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限位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8552发布日期:2020-10-17 00:5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门限位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具体说是一种车门限位减震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车辆安全性方面的要求。目前车两尾门在打开时,特别是外翻式车门,如尾门,尾门会由于惯性自由摆动,对过往车辆、行人造成干扰或损害,目前市面上缺少简单有效的车门限位减震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限位减震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门限位减震器,包括分为三段且直径依次逐渐变大的橡胶柱和位于橡胶柱直径较小一端的螺栓,且螺栓拧在橡胶柱内的螺栓固定筒内,橡胶柱直径较大的一端内嵌有筒形螺母,筒形螺母外端通过拧在筒形螺母内的平头螺丝固定有位于橡胶柱端面内的磁力环,橡胶柱使用60度的胶料配方,磁力环为强磁铁。

通过以上设置,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尾门或车辆侧身箱体上,当尾门打开时,三段且直径依次逐渐变大的橡胶柱具有多级缓冲功能,可以有效吸收车门的动能,从而减低车门的回弹力,采用强磁铁进行有效的吸附,有效避免了尾门自由摆动,对过往车辆、行人造成干扰或损害的风险。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车门限位减震器,包括分为三段且直径依次逐渐变大的橡胶柱1和位于橡胶柱1直径较小一端的螺栓2,橡胶柱1直径较大的一端截面为等腰梯形,且外端直径较小,橡胶柱1为一体注塑而成,且螺栓2拧在橡胶柱1内的螺栓固定筒3内,橡胶柱1直径较大的一端内嵌有筒形螺母4,螺栓2的螺头与筒形螺母4端部留有空隙,且空隙内填充与橡胶柱1一体的橡胶,筒形螺母4外端通过拧在筒形螺母4内的平头螺丝5固定有位于橡胶柱1端面内的磁力环6。

实施例2

如图3图4所示,一种车门限位减震器,包括橡胶柱1和位于橡胶柱1一端的螺栓2,橡胶柱1顶部端面内嵌有并固定圆片形的铁骨架6,铁骨架6通过其下表面凸起的圆柱体插入橡胶柱1顶部端面内,并固定在橡胶柱1顶部端面内,橡胶柱1截面为梯形,梯形底边长度大于梯形的高度,且上端与水平面倾斜158°角,橡胶柱1设置螺栓2的一端设置有套在螺栓2上的垫片7。

实施例3

如图5图6所示,一种车门限位减震器,包括橡胶柱1和位于橡胶柱1一端的螺栓2,橡胶柱1顶部端面内嵌有并固定圆片形的铁骨架6,铁骨架6通过其下表面凸起的圆柱体插入橡胶柱1顶部端面内,并固定在橡胶柱1顶部端面内,橡胶柱1截面为梯形,梯形底边长度小于梯形的高度,且上端与水平面倾斜158°角,橡胶柱1设置螺栓2的一端设置有套在螺栓2上的垫片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车门限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橡胶柱和位于橡胶柱一端的螺栓,橡胶柱顶部端面内嵌有并固定圆片形的铁骨架,铁骨架通过其下表面凸起的圆柱体插入橡胶柱顶部端面内,并固定在橡胶柱(1)顶部端面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限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橡胶柱为三段且直径由下往上依次逐渐变大,且螺栓拧在橡胶柱内的螺栓固定筒内,橡胶柱直径较大的一端内嵌有筒形螺母,筒形螺母外端通过拧在筒形螺母内的平头螺丝固定有位于橡胶柱端面内的铁骨架,铁骨架为磁力环,橡胶柱直径较大的一端截面为等腰梯形,且外端直径较小,橡胶柱为一体注塑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限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橡胶柱截面为梯形,梯形底边长度大于梯形的高度,且上端与水平面倾斜158°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限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橡胶柱截面为梯形,梯形底边长度小于梯形的高度,且上端与水平面倾斜158°角。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车门限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橡胶柱设置螺栓的一端设置有套在螺栓上的垫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门限位减震器,包括分为三段且直径依次逐渐变大的橡胶柱和位于橡胶柱直径较小一端的螺栓,且螺栓拧在橡胶柱内的螺栓固定筒内,橡胶柱直径较大的一端内嵌有筒形螺母,筒形螺母外端通过拧在筒形螺母内的平头螺丝固定有位于橡胶柱端面内的磁力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尾门或车辆侧身箱体上,有效避免了尾门自由摆动,对过往车辆、行人造成干扰或损害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塑美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