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锁把手换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1601发布日期:2020-08-07 17:32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智能锁把手换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门锁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锁把手的换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门的换向装置换向操作存在以下几种方式:1、拆开面板及把手模块进行重新组装完成换向;2、借助一字螺丝刀或其他工具穿过调节孔,通过调节板将定位滑块向上滑动,脱离定位槽,把手换向完成后定位滑块卡入下一个定位槽;3、借助杆状物体穿过连接方孔作用于换向杆上,使换向杆向他那黄方向移动,从而使换向杆与联动组件分离完成换向。

在安装门锁时,锁结构的把手方向需根据建筑门的开门方向进行安装,以此确定把手朝向;现有的门锁换向装置需要换向时需拆开面板或者把手,将固定板和限位板之间的连接件拆卸下来,然后就可以转动把手部进行换向,再重新将连接件安装好,或者通过其他工具进行辅助,使把手可以180度旋转完成换向;其换向工程较大,换向过程久,需要拆卸或者借助工具不便于换向工作的进行,以及换向前和换向后需多个定位槽,对门锁结构要求较高,生产加工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优化技术方案:

智能锁把手换向装置,包括前离合器和后离合器,所述后离合器设有后离合箱、通过螺钉与后离合箱连接的后离合盖、以及穿插于后离合箱和后离合盖的后执手头,所述前离合器设有前离合箱、通过螺钉与前离合箱连接的前离合盖、以及穿插于前离合箱和前离合盖的前执手头;

所述后执手头内设有联动孔,所述前执手头一端插入联动孔内,所述前执手头另一端与离合转芯卡合,所述前执手头和离合转芯可通过后执手头进行相对转动;

所述前离合器还设有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换向拨片、套于换向拨片的拨片弹簧、以及转换板压片和方向转换板,所述换向拨片设有固定柱和拨动片,所述转换板压片通过螺丝固定于前离合箱。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后离合箱中心设有后圆形槽,以及两侧设有后矩形槽,所述后圆形槽内又设有后弧形槽,后弧形槽内设有后滑块弹簧,所述后滑块弹簧连接有后滑块,所述后滑块两端分别嵌入所述后滑块弹簧内,所述后滑块将后执手头包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后执手头前端设有联动部、轴承部和用于插入把手的把手部,所述联动部靠近轴承部的一端设有后联动块,所述后联动块在所述后圆形槽内转动作用于后滑块内侧,所述后联动块一侧设有后限位块,所述后限位块在所述后弧形槽内转动,所述轴承部套有后轴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前离合箱两侧开设有用于放置前滑块弹簧的前矩形槽、中心设有前圆形槽以及用于固定柱插入的第一固定孔,所述前圆形槽内又开设有前弧形槽以及与前弧形槽相通的换向槽,所述前滑块弹簧连接有前滑块,所述前滑块两端分别嵌入所述前滑块弹簧内,所述前滑块将前执手头包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前离合盖设有用于固定柱插入的第二固定孔和可供拨动片拨动的拨动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方向转换板设于换向槽内,所述方向转换板一端开设有供拨动片插入的第一通孔,另一端延伸至前弧形槽内,所述拨片弹簧设有弹簧脚,所述弹簧脚和前离合箱内壁一侧接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前执手头靠近离合转芯的一端设有前联动块,所述前联动块一侧设有前限位块,另一侧设有凸起环,所述凸起环上设有定位块,所述离合转芯靠近前执手头的一端设有与配合凸起环的圆形卡槽,所述圆形卡槽内又开设有供定位块移动的定位槽,所述离合转芯另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直径小于圆形卡槽,所述离合转芯外表面套有前轴承和固定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前离合器还设有电机滑块、蜗轮、电机、电机蜗杆和离合销弹簧,所述电机滑块中部设有连接环以及一侧设有离合销,所述连接环设有连接孔,所述蜗轮套有离合拨簧,所述蜗轮位于电机滑块一侧下方,通过离合拨簧一端插入连接孔内与电机滑块连接,所述离合销一端部分套入离合销弹簧,另一端与前离合箱内壁一侧接触,所述电机位于电机滑块的下方,所述电机蜗杆和电机固定连接,且与蜗轮相契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前离合器和后离合器分别安装于门锁的两侧,并且通过前执手头部分插入联动孔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优化技术方案,所述螺钉数量为多个。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通过拨动换向拨片使方向转向板离开前弧形槽,前限位块可在前弧形槽内移动不会受到阻碍,即前执手头可以旋转超过180度,换向完成后换向拨片通过拨片弹簧复位,方向转向板进入前弧形槽对前限位块进行移动范围限制,使前执手头旋转小于180度;其换向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降低生产成本,换向操作简单,无需拆卸面板及把手,也无需借助外物,是换向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后离合器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离合器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离合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离合箱和后执手头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前离合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前离合箱示意图。

图7是发本明的前离合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前执手头和离合转芯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后执手头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前离合器内部部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换向组件示意图。

1-前离合器、2-后离合器、3-后离合箱、31-后圆形槽、32后矩形槽、33-后弧形槽、4-后离合盖、5-后执手头、51-联动部、52-轴承部、53把手部、54后联动块、55-后限位块、56-联动孔、6-前离合箱、61-前矩形槽、62-前圆形槽、63-第一固定孔、64-换向槽、65-前弧形槽、7-前离合盖、71-第二固定孔、72-拨动孔、8-前执手头、81-前联动块、82-前限位块、83-凸起环、84-定位块、9-后滑块弹簧、10-后滑块、11-后轴承、12-前滑块弹簧、13-前滑块、14-方向转换板、141-第一通孔、15-拨片弹簧、151-弹簧脚、16-离合转芯、161-圆形卡槽、162-定位槽、163-第二通孔、17-前轴承、18-固定圈、19-电机滑块、191-连接环、192-离合销、20-蜗轮、201-离合拨簧、21-电机、22-电机蜗杆、23-离合销弹簧、24-螺钉、25-联动孔、26-换向拨片、261-固定柱、262-拨动片、27-转换板压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智能锁把手换向装置,包括前离合,1和后离合器2,参考图3和图5,后离合器2设有后离合箱3、通过螺钉24与后离合箱3连接的后离合盖4、以及穿插于后离合箱3和后离合盖4的后执手头5,前离合器1设有前离合箱6、通过螺钉24与前离合箱6连接的前离合盖7、以及穿插于前离合箱6和前离合盖7的前执手头8,螺钉24数量为多个;

后执手头5内设有联动孔25,前执手头8一端插入联动孔25内,前执手头8另一端与离合转芯16卡合,前执手头8和离合转芯16可通过后执手头5进行相对转动;

参考图11,前离合器1还设有换向组件,换向组件包括换向拨片26、套于换向拨片26的拨片弹簧15、以及转换板压片27和方向转换板14,拨片弹簧15用于换向拨片26的复位,换向拨片26设有固定柱261和拨动片262,转换板压片27通过螺丝固定于前离合箱6。

参考图6和图7,后离合箱3中心设有后圆形槽31,以及两侧设有后矩形槽32,后圆形槽31内又设有后弧形槽33,后弧形槽33内设有后滑块弹簧9,后滑块弹簧9连接有后滑块10,后滑块10两端分别嵌入所述后滑块弹簧9内,后滑块10将后执手头5包围。

参考图1、图4和图9,后执手头5前端设有联动部51、轴承部52和用于插入把手的把手部53,联动部51靠近轴承部52的一端设有后联动块54,后联动块54在后圆形槽31内转动作用于后滑块10内侧,后滑块10受力后会挤压后滑块弹簧9,后滑块弹簧9用于后执手头5的旋转复原,后联动块54一侧设有后限位块55,后限位块55在后弧形槽33内转动,后弧形槽33对后限位块55进行转动范围限制,轴承部52套有后轴承11。

参考图6和图7,前离合箱6两侧开设有用于放置前滑块弹簧12的前矩形槽61、中心设有前圆形槽62以及用于固定柱261插入的第一固定孔63,换向拨片26的固定柱261插入第一固定孔63进行与前离合箱6的固定作用,前圆形槽62内又开设有前弧形槽65以及与前弧形槽65相通的换向槽64,前滑块弹簧12连接有前滑块13,前滑块13两端分别嵌入所述前滑块弹簧12内,前滑块13将前执手头8包围。

参考图5,前离合盖7设有用于固定柱261插入的第二固定孔71和可供拨动片262拨动的拨动孔72。

参考图7和图11,方向转换,14设于换向槽64内,方向转换板14一端开设有供拨动片262插入的第一通孔141,另一端延伸至前弧形槽65内,拨片弹簧15设有弹簧脚151,弹簧脚151和前离合箱6内壁一侧接触。

参考图2、图7和图8,前执手头8靠近离合转芯16的一端设有前联动块81,前联动块81在前圆形槽62内转动作用于前滑块13内侧,前滑块13受力会挤压前滑块弹簧12,前滑块弹簧12可帮助前执手头8复位,前联动块81一侧设有前限位块82,前限位块82在前弧形槽65移动,另一侧设有凸起环83,凸起环83上设有定位块84,离合转芯16靠近前执手头8的一端设有与配合凸起环83的圆形卡槽161,圆形卡槽131内又开设有供定位块84移动的定位槽162,其相互之间可以带动转动以及具有转动角度的限制,离合转,16另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163,第二通孔163直径小于圆形卡槽161,第二通孔163用于外部把手的插入连接,离合转芯16外表面套有前轴承17和固定圈18,固定前对离合转芯16具有固定作用,使其结构更加牢固。

参考图7和图10,前离合器1还设有电机滑块19、蜗轮20、电机21、电机蜗杆22和离合销弹簧23,电机滑块19中部设有连接环191以及一侧设有离合销192,连接环191设有连接孔,蜗轮20套有离合拨簧201,蜗轮20位于电机滑块19一侧下方,且通过离合拨簧201一端插入连接孔内与电机滑块19连接,起到相互固定作用,离合销192一端部分套入离合销弹簧23,另一端与前离合箱6内壁一侧接触,起到电机滑块19的加强固定作用,且可以减少震动带来的影响,电机21位于电机滑块19的下方,电机蜗杆22和电机21固定连接,且与蜗轮20相契合,蜗轮20对电机21有保护、稳固的作用。

前离合器1和后离合器2分别安装于门锁的两侧,并且通过前执手头8部分插入联动孔56进行连接。

实施例2

开门的工作原理:1、安装部分:后执手头5的把手部53插入相应规格的把手内,后执手头5的联动部51插入安装门的门孔,前执手头8部分插入后执手5的联动孔56内;2、转动部分:逆时针转动把手,后执手头5以及套在后执手头5上的后轴承11跟随把手逆时针旋转,后联动块54在后圆形槽31内逆时针旋转作用于后滑块10,向后滑块10施加压力,后滑块10受力挤压后滑块弹簧9;与此同时,后限位块55在后弧形槽33内转动,前执手头8以及套在前执手头8的前轴承17跟随后执手头5转动,前联动块81在前圆形槽62内旋转作用于前滑块13,向前滑块13施加压力,前滑块13受力挤压前滑块弹簧12,前限位块82在前弧形槽65内转动,转至45度时作用于方向转换板14,方向转换板14对前限位块82进行转动范围限制,前联动块81的凸起环83在离合转芯16的圆形卡槽161内转动,定位块84在定位槽162内转动,并且定位槽162对定位块84起到转动范围限制,从而实现把手和离合转芯16的联动,将门打开,以及前滑块弹簧12和后滑块弹簧9在把手不受力后进行把手的复位,使把手回到最初的位置,将门关闭。

实施例3

换向原理:向上拨动拨动片262,换向拨片26带动方向转换板14向上运动,方向转换板14脱离前弧形槽65,前限位块82可以在前弧形槽65内旋转180度,即把手旋转180度,完成换向,操作方便且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生产以及便于换向操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拨动换向拨片使方向转向板离开前弧形槽,前限位块可在前弧形槽内移动不会受到阻碍,即前执手头可以旋转超过180度,换向完成后换向拨片通过拨片弹簧复位,方向转向板进入前弧形槽对前限位块进行移动范围限制,使前执手头旋转小于180度;其换向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降低生产成本,换向操作简单,无需拆卸面板及把手,也无需借助外物,是换向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