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机械同步的并联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8905发布日期:2020-08-07 19:5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机械同步的并联升降装置,包括两个以上间隔分布的升降缸(1),相邻的升降缸(1)之间设有连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缸(1)包括十字型的缸体(11),缸体(11)的下端固定有下支耳(12),缸体(11)中设有传动锥齿轮(13)以及与传动锥齿轮(13)同轴固定连接的螺母(14),螺母(14)啮合有螺杆(15),螺杆(15)与缸体(11)之间设有沿轴向的导向机构,螺杆(15)的上端伸出缸体(11)并固定有上支耳(16),缸体(11)中还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驱动锥齿轮(17),两个驱动锥齿轮(17)分别与传动锥齿轮(13)啮合;所述连杆(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升降缸(1)的一驱动锥齿轮(1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械同步的并联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升降缸(1)空余的驱动锥齿轮(17)连接有驱动马达(3);所述连杆(2)的两端分别通过万向节(21)与对应升降缸(1)的驱动锥齿轮(1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机械同步的并联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14)的上端与缸体(11)之间设有上轴承(141),螺母(14)的下端外壁上设有法兰(142),所述传动锥齿轮(13)设有与其一体的传动套(131),传动套(131)的上端与螺母(14)的法兰(142)通过螺栓连接;缸体(11)中还设有限位套(18),限位套(18)的上端卡装在传动套(131)和螺母(14)之间,限位套(18)的下端与缸体(11)之间设有下轴承(181),限位套(18)的外壁上设有顶在传动锥齿轮(13)下端的限位环台(18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机械同步的并联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锥齿轮(17)设有与其一体的传动轴(171),两个驱动锥齿轮(17)的传动轴(171)分别通过两个间隔设置的球轴承(172)安装在缸体(11)中;所述连杆(2)两端的万向节(21)分别与对应升降缸(1)的驱动锥齿轮(17)传动轴(171)连接,所述驱动马达(3)的输出轴与一升降缸(1)空余的驱动锥齿轮(17)传动轴(171)同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机械同步的并联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1)包括中心主体(111),中心主体(111)的上端口通过螺纹安装有竖向的上筒体(112),中心主体(111)的下端口通过螺栓安装有端盖(113),端盖(113)通过螺纹安装有竖向的下筒体(114),中心主体(111)的左右端口通过螺纹对应安装有横向的左筒体(115)和右筒体(116);所述上轴承(141)卡装在螺母(14)和上筒体(112)之间,所述下轴承(181)卡装在限位套(18)和端盖(113)之间,所述各球轴承(172)卡装在左筒体(115)和右筒体(116)与对应的传动轴(171)之间,所述下支耳(12)焊接在下筒体(114)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机械同步的并联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筒体(114)的上半部伸入限位套(18)中,下筒体(114)的内壁上设有沿轴向的限位槽(1141),所述螺杆(15)的下端通过螺钉固定有限位块(151),限位块(151)设有处于限位槽中的限位凸起(15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机械同步的并联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141)设有四个,四个限位槽(1141)沿下筒体(114)的周向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机械同步的并联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112)的下端外壁上设有第一定位轴肩,第一定位轴肩沿周向安装有多个定位销(1121),定位销(1121)的下端处于中心主体(111)上的定位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机械同步的并联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筒体(115)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定位轴肩(1151),第二定位轴肩(1151)的右侧顶压在中心主体(111)上;所述右筒体(116)的外壁上设有第三定位轴肩(1161),第三定位轴肩(1161)的左侧顶压在中心主体(11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机械同步的并联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承(141)和下轴承(181)采用圆锥滚子轴承;所述螺母(14)和螺杆(15)采用t型螺纹。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械同步的并联升降装置,包括两个以上间隔分布的升降缸,相邻的升降缸之间设有连杆,升降缸包括十字型的缸体,缸体的下端固定有下支耳,缸体中设有传动锥齿轮以及与传动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的螺母,螺母啮合有螺杆,螺杆与缸体之间设有沿轴向的导向机构,螺杆的上端伸出缸体并固定有上支耳,缸体中还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驱动锥齿轮,两个驱动锥齿轮分别与传动锥齿轮啮合;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升降缸的一驱动锥齿轮连接。其具有结构简单、控制容易、同步性好、适应性强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程明龙;刘康宁;贾延奎;肖勇;何冠杰;吴楠;刘洪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04.22
技术公布日:2020.08.0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