋转凸块521卡接块与室内反锁凹槽51相配合,对方钢30进行锁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拉模块盒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推拉板20和所述方钢30之间,用于控制切换方钢30旋转方向的方钢方向切换装置7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钢方向切换装置70包括两条设置在所述推拉板20上,且相对设置的调节齿条71;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位于两条所述调节齿条71之间,外侧壁设有半圈第一凸齿72,且其上设有安装通孔73的调节齿74;设置在所述方钢30外侧壁上,与所述调节齿74相互啮合的第二凸齿75;设置在所述安装通孔73内,与两条所述调节齿条71相啮合,能够沿所述安装通孔73轴向移动,无法沿着所述安装通孔73周向旋转的活动调节齿76;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的安装柱77;以及一端套装在所述安装柱77上,另一端与所述活动调节齿76相配合,用于限制所述活动调节齿76沿着所述安装通孔73轴向移动偏移的压簧78。

具体地,当需要改变方钢30旋转方向时,我们可以通过按压活动调节齿76,对压簧78进行进一步压缩,使得活动调节齿76与调节齿74上的安装通孔73分离,然后旋转活动调节齿76,使得活动调节齿76与另一条调节齿条71相对应,最后松开活动调节齿76,使得活动调节齿76和该条调节齿条71相啮合,从而完成方钢30旋转方向的切换。

如图15-凸20所示,所述方钢转子120的其中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槽124,所述方钢转子120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槽125;所述方钢转子120由依次叠加的第一转子单元121、第二转子单元122和第三转子单元123组成,所述第一卡槽124处于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21、第二转子单元122和第三转子单元123上,所述第二卡槽125处于所述第二转子单元122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21、第二转子单元122和第三转子单元123是贴合叠加连接的,可以相互的独立的转动;

当本发明所述的双向方钢应用在推拉锁体时,所述第一卡槽124用于控制推拉锁体中交叉舌的运动,所述第二卡槽125用于控制推拉锁体中方舌的运动,需说明的是,当方钢转子120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并带动第一卡槽124运动时,都可控制推拉锁体中交叉舌的运动;当当方钢转子120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并带动第二卡槽125运动时,都可控制推拉锁体中方舌的运动。

所述方钢旋转杆130包括相互卡接的门外方钢131与门内方钢132,所述门外方钢131与门内方钢132处于同一轴线、且可相互独立的转动,所述方钢转子120套设在所述门外方钢131与门内方钢132的连接处,所述门外方钢131转动时能带动第一转子单元121转动,所述门内方钢132转动时能带动第二转子单元122与第三转子单元123转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门外方钢131与门内方钢132是相互独立运动的;当门外方钢131运动时,带动第一转子单元121运动,其中门内方钢132、第二转子单元122与第三转子单元123不会联动;当门内方钢132运动时,带动第二转子单元122与第三转子单元123运动,其中门外方钢131与第一转子单元121不会联动。

进一步的,所述方钢转子120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限位装置230,所述第一限位装置230用于所述方钢转子120的转动角度,所述第一限位装置230包括限位块231与第一限位弹簧232,所述限位块231的其中一个侧面设置有一导向块23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双向方钢是应用在推拉锁体内的,所以,所述第一限位弹簧232的一端是抵接在所述第一限位块231上,另一端是抵接在所述推拉锁体外壳的上端内表面;此外,所述导向块233则可活动设置在所述推拉锁体外壳的一个腰形孔上,该腰型孔是竖直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21、第二转子单元122和第三转子单元123的轴向中心处贯穿开设有一用于方钢旋转杆130穿过的开口126,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21、第二转子单元122和第三转子单元123可相互独立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门外方钢131上设置有第二限位装置133,所述门内方钢132上设置有第三限位装置134,所述第二限位装置133与第三限位装置134用于限制所述方钢旋转杆130在所述方钢转子120内的轴向运动;

其中,所述第二限位装置133包括一设置所述门外方钢131上的盲孔1331,放置在所述盲孔1331内的第二限位弹簧1332,处于所述第二限位弹簧1332上的限位柱1333,以及一固定在所述盲孔1331的开口处、用于限制所述限位柱1333轴向运动压块1334;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装置133可通过按压,使第二限位装置的上表面与所述门外方钢131的上表面平齐,此时,所述门外方钢131可在方钢转子120内继续的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门外方钢131靠近所述门内方钢132的一端轴向延伸设置有卡接柱135,所述卡接柱135上设置有一环形的卡接槽136;所述门内方钢132靠近所述门外方钢131的一端开设有一用于所述卡接柱135插入的卡接孔137,以及若干固定在所述卡接孔137内、且延伸设置至所述卡接槽136内的插销138;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门外方钢131与门内方钢132通过上述防水进行卡接,并且处于同一轴线、且可相互独立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门外方钢131与门内方钢132的连接处均环形设置有一避空槽139。

本发明将推拉锁切换的模块集成到一起,通用性强,操作简单,切换过程无需拆锁,大大方便了使用,同时,增加了市场竞争力;同时,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各个部件紧密配合。通用性强,可装成全自动锁和,前后推拉锁,适合个性定制的开门体验。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两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