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锁自动弹跳解锁的车门反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78384发布日期:2019-12-11 00:06阅读:8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锁自动弹跳解锁的车门反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机械锁自动弹跳解锁的车门反锁设备。



背景技术:

小汽车是日常代步的常用工具,虽然汽车已经普遍进入到每家每户,但是每年依然有因小汽车坠河而溺亡的事故发生,汽车在坠河后,由于汽车内部有空气,导致水压挤压车门,重力可达150公斤,因此在汽车内外水压还未达到平衡时,车门是无法打开的,只有等待水位没过车门,方能使汽车内外水压平衡,将车门推开,但是在坠河时车内人员一般会惊慌失措,在水压平衡之前力气和氧气已经用完了,所以很难支撑到水压平衡之后进行逃生。

针对目前的车门反锁设备,针对以下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对的方案:

针对现在小汽车坠河的状况,一般的汽车内部都会设置机械锁,哪怕是在汽车进水,电力系统损坏,也能够通过机械锁打开车门,一般的机械锁是一个插销装置,只需要将插销拉起来就可以打开车门,但是这个安全装置并没有得到普及,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插销的作用,导致延误最佳逃生时机,因此需要一款当停电后,插销自动弹出打开车门锁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械锁自动弹跳解锁的车门反锁设备。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机械锁自动弹跳解锁的车门反锁设备,其结构包括车门、机械锁控制装置、电子锁控制装置,所述车门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机械锁控制装置与电子锁控制装置外表面,所述机械锁控制装置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车门内部,所述电子锁控制装置嵌设于机械锁控制装置右侧,所述机械锁控制装置设有传动电机、传动齿轮、机械锁弹跳装置,所述传动电机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车门内部,所述传动齿轮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传动电机上方,所述机械锁弹跳装置嵌设于传动电机与电子锁控制装置之间;所述电子锁控制装置设有液压顶杆装置、反锁装置,所述液压顶杆装置垂直焊接于反锁装置上方,所述反锁装置垂直焊接于车门内壁上。

作为优化,所述机械锁弹跳装置设有复位弹簧、牵引杆、楔形杆、缓冲弹簧、弹簧柱、插销,所述复位弹簧垂直焊接于车门与牵引杆之间,所述牵引杆垂直焊接于楔形杆另一侧,所述楔形杆垂直焊接于弹簧柱与复位弹簧之间,所述缓冲弹簧嵌设于弹簧柱外表面,所述弹簧柱垂直焊接于插销与楔形杆之间,所述插销嵌设于机械锁弹跳装置顶部,所述牵引杆为金属材质,所述牵引杆用于带动传动支板进行活动,所述楔形杆用于控制机械锁弹跳装置的触发和限位,所述弹簧柱为金属材质,所述插销为塑料材质。

作为优化,所述液压顶杆装置设有液压主杆、液压顶杆、传动支板,所述液压主杆垂直焊接于车门内部上壁,所述液压顶杆通过过度配合连接于液压主杆下方,所述传动支板垂直焊接于液压顶杆左侧表面上,所述液压主杆为金属材质,所述液压顶杆为金属材质。

作为优化,所述反锁装置设有扭力弹簧、锁钩、速度检测器、电磁解锁器,所述扭力弹簧嵌设于锁钩与车门之间,所述锁钩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车门内壁上,所述速度检测器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扭力弹簧下方,所述电磁解锁器垂直焊接于速度检测器下方,所述锁钩为金属材质,所述锁钩为钩型装置。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机械锁自动弹跳解锁的车门反锁设备进行工作时:

通过设有一种机械锁弹跳装置,所述机械锁弹跳装置设有复位弹簧、牵引杆、楔形杆、缓冲弹簧、弹簧柱、插销,当汽车正常工作时,传动电机带动传动齿轮进行转动,传动齿轮在转动的过程中压制楔形杆,使复位弹簧被挤压,呈现挤压状态,同时插销也呈现挤压状态,不会弹出,同时液压顶杆装置的供电正常,使液压顶杆装置正常压制反锁装置,使反锁装置处于正常反锁状态,当汽车坠河进水,电路损坏时,则传动电机和液压顶杆装置停止工作,这时候复位弹簧反弹,推动楔形杆和牵引杆上移,同时也带动缓冲弹簧、弹簧柱和插销弹出车门,显示车门锁已被打开,同时在牵引杆上移的过程中会带动液压顶杆装置进行工作;

通过设有一种液压顶杆装置,所述液压顶杆装置设有液压主杆、液压顶杆、传动支板,牵引杆上移的过程中会带动传动支板上移,传动支板在上移的过程中带动液压顶杆收缩进液压主杆中,从而脱离对反锁装置的控制;

通过设有一种反锁装置,所述反锁装置设有扭力弹簧、锁钩、速度检测器、电磁解锁器,当液压顶杆脱离对锁钩的压制,锁钩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进行弹性恢复,所以锁钩会进行顺时针旋转,脱离对电磁解锁器的控制,进行机械自动解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电路断电后,停止传动齿轮的工作,从而驱动机械锁弹跳装置进行工作,带动插销弹出,同时解锁机械锁,不需要车内乘客自己进行拉动插销解锁,在汽车内外水压平衡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推开车门进行逃生,避免了乘客由于不知道插销的作用而溺亡的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机械锁自动弹跳解锁的车门反锁设备静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机械锁自动弹跳解锁的车门反锁设备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机械锁弹跳装置静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机械锁弹跳装置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液压顶杆装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车门1、机械锁控制装置2、电子锁控制装置3、传动电机20、传动齿轮21、机械锁弹跳装置22、复位弹簧220、牵引杆221、楔形杆222、缓冲弹簧223、弹簧柱224、插销225、液压顶杆装置30、液压主杆300、液压顶杆301、传动支板302、反锁装置31、扭力弹簧310、锁钩311、速度检测器312、电磁解锁器3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械锁自动弹跳解锁的车门反锁设备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车门1、机械锁控制装置2、电子锁控制装置3,所述车门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机械锁控制装置2与电子锁控制装置3外表面,所述机械锁控制装置2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车门1内部,所述电子锁控制装置3嵌设于机械锁控制装置2右侧,所述机械锁控制装置2设有传动电机20、传动齿轮21、机械锁弹跳装置22,所述传动电机2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车门1内部,所述传动齿轮21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传动电机20上方,所述机械锁弹跳装置22嵌设于传动电机20与电子锁控制装置3之间;所述电子锁控制装置3设有液压顶杆装置30、反锁装置31,所述液压顶杆装置30垂直焊接于反锁装置31上方,所述反锁装置31垂直焊接于车门1内壁上,所述机械锁弹跳装置22设有复位弹簧220、牵引杆221、楔形杆222、缓冲弹簧223、弹簧柱224、插销225,所述复位弹簧220垂直焊接于车门1与牵引杆221之间,所述牵引杆221垂直焊接于楔形杆222另一侧,所述楔形杆222垂直焊接于弹簧柱224与复位弹簧220之间,所述缓冲弹簧223嵌设于弹簧柱224外表面,所述弹簧柱224垂直焊接于插销225与楔形杆222之间,所述插销225嵌设于机械锁弹跳装置22顶部,所述复位弹簧220在机械锁未打开时呈挤压状态,所述插销225为了避免打滑,因此在插销225外表面设有防滑条纹,所述液压顶杆装置30设有液压主杆300、液压顶杆301、传动支板302,所述液压主杆300垂直焊接于车门1内部上壁,所述液压顶杆301通过过度配合连接于液压主杆300下方,所述传动支板302垂直焊接于液压顶杆301左侧表面上,所述液压顶杆301用于顶压锁钩311的反锁工作,所述传动支板302用于控制液压顶杆301的高度,所述反锁装置31设有扭力弹簧310、锁钩311、速度检测器312、电磁解锁器313,所述扭力弹簧310嵌设于锁钩311与车门1之间,所述锁钩311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车门1内壁上,所述速度检测器312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扭力弹簧310下方,所述电磁解锁器313垂直焊接于速度检测器312下方,所述扭力弹簧310用于控制锁钩311的角度,所述电磁解锁器313用于控制锁钩311的电子解锁。

在使用时,当汽车正常工作时,传动电机20带动传动齿轮21进行转动,传动齿轮21在转动的过程中压制楔形杆222,使复位弹簧220被挤压,呈现挤压状态,同时插销225也呈现挤压状态,不会弹出,同时液压顶杆装置30的供电正常,使液压顶杆装置30正常压制反锁装置31,使反锁装置31处于正常反锁状态,当汽车坠河进水,电路损坏时,则传动电机20和液压顶杆装置30停止工作,这时候复位弹簧220反弹,推动楔形杆222和牵引杆221上移,同时也带动缓冲弹簧223、弹簧柱224和插销225弹出车门,显示车门锁已被打开,同时在牵引杆221上移的过程中会带动传动支板302上移,传动支板302在上移的过程中带动液压顶杆301收缩进液压主杆300中,从而脱离对锁钩311的压制,锁钩311在扭力弹簧310的作用下进行弹性恢复,所以锁钩311会进行顺时针旋转,脱离对电磁解锁器313的控制,进行机械自动解锁。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获得的技术进步是:

通过在电路断电后,停止传动齿轮的工作,从而驱动机械锁弹跳装置进行工作,带动插销弹出,同时解锁机械锁,不需要车内乘客自己进行拉动插销解锁,在汽车内外水压平衡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推开车门进行逃生,避免了乘客由于不知道插销的作用而溺亡的事故发生。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