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89796发布日期:2020-11-10 18:1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车辆活动部件尤其是门或罩盖的把手装置(1),具有:

尤其是固定不动的用于操作该活动部件的把手部(10),

用于将该把手部(10)固定在该活动部件上的支座(20),

其中,在该支座(20)上能安置锁芯(23),用于至少在紧急状况下解锁该活动部件,

其中,在该把手部(10)上设有加强件(13),在该加强件(13)中能至少部分容纳该锁芯(23),

并且其中,在该把手部(10)与该加强件(13)之间设置固定单元(30),以便以形状配合方式和/或传力配合方式将该加强件(13)固定在该把手部(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该支座(20)上设置有锁芯(23),其中,该加强件(13)被设计成用于该锁芯(23)的坚固套环件的形式,以便在该把手装置(1)的组装状态中至少部分环绕包围该锁芯(23),其中,尤其是该加强件(13)具有用于该锁芯(23)的最好呈筒形的容槽(13a),其中,该加强件(13)最好由金属、合金或扎马克合金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加强件(13)被设计成隔板(13b)状,其中,尤其是该加强件(13)最好以注塑件的形式由塑料构成。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座(20)和所述加强件(13)之间设有第二固定单元(50),以便以形状配合方式和/或传力配合方式将该加强件(13)固定在该支座(20)上。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单元(30)形成导向单元(40)的一部分,该导向单元(40)被设计成使该把手部(10)在安装在该支座(20)上时以形状配合方式被引导,其中,尤其是该导向单元(40)设置在该把手部(10)与该支座(20)之间,其中,该导向单元(40)优选形成在安装于该支座(20)上时的针对该把手部(10)的直线导向机构。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把手部(10)在纵向(l)上在对置的两端(e1,e2)具有第一保持部(11)和第二保持部(12),其中,尤其该第一保持部(11)形成该固定单元(30)的一部分,其中,该第一保持部(11)和该第二保持部(12)最好呈直线构成并且最好形成该导向单元(40)的一部分。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加强件(13)具有支承臂(31a),该支承臂(31a)形成该固定单元(30)的一部分,其中,尤其是该把手部(10)、尤其是该第一保持部(11)具有支承导向部(31b),其中,该支承导向部(31b)最好与该支承臂(31a)互补地构成,以建立所述把手部(10)与所述加强件(13)的形状配合连接和/或传力配合连接。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加强件(13)具有接触面(32a),而该把手部(10)、尤其是该第一保持部(11)具有接触侧(32b),在该加强件(13)固定在该把手部(10)上的状态中,所述接触面(32a)与所述接触侧(32b)相互抵接。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加强件(13)具有定位件(33a),而该把手部(10)、尤其是该第一保持部(11)具有定位槽(33b),所述定位件(33a)与所述定位槽(33b)使该加强件(13)在固定至该把手部(10)的状态下至少在该把手部(10)的纵向(l)上以形状配合方式和/或传力配合方式被锁定。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加强件(13)具有止挡孔(34a),而该把手部(10)、尤其是该第一保持部(11)具有止挡件(34b),在该加强件(13)固定在该把手部(10)上的状态中,所述止挡孔(34a)与所述止挡件(34b)相互咬合。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加强件(13)具有锁止件(35a),而该把手部(10)、尤其是该第一保持部(11)具有配对锁止件(35b),所述锁止件(35a)与所述配对锁止件(35b)使该加强件(13)在固定至该把手部(10)的状态下尤其抗拔出地以形状配合方式和/或传力配合方式被锁定。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支座(20)具有用于该把手部(10)第一保持部(11)的第一支承点(21)和用于该把手部(10)第二保持部(12)的第二支承点(22),其中,尤其是该第一支承点(21)和该第二支承点(22)形成该导向单元(40)的一部分。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导向单元(40)在该把手部(10)的第一保持部(11)和/或第二保持部(12)上具有至少一个安装件(11a,12a),其中,尤其该安装件(11a,12a)设计成肋和/或导向槽的形式。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导向单元(40)在该支座(20)的第一支承点(21)和/或第二支承点(22)上具有至少一个导向件(21a,22a),其中,尤其是该导向件(21a,22a)设计成与该安装件(11a,12a)相对应的机构,以建立该把手部(10)与该支座(20)的形状配合连接,其中,该导向件(21a,22a)优选设计成导向槽或导轨的形式。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该把手部(10)的第一保持部(11)和/或第二保持部(12)上的安装件(11a,12a)具有作为缆线架的孔(12e)。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导向单元(40)在该把手部(10)的第一保持部(11)和/或第二保持部(12)上具有至少一个锁止件(11b,12b),以便以形状配合方式和/或传力配合方式将该把手部(10)固定在该支座(20)上的终装位置,其中,尤其是该锁止件(11b,12b)设计成锁止凸轮和/或锁止槽的形式。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导向单元(40)在该支座(20)的第一支承点(21)和/或第二支承点(22)上具有至少一个固定件(21b,22b),其中,尤其是该固定件(21b,22b)设计成与该锁止件(11b,12b)相对应的机构,以便在该把手部(10)在该支座(20)上的终装位置建立与该锁止件(11b,12b)的形状配合连接和/或传力配合连接,其中,该固定件(21b,22b)最好设计成固定槽和/或固定凸轮的形式。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加强件(13)、尤其是支承臂(31a)具有预锁止件(13c),用于在到达该把手部(10)在该支座(20)上的终装位置之前在将该把手部(10)安装在该支座(20)上时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来引导在该支座(20)的第一支承点(21)上的固定件(21b)。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把手部(10)、尤其是该把手部(10)的第一保持部(11)和/或第二保持部(12)具有至少一个接合件(11d,12d),该接合件(11d,12d)与锁定件(60)合作,以在该把手部(10)在该支座(20)上的终装位置尤其抗拔出地锁定该把手部(10)和/或以使该加强件(13)在固定至该把手部(10)的状态中尤其抗拔出地被锁定。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设有锁定件(60),其用于在该支座(20)上的终装位置锁定该把手部(10)和/或用于使该加强件(13)在固定至该把手部(10)的状态中被锁定,尤其是通过该把手部(10)上的至少一个接合件(11d,12d),其中,尤其是该锁定件(60)具有呈锁定板(60b)形式的部分和/或呈锁定叉(60a)形式的至少一个部分,其中,优选该锁定件(60)借助调节螺钉(62)可纵向移动地安装在该支座(20)中。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把手装置(1)设计成该车辆锁闭系统的、尤其是无匙启动系统或无匙上车系统的一部分,其中,最好在该把手部(10)优选设有传感器元件(17),以电子操作该活动部件。

22.一种用于将把手装置(1)安装在车辆的活动部件尤其是门或罩盖上的方法,该把手装置(1)设计成具有尤其固定不动的用于操作该活动部件的把手部(10)和用于将该把手部(10)固定在该活动部件上的支座(20),其中,在该支座(20)上设置有锁芯(23)用于至少在紧急情况下解锁该活动部件,并且其中,在该把手部(10)上设有用于该锁芯(23)的加强件(13),该加强件(13)至少部分环绕包围该锁芯(23),其特征在于,该加强件(13)被预装在该把手部(10)中并且与该把手部(10)一起从外侧被安装在该活动部件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锁芯(23)被预装在该支座(20)中并与该支座(20)一同从内侧安装在该活动部件上。

2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前述装置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用于执行根据前述方法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活动部件尤其是门或罩盖的把手装置(1),具有尤其是固定不动的用于操作该活动部件的把手部(10)和用于将该把手部(10)固定在该活动部件上的支座(20),其中,在该支座(20)上能安置用于至少在紧急状况下解锁该活动部件的锁芯(23),其中,在该把手部(10)上设有加强件(13),在该加强件中能至少部分容纳该锁芯(23),并且其中,在该把手部(10)与该加强件(13)之间设置固定单元(30),以便以形状配合方式和/或传力配合方式将该加强件(13)固定在该把手部(10)上。

技术研发人员:马库斯·巴特尔斯;亚历山大·弗罗梅;托马斯·基特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2.28
技术公布日:2020.11.1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