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书钉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41118发布日期:2021-06-18 20:37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订书钉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将订书钉从纸沓拔掉的订书钉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利用从纸沓拆卸订书钉的订书钉拆卸装置,该纸沓通过使用具有冠部和一对腿部的订书钉(针)将多张纸装订来制作。

在通常的订书钉拆卸装置中,在利用按压部件对订书钉附近的纸进行按压之后,将插入部件向纸沓与订书钉的冠部之间插入并使该插入部件前进,由此将订书钉从纸沓拆卸。例如,专利文献1以及2中记载了具备按压单元和插入部件的装订部件除去装置,该按压单元具有与原稿捆的上表面抵接的大致u字形状的抵接部,该插入部件向纸沓与装订纸沓的订书钉之间插入。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0943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2706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外,在将插入部件向纸沓与冠部之间插入的情况下,必须利用基于按压纸沓的按压板的载荷(按压力)来支撑该插入部件的压入时的负荷。通常,基于按压板的载荷(按压力)根据纸沓的厚度、纸张数而变高。因此,在基于按压板的载荷不充分的情况下,存在因将插入部件压入的负荷而将订书钉和纸沓这两者沿插入部件的插入方向压入(偏移),从而无法从纸沓除去订书钉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即使能够确保基于按压板的充分的载荷,在从由少量纸张构成的较薄的纸沓拔除订书钉的情况下,订书钉周边的纸也有时无法承受插入部件的插入方向的压入负荷,纸会破裂。尤其,在将纸沓的角部装订的情况、将纸沓的边缘部装订的情况下变得更明显。

并且,装订纸沓的订书钉的装订状态因纸的种类、张数、使用的订书钉装订装置、订书钉的种类而不同,不仅订书钉的冠部处于纸沓表面上的情况,与纸沓表面相比凹陷的情况等也是各种各样。在通常的订书钉拆卸装置中,从载置纸沓的载置台使插入部件向纸沓侧突出预定量并插入在纸沓与冠部之间。

然而,在这种方法下,存在以下那种问题。即,例如在进行较薄的纸沓、装订角部的纸沓的订书钉拆卸的情况下,存在纸沓因插入部件的压入力而移动,从而插入部件无法插入纸沓与冠部之间这样的问题点。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使插入部件向纸沓侧的突出量变多。另一方面,在按照较薄的纸沓用的插入部件的突出量来进行较厚的纸沓的订书钉拆卸时,存在插入部件与纸沓碰撞而弄破纸沓这样的问题。如此,根据纸沓、订书钉的种类而插入部件相对于纸沓的突出量(高度)的最佳值不同。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使纸沓破损而能够可靠地将订书钉从纸沓拆卸的订书钉拆卸装置。

本公开的订书钉拆卸装置具备:载置部,能够载置纸沓,该纸沓通过由冠部和一对腿部构成的订书钉来装订,包括所述冠部露出的第一纸面;移动部,在所述载置部上载置了所述纸沓的状态下配置于与所述第一纸面相对的位置,能够在沿着所述第一纸面的方向上移动,具有朝向末端呈楔状倾斜的末端部;驱动部,在所述载置部上载置了所述纸沓的状态下,使所述移动部向所述冠部移动,使所述末端部向所述冠部与所述第一纸面之间插入;以及抵接部,在所述载置部上载置了所述纸沓的状态下配置于与所述第一纸面相对的位置,在至少所述末端部插入于所述冠部与所述第一纸面之间后,从与所述末端部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与所述冠部抵接。

在本公开中,在向纸沓与订书钉的冠部之间插入移动部的末端部时,由于末端部的压入力而纸沓以及订书钉被向末端部的插入方向压入并移动,不过由于向插入方向移动的冠部与抵接部抵接,所以能够限制纸沓以及订书钉向插入方向的移动。

如此,在进行订书钉的拆卸的情况下,能够限制因移动部向插入方向的压入力而将纸沓以及订书钉向插入方向压入,因此能够抑制订书钉拆卸时的对纸的损害或订书钉拆卸的失败。

并且,本公开的其他的订书钉拆卸装置是从通过由冠部和一对腿部构成的订书钉而装订的纸沓拆卸订书钉的订书钉拆卸装置,所述订书钉拆卸装置具备:载置部,具有能够载置所述纸沓的载置面;插入部,配置成在所述载置面上载置了所述纸沓的状态下与所述纸沓的所述冠部露出的一侧的纸面相对,能够向所述冠部与所述纸面之间插入;插入部移动部,与所述插入部连接,使所述插入部沿着所述纸面移动;以及插入部调整部,与所述插入部连接,能够调整所述插入部的相对于所述载置面的所述纸沓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

并且,本公开的其他的订书钉拆卸装置是从通过由冠部和一对腿部构成的订书钉而装订的纸沓拆卸订书钉的订书钉拆卸装置,所述订书钉拆卸装置具备:载置部,具有能够载置所述纸沓的载置面;插入部,配置成在所述载置面上载置了所述纸沓的状态下与所述纸沓的所述冠部露出的一侧的纸面相对,能够向所述冠部与所述纸面之间插入;移动部,与所述插入部连接,使所述插入部沿着所述纸面移动;以及载置部调整部,与所述载置部连接,能够调整所述载置面的相对于所述插入部的所述纸沓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

如此,在上述本公开的其他的订书钉拆卸装置中,即使在纸、订书钉的种类、装订位置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插入部调整部、载置部调整部的操作来调整插入部的相对于载置面的纸沓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载置部的相对于插入部的纸沓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因此,能够设定与纸、订书钉的种类等各种状况对应的插入部的与载置台相对的最佳的突出量,由此能够防止订书钉拆卸时的对纸的损害、订书钉拆卸的失败。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订书钉拆卸装置,能够不使纸沓破损而可靠地从纸沓拆卸订书钉。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从斜前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从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截面图。

图4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纸按压机构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用订书钉装订的纸沓的说明图。

图4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纸按压机构部的照明部的照射范围的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拔掉机构部的立体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拔掉机构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按压机构的立体图。

图9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杆、驱动凸轮以及驱动凸轮辊的侧视图。

图9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杆、驱动凸轮以及驱动凸轮辊的侧视图。

图10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返回凸轮以及驱动返回凸轮辊的侧视图。

图10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返回凸轮以及驱动返回凸轮辊的侧视图。

图11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下拉连杆等的侧视图。

图11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下拉连杆等的侧视图。

图12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上拉返回凸轮以及下拉返回凸轮辊的侧视图。

图12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上拉返回凸轮以及下拉返回凸轮辊的侧视图。

图13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纸按压机构部的侧视图。

图13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纸按压机构部的侧视图。

图14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中的订书钉拆卸时的动作的图。

图14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中的订书钉拆卸时的动作的图。

图14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中的订书钉拆卸时的动作的图。

图14d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中的订书钉拆卸时的动作的图。

图14e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中的订书钉拆卸时的动作的图。

图14f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中的订书钉拆卸时的动作的图。

图15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时的楔板、冠部以及订书钉按压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5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时的楔板、冠部以及订书钉按压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5c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时的楔板、冠部以及订书钉按压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5d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时的楔板、冠部以及订书钉按压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5e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时的楔板、冠部以及订书钉按压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5f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时的楔板、冠部以及订书钉按压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5g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时的楔板、冠部以及订书钉按压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6a是表示从纸沓拔除的订书钉的状态的图。

图16b是表示从纸沓拔除的订书钉的状态的图。

图16c是表示从纸沓拔除的订书钉的状态的图。

图16d是表示从纸沓拔除的订书钉的状态的图。

图16e是表示从纸沓拔除的订书钉的状态的图。

图16f是表示从纸沓拔除的订书钉的状态的图。

图17a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变形例的订书钉拔掉机构部中的装配订书钉止动按压件前的状态。

图17b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变形例的订书钉拔掉机构部中的装配了订书钉止动按压件后的状态。

图18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变形例的订书钉拔掉机构部的动作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8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变形例的订书钉拔掉机构部的动作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8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变形例的订书钉拔掉机构部的动作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8d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变形例的订书钉拔掉机构部的动作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9a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变形例的订书钉拔掉机构部中的装配订书钉止动连杆凸轮等前的状态。

图19b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变形例的订书钉拔掉机构部中的装配了订书钉止动连杆凸轮等后的状态。

图20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变形例的订书钉拔掉机构部的动作的图。

图20b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变形例的订书钉拆卸时的楔板、冠部以及订书钉按压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21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变形例的订书钉拔掉机构部的动作的图。

图21b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变形例的订书钉拆卸时的楔板、冠部以及订书钉按压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2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三变形例的订书钉按压机构的立体图。

图2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四变形例的订书钉按压机构的立体图。

图2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五变形例的订书钉按压机构的立体图。

图25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六变形例的订书钉按压机构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七变形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中的订书钉拆卸时的第一动作的流程图。

图2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八变形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中的订书钉拆卸时的第二动作的流程图。

图28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九变形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以及相对于订书钉拆卸装置能够拆装的集尘盒的立体图。

图29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十变形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搭载于自动原稿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30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十一变形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搭载于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图。

图3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十二变形例的拆装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搭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3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十三变形例的具有检测纸沓的功能的订书钉拆卸装置搭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3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位置的标签的构成图。

图34是第二实施方式1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从斜前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35是第二实施方式1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从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3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1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7a是第二实施方式1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截面图。

图37b是用订书钉装订的纸沓的放大图。

图38是第二实施方式1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9a是第二实施方式1的调整支点轴的立体图。

图39b是第二实施方式1的调整支点轴的侧视图。

图40是表示使第二实施方式1的楔板的突出量为第一突出量的情况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41是表示使第二实施方式1的楔板的突出量为第二突出量的情况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42是表示使第二实施方式1的楔板的突出量为第三突出量的情况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43是第二实施方式2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立体图。

图44是第二实施方式2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5是第二实施方式2的滑动轴以及第一安装部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46是第二实施方式2的调整旋钮以及调整螺丝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47a是使第二实施方式2的楔板的突出量为第四突出量的情况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动作图。

图47b是第二实施方式2的滑动轴的动作图。

图47c是第二实施方式2的楔板以及载置台的动作图。

图48a是使第二实施方式2的楔板的突出量为第五突出量的情况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动作图。

图48b是第二实施方式2的滑动轴的动作图。

图48c是第二实施方式2的楔板以及载置台的动作图。

图49a是使第二实施方式2的楔板的突出量为第六突出量的情况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动作图。

图49b是第二实施方式2的滑动轴的动作图。

图49c是第二实施方式2的楔板以及载置台的动作图。

图50是第二实施方式3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立体图。

图51是第二实施方式3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立体图。

图52是第二实施方式3的除针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3a是第二实施方式3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截面图。

图53b是图53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5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55是表示腿部立起板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56a是表示用订书钉装订纸沓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6b是表示使腿部立起并将订书钉从纸沓拔掉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56c是表示使腿部立起并将订书钉从纸沓拔掉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57a是表示用订书钉装订纸沓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7b是表示使腿部立起并将订书钉从纸沓拔掉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57c是表示使腿部立起并将订书钉从纸沓拔掉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58a是表示腿部立起板与腿部立起驱动板的卡合状态的说明图。

图58b是表示腿部立起板与腿部立起驱动板的卡合状态的说明图。

图5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动作例的侧视图。

图6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动作例的侧视图。

图6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动作例的侧视图。

图6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动作例的侧视图。

图6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动作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并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00的一例。

[订书钉拆卸装置100的整体结构例]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00的从斜前方观察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00的从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00的截面图。

订书钉拆卸装置100是用于从通过订书钉装订并制作的纸沓自动地拆卸订书钉的装置。订书钉拆卸装置100具备大致长方体状的壳体102、在壳体102的上表面部设置的载置纸沓的载置台(载置部)104、按压在载置台104上载置的纸沓的纸按压机构部170。在载置台104与纸按压机构部170之间设有用于将纸沓插入的纸沓插入口10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设置纸按压机构部170(从壳体102露出的部分)的一侧设为订书钉拆卸装置100的后侧,将相反侧设为订书钉拆卸装置100的前侧。并且,将设置后述的叶片调整旋钮106的一侧设为订书钉拆卸装置100的左侧,将相反侧设为订书钉拆卸装置100的右侧。并且,将载置台104侧设置的一侧设为订书钉拆卸装置100的上侧,将相反侧设为订书钉拆卸装置100的下侧。

在纸按压机构部170的上表面部设有通过使用者进行操作而订书钉拆卸装置100开始动作的启动开关108。并且,在纸按压机构部170的内部具备对启动开关108以及照射部件199进行支撑的基板197。在壳体102的左侧面的前部设有用于对楔板112相对于载置台104的突出量进行调整的叶片调整旋钮106。在壳体102的后部设有对从纸沓拆卸的订书钉进行收纳的集尘盒202。集尘盒202构成为能够从壳体102的后部进行拆装。

启动开关108配置于纸按压机构部170的上表面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更具体而言,配置于订书钉拆卸装置100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且进行订书钉拆卸的位置的后侧处。在订书钉拆卸时,有时纸沓p为了避免移动而由使用者把持。在该情况下,使用者会根据装订位置而用右手或左手中的容易把持的手来把持,用相反侧的手来对启动开关108进行操作,左右哪个手都有可能进行操作。因此,通过将启动开关108配置于纸按压机构部170的上表面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左右哪个手都能够同等地进行操作。并且,启动开关108通过配置于进行订书钉拆卸的位置的后侧而在操作时不会被纸沓p遮掩,容易进行操作。

图4a是图3所示的纸按压机构部170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4b是本实施方式的纸沓p的说明图,图4c是表示纸按压机构部170的照明部196的照射范围r的图,图5是表示订书钉拆卸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a的立体图,图7是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a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订书钉按压机构160的主要部分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a中,为了方便而示出将纸沓p载置于载置台104上的状态。

订书钉拆卸装置100具备将订书钉s从纸沓p中拔除的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a、对在载置台104上载置的纸沓p进行按压的纸按压机构部170、对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a和纸按压机构部170进行驱动的驱动部205。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a设于壳体102的内部,纸按压机构部170从壳体102的内部开始设置到外部。

首先,参照图4a、图4b以及图4c来说明用订书钉s装订的纸沓p。订书钉s具有冠部sa和通过将冠部s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折弯而形成的一对腿部sb、sb。纸沓p通过使订书钉s的一对腿部sb、sb从层叠的多张纸的最下层的纸的第一纸面pa向最上层的纸的第二纸面pb贯通并将贯通的腿部sb、sb向内侧折弯来装订而制作。订书钉s的装订位置为例如纸的角部、边缘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这种纸沓p拆除订书钉s。

返回图3、图4a以及图4b等,驱动部205经由例如由dc电动机构成的电动机206和未图示的多个齿轮而与驱动轴144连接。电动机206根据例如启动开关108的接通而驱动,使驱动轴144旋转,由此对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a以及纸按压机构部170进行驱动。具体而言,驱动部205在载置台104上载置了纸沓p的状态下将楔板112的末端部保持于冠部sa与第一纸面pa之间或者附近的高度,并且使移动部111以沿着第一纸面pa的方式向冠部sa移动,使楔板112的末端部向冠部sa与第一纸面pa之间插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楔板112从壳体102内的前侧向后侧的移动设为前进,将从壳体102内的后侧向前侧的移动设为后退。并且,将楔板112前进的方向设为插入方向d。

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a具备:载置台104,能够载置纸沓p,该纸沓p通过由冠部sa和一对腿部sb、sb构成的订书钉s来装订,包括冠部sa露出的第一纸面pa和腿部sb、sb露出的第二纸面pb;移动部111,在载置台104上载置了纸沓p的状态下配置于与第一纸面pa相对的位置,能够在沿着第一纸面pa的方向上移动,具有楔板112,该楔板112具有朝向末端呈楔状倾斜的末端部;订书钉按压机构160,在载置台104上载置了纸沓p的状态下配置于与第一纸面pa相对的位置,具有抵接部162b,该抵接部162b配置成在至少楔板112的末端部插入于冠部sa与第一纸面pa之间后从与楔板112的末端部的插入方向d相反的方向与冠部sa抵接。

移动部111具有楔板112、楔板支撑部114和冠部支架116,该楔板112能够从壳体102的前侧向后侧移动并且能够向与插入方向d相反的方向移动,该楔板支撑部114对楔板112进行支撑,该冠部支架116对从纸沓p拔除的订书钉s的冠部sa进行支撑。

楔板112如图7等所示的那样包括与第一纸面pa相对的第一面112a和位于与第一面112a相反的一侧处的第二面112b,通过将楔板112的末端部向纸沓p与冠部sa之间插入而从纸沓p中拔除冠部sa。楔板112是细长的板状部件,为了容易插入纸沓与订书钉s的冠部sa之间而末端侧成为尖细形状。更具体而言,楔板112的末端侧构成为朝向末端部而板厚慢慢地变薄。楔板112的基端部安装于楔板支撑部114。

楔板支撑部114是通过对平板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的部件,在该楔板支撑部114的顶面部114c(参照图7)的下表面上安装楔板112。在楔板支撑部114的下部经由轴孔而安装楔板轴118。楔板轴118是用于使楔板112沿着纸沓面(载置台104)平行地移动的轴。在楔板支撑部114的前部经由轴孔而安装楔板驱动轴126。楔板驱动轴126是使楔板112进行前进以及后退移动的轴。

冠部支架116是用于对从纸沓p中拔除的订书钉s的冠部sa进行支撑的部件,与楔板112相对并且配置于楔板支撑部114的内侧。并且,冠部支架116是如图7所示的那样通过对金属板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的部件,具有支撑板116a。在支撑板116a的后端侧形成有从支撑板116a的后端部开始遍及至大致中央部呈凹状切开的槽116b。槽116b是用于在冠部支架116前进以及后退时使订书钉按压部162不冲突地通过的槽。在冠部支架116的侧壁的下部经由轴孔而安装楔板轴118。在冠部支架116的侧壁的前部经由轴孔而安装楔板驱动轴126。通过这种结构,冠部支架116能够与楔板112一体地进行前进以及后退移动。

订书钉按压机构160如图8所示的那样具备由俯视下凸状的板材形成的订书钉按压部162和对订书钉按压部162进行支撑的支撑部件163。

订书钉按压部162具有主体162a和抵接部162b,该抵接部162b与主体162a连续,从主体162a的上端中央部向上方突出。抵接部162b能够向与第一纸面pa(参照图4a)分离的方向移动,在伴随于楔板112的末端部向冠部sa与第一纸面pa之间插入并向插入方向d移动而冠部sa由于末端部的倾斜面112bs而向与第一纸面pa分离的方向移动时,一边与第二面112b的倾斜面112bs抵接一边追随于冠部sa的移动而向与第一纸面pa分离的方向移动。

并且,抵接部162b配置成平面与楔板112以及冠部sa相对,构成为能够抵接被楔板112按压的冠部sa。即,抵接部162b的平面与楔板112的插入方向d大致正交。抵接部162b的左右方向的宽度选定为例如能够利用楔板112的压入力来支撑冠部sa且能够向冠部支架116的槽116b中插入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比订书钉s的冠部sa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稍短的长度。

抵接部162b如图4a所示的那样相对于在载置台104上载置的纸沓p的订书钉s的冠部sa而配置于楔板112的插入方向d的下游侧(后方)。并且,抵接部162b以上端部与载置台104的表面104a相距恒定的距离的方式配置。在此,恒定的距离是指向纸沓p与冠部sa之间插入并前进的楔板112的末端部不会与抵接部162b发生冲突且由于楔板112的压入而移动的订书钉s的冠部sa一定与抵接部162b抵接即不会打空的距离。

支撑部件163如图4a、图6~图8所示的那样由从订书钉按压部162的主体162a的两侧面部向后方侧折弯的一对平板部件构成。在支撑部件163的后部经由轴孔而安装轴158。在支撑部件163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肋部163b。后述的弹出杆154的下端部以能够抵接的方式设于肋部163b。由此,在弹出杆154向下方移动时,对肋部163b向下方施力,支撑部件163以及订书钉按压部162能够向下方移动。在支撑部件163的前侧上端部形成有从上边缘向上方突出的凸部163c。凸部163c与载置台104的背面抵接,由拉伸弹簧164向载置台104侧施力。由此,能够将安装于支撑部件163的订书钉按压部162保持为恒定的高度。

如图4a、图6以及图7所示,顶出器156经由轴155而以能够回转的方式安装于弹出杆154的前部,构成为能够向楔板112与冠部支架116之间插入。顶出器156在拔除订书钉s而楔板112以及冠部支架116后退时与由冠部支架116保持的冠部sa抵接而使订书钉s向下方的集尘盒202内下落。

弹出杆154包括一对平板部件,配置成与订书钉按压机构160的支撑部件163的外侧重叠,并且支撑于支撑部件163的肋部163b。在弹出杆154的后部经由轴孔而安装有轴158,弹出杆154构成为能够以轴158为支点进行回转。

弹出杆154具有顶面部154a。在顶面部154a安装拉伸弹簧164的一端部,拉伸弹簧164(参照图6、图7)的另一端部安装于在订书钉按压机构160的一侧的支撑部件163上形成的安装片163d。由此,订书钉按压机构160与弹出杆154的动作联动而一体地进行动作。

下拉连杆140如图3以及图7所示的那样包括通过对例如金属板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的一对平板部件,分别配置于冠部支架116的下方且内侧。在下拉连杆140上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141。长孔141的长径基于楔板112的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范围来决定。楔板轴118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通于长孔141。由此,安装于楔板轴118的楔板112以及冠部支架116通过沿着下拉连杆140的长孔141的长径方向移动而能够前进以及后退。并且,在下拉连杆140的前端部安装调整支点轴122,下拉连杆140构成为能够以调整支点轴122为支点进行回转。

在长孔141的下端边缘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141a。突出部141a的长径方向的长度(区间)构成为在楔板112插入于纸沓p的第一纸面pa与冠部sa之间前能够维持楔板112抬起并按压于第一纸面pa的状态的长度。这是因为只要楔板112一旦插入于纸沓p与冠部sa之间就会保持该状态,因此在那之后不需要将楔板112抬起。由此,能够防止将楔板112按压于纸沓p的力始终进行作用,因此能够防止对纸沓p的损害。

图9a以及图9b是驱动杆120、驱动凸轮128以及驱动凸轮辊130的侧视图。

驱动杆120包括由倒三角形状构成的一对平板部件,分别配置于下拉连杆140的外侧。在驱动杆120的下端部安装支点轴124,驱动杆120能够以支点轴124为进行回转。在从驱动杆120的前部上端突出的部位经由轴孔而安装有楔板驱动轴126。由此,在驱动杆120进行回转时,安装于楔板驱动轴126的移动部111能够前进以及后退。在驱动杆120的上部形成有供驱动轴144插通的长孔121。

在驱动轴144的比驱动杆120靠外侧处安装有驱动凸轮128。驱动凸轮128至少具有与凸轮轴心相距第一距离的第一凸轮部128a和比第一距离长的第二距离的第二凸轮部128b。在驱动杆120的后侧安装有驱动凸轮辊130。驱动凸轮辊130设置成能够与驱动凸轮128抵接。

图10a以及图10b是驱动返回凸轮132以及驱动返回凸轮辊134的侧视图。

在驱动轴144的比驱动杆120靠内侧处安装有驱动返回凸轮132。驱动返回凸轮132至少具有与凸轮轴心相距第一距离的第一凸轮部132a和比第一距离长的第二距离的第二凸轮部132b。在驱动杆120的前侧安装有驱动返回凸轮辊134。驱动返回凸轮辊134设置成能够与驱动返回凸轮132抵接。

图11a以及图11b是下拉连杆142等的侧视图。

下拉连杆142由一对平板部件构成,配置于下拉连杆140与驱动杆120(省略图示)之间。在下拉连杆142的后端部安装有调整支点轴122,下拉连杆142构成为能够以调整支点轴122为支点进行回转。驱动轴144插通于在下拉连杆142的大致中央部形成的轴孔。下拉连杆142经由安装于后部下端的下拉连杆轴143而与下拉连杆140连接。

在驱动轴144的比下拉连杆142靠外侧处安装有下拉凸轮146。下拉凸轮146至少具有与凸轮轴心相距第一距离的第一凸轮部146a和比第一距离长的第二距离的第二凸轮部146b。下拉凸轮辊148以能够与下拉凸轮146抵接的方式安装于下拉连杆142的中央下端部。

图12a以及图12b是上拉返回凸轮150以及下拉返回凸轮辊152的侧视图。

驱动轴144插通于在下拉连杆140的大致中央部形成的轴孔(省略图示)。在驱动轴144的比下拉连杆140靠外侧处安装有上拉返回凸轮150。上拉返回凸轮150至少具有与凸轮轴心相距第一距离的第一凸轮部150a和比第一距离长的第二距离的第二凸轮部150b。下拉返回凸轮辊152以能够与下拉返回凸轮150抵接的方式安装于下拉连杆140的外侧的中央上部侧。

[纸按压机构部170的结构例]

图13a以及图13b是纸按压机构部170的侧视图。以下,一并参照图4a以及图4c来说明纸按压机构部170。

纸按压机构部170如图4a以及图4c所示的那样具备纸按压板192、将纸按压机构部170中的露出在外部的纸按压板192等覆盖的罩194、对在载置台104上设置的订书钉拆卸位置pe进行照射的照明部196。

照明部196由照射部件199和细长形状的狭缝部198构成,该照射部件199配置于在罩194的内部配置的基板197的与订书钉拆卸位置pe相对的位置,该细长形状的狭缝部198配置于照射部件199与订书钉拆卸位置pe之间并沿左右方向延伸。订书钉拆卸位置pe是指载置台104上的进行订书钉拆卸的位置。从照射部件199射出的照射光除了利用狭缝部198通过狭缝的照射光以外都被隔断,对订书钉拆卸位置pe进行照射。具体而言,构成为用与腿部sb、sb的折弯的形状相同的细长的形状的照射光对载置台104上进行照射。

使用者在使订书钉s的位置与订书钉拆卸位置pe一致并将纸沓p载置于载置台104上时,只要使订书钉s的一对腿部sb、sb与照射光的照射范围r一致并将纸沓p载置于载置台104上即可。

以往,订书钉拆卸位置pe为由纸按压板192或罩194等包围的区域,因此有时容易变暗。通过设置照明部196,能够容易看见订书钉拆卸位置pe,而且通过利用狭缝部198使从照射部件199射出的照射光为与腿部sb、sb的折弯的形状相同的细长的形状并对订书钉拆卸位置pe进行照射,能够更准确地指示订书钉拆卸位置pe的范围,能够实现使纸沓p与订书钉拆卸位置pe对位时的作业效率的提高。

并且,纸按压机构部170如图13a以及图13b所示的那样具备平板状的第一纸保持杆172、沿壳体102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第二纸保持杆180、l字形状的第三纸保持杆186。

第一纸保持杆172以能够回转的方式安装于支点轴124。驱动轴144插通于在第一纸保持杆172上形成的轴孔(省略图示)。在驱动轴144的比第一纸保持杆172靠外侧处安装有基础保持凸轮176。并且,在第一纸保持杆172上安装有纸保持凸轮辊178,纸保持凸轮辊178设置成能够与基础保持凸轮176抵接。

在第二纸保持杆180的前部安装纸厚调整弹簧182的一端部,纸厚调整弹簧182的另一端部经由第二纸保持杆180的长孔180a而安装于第一纸保持杆172。在第二纸保持杆180的大致中央部设置返回弹簧184,返回弹簧184的一端部安装于壳体102,返回弹簧184的另一端部安装于第二纸保持杆180。纸厚调整弹簧182以及返回弹簧184使用例如拉伸弹簧。

在第二纸保持杆180的后端部经由轴190而安装第三纸保持杆186的一端部。在第三纸保持杆186的另一端部安装纸按压板192。在第三纸保持杆186的弯曲部安装有保持杆轴188,第三纸保持杆186构成为能够以保持杆轴188为支点进行回转。

[楔板112的插入动作]

接着,对于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a中的楔板112的前进动作进行说明。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通过电动机206的驱动而驱动轴144绕逆时针旋转时,伴随于此驱动凸轮128也绕逆时针旋转。通过驱动凸轮128的旋转,驱动凸轮128的第二凸轮部128b与驱动凸轮辊130抵接,对驱动凸轮辊130向下方施力,由此驱动杆120以支点轴124为支点向后方侧回转。由此,通过安装于驱动杆120的楔板驱动轴126向插入方向d移动,楔板112以及冠部支架116也前进。

[楔板112的后退动作]

接着,对于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a中的楔板112的后退动作进行说明。如图10a以及图10b所示,通过电动机206的驱动而驱动轴144绕逆时针旋转时,伴随于此驱动返回凸轮132也绕逆时针旋转。通过驱动返回凸轮132的旋转,驱动返回凸轮132的第二凸轮部132b与驱动返回凸轮辊134抵接,对驱动返回凸轮辊134向前方施力,由此驱动杆120以支点轴124为支点向前方侧(箭头方向)回转。由此,通过安装于驱动杆120的楔板驱动轴126向与插入方向d相反的方向移动,楔板112以及冠部支架116后退。

[楔板112的下降动作]

接着,对于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a中的楔板112的下降动作进行说明。如图11a以及图11b所示,通过电动机206的驱动而驱动轴144绕逆时针旋转时,伴随于此下拉凸轮146也绕逆时针旋转。通过下拉凸轮146的旋转,下拉凸轮146的第二凸轮部146b与下拉凸轮辊148抵接,对下拉凸轮辊148向下方施力,由此下拉连杆142以调整支点轴122为支点向下方回转。由此,与下拉连杆142的动作联动而下拉连杆140下降,楔板112以及冠部支架116也向下方移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伴随于楔板112以及冠部支架116向下方的移动,顶出器156以及弹出杆154也联动地向下方移动。由此,订书钉按压机构160的肋部163b被弹出杆154向下方施力,因此订书钉按压部162追随于楔板112等的动作而向下方移动。

[楔板112的上升动作]

接着,对于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a中的楔板112的上升动作进行说明。如图12a以及图12b所示,通过电动机206的驱动而驱动轴144绕逆时针旋转,伴随于此下拉返回凸轮150也绕逆时针旋转。通过下拉返回凸轮150的旋转,下拉返回凸轮150的第二凸轮部150b与下拉返回凸轮辊152抵接,对下拉返回凸轮辊152向上方施力,由此下拉连杆140以调整支点轴122为支点向上方回转。由此,下拉连杆140向上方移动,伴随于此楔板112以及冠部支架116也移动至上方的原来的高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伴随于楔板112向上方的移动,顶出器156以及弹出杆154向上方移动。因此,经由拉伸弹簧164(参照图7)与弹出杆154连接的订书钉按压部162追随于楔板112等的动作而向上方移动。

[纸按压机构部170的按压动作]

接着,对于纸按压机构部170的按压动作进行说明。如图13a以及图13b所示,通过驱动轴144的旋转,基础保持凸轮176进行旋转,第一纸保持杆172以支点轴124为支点向后方侧回转。并且,纸厚调整弹簧182的另一端部沿着长孔前进,纸厚调整弹簧182的一端部向后方拉伸,由此第二纸保持杆180前进。由此,通过第三纸保持杆186以保持杆轴188为支点向前方侧回转,纸按压板192向接近载置台104(纸沓p)的方向移动,按压纸沓p。通过基础保持凸轮176来驱动的第一纸保持杆172的行程即使在纸沓p较薄的情况下也具有充分按压的量。在纸按压板192与第二纸面pb抵接时第二纸保持杆180、第三纸保持杆186停止,不过第一纸保持杆172由基础保持凸轮176驱动至预定的位置。此时,纸厚调整弹簧182被拉伸,此时的弹力成为纸按压力。

另一方面,在订书钉s从纸沓p的拔除结束时,通过基础保持凸轮176的旋转,第一纸保持杆172以支点轴124为支点向前方回转,由此由于返回弹簧184的弹力而第二纸保持杆180后退,返回到原来位置。由此,第三纸保持杆186以保持杆轴188为支点向后方侧回转,纸按压板192向从载置台104分离的方向移动。

[订书钉拆卸装置100的动作例]

图14a~图14f示出了从纸沓p中拔除订书钉s的情况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00的动作的一例。图15a~图15g是订书钉拆卸时的楔板112、冠部sa以及订书钉按压机构160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6a~图16f是表示从纸沓p中拔除的订书钉s的状态的图。

如图14a所示,包括楔板112的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a在原来位置待机,直至将纸沓p载置于载置台104上并由使用者按压启动开关108为止。

接着,如图14b以及图15a所示,将纸沓p载置于载置台104上并由使用者按压启动开关108后,通过纸按压机构部170的驱动,纸按压板192不断下降,通过纸按压板192来按压纸沓p(参照图13a以及图13b)。

此时,装订纸沓p的订书钉s如图16a所示的那样为订书钉s的腿部sb、sb从纸沓p的第一纸面pa贯通到第二纸面pb并且贯通的腿部sb、sb分别向内侧折弯的状态。

接着,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通过驱动轴144的旋转而驱动凸轮128进行旋转,驱动杆120以支点轴124为支点向后方侧回转。伴随于此,楔板驱动轴126向插入方向d移动,楔板轴118沿着下拉连杆140的长孔141移动,由此楔板112前进。并且,通过楔板轴118的前进,变成楔板轴118骑上形成于长孔141的突出部141a的状态。由此,如图15b所示,通过将楔板112向上方抬起突出部141a的高度,楔板112的第一面112a按压于第一纸面pa。

此时,楔板112没有插入在纸沓p与冠部sa之间,因此订书钉s与图16a一样为腿部sb、sb向内侧折弯的状态。

驱动杆120不断向后方回转时,楔板轴118以骑在长孔141的突出部141a上的状态前进。伴随于楔板轴118的前进,如图14c、图15c以及图15d所示,楔板112在按压于纸沓p的状态下向纸沓p与冠部sa之间插入并在纸沓p与冠部sa之间不断前进。

此时,订书钉s如图16b所示的那样从腿部sb、sb陷入纸沓p的纸面的状态变成腿部sb、sb与纸沓p的纸面大致平行的状态。

并且,楔板112进一步前进的话,如图15e所示,插入于纸沓p与冠部sa之间的楔板112的厚度也慢慢地变厚。由此,如图16c所示,冠部sa由楔板112的压入力向下方侧施力,由此装订纸沓p的订书钉s的腿部sb、sb变成稍微立起的状态。

接着,随着楔板轴118朝向下拉连杆140的长孔141的末端侧,插入于纸沓p与冠部sa之间的楔板112的厚度增加,如图15f所示,通过楔板112向插入方向d的压入力来克服纸按压板192的按压力而纸沓p以及装订纸沓p的订书钉s与楔板112一起稍稍前进。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冠部sa的后方侧配置了订书钉按压机构160,因此订书钉按压机构160的订书钉按压部162的抵接部162b从与楔板112的插入方向d相反的方向与订书钉s的冠部sa抵接而限制冠部sa向插入方向d的移动。

此时,订书钉s如图16d所示的那样冠部sa由楔板112的压入力向下方侧施力,与图16c的状态相比装订纸沓p的订书钉s的腿部sb、sb变成立起的状态。

并且,通过楔板112不断前进,插入于纸沓p与冠部sa之间的楔板112的厚度进一步增加,冠部sa向下方侧稍微下降楔板112的厚度并位移,不过如图15g所示的那样与楔板112的下表面抵接的订书钉按压部162也追随于冠部sa的位移而移动。因此,即使在冠部sa发生了位移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订书钉按压部162来始终按压冠部sa。

此时,订书钉s如图16e所示的那样对应于插入的楔板112的厚度而订书钉s的冠部sa从纸沓p的下表面分离,并且与图16d的状态相比腿部sb、sb变成立起的状态。

并且,如图14d所示,楔板轴118移动到下拉连杆140的长孔141的末端时,基于楔板112的向纸沓p与冠部sa之间的压入完成。此时,订书钉s如图16f所示的那样订书钉s的冠部sa从纸沓p进一步分离,腿部sb、sb变成大致立起的状态。即,订书钉s变成能够从纸沓p拔除的状态。

接着,如图11a、图11b以及图14e所示,通过下拉凸轮146对下拉凸轮辊148向下方侧施力。伴随于此,下拉连杆142以调整支点轴122为支点向下方回转,下拉连杆140以及移动部111也向下方移动。即,楔板112向从第一纸面pa分离的方向移动。由此,将腿部sb、sb立起的状态的订书钉s从纸沓p中拔除。需要说明的是,从纸沓p中拔除的订书钉s由冠部支架116保持。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追随于楔板112以及冠部支架116向下方的移动而订书钉按压机构160也向下方移动。因此,即使在冠部sa发生了位移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通过订书钉按压部162来按压冠部sa的状态。

接着,如图12a以及图12b所示,移动部111向上方移动。而且,如图10a、图10b以及图14f所示,通过驱动返回凸轮132的旋转,对驱动返回凸轮辊134向前方施力。伴随于此,驱动杆120以支点轴124为支点向前方回转,由此移动部111后退。

移动部111后退时,冠部sa与前方侧的顶出器156的后端部抵接,在基于后退的冠部支架116进行的支撑消失的时刻订书钉s向集尘盒202内下落。移动部111后退并返回到原来位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订书钉按压部162的抵接部162b从订书钉s的冠部sa的插入方向d的相反方向与由于楔板112向插入方向d的压入力而向插入方向d移动的纸沓p以及订书钉s抵接,能够限制纸沓p以及订书钉s向插入方向d的移动。由此,能够防止订书钉拆卸时的对纸的损害和无法将订书钉s从纸沓p中拔除等失败。

并且,即使在从由少张数构成的纸沓p拆卸订书钉的情况和装订纸沓p的角部、边缘部的情况下,订书钉按压部162的抵接部162b也与冠部sa抵接来限制向插入方向d的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向订书钉s周边的纸施加较大的负荷。由此,能够防止纸发生破裂的问题。

并且,通过设置订书钉按压部162,能够在按照装订纸沓p的订书钉s的腿部sb、sb充分立起的量来将楔板112可靠地压入纸沓p与冠部sa之间后向拔除动作转移,因此能够抑制订书钉拆卸时的失败、对纸的损害。

而且,追随于在楔板112的压入时、拔除时发生位移的冠部sa而使订书钉按压部162进行动作,因此能够在订书钉拆卸时始终支撑冠部sa,因此能够避免纸沓p以及冠部sa被向插入方向d压入并移动。由此,能够防止订书钉拆卸时的失败、对纸的损害。

<第一变形例>

例如,如图16c所示,在向纸沓p的第一纸面pa与冠部sa之间插入了楔板112的情况下,根据纸沓p的种类,有时纸沓p会由于楔板112的压入压力而向第二纸面pb侧挠曲。作为纸沓p的基于冠部sa的挠曲的原因,已知例如纸种、装订数、订书钉种类等。

在这种情况下,冠部sa的位置会向纸沓p侧潜入纸沓p挠曲的量,与通常的位置相比位于上方,因此有时订书钉按压部162的待机位置与冠部sa的位置相比处于下侧,订书钉按压部162不与冠部sa抵接即打空。

对此,考虑到纸沓p挠曲的情况,可考虑将订书钉按压机构160的订书钉按压部162设置于比通常的待机位置靠上方的待机位置。然而,例如在装订挠曲较少的纸沓p的情况下,冠部sa的位置不发生位移,因此有时会由于订书钉按压部162的位置过度变高而楔板112的末端部与订书钉按压机构160发生冲突。

如此,根据纸沓p的种类,纸沓p的挠曲量也发生变化,楔板112相对于纸沓p的潜入量发生变化,由此冠部sa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因此,理想的订书钉按压部162的待机位置根据纸沓p、订书钉s的种类而发生变化。

因此,在第一变形例中,采用了一种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b,具备在楔板112的末端部通过了纸沓p与订书钉按压部162之间(订书钉按压部162的上方)的定时通过使订书钉按压部162向楔板112侧移动而与冠部sa抵接的结构。

[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b的结构例]

图17a是第一变形例的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b中的装配订书钉止动按压件210前的状态。图17b是第一变形例的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b中的装配了订书钉止动按压件210后的状态。

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b具备订书钉止动按压件(限制部)210,该订书钉止动按压件(限制部)210位于第一纸面pa与抵接部162b之间,伴随于楔板112的末端部向插入方向d的移动而向插入方向d移动。订书钉止动按压件210在楔板112的末端部通过第一位置pp(参照图18)之前限制抵接部162b与楔板112的第二面112b抵接,而在楔板112的末端部通过了第一位置pp之后容许抵接部162b与楔板112的第二面112b抵接。

订书钉止动按压件210是例如通过对平板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的部件,具有顶面部210a和左右的侧面部210b、210b。在顶面部210a形成有用于使上下移动的楔板112以及订书钉按压机构160露出的开口部214。顶面部210a的一部分在楔板112的末端部通过第一位置pp之前的期间切断抵接部162b与第二面112b的连通。开口部214在楔板112的末端部通过了第一位置pp之后,使抵接部162b与第二面112b连通。开口部214的插入方向d上的开口径构成为在楔板112通过订书钉按压部162的上方之前订书钉按压机构160的凸部163c与顶面部210a的背面抵接,在楔板112通过了订书钉按压部162的上方时凸部163c与顶面部210a的背面不抵接。

在侧面部210b、210b的前侧下端部形成有轴承部216、216,轴承部216、216从驱动杆120的外侧与楔板驱动轴126嵌合。由此,订书钉止动按压件216与楔板112的前进以及后退联动地进行动作。即,订书钉止动按压件216与楔板112等一体地进行动作。

在此,订书钉按压机构160的凸部163c在楔板112通过订书钉按压部162之前与订书钉止动按压件210的顶面部210a的背面抵接,克服拉伸弹簧164(参照图7)的弹力而在稍微降低的位置待机。该待机位置是前进的楔板112的末端部与订书钉按压部162的上部(抵接部162b)不冲突的位置。

[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b的动作例]

图18a~图18d是表示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b的动作的主要部分放大图。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在楔板112通过之前订书钉按压部162待机的位置设为第二位置po。

如图18a所示,将纸沓p载置在载置台104上,使用者按压启动开关108(参照图1)时,楔板112以及订书钉止动按压件210前进。此时,支撑部件163的凸部163c与订书钉止动按压件210的顶面部210a的背面抵接,因此订书钉按压机构160的订书钉按压部162在第二位置po待机。

如图18b所示,通过楔板112的前进,将楔板112按压于第一纸面pa,向纸沓p与订书钉s的冠部sa之间插入楔板112。此时,订书钉止动按压件210也前进,不过订书钉按压机构160的订书钉按压部162与图18a一样与订书钉止动按压件210的顶面部210a的背面抵接,因此在第二位置po待机。

如图18c所示,插入于纸沓p与订书钉s的冠部sa之间的楔板112到达订书钉按压部162的上方。与楔板112的前进一起,订书钉止动按压件210也前进。此时,仅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b的凸部163c的一部分处于与订书钉止动按压件210的顶面部210a抵接的状态。

如图18d所示,在楔板112通过订书钉按压部162的上方并到达第一位置pp时,支撑部件163的凸部163c从顶面部210a的背面完全脱离。由此,变成支撑部件163的凸部163c在开口部214内露出的状态,基于顶面部210a的背面的支撑消失,因此通过拉伸弹簧164的弹力而支撑部件163的凸部163c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伴随于此订书钉按压部162的抵接部162b与楔板112的第二面112b抵接。

如此,根据第一变形例,在楔板112通过纸沓p与订书钉按压部162之间并到达第一位置pp时,使订书钉按压部162的抵接部162b与冠部sa以及楔板112的第二面112b抵接,因此不论纸沓p的种类,都能够防止楔板112与订书钉按压部162发生冲突,并且能够使订书钉按压部162的抵接部162b与冠部sa可靠地抵接。

<第二变形例>

在第二变形例的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c中,作为使订书钉按压部162在预定的定时向楔板112侧移动的单元,取代第一变形例的订书钉止动按压件210而采用了订书钉止动连杆凸轮230等。

[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c的结构例]

图19a是第二变形例的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c中的装配订书钉止动连杆凸轮230等前的状态。图19b是第二变形例的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c中的装配了订书钉止动连杆凸轮230等后的状态。

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c具备订书钉止动连杆220、订书钉止动连杆凸轮230、订书钉止动连杆凸轮从动件232。

订书钉止动连杆220由侧面形状构成为大致l字状的一对平板部件构成,分别配置于下拉连杆140以及弹出杆154的外侧。在订书钉止动连杆220的后端部安装有轴158,订书钉止动连杆220构成为能够以轴158为支点进行回转。并且,订书钉止动连杆220的下端边缘220a设置成能够与从订书钉按压机构160的支撑部件163的下端部向外侧突出的肋部163b抵接。

订书钉止动连杆凸轮230安装于驱动轴144的比订书钉止动连杆220靠外侧处。订书钉止动连杆凸轮230如图19b所示的那样包括与凸轮轴心相距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的第一凸轮部230a和与轴心相距的距离为比第一距离长的第二距离的第二凸轮部230b。订书钉止动连杆凸轮从动件232安装于订书钉止动连杆220的前端部的外表面,设置成能够与订书钉止动连杆凸轮230抵接。

[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c的动作例]

图20a以及图21a是第二变形例的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0c的动作的一例,图20b以及图21b是第二变形例的订书钉拆卸时的楔板112、冠部sa以及订书钉按压部16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如图20a所示,在楔板112前进时,通过驱动轴144的旋转而订书钉止动连杆凸轮230也绕逆时针旋转。订书钉止动连杆凸轮230的第二凸轮部230b与订书钉止动连杆凸轮从动件232抵接,直至楔板112通过订书钉按压机构160的订书钉按压部162为止。因此,通过订书钉止动连杆凸轮230对订书钉止动连杆凸轮从动件232以及订书钉止动连杆220向下方施力,通过订书钉止动连杆220对支撑部件163的肋部163b也向下方施力。由此,如图20b所示,订书钉按压部162的位置也降低,订书钉按压部162在与楔板112不冲突的第二位置po待机。

接着,如图21a以及图21b所示,向纸沓p的第一纸面pa与冠部sa之间插入楔板112,楔板112通过订书钉按压部162的上方并到达第一位置pp时,通过订书钉止动连杆凸轮230的旋转而订书钉止动连杆凸轮230的第一凸轮部230a与订书钉止动连杆凸轮从动件232抵接。伴随于此,订书钉止动连杆220向上方抬起,基于订书钉止动连杆220进行的肋部163b的保持被解除。因此,如图21b所示,订书钉按压部162由于拉伸弹簧164的弹力而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向上方移动),由此订书钉按压部162的抵接部162b与楔板112的第二面112b以及冠部sa抵接。

如此,根据第二变形例,在楔板112通过了纸沓p与订书钉按压部162之间的定时使订书钉按压部162与冠部sa以及楔板112的第二面112b抵接,因此不论纸沓p的种类,都能够防止楔板112与订书钉按压部162发生冲突,并且能够使订书钉按压部162与冠部sa可靠地抵接。

<第三变形例>

以往,例如有时为了可靠地保持因楔板112的插入而发生位移的订书钉s的冠部sa,将订书钉按压部162设置于比通常的位置高的位置。然而,根据进行订书钉拆卸的纸沓p的种类,有时楔板112的末端部会与订书钉按压部162发生冲突。因此,在订书钉按压机构260中,采用了避免前进的楔板112的末端部与订书钉按压部162发生冲突的机构。需要说明的是,省略或简化了关于与纸按压机构160共通的部分的说明。

[纸按压机构260的结构例]

图22是订书钉按压机构260的立体图。构成订书钉按压机构260的订书钉按压部262具备主体262a和抵接部262b,该抵接部262b与主体262a连续,从主体262a的上端中央部向上方突出。在抵接部262b的上端部形成有从该上端部的上表面部向下方切除而得到的凹部262c。凹部262c作为用于避免与前进的楔板112之间的冲突的退避部起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凹部262c的形状只要是楔板112不冲突的形状即可,优选形成为例如沿着楔板112的外边缘的那种凹部形状。如此,根据订书钉按压机构260,能够通过凹部262c使楔板112不与订书钉按压部262发生冲突地前进。

<第四变形例>

以往,在订书钉拆卸时,有时由于与订书钉按压部162暂且抵接的订书钉s的冠部sa滑动而订书钉s从订书钉按压部162脱离。因此,在订书钉按压机构360中,采用了防止冠部sa从订书钉按压部162脱离的机构。需要说明的是,省略或简化了关于与订书钉按压机构160共通的部分的说明。

[纸按压机构360的结构例]

图23是订书钉按压机构360的立体图。构成订书钉按压机构360的订书钉按压部362具备主体362a和抵接部362b,该抵接部362b与主体362a连续,从主体362a的上端中央部向上方突出。在抵接部362b的上端部且与楔板112相对的面(前表面)上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槽部362c。槽部362c的形状只要为冠部sa能够进入并保持的形状即可。如此,根据订书钉按压机构360,在订书钉拆卸时能够通过槽部362c来保持冠部sa,因此能够防止订书钉s从订书钉按压部362逃走并脱离。

<第五变形例>

以往,例如在订书钉拆卸时,有时因楔板112的压入力而订书钉s的冠部sa以向插入方向d侧翘曲的方式变形。在该情况下,有时因冠部sa的变形而无法用订书钉按压部162的平面来可靠地保持冠部sa。因此,在订书钉按压机构460中,采用了可靠地保持变形的冠部sa的机构。需要说明的是,省略或简化了关于与纸按压机构160共通的部分的说明。

[纸按压机构460的结构例]

图24是订书钉按压机构460的立体图。构成订书钉按压机构460的订书钉按压部462具备主体462a和抵接部462b,该抵接部462b与主体462a连续,从主体462a的上端中央部向上方突出。抵接部462b构成为朝向末端部而宽度变宽。如此,根据订书钉按压机构460,能够将变形的冠部sa以钩挂于抵接部462b的倾斜的侧面部并抱住的方式保持,能够防止订书钉s逃走并从订书钉按压部462脱离。

<第六变形例>

以往,例如有时由于订书钉拆卸时的楔板112的压入力的偏离、纸沓p的种类等而订书钉s发生侧滑,从而订书钉s的腿部sb、sb中的一个无法从纸沓p中拔出。因此,在订书钉按压机构560中,采用了能够将订书钉s的腿部sb、sb从纸沓p中可靠地拔除的机构。需要说明的是,省略或简化了关于与纸按压机构160共通的部分的说明。

[纸按压机构560的结构例]

图25是订书钉按压机构560的立体图。构成订书钉按压机构560的订书钉按压部562具备主体562a和抵接部562b,该抵接部562b与主体562a连续,从主体562a的上端中央部向上方突出。在抵接部562b的前表面侧的左右方向的两边缘部形成有朝向楔板112侧呈锐角突出的凸部562c、562c。凸部562c、562c朝向与纸沓p的第一纸面pa接触分离的方向呈线状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凸部562c、562c并不限定于沿着抵接部562b的两边缘部形成,也可以使凸部562c构成为例如圆锥状、棱柱状,在抵接部562b的两边缘部分别配置一个或多个。如此,根据订书钉按压机构560,在订书钉拆卸时订书钉s的冠部sa与凸部562c、562c抵接,因此能够防止冠部sa的侧滑,能够将腿部sb、sb两者从纸沓p中可靠地拔除。

<第七变形例>

图26是表示第七变形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00中的订书钉拆卸时的第一动作的流程图。图26所示的算法通过在订书钉拆卸装置100内设置的包括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的控制部执行在包括存储器的存储部中储存的程序来实现。

在步骤s100中,在移动部111处于原来位置且内部传感器接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0。内部传感器检测例如移动部111是否在原来位置待机。

在步骤s110中,在由使用者将启动开关108接通时,进入步骤s120。

在步骤s120中,判断开关接通计时器是否经过了100ms。在开关接通的状态没有经过100ms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00,继续计时器的计数。另一方面,在开关接通的状态经过了100ms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30。

在步骤s130中,在启动开关108接通了一定时间后,对电动机206进行正旋转驱动,进入步骤s140。

在步骤s140中,判断内部传感器是否断开。在内部传感器接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60。在步骤s160中,由于有可能因电动机206的故障等而移动部111没有进行动作,所以进行电动机停止错误处理。另一方面,在内部传感器断开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50。

在步骤s150中,判断在电动机206的驱动开始后是否经过了500ms。例如,在内部传感器断开的状态下,在电动机206的驱动开始后经过了500ms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60,进行电动机停止错误处理。另一方面,在没有经过500ms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70。

在步骤s170中,判断内部传感器是否变成接通。在内部传感器断开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50。另一方面,在内部传感器接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80。

在步骤s180中,通过使电动机206停止来使订书钉拆卸动作停止。在本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00中,反复执行上述的动作。

通过这种控制,若启动开关108的接通没有继续一定时间,则不使订书钉拆卸装置100进行动作,因此即使在使用者误触启动开关108或物体误碰启动开关108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订书钉拆卸装置100意外地启动。并且,即使在启动开关108进入震颤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订书钉拆卸装置100启动。

<第八变形例>

图27是表示第八变形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00中的订书钉拆卸时的第二动作的流程图。图27所示的算法通过在订书钉拆卸装置100内设置的包括cpu的控制部执行在包括存储器的存储部中储存的程序来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00~s270的处理与图26的步骤s100~s180大致共通,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步骤s200中,在楔板112等处于原来位置且内部传感器接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10。

在步骤s210中,在由使用者将启动开关108接通时,进入步骤s220。

在步骤s220中,对电动机206进行正旋转驱动,进入步骤s230。

在步骤s230中,判断内部传感器是否断开。在内部传感器接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40,进行电动机停止错误处理。另一方面,在内部传感器断开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50。

在步骤s250中,判断在电动机206的驱动开始后是否经过了500ms。在电动机206的驱动开始后没有经过500ms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60。

在步骤s260中,判断内部传感器是否变成了接通。在内部传感器断开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50。另一方面,在内部传感器接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70。

在步骤s270中,通过使电动机206停止来使订书钉拆卸动作停止。

相对于此,在步骤s250中,在内部传感器断开的状态下,在电动机206的驱动开始后经过了500ms的情况下,进入进行重试控制的步骤s280。例如为楔板112在前进的位置处停止等的情况。

在步骤s280中,对电动机206进行逆旋转驱动。

在步骤s290中,判断在电动机206的逆旋转开始后是否经过了500ms。例如,在内部传感器断开的状态下,在电动机206的逆旋转开始后经过了500ms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0,进行电动机停止错误处理。另一方面,在电动机206的逆旋转开始后没有经过500ms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10。

在步骤s310中,判断内部传感器是否接通。在内部传感器断开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80。另一方面,在内部传感器接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20。

在步骤s320中,通过重试控制而判断为移动部111返回到原来位置,使电动机206的驱动停止并进入步骤s330。

在步骤s330中,判断是否实施了三次电动机206的反转驱动,在实施了三次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0,进行电动机停止错误处理。另一方面,在没有实施三次电动机206的反转驱动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20,通过使电动机206正旋转来再次执行订书钉拆卸动作。需要说明的是,使用者能够任意设定重试控制的实施次数的上限。

在本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00中,反复执行上述的动作。通过这种控制,在移动部111产生了一些问题时实施多次重试控制,使订书钉拆卸动作重新开始,因此即使在例如纸沓p由较硬的订书钉s装订的情况下,也能够从纸沓p中可靠地拆卸订书钉s。

<第九变形例>

图28是第九变形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00以及相对于订书钉拆卸装置100能够拆装的集尘盒202的立体图。

在集尘盒202内的底面上粘贴有用于防止下落到集尘盒202内的订书钉废料的飞散的磁铁204。磁铁204为例如将集尘盒202的底面的大致整体覆盖的大小,构成为能够更换粘贴。

由此,即使在订书钉拆卸装置100的搬运时、设置时集尘盒202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磁铁204的磁力来吸附订书钉s,因此能够防止订书钉废料向周围散落。

<第十变形例>

图29是第十变形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00搭载于自动原稿传送装置(adf:autodocumentfeeder)320的图像形成装置300的立体图。

图像形成装置300为电子照相式,具备用于将设置于托盘的纸一张一张地向读取部传送的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20。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20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300的上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20上搭载订书钉拆卸装置100。并且,图像形成装置300在主体前表面具备操作面板310。操作面板310具有多个操作按钮和显示菜单画面等的显示器。

如此,在图29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00中,在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20上搭载订书钉拆卸装置100,因此例如在从由订书钉s装订的纸沓p中拔除订书钉s并对各纸进行复印或扫描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一连串的流程中进行订书钉拆卸、复印、扫描等作业。

<第十一变形例>

图30是第十一变形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00搭载于后处理装置500的图像形成系统600的结构图。

图像形成系统600具备:大容量供纸装置400,具有多个供纸托盘;图像形成装置300,配置于大容量供纸装置400的下游侧,在纸上形成图像;以及后处理装置500,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300的下游侧,进行装订处理等后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处理装置500的上表面部且与图像形成装置300的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20相邻的位置处搭载订书钉拆卸装置100。需要说明的是,订书钉拆卸装置100也可以内置于后处理装置500。

如此,在图30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600中,在后处理装置500上搭载订书钉拆卸装置100,因此例如在从由订书钉s装订的纸沓p中拔除订书钉s并对各纸进行复印或扫描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一连串的流程中进行订书钉拆卸、复印、扫描等作业。

<第十二变形例>

图31是第十二变形例的拆装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00搭载的图像形成装置300的立体图。

在图像形成装置300中设有装配订书钉拆卸装置100的装配台330。装配台330由例如从装置主体的侧面上部向外侧伸出的板状部件构成,设于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20的附近。订书钉拆卸装置100构成为相对于装配台330能够拆装。订书钉拆卸装置100能够从装配台330上卸下并载置于例如桌上来使用。订书钉拆卸装置100既可以为蓄电池驱动,也可以为ac电源驱动。

<第十三变形例>

图32是第十三变形例的具有检测纸沓p的功能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00搭载的图像形成装置300的立体图。

订书钉拆卸装置100具备传感器109,该传感器109检测接近载置台104或者载置于载置台104的纸沓p。订书钉拆卸装置100在由传感器109检测到纸沓p之前即待机时设为省电模式,在由传感器109检测到纸沓p时使订书钉拆卸装置100或图像形成装置300启动(唤醒)。

在图32等所示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00中,还能够设置led等发光部。发光部例如为了使用者容易看见而优选设于纸按压机构部170的上表面部。通过使发光部点亮或闪烁,能够向使用者告知在图像形成装置300中搭载有订书钉拆卸装置100。需要说明的是,告知方法也可以为声音。

并且,如图33所示,也可以在订书钉拆卸装置100的载置台104上粘贴表示订书钉拆卸位置的标签lb。

并且,在图30等的图像形成系统600、图32等的图像形成装置300中,也可以在集尘盒202内订书钉废料装满的情况下,在操作面板310的显示部312的画面中显示“订书钉废料已满,请将里面的订书钉废料倒掉”、“请取出集尘盒并确认”等消息。订书钉废料的装满检测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例如,可以在集尘盒202内设置传感器,基于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断订书钉废料是否装满。并且,可以通过控制部来进行订书钉拆卸动作的次数的计数,基于计数值是否超过了阈值来判断订书钉废料是否装满。

并且,也可以在订书钉拆卸装置100中发生了故障(锁定)的情况下,在操作面板310的显示部312的画面中显示“拆卸装置产生错误***”、“请确认拆卸装置”等消息。

而且,也可以在图3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00等的操作面板310中设置用于将订书钉拆卸装置100接通/断开的操作按钮。需要说明的是,操作按钮不仅可以为实际的按钮,也可以为在显示部312的画面上显示的触摸式的按钮。由此,不管从订书钉拆卸装置100侧以及图像形成装置300侧中的哪一侧都能够使订书钉拆卸装置100启动。

在此,在以往的订书钉拆卸装置中,在将订书钉按压部中的承受楔板的压入载荷的点设为载荷作用点时,若将对订书钉按压部进行支撑的支撑部件的轴的轴心配置于比包含载荷作用点的水平线(沿插入方向延伸的假想线)靠上侧处,则楔板的压入载荷的分力会在从楔板离开的方向上产生。在该情况下,存在订书钉按压部滑动并从订书钉脱离而无法利用订书钉按压部来始终支撑订书钉这样的问题。

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4a所示,将对订书钉按压部162进行支撑的支撑部件163的轴158的轴心o1配置于比包含载荷作用点o2的水平线l靠下侧处。由此,能够使楔板112的压入载荷的分力在向楔板112按压的方向上产生,因此能够通过订书钉按压部162稳定地支撑订书钉s。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实施方式来说明了本发明,不过本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各样的变更或改良。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1100b、1100c的一例。

<第二实施方式1>

[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整体结构例]

图34是第二实施方式1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从斜前方观察的立体图,图35是第二目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从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是从由订书钉s10装订的纸沓p10自动地拆卸订书钉s10的订书钉订书钉装置。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具备大致长方体状的壳体1102、载置台1104和纸按压机构部1170,该载置台1104设于壳体1102的上表面部,具有能够载置纸沓p10的载置面1104h,该纸按压机构部1170对载置在载置台1104上的纸沓p10进行按压。在载置台1104与纸按压机构部1170之间设有用于将纸沓p10插入的纸沓插入口110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设置纸按压机构部1170(从壳体1102露出的部分)的一侧设为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后侧,将相反侧设为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前侧。并且,将设置后述的调整旋钮1106的一侧设为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左侧,将相反侧设为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右侧。并且,将载置台1104侧设置的一侧设为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上侧,将相反侧设为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下侧。

在纸按压机构部1170的上表面部设有使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动作开始的启动开关1108。在壳体1102的左侧面的前部设有用于对载置台1104的高度进行调整的调整旋钮(操作部)1106。在壳体1102的后部设有对从纸沓p10中拆卸的订书钉进行收纳的集尘盒1202。集尘盒1202构成为能够从壳体1102的后部进行拆装。

[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内部结构例]

图3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1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37a是第二实施方式1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截面图,图37b是用订书钉s10装订的纸沓p10的放大图,图38是第二实施方式1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分解立体图。

首先,参照图37a以及图37b来说明用订书钉s10装订的纸沓p10。订书钉s10具有冠部sa10和通过将冠部sa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折弯而形成的一对腿部sb10、sb10。纸沓p10通过使订书钉s10的一对腿部sb10、sb10从层叠的多张纸的最下层的纸的第一纸面pa10朝向最上层的纸的第二纸面pb10贯通并将贯通的腿部sb10、sb10向内侧折弯来装订而制作。订书钉s10的装订位置为例如纸的角部、边缘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这种纸沓p10中拆除订书钉s10。

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具备从纸沓p10中拔除订书钉s10的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10a、对在载置台1104上载置的纸沓p10进行按压的纸按压机构部1170、对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10a以及纸按压机构部1170进行驱动的驱动部1205、对收纳所述各部的空间进行划分的壳体1250,该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10a包括能够向冠部sa10与第一纸面pa10之间插入的楔板(插入部)1112。壳体1250如图38所示的那样具有与电动机1206、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10a以及纸按压机构部1170的左右方向分别相对地配置的第一侧壁1252以及第二侧壁1253。

驱动部1205是插入部移动部的一例,由电动机1206和未图示的多个齿轮构成,经由所述多个齿轮与驱动轴1144连接,该电动机1206由例如dc电动机构成。电动机1206通过例如启动开关1108的接通而驱动,使驱动轴1144旋转,由此对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10a以及纸按压机构部1170进行驱动。具体而言,电动机1206经由驱动轴1144等与楔板1112连接,使楔板1112沿着第一纸面pa10移动。

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10a具备楔板1112和调整机构(插入部调整部)1200a,该楔板1112在载置面1104h上载置了纸沓p10的状态下配置成与纸沓p10的冠部sa10露出的一侧的第一纸面pa10相对,能够在壳体1102内前进并向冠部sa10与第一纸面pa10之间插入,该调整机构(插入部调整部)1200a与楔板1112连接,能够调整楔板1112的相对于载置面1104h的纸沓p10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楔板1112从壳体1102内的前侧向后侧的移动设为前进,将从壳体1102内的后侧向前侧的移动设为后退。并且,将楔板1112前进的方向设为插入方向d10。

楔板1112是以能够沿壳体1102的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并通过向纸沓p10与订书钉s10之间插入而从纸沓p10中拔除订书钉s10的部件。楔板1112是细长的板状部件,为了容易插入纸沓与订书钉s10之间而末端侧成为尖细形状。更具体而言,楔板1112的末端侧构成为朝向末端部而板厚慢慢地变薄。楔板1112的基端部安装于楔板支架1114。

楔板支架1114由对平板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的部件构成,在楔板支架1114的下部经由轴孔而安装有楔板轴1118。楔板轴1118是用于使楔板1112沿着第一纸面pa10(载置台1104)平行地移动的轴。在楔板支架1114的前部侧经由轴孔而安装有楔板驱动轴1126。楔板驱动轴1126是使楔板1112进行前进以及后退移动的轴。

在与楔板1112相对并且楔板支架1114的内侧处设有冠部支架1116。冠部支架1116是用于对从纸沓p10中拔除的订书钉s10进行支撑的部件。在冠部支架1116的侧壁的下部经由轴孔而安装有楔板轴1118。在冠部支架1116的侧壁的后部经由轴孔而安装有楔板驱动轴1126。通过这种结构,冠部支架1116能够与楔板1112一体地进行前进以及后退移动。

相对于在载置台1104上载置的纸沓p10的订书钉s10,在楔板1112的插入方向d10的下游侧(后方)设有订书钉按压部1162。订书钉按压部1162从与楔板1112的插入方向d10相反的方向与订书钉s10的冠部抵接而限制冠部向插入方向d10的移动。订书钉按压部1162由支撑部件1163支撑。

支撑部件1163如图37a所示的那样由从订书钉按压部1162的两侧面部向后方侧折弯的一对平板部件构成。在支撑部件1163的一端部上安装订书钉按压部1162,支撑部件1163的另一端部由轴1158支撑成能够回转。

在楔板1112与冠部支架1116之间如图37a所示的那样插入并夹持有顶出器1156。顶出器1156在拔除订书钉s10而楔板1112以及冠部支架1116后退时与由冠部支架1116保持的订书钉s10抵接,使订书钉s10向下方的集尘盒1202内下落。顶出器1156由弹出杆1154支撑。

弹出杆1154由一对平板部件构成,配置成与支撑部件1163的外侧重叠。在弹出杆1154的后部经由轴孔而安装有轴1158,弹出杆1154构成为能够以轴1158为支点进行回转。并且,弹出杆1154经由拉伸弹簧(省略图示)而安装于支撑部件1163。

[调整机构1200a的结构例]

调整机构1200a是插入部调整部的一例,如图37a以及图38所示的那样具备:下拉连杆1140,具有基端部1140d(前端)和末端部1140e(后端);回转支点部(旋转轴)f10,设于基端部1140d与末端部1140e之间;第一部1140b,位于基端部1140d与回转支点部f10之间,在回转支点部f1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向从载置面1104h离开的方向移动;第二部1140c,位于末端部1140e与回转支点部f10之间,在回转支点部f1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向接近载置面1104h的方向移动;以及调整支点轴(第一部移动部)1122,使第一部1140b向从载置面1104h离开的方向移动。调整支点轴112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下拉连杆1140的第一部1140b。在下拉连杆1140的第二部1140c中设置从回转支点部f10朝向第二部1140c的末端部1140e延伸的长孔1141,经由楔板支架1114以及楔板轴1118等卡合部而楔板1112与长孔1141连接(卡合)。

下拉连杆1140如图36、图38以及图40所示的那样由通过对例如金属板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的一对平板部件构成,分别配置于冠部支架1116的下方且内侧。在下拉连杆1140中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1141。长孔1141的长径基于楔板1112的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范围来决定。楔板轴(连接部)1118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通于长孔1141。由此,在楔板轴1118上安装的楔板1112以及冠部支架1116通过沿着下拉连杆1140的长孔1141的长径方向移动而能够前进以及后退。并且,在下拉连杆1140的第一部1140b上安装调整支点轴1122,下拉连杆1140构成为通过使调整支点轴1122回转而能够以回转支点部f10为支点进行回转。

在长孔1141的下端边缘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1141a。突出部1141a的长径方向的长度(区间)构成为在楔板1112插入于纸沓p10的第一纸面pa10与冠部sa10之间前能够维持将楔板1112抬起并按压于第一纸面pa10的状态的长度。这是因为只要楔板1112一旦插入于纸沓p10与订书钉s10的冠部之间就会保持该状态,因此在那之后不需要将楔板1112抬起。由此,能够防止将楔板1112按压于纸沓p10的力始终进行作用,因此能够防止对纸沓p10的损害。

向在下拉连杆1140的大致中央部形成的轴孔中插通驱动轴1144。在驱动轴1144的比上拉连杆1140靠外侧处安装有上拉返回凸轮1150。下拉返回凸轮辊1152以能够与下拉返回凸轮1150抵接的方式安装于下拉连杆1140的外侧的中央上部侧。下拉连杆1140、上拉返回凸轮1150以及下拉返回凸轮辊1152是在将订书钉s10从纸沓p10中拔除时用于将楔板1112向从载置台1104离开的方向下拉的机构的一例。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回转支点部f10是下拉返回凸轮1150与下拉返回凸轮辊1152的切点位置的中心。

[调整支点轴1122的结构例]

图39a是第二实施方式1的调整支点轴1122的立体图,图39b是第二实施方式1的调整支点轴1122的侧视图。

调整支点轴1122具有偏心轴a11,构成为能够以偏心轴a11为中心进行旋转,偏心轴a11的外周面与设于下拉连杆1140的第一部1140b抵接。

调整支点轴1122具备第一轴部1122a和第二轴部1122b、1122c,该第一轴部1122a具有第一轴径d11,该第二轴部1122b、1122c设置成与第一轴部1122a的轴心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连续,具有比第一轴径d11小的第二轴径d12。

第一轴部1122a如图38所示的那样插通于下拉连杆1140的轴孔1140a、1140a,由下拉连杆1140支撑成能够旋转。第二轴部1122b插通于第一侧壁1252的轴孔1252c,由第一侧壁1252支撑成能够旋转。第二轴部1122c插通于第二侧壁1253的轴孔1253c,由第二侧壁1253支撑成能够旋转。

第一轴部1122a的偏心轴a11设于与第二轴部1122b、1122c的轴a12在径向上偏离距离x10的位置。并且,第二轴部1122b、1122c设置成在第一轴部1122a的外周的内侧处第二轴部1122b的外周的一部分与第一轴部1122a的外周的一部分接触。

第一轴部1122a中的从第二轴部1122b、1122c向外侧突出的部分成为对楔板1112从载置台1104的突出量进行调整的调整部1122d(参照图39b的着色部分)。并且,将调整部1122d中的从第二轴部1122b、1122c突出的部分中的具有最大的直径的部分设为最大部m10。通过这种结构,在调整支点轴1122的第二轴部1122b、1122c绕着轴a12旋转时,第一轴部1122a也绕着偏心轴a11旋转,能够根据第一轴部1122a的旋转位置而使下拉连杆1140沿上下方向回转。

在调整支点轴1122的第二轴部1122b上如图38所示的那样安装有调整旋钮1106。操作员对调整旋钮1106进行旋转操作,使调整支点轴1122绕着顺时针或绕着逆时针旋转,由此对载置台1104的高度进行调整。

[纸按压机构部1170的结构例]

如图36以及图37a所示,纸按压机构部1170从壳体1102的内部开始经由第一侧壁1252设置到外部。在纸按压机构部1170的外部侧的与载置台1104相对的位置设有纸按压板1192。纸按压板1192在订书钉拆卸动作开始时向载置台1104侧下降,按压载置台1104上的纸沓p10。

[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楔板1112的突出量调整时的动作例]

接着,对于使楔板1112相对于载置台1104的突出量变更的情况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动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如图40所示的那样楔板轴1118位于下拉连杆1140的长孔1141的突出部1141a上并使楔板1112从载置台1104突出的情况下的楔板1112从载置台1104突出的突出量作为基准来说明。并且,将该情况下的第一轴部1122a的最大部m10位于前侧的状态设为楔板1112的标准的突出量即中间位置,设为调整旋钮1106的中间位置。而且,以下对于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左侧的动作进行说明,不过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右侧也为相同的动作,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40是表示使第二实施方式1的楔板1112的突出量为第一突出量h11的情况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动作的图。需要说明的是,楔板1112的第一突出量h11是将调整旋钮1106设定于中间位置的情况下的突出量。

在由使用者将调整旋钮1106设定于中间位置时,调整支点轴1122的调整部1122d的最大部m10朝向与插入方向d10相反的水平方向。在该情况下,调整支点轴1122的调整部1122d的偏心轴a11和轴a12为水平,几乎不影响楔板1112的突出量,因此下拉连杆1140未上下移动,楔板1112的上表面1112c相对于载置面1104h的突出量成为标准的第一突出量h11。

图41是表示使第二实施方式1的楔板1112的突出量为第二突出量h12的情况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动作的图。

在由使用者将楔板调整旋钮1107从中间位置绕着逆时针转动时,调整支点轴1122也绕着逆时针旋转。伴随于此,通过调整支点轴1122的调整部1122d的最大部m10向下方移动,根据调整部1122d的最大部m10的突出量而下拉连杆1140的第一部1140b向从楔板1112离开的方向移动。由此,以下拉返回凸轮1150与下拉返回凸轮辊1152之间的回转支点部f10为中心而下拉连杆1140绕着逆时针旋转,设于第二部1140c的楔板轴1118上推。

在将楔板轴1118往上推时,以楔板驱动轴1126为支点而楔板1112向上方回转,由此楔板1112的末端侧上升。在该情况下,楔板1112的上表面1112c相对于载置面1104h的突出量成为比图40所示的第一突出量h11多的第二突出量h12。如此,通过使楔板调整旋钮1106从中间位置开始绕着逆时针转动,能够使楔板1112的突出量从基准的突出量开始增多。

图42是表示使第二实施方式1的楔板1112的突出量为第三突出量h13的情况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动作的图。

在由使用者将楔板调整旋钮1106从中间位置开始绕着顺时针转动时,调整支点轴1122也绕着顺时针旋转。伴随于此,通过调整支点轴1122的调整部1122d的最大部m10向上方移动,根据调整部1122d的最大部m10的突出量而下拉连杆1140的第一部1140b向接近楔板1112的方向移动。由此,以下拉返回凸轮1150与下拉返回凸轮辊1152之间的回转支点部f10为中心而下拉连杆1140绕着顺时针旋转,设于第二部1140c的楔板轴1118下压。

在将楔板轴1118往下压时,以楔板驱动轴1126为支点而楔板1112向下方回转,由此楔板1112的末端侧下降。在该情况下,楔板1112的上表面1112c相对于载置面1104h的突出量成为比图42所示的第一突出量h11少的第三突出量h13。如此,通过使楔板调整旋钮1107从中间位置开始绕着顺时针转动,能够使楔板1112的突出量从基准的突出量开始减少。

[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的除针时的动作例]

接着,参照图37等来说明从纸沓p10中拔除订书钉s10的情况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动作。

在由使用者将纸沓p10载置于载置台1104上并按压启动开关1108时,电动机1206进行驱动,由此纸按压机构部1170的纸按压板1192下降,通过纸按压板1192来按压纸沓p10。接着,在纸沓p10被纸按压板1192按压时,楔板1112沿着插入方向d10前进,向纸沓p10与订书钉s10的冠部之间插入。在楔板1112前进时,伴随于楔板1112的厚度的增加而订书钉s10的腿部sb10、sb10慢慢地变成立起的状态,在基于楔板1112的压入完成时,订书钉s10的腿部sb10、sb10立起。

接着,通过图37a等所示的下拉连杆1140、上拉返回凸轮1150以及下拉返回凸轮辊1152的动作,楔板1112以及冠部支架1116向从载置台1104分离的方向即下方移动。由此,将腿部sb10、sb10立起的状态的订书钉s10从纸沓p10拔除。在将订书钉s10从纸沓p10中拔除时,楔板1112以及冠部支架1116后退并且再次向接近载置台1104的方向即上方移动。即,楔板1112等返回到原来位置。由此,订书钉s10从冠部支架1116下落,将订书钉s10收纳于集尘盒1202内。这种动作在订书钉拆卸时反复执行。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二实施方式1,通过对调整旋钮1106进行操作,能够经由调整支点轴1122使下拉连杆1140沿上下方向回转,对楔板1112相对于载置台1104的突出量进行变更。由此,能够根据纸沓p10、订书钉s10的种类来变更楔板1112相对于载置台1104的突出量,因此即使在作为订书钉拆卸对象的纸沓p10的纸、订书钉s10的种类、装订位置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设定与纸、订书钉s10的种类等各种状况对应的楔板1112相对于载置台1104的最佳的突出量(高度)。其结果是,能够防止订书钉拆卸时的对纸的损害、订书钉拆卸的失败。

并且,即使在进行相对于由其他的使用者没有使用的种类的纸构成的纸沓p10等楔板1112的最佳的突出量与通常的纸沓p10不同的种类的纸沓p10的订书钉拆卸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调整楔板1112的突出量。并且,相对于多进行较薄的纸沓p10的角部的装订的使用者、多进行较厚的纸沓p10的平订的使用者等各使用者的使用频率较高的纸沓p10,使用者本身能够调整至楔板1112的最佳的突出量。

而且,即使在因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零件精度的差而楔板1112的突出量产生误差的情况、由于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的长期的使用而零件发生了磨损、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由使用者任意设定楔板1112的突出量来解决,因此能够没有问题地继续使用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

<第二实施方式2>

在第二实施方式2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b中,通过变更载置台1104相对于楔板1112的位置来变更楔板1112相对于载置台1104的突出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二目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共通的结构以及动作等,标注共通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b的结构例]

图43是第二实施方式2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b的立体图,图44是第二实施方式2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b的分解立体图,图45是第二实施方式2的滑动轴1261以及第一安装部1104a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46是第二实施方式2的调整旋钮1106以及调整螺丝1107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b至少具备收纳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10b等的壳体1250和作为载置部调整部的一例的调整机构1200b,该调整机构1200b与载置台1104连接,能够调整载置面1104h的相对于楔板1112的纸沓p10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

壳体1250具有:俯视矩形状的底壁1251,具有左边、右边、前边以及后边;第一侧壁1252,从底壁1251的左边竖立设置;第二侧壁1253,从底壁1251的右边竖立设置,与第一侧壁1252相对;前壁1254,从底壁1251的前边竖立设置,将第一侧壁1252与第二侧壁1253之间连结;以及后壁1255,从底壁1251的后边竖立设置,与前壁1254相对。

如图44以及图45所示,在第一侧壁1252中形成有用于使作为载置部调整部的一例的调整连杆1260的滑动轴(引导轴)1261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卡合的引导槽1252a。引导槽1252a是沿第一侧壁1252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开口,在该开口的后端侧设置能够将滑动轴1261的扩径部插入的插入口。

在第二侧壁1253中形成有用于使调整连杆1260的滑动轴126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卡合的引导槽1253a。引导槽1253a是沿第二侧壁1253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开口,在该开口的后端侧设置能够将滑动轴1262的扩径部插入的插入口。

如图43以及图44所示,在载置台1104中设有从左右方向的侧面部分别向下方延伸的侧壁即第一安装部1104a以及第二安装部1104b。需要说明的是,载置台1104、第一安装部1104a以及第二安装部1104b也能够通过对金属板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

载置台1104以将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10b等的上方堵塞的方式配置,将第一安装部1104a安装于第一侧壁1252的外侧上端,并且将第二安装部1104b安装于第二侧壁1253的外侧上端。

将支点轴1101插通于在第一安装部1104a、第二安装部1104b、第一侧壁1252以及第二侧壁1253的前端部形成的各轴孔。在支点轴1101的两端部分别安装有掐锁1270、1271,以避免支点轴1101从壳体1250脱离的方式构成。

如图44以及图45所示,在第一安装部1104a的后端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1104e。第一安装部1104a的后端侧利用阶梯状引导销1272经由长孔1104e以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第一侧壁1252。

同样,在第二安装部1104b的后端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1104f。第二安装部1104b的后端侧利用阶梯状引导销1273经由长孔1104f以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第二侧壁1253。

在第一安装部1104a的后端部的向下方伸出的部位形成有引导槽1104c。引导槽1104c具备从前端侧朝向后端侧向从载置台1104离开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引导槽1104c的后端边缘由切除而成的开口构成。在引导槽1104c中,调整连杆1260的滑动轴1261与倾斜面抵接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卡合。

同样,在第二安装部1104b的后端部的向下方伸出的部位形成有引导槽1104d。引导槽1104d由以从后端边缘朝向前方且载置台1104侧(斜前方)倾斜的方式切除而成的开口构成。在引导槽1104d中,调整连杆1260的滑动轴1262与倾斜面抵接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卡合。

如图43以及图46所示,调整机构1200b具备调整旋钮1106、供调整旋钮1106安装的调整螺丝1107、能够向楔板1112的插入方向d10以及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调整连杆1260。调整机构1200a构成为能够由操作员进行操作。

在前壁1254的前表面大致中央上部安装调整螺丝1107的头部1107a,调整螺丝1107的形成有螺纹槽的螺纹部1107b向前壁1254的前方侧突出。调整旋钮110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调整螺丝1107的螺纹部1107b。在第二目的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调整旋钮1106不是设于壳体1102的侧面侧,而是设于壳体1102的前表面侧。在由使用者转动调整旋钮1106时,调整旋钮1106沿调整螺丝1107的轴心方向即前后方向移动。

如图43以及图44所示,调整连杆1260是以大致u字状构成的细长的板状部件,以沿着前壁1254、第一侧壁1252以及第二侧壁1253的上部外周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250。具体而言,调整连杆1260具有沿着前壁1254延伸的前部1260a、沿着第一侧壁1252延伸的第一侧部1260b、沿着第二侧壁1253延伸的第二侧部1260c。

在调整连杆1260的前壁1254侧的大致中央部的下端边缘形成有凹部1260d,凹部1260d从上方侧与形成于前壁1254的调整螺丝1107嵌合。此时,调整连杆1260的前表面如图46所示的那样与调整旋钮1106的后表面抵接。

如图44以及图45所示,在第一侧部1260b的后端部内侧安装滑动轴1261的一端部。滑动轴1261的另一端侧在第一侧壁1252的引导槽1252a以及第一安装部1104a的引导槽1104c中分别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卡合。

在第二侧部1260c的后端部内侧安装滑动轴1262的一端部。滑动轴1262的另一端侧在第二侧壁1253的引导槽1252a以及第二安装部1104b的引导槽1104d中分别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卡合。

通过这种结构,在调整旋钮1106沿前后方向移动时,与之联动而调整连杆1260沿前后方向移动,由此滑动轴1261在引导槽1104c、1252a中滑动,滑动轴1262在引导槽1104d、1253a中滑动。此时,滑动轴1261、1262未使上下方向的位置产生位移而沿着引导槽1252a、1253a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因此引导槽1104c、1104d一边供滑动轴1261、1262与倾斜面抵接并将滑动轴1261、1262向上下方向按压,一边滑动。由此,在引导槽1104c、1104d中,将前后方向的移动转换成上下方向的移动,因此第一安装部1104a以及第二安装部1104b进行上下移动。

[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b的动作例]

接着,对于第二实施方式2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b的动作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载置台1104相对于楔板1112的位置中的中间(标准)的位置处的楔板1112的突出量设为第四突出量h14。并且,将该情况下的调整旋钮1106的旋转位置称为中间位置。而且,以下对于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b的左侧的动作进行说明,不过由于是与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b的右侧相同的结构以及动作,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47a是使第二实施方式2的楔板1112的突出量为第四突出量h14的情况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b的动作图,图47b是滑动轴1261的动作图,图47c是楔板1112以及载置台1104的动作图。

如图47a所示,在由使用者将调整旋钮1106设定于中间位置时,如图47b所示的那样滑动轴1261位于引导槽1104c的长径方向的大致中间,阶梯状引导销1272位于第一安装部1104a的长孔1104e的长径方向的大致中间。由此,如图47c所示的那样楔板1112的上表面1112c从载置面1104h突出了第四突出量h14。

图48a是使第二实施方式2的楔板1112的突出量为第五突出量h15的情况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b的动作图,图48b是滑动轴1261的动作图,图48c是楔板1112以及载置台1104的动作图。

如图48a所示,在由使用者将调整旋钮1106从中间位置开始绕着顺时针转动预定角度时,调整旋钮1106沿着调整螺丝1107前进,由此安装于调整旋钮1106的调整连杆1260也前进。伴随于此,如图48b所示的那样滑动轴1261沿着第一安装部1104a的引导槽1104c以及第一侧壁1252的引导槽1252a滑动并前进,由此将第一安装部1104a沿着引导槽1104c以及长孔1104e往上推。载置台1104如图48c所示的那样以支点轴1101为支点向接近楔板1112的方向移动。即,载置台1104的末端侧(后方侧)的高度上升。由此,楔板1112的上表面1112c处于与载置面1104h大致相同的高度,变成比第四突出量h14少的第五突出量h15。

图49a是使第二实施方式2的楔板1112的突出量为第六突出量h16的情况下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b的动作图,图49b是滑动轴1261的动作图,图49c是楔板1112以及载置台1104的动作图。

如图49a所示,在由使用者将调整旋钮1106从中间位置开始绕着逆时针转动预定角度时,调整旋钮1106沿着调整螺丝1107后退,由此安装于调整旋钮1106的调整连杆1260也后退。伴随于此,如图49b所示的那样滑动轴1261沿着第一安装部1104a的引导槽1104c以及第一侧壁1252的引导槽1252a滑动并后退,由此将第一安装部1104a沿着引导槽1104c以及长孔1104e往下压。载置台1104如图49c所示的那样以支点轴1101为支点向从楔板1112离开的方向移动。即,载置台1104的末端侧的高度下降。由此,楔板1112的上表面1112c处于从载置面1104h突出的位置,变成比第四突出量h14多的第六突出量h16。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第二实施方式2中,通过调整旋钮1106的操作,使调整连杆1260沿前后方向移动,将调整连杆1260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转换成载置台1104的上下方向的移动。由此,能够根据纸沓p10、订书钉s10的种类来变更楔板1112相对于载置台1104的突出量,因此即使在作为订书钉拆卸对象的纸沓p10的纸、订书钉s10的种类、装订位置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设定与纸、订书钉s10的种类等各种状况对应的楔板1112相对于载置台1104的最佳的突出量。其结果是,能够防止订书钉拆卸时的对纸的损害、订书钉拆卸的失败。

<第二实施方式3>

在第二实施方式3中,通过直接变更楔板1112的安装位置来变更楔板1112相对于载置台1104的突出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二实施方式1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a共通的结构以及动作等,标注共通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c的结构例]

图50是第二实施方式3的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c的立体图,图51是第二实施方式3的调整机构1200c的立体图,图52是第二实施方式3的调整机构1200c的分解立体图,图53a是第二实施方式3的调整机构1200c截面图,图53b是图53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如图50所示,在载置台1104中形成有用于将工具向壳体1102内插入来对调整螺丝1284、1285进行操作的调整孔1104g。调整孔1104g沿厚度方向贯通载置台1104,由以包括两个调整螺丝1284、1285的那种外形形成的开口构成。需要说明的是,调整孔1104g也可以与调整螺丝1284、1285的个数匹配而由两个开口构成。

如图51、图52、图53a以及图53b所示,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10c具备楔板支架1114、楔板1112和调整机构1200c。调整机构1200c具有波形弹簧1280、楔板支撑件1282和调整螺丝1284、1285。

在楔板支架1114的顶面部1114c中形成有供调整螺丝1284、1285插通的两个插通孔1114a、1114b(参照图52)。在楔板1112与楔板支架1114之间设置波形弹簧1280。波形弹簧1280构成为向楔板1112以及楔板支架1114分离的方向施力,始终使楔板1112与楔板支架1114之间的间隙c10(参照图53b)扩大。由此,能够防止楔板1112等的松动。在波形弹簧1280上形成有供调整螺丝1284、1285插通的两个插通孔1280a、1280b。

在楔板1112的基端侧形成有供调整螺丝1284、1285嵌合的两个插通孔1112a、1112b(参照图52)。在楔板1112的下表面侧设置对楔板1112进行支撑的楔板支撑件1282。在楔板支撑件1282中形成有供调整螺丝1284、1285嵌合的两个螺纹孔1282a、1282b(参照图52)。

调整螺丝1284、1285从楔板支架1114的顶面部1114c侧向楔板支架1114的插通孔1114a、1114b以及波形弹簧1280的插通孔1280a、1280b、楔板1112的插通孔1112a、1112b插通,与楔板支撑件1282的螺纹孔1282a、1282b嵌合。如此,在订书钉拔掉机构部1110c中,楔板支架1114、波形弹簧1280、楔板1112以及楔板支撑件1282一体地构成。

[订书钉拆卸装置1100c的动作例]

参照图53a、53b等来说明对楔板1112相对于载置台1104的安装位置进行变更的情况下的动作。

在对楔板1112相对于载置台1104的表面的突出量进行变更的情况下,向图50所示的载置台1104的调整孔1104g中插入工具,通过工具使调整螺丝1284、1285绕着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

例如,在通过工具使调整螺丝1284、1285绕着顺时针转动时,楔板1112以及楔板支撑件1282克服波形弹簧1280的弹力而向接近楔板支架1114的方向移动,楔板1112与楔板支架1114之间的间隙c10变窄。即,楔板1112相对于载置台1104的安装位置上升。由此,能够使楔板1112从载置台1104的表面的突出量增多。

相对于此,例如在通过工具使调整螺丝1284、1285绕着逆时针转动时,楔板1112以及楔板支撑件1282向从楔板支架1114离开的方向移动,楔板1112与楔板支架1114之间的间隙c10变宽。即,楔板1112相对于载置台1104的安装位置下降。由此,能够使楔板1112从载置台1104的表面的突出量减少。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第二实施方式3中,通过调整螺丝1284、1285的操作来直接变更楔板1112的安装位置。由此,能够根据纸沓、订书钉的种类来变更楔板1112相对于载置台1104的突出量,因此即使在作为订书钉拆卸对象的纸沓p10的纸、订书钉的种类、装订位置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设定与纸、订书钉的种类等各种状况对应的楔板1112相对于载置台1104的最佳的突出量。其结果是,能够防止订书钉拆卸时的对纸的损害、订书钉拆卸的失败。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一例。

如上述那样,在通过具有冠部和一对腿部的订书钉来装订纸沓的情况下,使一对腿部贯通纸沓之后,将该一对腿部向内侧折弯,由此捆束纸沓。以往,作为从由订书钉装订的纸沓拆卸该订书钉的装置,已知将插入部件向纸沓与装订该纸沓的订书钉的冠部之间插入而将订书钉从纸沓拔掉的结构。在为这种结构时,在将腿部从纸沓拔掉的动作中需要使向内侧弯曲的腿部立起。因此,拔掉订书钉所需要的力变大。并且,由于拔掉订书钉所需要的力变大,所以向纸沓施加负荷而对纸沓产生损害。

对此,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具备插入部件的装订部件除去装置,该插入部件具有第一插入部件和相对于第一插入部件能够进行接近分离移动的第二插入部件。该装订部件除去装置在将插入部件朝向订书钉插入于纸沓之间后,使第二插入部件从第一插入部件分离,由此能够将比插入位置靠上侧的纸沓和订书钉从插入位置的下侧的纸沓拆开。

并且,根据该装订部件除去装置,将插入部件插入于纸沓之间,使第二插入部件从第一插入部件分离,由此纸沓鼓起,能够使订书钉的腿部立起。

然而,在该方式中,虽然能够使腿部立起,但是订书钉残留于比插入位置靠上侧的纸沓,无法将订书钉整体从纸沓完全拔掉。

因此,以下说明能够使装订纸沓的腿部立起且将订书钉整体从纸沓拔掉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中,为了能够使装订纸沓的腿部立起且将订书钉整体从纸沓拔掉而具备:载置部,载置纸沓;按压部,将纸沓按压于载置部;第一插入部,使装订纸沓的订书钉的腿部立起;第二插入部,向装订纸沓的订书钉的冠部与纸沓之间插入,从纸沓拔掉订书钉;以及驱动部,与第一插入部卡合,使第一插入部从在载置部与按压部之间夹持的纸沓的端面向纸沓之间插入。第一插入部的与在载置部与按压部之间夹持的纸沓的端面相对的一个端部形成为楔状。

并且,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中,使第一插入部向接近在载置部与按压部之间夹持的纸沓的端面的方向移动,将第一插入部从纸沓的端面插入于纸沓的纸面之间时,插入了第一插入部的部位的纸沓鼓起,由此使向内侧折弯并装订纸沓的订书钉的腿部立起。并且,向装订纸沓的订书钉的冠部与纸沓之间插入第二插入部时,订书钉从纸沓脱落。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向纸沓的纸面之间插入第一插入部来使腿部立起,由此不论向内侧弯曲的腿部的形态都能够可靠地使腿部立起。并且,在使腿部立起的状态下,向装订纸沓的订书钉的冠部与纸沓之间插入第二插入部,由此能够从纸沓拔掉订书钉。在使腿部立起的状态下利用第二插入部将订书钉从纸沓拔掉,由此能够将订书钉整体从纸沓拔掉,为了拔掉订书钉而需要的力也降低。为了增强拔掉订书钉所需要的力,需要高转矩的电动机的使用、与高转矩相称的零件的强度,装置大型化、高成本化,但是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中,能够降低为了拔掉订书钉而需要的力,因此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高成本化。并且,由于能够降低为了拔掉订书钉而需要的力,所以能够降低纸沓所涉及的负荷,降低对纸沓的损害。

<订书钉拆卸装置的结构例>

图5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一例的侧视图,图55是表示腿部立起板的一例的侧视图。并且,图56a、图57a是表示用订书钉装订纸沓的状态的说明图。首先,参照图56a、图57a来说明装订纸沓p20的订书钉2100的形态。

订书钉2100通过将冠部2101的两端向一方向折弯来形成一对腿部2102。订书钉2100将贯通纸沓p20的一对腿部2102分别向内侧方向折弯。由此,纸沓p20由订书钉2100装订。

接着,参照图54以及图55来说明从纸沓p20中拔掉订书钉2100的订书钉拆卸装置2001a。订书钉拆卸装置2001a具备载置纸沓p20的工作台2010。工作台2010是载置部的一例,以装订纸沓p20的订书钉2100的冠部2101处于工作台2010侧的朝向载置纸沓p20,在与冠部2101相对的位置设有未图示的开口。

并且,订书钉拆卸装置2001a具备将纸沓p20按压于工作台2010的纸按压板2002、使装订纸沓p20的订书钉2100的腿部2102立起的腿部立起板2003、从纸沓p20中拔掉腿部2102的楔板2004、对纸按压板2002、腿部立起板2003以及楔板2004进行驱动的凸轮2005。

订书钉拆卸装置2001a具备通过凸轮2005而工作并使纸按压板2002向相对于工作台2010接近的方向以及远离的方向移动的纸按压连杆2020、纸按压驱动连杆2021以及纸按压凸轮连杆2022。

并且,订书钉拆卸装置2001a具备通过凸轮2005而工作并使腿部立起板2003在沿着纸按压板2002的方向上移动的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以及腿部立起板凸轮连杆2031。

而且,订书钉拆卸装置2001a具备通过凸轮2005而工作并使楔板2004在沿着工作台2010的方向上移动的楔板驱动连杆2040以及楔板凸轮连杆2041和使楔板2004向相对于工作台2010接近的方向以及远离的方向移动的楔板下拉连杆2042。

纸按压板2002是按压部的一例,设置成与工作台2010相对。纸按压连杆2020在沿着工作台2010的方向即前后方向上延伸,纸按压板2002以能够以轴2020a为支点进行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纸按压连杆2020的一个端部。并且,纸按压连杆2020的另一个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在订书钉拆卸装置2001a的主体部2011中设置的轴2012。纸按压连杆2020具备在通过将腿部立起板2003插入于纸沓p20而将纸沓p20的一部分往上推时向上方退避的按压部件2020b。按压部件2020b安装成能够以轴2020c为支点进行旋转。

纸按压驱动连杆2021在与工作台2010交叉的方向即上下方向上延伸,上方的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2011的轴2012。纸按压连杆2020和纸按压驱动连杆2021经由螺旋弹簧等施力部件2020d而连结,以轴2012为支点联动地旋转。纸按压板2002通过纸按压连杆2020以及纸按压驱动连杆2021以轴2012为支点进行旋转而向相对于工作台2010接近的方向以及远离的方向移动。纸按压板2002通过以轴2020a为支点相对于纸按压连杆2020进行旋转而不论纸按压板2002与工作台2010之间的距离如何都保持与工作台2010大致平行的朝向。

纸按压驱动连杆2021利用拉伸螺旋弹簧等施力部件2021a将下方的端部与主体部2011连结。纸按压驱动连杆2021通过以轴2012为支点进行旋转而由施力部件2021a对纸按压板2002向从工作台2010离开的方向施力。

纸按压凸轮连杆2022在一个端部中设有供使凸轮2005旋转的驱动轴2050进入的长孔2022a。并且,纸按压驱动连杆2021以能够以轴2022b为支点进行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纸按压凸轮连杆2022的另一个端部。而且,纸按压凸轮连杆2022利用在长孔2022a与轴2022b之间设置的销2022c与凸轮2005连结。

纸按压凸轮连杆2022通过销2022c顺着凸轮2005的未图示的凸轮面移动而沿着长孔2022a的延伸方向移动,并且以驱动轴2050为支点进行旋转,使纸按压驱动连杆2021以轴2012为支点进行旋转。

腿部立起板2003是第一插入部的一例,以能够沿着纸按压板2002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纸按压板2002的与工作台2010相对的面的与纸沓p20的端面p21相对的位置。腿部立起板2003的沿着移动方向的一个端部2003a形成为楔状。腿部立起板2003的一个端部2003a是与载置在工作台2010上的纸沓p20的端面p21相对的部位。腿部立起板2003的一个端部2003a是沿着与工作台2010交叉的方向即上下方向的厚度从末端2003b朝向基部2003c慢慢地变厚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基部2003c的厚度优选为1.5mm以上。并且,腿部立起板2003的一个端部2003a的宽度构成为比一对腿部2102的间隔短。

腿部立起板2003的一个端部2003a在纸按压板2002处于与工作台2010平行的朝向时,与工作台2010相对的第一面2003d由与工作台2010平行的平面构成。并且,腿部立起板2003的一个端部2003a的与纸按压板2002相对的第二面2003e由相对于第一面2003d倾斜的斜面构成。腿部立起板2003的一个端部2003a的末端2003b与纸按压板2002之间的距离l20不论纸按压板2002相对于工作台2010的位置如何都是恒定的。

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是驱动部的一例,由设于主体部2011的引导件2013的引导孔2013a引导,安装成能够沿着工作台2010移动。引导孔2013a由在沿着工作台2010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孔构成,供设于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的轴2030a进入。

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具备与腿部立起板2003卡合的卡合部2030b。卡合部2030b构成为设有相对于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的移动方向竖立设置的部位,与腿部立起板2003的另一个端部2003f卡合。

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在卡合部2030b与工作台2010之间具备非卡合部2030c。非卡合部2030c构成为在卡合部2030b与工作台2010之间设有腿部立起板2003能够通过的空间。

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由于轴2030a进入设于主体部2011的引导件2013的引导孔2013a而卡合部2030b与工作台2010之间的距离恒定。对此,腿部立起板2003安装于纸按压板2002。纸按压板2002根据纸沓p20的厚度而相对于工作台2010的距离变化。由此,纸沓p20的厚度较薄的情况与纸沓p20的厚度较厚的情况相比,腿部立起板2003与工作台2010之间的距离更近。

在纸沓p20的厚度为预定的厚度以上时,腿部立起板2003的另一个端部2003f与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的卡合部2030b相对,位于卡合部2030b的移动路径上。另一方面,在纸沓p20的厚度小于预定的厚度时,腿部立起板2003的另一个端部2003f与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的非卡合部2030c相对,从卡合部2030b的移动路径退避。由此,根据纸沓p20的厚度来切换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的卡合部2030b与腿部立起板2003的卡合和非卡合。

腿部立起板凸轮连杆2031在上方的端部设有供设于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的轴2030a进入的长孔2031a。并且,腿部立起板凸轮连杆2031的下方的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在主体部2011中设置的轴2014。而且,腿部立起板凸轮连杆2031利用在长孔2031a与轴2014之间设置的销2031b与凸轮2005连结。

腿部立起板凸轮连杆2031通过销2031b顺着凸轮2005的未图示的凸轮面移动而以轴2014为支点进行旋转。腿部立起板凸轮连杆2031通过使与设于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的轴2030a连结的部位为长孔2031a而利用以轴2014为支点的旋转来使轴2030a沿着长孔2031a移动。由此,通过以轴2014为支点的腿部立起板凸轮连杆2031的旋转动作,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由设于主体部2011的引导件2013的引导孔2013a引导而呈直线状移动。

图58a、图58b是表示腿部立起板2003与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的卡合状态的说明图。在纸沓p20的厚度为预定的厚度以上时,如图58a所示的那样腿部立起板2003的另一个端部2003f与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的卡合部2030b相对,位于卡合部2030b的移动路径上。由此,在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移动时,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的卡合部2030b和腿部立起板2003卡合,腿部立起板2003移动。另一方面,在纸沓p20的厚度小于预定的厚度时,如图58b所示的那样腿部立起板2003的另一个端部2003f与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的非卡合部2030c相对,从卡合部2030b的移动路径退避。由此,即使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移动,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的卡合部2030b和腿部立起板2003也不卡合,腿部立起板2003不移动。

楔板2004是第二插入部的一例,楔板2004配置于与腿部立起板2003的一个端部2003a相对的位置,在一个端部形成楔部2043a,在形成了楔部2043a的部位的相反侧形成长孔2043b。楔板驱动连杆2040在沿着工作台2010的前后方向上延伸,设于一个端部的轴2040a进入楔板2004的长孔2043b。由此,楔板2004以能够以轴2040a为支点进行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楔板驱动连杆2040。楔板2004通过以轴2040a为支点的旋转而楔部2043a向相对于工作台2010接近的方向以及远离的方向移动。

楔板驱动连杆2040是除针驱动部的一例,轴2040a能进入设于主体部2011的一个长孔2015a。并且,楔板驱动连杆2040在另一个端部设置的轴2040b能进入设于主体部2011的另一个长孔2015b。长孔2015a、2015b在沿着工作台2010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由此,楔板驱动连杆2040沿着工作台2010移动。并且,安装于楔板驱动连杆2040的楔板2004沿着工作台2010移动。

楔板2004的另一个端部利用拉伸螺旋弹簧等施力部件2044a与主体部2011连结。楔板2004通过以轴2040a为支点进行旋转而由施力部件2044a对楔部2043a向接近工作台2010的方向施力。并且,楔板2004具备将从纸沓p20中拔掉的订书钉2100从楔板2004除去的除去部件2044b。除去部件2044b设于楔板2004的下侧,追随于楔板2004的以轴2040a为支点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并且,除去部件2044b相对于楔板2004的沿着工作台2010的移动而位置固定,利用楔板2004与除去部件2044b之间的相对移动来将从纸沓p20拔掉并由楔板2004保持的订书钉2100从楔板2004除去。

楔板凸轮连杆2041在上方的端部设有与设于楔板驱动连杆2040的轴2040b连结的连结部2041a。连结部2041a由与轴2040b接触的楔板凸轮连杆2041的端面构成。并且,楔板凸轮连杆2041的下方的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在主体部2011中设置的轴2016。而且,楔板凸轮连杆2041利用在连结部2041a与轴2016之间设置的销2041b与凸轮2005连结。

楔板凸轮连杆2041通过销2041b顺着凸轮2005的未图示的凸轮面移动而以轴2016为支点进行旋转。通过以轴2016为支点的楔板凸轮连杆2041的旋转动作而与楔板凸轮连杆2041连结的楔板驱动连杆2040沿着工作台2010移动。

楔板下拉连杆2042在一个端部设有与设于楔板2004的轴2043c连结的连结部2042a。连结部2042a由与轴2043c以能够接触分离的方式接触的楔板下拉连杆2042的端面构成。并且,楔板下拉连杆2042利用设于另一个端部的销2042b与凸轮2005连结。而且,楔板下拉连杆2042的连结部2042a与销2042b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在主体部2011中设置的轴2017。

楔板下拉连杆2042通过销2042b顺着凸轮2005的未图示的凸轮面移动而以轴2017为支点进行旋转。通过以轴2017为支点的楔板下拉连杆2042的旋转动作而与楔板下拉连杆2042连结的楔板2004向从工作台2010离开的方向移动。

<订书钉拆卸装置的动作例>

图56b、图56c、图57b、图57c是表示使腿部立起并将订书钉从纸沓拔掉的动作的说明图,图59、图60、图61、图62以及图6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订书钉拆卸装置的动作例的侧视图。如图59所示,在工作台2010上载置纸沓p20,未图示的开关被操作时,凸轮2005向预定的方向旋转。在凸轮2005进行旋转时,纸按压凸轮连杆2022通过销2022c顺着凸轮2005的未图示的凸轮面移动而沿着长孔2022a的延伸方向向箭头a21方向移动。

通过纸按压凸轮连杆2022向箭头a21方向移动,通过轴2022b与纸按压凸轮连杆2022连结的纸按压驱动连杆2021和利用轴2012与纸按压驱动连杆2021连结的纸按压连杆2020以轴2012为支点向箭头b21方向旋转。

通过纸按压连杆2020以轴2012为支点向箭头b21方向旋转,利用轴2020a与纸按压连杆2020连结的纸按压板2002向接近工作台2010的箭头c21方向移动。由此,利用施力部件2020d对纸按压连杆2020施力,将纸沓p20夹持在工作台2010与纸按压板2002之间。

如图60所示,凸轮2005进一步旋转时,腿部立起板凸轮连杆2031通过销2031b顺着凸轮2005的未图示的凸轮面移动而以轴2014为支点向箭头d21方向旋转。

通过腿部立起板凸轮连杆2031以轴2014为支点向箭头d21方向旋转,利用轴2030a与腿部立起板凸轮连杆2031连结的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由引导件2013的引导孔2013a引导,沿着工作台2010的面向箭头e21方向移动。

在纸沓p20的厚度为预定的厚度以上时,如图58a所示的那样腿部立起板2003的另一个端部2003f与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的卡合部2030b相对,位于卡合部2030b的移动路径上。由此,在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向箭头e21方向移动时,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的卡合部2030b和腿部立起板2003卡合,腿部立起板2003沿着工作台2010的面向箭头e21方向移动。

通过腿部立起板2003向箭头e21方向移动,腿部立起板2003的一个端部2003a从远离纸沓p20的端面p21的位置向接近纸沓p20的端面p21的方向移动。腿部立起板2003的一个端部2003a为楔状,因此从一个端部2003a的末端2003b与纸沓p20的端面p21接触的位置开始,腿部立起板2003进一步向箭头e21方向移动,由此腿部立起板2003从端面p21进入纸沓p20之间。

腿部立起板2003的一个端部2003a从末端2003b朝向基部2003c而厚度慢慢地增加,因此腿部立起板2003进入到里面的纸沓p20的一侧与另一侧的间隔扩大。腿部立起板2003的一个端部2003a由于在纸按压板2002与工作台2010之间夹持纸沓p20,所以在纸按压板2002处于与工作台2010平行的朝向时,与工作台2010相对的第一面2003d变成与工作台2010平行的平面。并且,腿部立起板2003的一个端部2003a的与纸按压板2002相对的第二面2003e变成相对于第一面2003d倾斜的斜面。

由此,纸沓p20的腿部立起板2003进入到里面的一侧即用腿部2102装订的一侧相对于另一侧即冠部2101侧向远离的方向扩大间隔。通过纸沓p20的用腿部2102装订的一侧相对于另一侧向远离的方向扩大间隔,沿使向内侧方向弯曲的腿部2102a立起的方向施加力。由此,如图56b、图57b所示,向内侧方向弯曲的腿部2102a立起预定量。需要说明的是,纸按压板2002通过腿部立起板2003进入纸沓p20之间而将纸沓p20的一部分往上推时,按压部件2020b向上方退避。由此,在通过纸按压板2002按压纸沓p20的状态下,纸沓p20的一部分被腿部立起板2003往上推,使腿部2102立起。需要说明的是,在基部2003c的厚度为1.0mm时,不能使腿部2102立起,在基部2003c的厚度小于1.5mm时,不能使腿部2102充分立起。因此,基部2003c的厚度优选为1.5mm以上。并且,腿部立起板2003的一个端部2003a的末端2003b与纸按压板2002之间的距离l20不论纸按压板2002相对于工作台2010的位置如何都是恒定的。由此,在纸沓p20的厚度为预定的厚度以上的情况下,不论纸的张数是多少,插入腿部立起板2003的部位距离纸沓p20的上表面大致相同。因此,不论纸的张数是多少,都能够可靠地使腿部2102立起。需要说明的是,在纸的每平方米重量为65gsm左右的情况下,插入腿部立起板2003的部位为距离纸沓p20的上表面20张左右的位置。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仅通过将由单一部件构成的腿部立起板2003向纸沓插入就能够使腿部2102立起,因此不需要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订部件除去装置那样的用于使第二插入部件相对于第一插入部件旋转的复杂的机构。

通过使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向箭头e21方向移动的凸轮2005的旋转,楔板凸轮连杆2041通过销2041b顺着凸轮2005的未图示的凸轮面移动而以轴2016为支点向箭头f21方向旋转。

在楔板凸轮连杆2041以轴2016为支点向箭头f21方向旋转时,与楔板凸轮连杆2041连结的楔板驱动连杆2040沿着工作台2010向箭头g21方向移动。

通过楔板驱动连杆2040向箭头g21方向移动,利用轴2040a与楔板驱动连杆2040连结的楔板2004向箭头g21方向移动。

在楔板2004向箭头g21方向移动时,楔板2004的轴2043c从楔板下拉连杆2042的连结部2042a离开。楔板2004在轴2043c从楔板下拉连杆2042的连结部2042a离开时,由施力部件2044a施力,以轴2040a为支点向箭头h21方向旋转,由此楔部2043a向接近工作台2010的方向移动。

并且,在楔板2004以轴2040a为支点向箭头h21方向旋转时,除去部件2044b追随于楔板2004而旋转。而且,相对于楔板2004沿着工作台2010向箭头g21方向移动的动作,除去部件2044b的位置固定,楔板2004的楔部2043a向接近除去部件2044b的端部2044c的方向移动。由此,在用楔板2004保持从纸沓p20中拔掉的订书钉2100的情况下,利用楔板2004与除去部件2044b之间的相对移动来将订书钉2100从楔板2004除去。

通过使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向箭头e21方向移动的凸轮2005的旋转,楔板下拉连杆2042通过销2042b顺着凸轮2005的未图示的凸轮面移动而以轴2017为支点向箭头j21方向旋转。楔板下拉连杆2042通过以轴2017为支点向箭头j21方向旋转而连结部2042a向接近工作台2010的方向移动。

从腿部立起板2003的一个端部2003a进入了纸沓p20的端面p21的状态开始,凸轮2005进一步旋转时,如图61所示的那样腿部立起板凸轮连杆2031通过销2031b顺着凸轮2005的未图示的凸轮面移动而以轴2014为支点向箭头d22方向旋转。

通过腿部立起板凸轮连杆2031以轴2014为支点向箭头d22方向旋转,利用轴2030a与腿部立起板凸轮连杆2031连结的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由引导件2013的引导孔2013a引导,沿着工作台2010的面向箭头e22方向移动。

在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向箭头e22方向移动时,腿部立起板2003沿着工作台2010的面向箭头e22方向移动。通过腿部立起板2003向箭头e22方向移动,腿部立起板2003的一个端部2003a从纸沓p20之间脱离。

通过使腿部立起板2003向箭头e22方向移动并从纸沓p20中拔出的凸轮2005的旋转,楔板凸轮连杆2041通过销2041b顺着凸轮2005的未图示的凸轮面移动而以轴2016为支点向箭头f22方向旋转。

在楔板凸轮连杆2041以轴2016为支点向箭头f22方向旋转时,与楔板凸轮连杆2041连结的楔板驱动连杆2040沿着工作台2010向箭头g22方向移动。

通过楔板驱动连杆2040向箭头g22方向移动,利用轴2040a与楔板驱动连杆2040连结的楔板2004向箭头g22方向移动。

在将楔部2043a按压于纸沓p20的状态下,楔板2004向箭头g22方向移动时,楔板2004的楔部2043a从与腿部立起板2003向纸沓p20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进入订书钉2100的冠部2101与纸沓p20之间。楔板2004从一个端部朝向基部而厚度慢慢地增加,因此对冠部2101向冠部2101从纸沓p20离开的方向施加力。向内侧方向弯曲的腿部2102a通过上述的腿部立起板2003的动作而立起。由此,如图56c、图57c所示,订书钉2100不会使腿部2102贯通的部位的纸沓p20较大地变形而将腿部2102从纸沓p20中拔出楔部2043a的厚度的量。在将腿部立起板2003插入于纸沓p20之间并使腿部2102立起的状态下,向装订纸沓p20的订书钉2100的冠部2101与纸沓p20之间插入楔板2004的楔部2043a,由此降低为了插入楔板2004而需要的力,降低为了拔掉订书钉2100而需要的力。

在楔板2004向箭头g22方向移动时,楔板2004的轴2043c与楔板下拉连杆2042的连结部2042a卡合。

通过凸轮2005的旋转,如图62所示的那样楔板下拉连杆2042通过销2042b顺着凸轮2005的未图示的凸轮面移动而以轴2017为支点向箭头j22方向旋转。楔板下拉连杆2042通过以轴2017为支点向箭头j22方向旋转而连结部2042a向从工作台2010离开的方向移动。

楔板2004由于轴2043c与楔板下拉连杆2042的连结部2042a卡合,所以通过楔板下拉连杆2042以轴2017为支点向箭头j22方向旋转而以轴2040a为支点向箭头h22方向旋转,楔部2043a向从工作台2010离开的方向移动。由此,订书钉2100的腿部2102的整体从纸沓p20脱离。

在纸沓p20的厚度小于预定的厚度时,如图58b所示的那样腿部立起板2003的另一个端部2003f与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的非卡合部2030c相对,从卡合部2030b的移动路径退避。由此,如图63所示,即使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向箭头e21方向移动,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的卡合部2030b和腿部立起板2003也不卡合,腿部立起板2003不移动。因此,不将腿部立起板2003插入于纸沓p20。

在纸沓p20的厚度小于预定的厚度即用订书钉2100装订的纸的张数较少的情况下,若要将腿部立起板2003插入于纸沓p20之间,则有可能产生纸沓p20挠曲等不良情况,无法使腿部2102立起。因此,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具备卡合部2030b和非卡合部2030c,在纸沓p20的厚度小于预定的厚度时,使腿部立起板2003与非卡合部2030c相对,由此能够使腿部立起板2003不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在纸的每平方米重量为65gsm左右的情况下,腿部立起驱动板2030的卡合部2030b与腿部立起板2003的卡合和非卡合的切换通过纸的张数以50张左右为阈值来进行。

以上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如以下的备注那样记载。

<备注1>

一种订书钉拆卸装置2001a,具备:载置部2010,载置纸沓p20;按压部2002,将纸沓p20按压于载置部2010;第一插入部2003,使装订纸沓p20的订书钉2100的腿部2102立起;第二插入部2004,向装订纸沓p20的订书钉2100的冠部2101与纸沓p20之间插入,从纸沓p20拔掉订书钉2100;以及驱动部2030,与第一插入部2003卡合,使第一插入部2003从在载置部2010与按压部2002之间夹持的纸沓p20的端面p21向纸沓p20之间插入,第一插入部2003的与在载置部2010和按压部2002之间夹持的纸沓p20的端面p21相对的一个端部2003a形成为楔状。

<备注2>

根据备注1所述的订书钉拆卸装置2001a,其中,驱动部2030使第一插入部2003向相对于在载置部2010与按压部2002之间夹持的纸沓p20的端面p21接近的方向以及远离的方向移动。

<备注3>

根据备注1或2所述的订书钉拆卸装置2001a,其中,第一插入部2003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按压部2002。

<备注4>

根据备注1~3中任一个所述的订书钉拆卸装置2001a,其中,第一插入部2003的一个端部2003a与按压部2002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

<备注5>

根据备注1~4中任一个所述的订书钉拆卸装置2001a,其中,第一插入部2003的一个端部2003a的与载置部2010相对的第一面2003d由平面构成,与按压部2002相对的第二面2003e由相对于第一面2003d倾斜的斜面构成。

<备注6>

根据备注1~5中任一个所述的订书钉拆卸装置2001a,其中,驱动部2030具备在载置部2010与按压部2002之间的间隔为预定以上时与第一插入部2003卡合的卡合部2030b,且具备在载置部2010与按压部2002之间的间隔小于预定时与第一插入部2003不卡合的非卡合部2030c。

<备注7>

根据备注1~6中的任一个所述的订书钉拆卸装置2001a,其中,订书钉拆卸装置2001a具备除针驱动部2040,该除针驱动部2040使第二插入部2004从与第一插入部2003向纸沓p20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插入于装订纸沓p20的订书钉2100的冠部2101与纸沓p20之间。

<备注8>

根据备注7所述的订书钉拆卸装置2001a,其中,除针驱动部2040在第一插入部2003向所述相反方向移动时,使第二插入部2004向所述相反方向移动。

<备注9>

根据备注1~8中任一个所述的订书钉拆卸装置2001a,其中,第一插入部2003具有形成为楔状的一个端部2003a和从一个端部2003a开始构成到另一个端部2003f为止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最大的厚度构成为1.5mm以上。

本申请基于2018年11月13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8-213338)、2018年11月13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8-213339)、2018年12月2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8-245546),它们的内容作为参考而援引于此。

附图标记说明

100订书钉拆卸装置

104载置台(载置部)

110a、110b、110c订书钉拔掉机构部

111移动部

112楔板(末端部)

112a第一面

112b第二面

112bs倾斜面

160订书钉按压机构

162订书钉按压部

162b、262b、362b、462b、562b抵接部

205驱动部

206电动机

210订书钉止动按压件(限制部)

262c凹部

362c槽部

562c凸部

p纸沓

pa第一纸面

pb第二纸面

s订书钉

sa冠部

sb腿部

1100a、1100b、1100c订书钉拆卸装置

1104载置台(载置部)

1104h载置面

1106调整旋钮(操作部)

1112楔板(插入部)

1112c上表面

1114楔板支架(卡合部)

1118楔板轴(卡合部)

1122调整支点轴(第一部移动部)

1140下拉连杆

1140b第一部

1140c第二部

1200a、1200c调整机构(插入部调整部)

1200b调整机构(载置部调整部)

1205驱动部(插入部移动部)

1206电动机

1260调整连杆

f10回转支点部(旋转轴)

p10纸沓

pa10第一纸面(纸面)

s10订书钉

sa10冠部

2001a订书钉拆卸装置

2010工作台(载置部)

2011主体部

2012轴

2013引导件

2013a引导孔

2014轴

2015a、2015b长孔

2016轴

2017轴

2002纸按压板(按压部)

2020纸按压连杆

2020a轴

2020b按压部件

2020c轴

2020d施力部件

2021纸按压驱动连杆

2021a施力部件

2022纸按压凸轮连杆

2022a长孔

2022b轴

2022c销

2003腿部立起板(第一插入部)

2003a端部

2003b末端

2003c基部

2003d第一面

2003e第二面

2003f端部

2030腿部立起驱动板(驱动部)

2030a轴

2030b卡合部

2030c非卡合部

2031腿部立起板凸轮连杆

2031a长孔

2031b销

2004楔板(第二插入部)

2040楔板驱动连杆(除针驱动部)

2040a、2040b轴

2041楔板凸轮连杆

2041a连结部

2041b销

2042楔板下拉连杆

2042a连结部

2042b销

2043a楔部

2043b长孔

2043c轴

2044a施力部件

2044b除去部件

2005凸轮

2050驱动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