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6479发布日期:2020-04-28 21:1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棘轮扳手,且尤其是有关一种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1,其绘示依照现有技术的棘轮扳手500的示意图。由图11可知,现有的棘轮扳手500中,配置有圆形推杆510结构,然而因其推杆510的设计为圆形,容易造成推杆510的掣齿部与棘轮520的啮接位置的高度较低以及啮接面积较小的缺点,而无法承受高扭力。再者,更容易因推杆510的形状导致棘轮520在作用时灵活度较低的缺点,而造成棘轮扳手500容易损坏的情形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通过提高棘轮的连续齿状结构与推杆的掣齿部啮接的位置以及增加掣齿部与连续齿状结构啮接的面积,以提升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可承受的扭力以及提高推杆于棘轮作动时在滑轨中的滑动灵活度。

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包含本体、棘轮、推杆以及定位组件。本体包含驱动部、滑轨以及定位槽孔。驱动部位于本体的一端,并具有容室。滑轨设置于本体中,并与容室连通。定位槽孔与滑轨连通。棘轮设置于容室中,并包含连续齿状结构。连续齿状结构位于棘轮的外周部。推杆设置于滑轨中,并包含两个掣齿部、两个推杆端部、定位槽部以及推杆断面。两个掣齿部中至少其中一个与连续齿状结构啮接。两个推杆端部分别设置于各掣齿部的端部。定位槽部与定位槽孔相对位,并包含至少两个定位槽。推杆断面包含第一断面、第二断面。第一断面呈矩形。第二断面呈弧形,并与第一断面连接。推杆断面具有第一水平长度及第一垂直长度。第一垂直长度大于第一水平长度。定位组件设置于定位槽孔中,且可弹性地顶掣于定位槽部中。

根据前段所述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其中第一断面的形状为方形。

根据前段所述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其中滑轨具有滑轨断面,且滑轨断面具有第二水平长度及第二垂直长度,且第二垂直长度大于第二水平长度。

依据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包含本体、棘轮、推杆以及定位组件。本体包含驱动部、滑轨以及定位槽孔。驱动部位于本体的一端,并具有容室。滑轨设置于本体中,并与容室连通。定位槽孔与滑轨连通。棘轮设置于容室中,并包含连续齿状结构。连续齿状结构位于棘轮的外周部。推杆设置于滑轨中,并包含两个掣齿部、两个推杆端部、定位槽部以及推杆断面。两个掣齿部中至少其中一个与连续齿状结构啮接。两个推杆端部分别设置于各掣齿部的端部。定位槽部与定位槽孔相对位,并包含至少两个定位槽。推杆断面包含第一断面、第二断面。第一断面呈矩形。第二断面呈弧形,并与第一断面连接。推杆断面具有第一水平长度及第一垂直长度。第一水平长度大于第一垂直长度。定位组件设置于定位槽孔中,且可弹性地顶掣于定位槽部中。

根据前段所述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其中滑轨具有滑轨断面,且滑轨断面具有第二水平长度及第二垂直长度,且第二水平长度大于第二垂直长度。

根据前段所述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其中第二断面的形状为圆弧形。

根据前段所述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其中滑轨具有滑轨断面,且滑轨断面的形状与推杆断面的形状相同。

根据前段所述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其中推杆断面包含两个非直角以及弧形侧边。各非直角可具有第一弧形半径。弧形侧边可具有第二弧形半径。

根据前段所述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其中第二弧形半径大于各第一弧形半径。

根据前段所述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其中推杆还包含两个侧表面。各推杆端部包含推杆外端面、掣齿端面以及弧形延伸部。推杆外端面为推杆端部的外侧端面。掣齿端面与各掣齿部连接。弧形延伸部自掣齿端面向外弧形延伸至两个侧表面及推杆外端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通过提高棘轮的连续齿状结构与推杆的掣齿部啮接的位置以及增加掣齿部与连续齿状结构啮接的面积,可以提升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可承受的扭力以及提高推杆于棘轮作动时在滑轨中的滑动灵活度。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的立体图;

图2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方式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的部分分解图;

图3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图2沿剖线a-a的剖面图;

图4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方式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的部分透视图;

图5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方式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另一状态的部分透视图;

图6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方式的推杆的立体图;

图7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方式的推杆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8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方式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的部分侧视图;

图9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中推杆断面的示意图;

图10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图9的实施方式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的部分侧视图;以及

图11绘示依照现有技术的棘轮扳手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100-本体,110-驱动部,111-容室,120-滑轨,121-滑轨断面,130-定位槽孔,140-扣件,200-棘轮,210-连续齿状结构,300-推杆,310-掣齿部,320-推杆端部,321-掣齿端面,322-弧形延伸部,323-推杆外端面,330-定位槽部,331-第一定位槽,332-第二定位槽,340-推杆断面,341-第一断面,3411-非直角,342-第二断面,3421-弧形侧边,350-侧表面,400-定位组件,410-钢珠,420-弹簧,d11-第一水平长度,d12-第一垂直长度,d21-第二水平长度,d22-第二垂直长度,500-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510-推杆,520-棘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10的立体图,图2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方式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10的部分分解图,图3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图2沿剖线a-a的剖面图。由图1、图2及图3可知,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10包含本体100、棘轮200、推杆300以及定位组件400。

详细来说,本体100包含驱动部110、滑轨120以及定位槽孔130。驱动部110位于本体100的一端,并具有容室111。滑轨120设置于本体100中,并与容室111连通。定位槽孔130与滑轨120连通。棘轮200设置于容室111中,并包含连续齿状结构210。连续齿状结构210位于棘轮200的外周部。

推杆300设置于滑轨120中,并包含两个掣齿部310、两个推杆端部320、定位槽部330以及推杆断面340。两个掣齿部310中的其中一个与连续齿状结构210啮接。两个推杆端部320分别设置于各掣齿部310的端部,并包含掣齿端面321(标示于图7)。掣齿端面321可为矩形断面并与掣齿部310连接。矩形断面可为水平矩形断面。定位槽部330与定位槽孔130相对位,并具有至少两个定位槽。推杆断面340即推杆300沿剖线a-a的剖面,其包含第一断面341以及第二断面342。第一断面341呈矩形,以增加掣齿部310的面积,使掣齿部310与连续齿状结构210啮接的面积增加,从而提升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10可承受的扭力,且第一断面341为靠近棘轮200侧的断面。第二断面342与第一断面341连接,且与第一断面341的形状不同,第二断面342的形状呈弧形,其可为扇形或圆弧形,以提升推杆300在滑轨120中的滑动灵活度。推杆断面340具有第一水平长度d11以及第一垂直长度d12,其中第一垂直长度d12大于第一水平长度d11,因此可提高掣齿部310与连续齿状结构210啮接的位置,所以在棘轮200作用时,垂直方向的作用力会降低而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会提升,所以可以提升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10可承受的扭力以及提高推杆300于棘轮200作动时在滑轨120中的滑动灵活度。

定位组件400设置于定位槽孔130中,并可弹性地顶掣于定位槽部330中,当定位组件400顶掣在不同的定位槽中时,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10具有不同的使用模式。

为了使棘轮200可定位于容室111中,本体100可还包含扣件140。扣件140可用以将棘轮200固定于容室111中。

请配合参照图3,第一断面341的形状与第二断面342的形状不同。第二断面342连接于第一断面341相对于棘轮200的侧边,第二断面342的形状可为弧形,以提升推杆300于滑轨120中的滑动灵活度,而第一断面341的形状可为方形,借以增加掣齿部310的面积,使掣齿部310与连续齿状结构210啮接的面积增加,从而提升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10可承受的扭力。再者,因为第一断面341的形状为方形以及第二断面342的形状为弧形,因此第一垂直长度d12会大于第一水平长度d11,从而提升推杆300于垂直方向的高度,使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10可承受较高扭力以及提升推杆300在滑轨120中的滑动灵活度。第一断面341可具有两个非直角3411。两个非直角3411为第一断面341靠近棘轮200的一侧的两角,且各非直角3411具有第一弧形半径。第二断面342具有弧形侧边3421。弧形侧边3421具有第二弧形半径。第二弧形半径大于第一弧形半径。

请配合参照图4及图5,图4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方式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10的部分透视图,图5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方式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10另一状态的部分透视图。定位槽部330具有至少两个定位槽,而图4及图5实施方式中,定位槽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定位槽331以及第二定位槽332。定位组件400包含钢珠410以及弹簧420。弹簧420用以顶掣钢珠410,并在使用者推动推杆300以切换使用模式时,弹簧420可弹性地伸缩使定位组件400没入定位槽孔130或将钢珠410顶掣入其中一个定位槽中,以确定使用模式。图4中,当定位槽孔130与第一定位槽331相对位时,定位组件400会顶掣于第一定位槽331中,此时扳手处于第一使用模式,而当使用者想要切换使用模式时,可推动推杆300使推杆300在滑轨120中产生位移,并使定位组件400脱离第一定位槽331并顶掣于第二定位槽332中,即定位槽孔130与第二定位槽332对位,此时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10切换成第二使用模式,即如图5所示。第一使用模式可为右旋模式,第二使用模式可为左旋模式。

请参照图6以及图7,图6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方式的推杆300的立体图,图7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方式的推杆300的另一视角立体图。推杆300还包含两个侧表面350。推杆端部320可还包含推杆外端面323以及弧形延伸部322。推杆外端面323为推杆端部320的外侧端面。弧形延伸部322自掣齿端面321向外弧形延伸至两个侧表面350及推杆外端面323。通过弧形延伸部322可使使用者更容易将推杆300置入滑轨120中。

请参照图8,图8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方式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10的部分侧视图。滑轨120具有滑轨断面121。滑轨断面121包含第二水平长度d21及第二垂直长度d22,且第二垂直长度d22大于第二水平长度d21。滑轨断面121的形状与推杆断面340的形状相同,以利将推杆300置入于滑轨120中且不任意晃动,以避免造成推杆300无法与棘轮200准确啮合的情况发生。

请参照图9,其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10中推杆断面340的示意图。图9中,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10包含本体100、棘轮200、推杆300以及定位组件400,其中本体100、棘轮200以及定位组件400与图1及图2实施方式中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10的本体100、棘轮200以及定位组件400相同,所以后续将配合图1及图2进行说明。

详细来说,本体100包含驱动部110、滑轨120以及定位槽孔130。驱动部110位于本体100的一端,并具有容室111。滑轨120设置于本体100中,并与容室111连通。定位槽孔130与滑轨120连通。棘轮200设置于容室111中,并包含连续齿状结构210。连续齿状结构210位于棘轮200的外周部。

推杆300设置于滑轨120中,并包含两个掣齿部310、两个推杆端部320、定位槽部330以及推杆断面340。两个掣齿部310中的其中一个与连续齿状结构210啮接。两个推杆端部320分别设置于各掣齿部310的端部,并包含掣齿端面321。掣齿端面321可为矩形断面并与掣齿部310连接。矩形断面可为水平矩形断面。定位槽部330与定位槽孔130相对位,并具有至少两个定位槽。推杆断面340包含第一断面341以及第二断面342。第一断面341呈矩形,以增加掣齿部310的面积,使掣齿部310与连续齿状结构210啮接的面积增加,从而提升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10可承受的扭力,且第一断面341为靠近棘轮200侧的断面。第二断面342与第一断面341连接,且与第一断面341的形状不同,第二断面342的形状呈弧形,其可为扇形或圆弧形,以提升推杆300在滑轨120中的滑动灵活度。推杆断面340具有第一水平长度d11以及第一垂直长度d12,其中第一水平长度d11大于第一垂直长度d12,使掣齿部310与连续齿状结构210啮接的面积增加,以提升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10可承受的扭力。第一断面341可具有两个非直角3411。两个非直角3411为第一断面341靠近棘轮200的一侧的两角,且各非直角3411具有第一弧形半径。第二断面342具有弧形侧边3421。弧形侧边3421具有第二弧形半径。第二弧形半径大于各第一弧形半径。

定位组件400、定位槽孔130及定位槽部330的配置与图1及图2相同,在此不另赘述。

请配合参照图4及图5,其中定位槽部330及定位组件400的配置关系与图4及图5相同,在此不另赘述。

请参照图6以及图7,其中推杆300的结构与图6及图7相同,在此不另赘述。

请参照图10,图10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图9的实施方式的具有推杆的棘轮扳手10的部分侧视图。滑轨120具有滑轨断面121。滑轨断面121包含第二水平长度d21及第二垂直长度d22,且第二水平长度d21大于第二垂直长度d22。滑轨断面121的形状可与推杆断面340的形状相同,以利将推杆300置入于滑轨120中且不任意晃动,以避免造成推杆300无法与棘轮200准确啮合的情况发生。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变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