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防止他人私开配电箱的铭牌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17810发布日期:2021-06-25 16:19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防止他人私开配电箱的铭牌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能防止他人私开配电箱的铭牌锁。



背景技术:

配电箱通常装有电路和电器设备,它通常配有至少一扇门,例如在中国专利号为2019304533761专利名为“配电箱”的外观专利中,就公开了一种配电箱,它配有一扇门,内部设有电路电器。

维护人员打开门后就能对内部的电路和电器进行维护。安全操作中,维护人员会将当前工作状态用铭牌的形式标示在配电箱上的醒目位置。

铭牌的作用有:1、工作中防止他人的干扰;2、在维护人员会离开配电箱后,防止他人私开配电箱;3、为了维护人员在折返后能回想起之前的工作情况。

但现有的铭牌的缺点有:1、配电箱上缺少放置铭牌的结构;2、在维修人员走后,因着人的好奇心驱使,依然会发生私自开启配电箱的事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结构布局合理,占用空间小,铭牌不易丢失,还能锁住配电箱门的一种能防止他人私开配电箱的铭牌锁。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能防止他人私开配电箱的铭牌锁,包括铭牌,还包括对向设置在配电箱门缝两侧的子基座和母基座;母基座上设有限位于铭牌的锁紧装置,铭牌设有用于阻止铭牌朝母基座方向脱离的限位结构。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子基座设有相向设置的两个第一滑槽;铭牌设有两条平行的,并且分别滑动设置在两条第一滑槽内的棱边,限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棱边端部的限位条,限位条限位于第一滑槽的端部。

上述的棱边与铭牌处于同一平面。

上述的锁紧装置包括转轮,以及顶设在铭牌上的锁针,转轮的转轴垂直于锁针,转轮和锁针之间设有齿传动结构,转轮上插拔设有钥匙。

上述的锁针的尾端设有复位弹簧。

上述的母基座设有供棱边滑入的第二滑槽,锁针设于第二滑槽内,棱边上设有与锁针相匹配的缺口。

上述的母基座在面向配电箱的一面设有供锁紧装置放入的安装槽。

上述的转轮与安装槽之间分别设有限制转轮超限角度转动的限位部。

在另一种方案中上述的限位结构为设置在铭牌上的套孔,以及设置在子基座上的倒钩;铭牌上设有供锁紧装置锁定的棱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防止他人私开配电箱的铭牌锁,包括铭牌,还包括对向设置在配电箱门缝两侧的子基座和母基座;母基座上设有限位于铭牌的锁紧装置,铭牌设有用于阻止铭牌朝母基座方向脱离的限位结构。将子基座和母基座对向设置在配电箱门缝两侧,当配电箱需要打开维护时,维护人员会将当前工作状态标示于铭牌,并将铭牌锁在母基座上,这样既能标示出当前工作状态,也能挡住配电箱门,防止他人误关配电箱门;当维护人员离开时,先将铭牌从母基座上卸下,然后通过限位结构勾住子基座,最后再将铭牌通过锁紧装置锁定在母基座上,这样既能防止铭牌的丢失,也能锁住配电箱门,防止他人私自开启配电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配电箱上的锁定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解锁抽出铭牌的工作示意图;

图4是打开配电箱门的工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7去除母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配电箱1、配电箱门缝11、配电箱门12、母基座2、第二滑槽21、安装槽22、子基座3、第一滑槽31、铭牌4、限位条41、棱边42、缺口43、套孔44、倒钩45、锁紧装置5、钥匙51、转轮52、锁针53、复位弹簧54、齿传动结构55、限位部221。

实施例一,如图1至4所示,一种能防止他人私开配电箱的铭牌锁,包括铭牌4,还包括对向设置在配电箱门缝11两侧的子基座3和母基座2;母基座2上设有限位于铭牌4的锁紧装置5,铭牌4设有用于阻止铭牌4朝母基座2方向脱离的限位结构。将子基座3和母基座2对向设置在配电箱门缝11两侧,当配电箱1需要打开维护时,维护人员会将当前工作状态标示于铭牌4,并将铭牌4锁在母基座2上,这样既能标示出当前工作状态,也能挡住配电箱门12,防止他人误关配电箱门12;当维护人员离开时,先将铭牌4从母基座2上卸下,然后通过限位结构勾住子基座3,最后再将铭牌4通过锁紧装置5锁定在母基座2上,这样既能防止铭牌4的丢失,也能锁住配电箱门12,防止他人私自开启配电箱1。

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子基座3设有相向设置的两个第一滑槽31;铭牌4设有两条平行的,并且分别滑动设置在两条第一滑槽31内的棱边42,限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棱边42端部的限位条41,限位条41限位于第一滑槽31的端部。第一滑槽31限制了铭牌4的上下移动,而限位条41不仅能限制铭牌4往母基座2超限移动,还能避免他人从铭牌4的端部撬开铭牌4。

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棱边42与铭牌4处于同一平面。在另一种方案中,铭牌4的边缘设置一个t型条,而棱边42作为t型条的两条对向边缘,能同样起到相同的固定作用,但本实施例采用铭牌4自身的两条平行边缘作为棱边42。

实施例中,如图7至10所示,锁紧装置5包括转轮52,以及顶设在铭牌4上的锁针53,转轮52的转轴垂直于锁针53,转轮52和锁针53之间设有齿传动结构55,转轮52上插拔设有钥匙51。

实施例中,如图7至10所示,锁针53的尾端设有复位弹簧54。复位弹簧54能保证钥匙51失去转动力的时候使锁针53顶设在铭牌4上。

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母基座2设有供棱边42滑入的第二滑槽21,锁针53设于第二滑槽21内,棱边42上设有与锁针53相匹配的缺口43。为了保证锁针53能充分顶设在铭牌4上,铭牌4上的缺口43能防止铭牌4从锁针53上脱出。

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母基座2在面向配电箱1的一面设有供锁紧装置5放入的安装槽22。安装槽22设置在母基座2的背面是为了防止他人扣挖造成对锁体的破坏。

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转轮52与安装槽22之间设有限制转轮52超限角度转动的限位部221。限位部221能防止转轮52超限角度转动,对锁针53造成破坏。

实施例一的使用方法:将子基座3和母基座2对向设置在配电箱门缝11两侧,当配电箱1需要打开维护时,维护人员会将当前工作状态标示于铭牌4,并将铭牌4插入第二滑道21,锁针53会自动进入缺口43锁死铭牌4,这样既能标示出当前工作状态,也能挡住配电箱门12,防止他人误关配电箱门12。

当维护人员离开时,先将铭牌4从母基座2上卸下,然后先将铭牌4顺次插入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21,直至限位条41顶住第一滑道的端部,这时锁针53会自动进入缺口43锁死铭牌4,铭牌4无法移动,这样既能防止铭牌4的丢失,也能锁住配电箱门12,防止他人私自开启配电箱1。

实施例二,实施例二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相似,如图11所示,一种能防止他人私开配电箱的铭牌锁,包括铭牌4,还包括对向设置在配电箱门缝11两侧的子基座3和母基座2;母基座2上设有限位于铭牌4的锁紧装置5,铭牌4设有用于阻止铭牌4朝母基座2方向脱离的限位结构。将子基座3和母基座2对向设置在配电箱门缝11两侧,当配电箱1需要打开维护时,维护人员会将当前工作状态标示于铭牌4,并将铭牌4锁在母基座2上,这样既能标示出当前工作状态,也能挡住配电箱门12,防止他人误关配电箱门12;当维护人员离开时,先将铭牌4从母基座2上卸下,然后通过限位结构勾住子基座3,最后再将铭牌4通过锁紧装置5锁定在母基座2上,这样既能防止铭牌4的丢失,也能锁住配电箱门12,防止他人私自开启配电箱1。

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限位结构为设置在铭牌4上的套孔44,以及设置在子基座3上的倒钩45;铭牌4上设有供锁紧装置5锁定的棱边42。

实施例中,如图7至10所示,锁紧装置5包括转轮52,以及顶设在铭牌4上的锁针53,转轮52的转轴垂直于锁针53,转轮52和锁针53之间设有齿传动结构55,转轮52上插拔设有钥匙51。

实施例中,如图7至10所示,锁针53的尾端设有复位弹簧54。复位弹簧54能保证钥匙51失去转动力的时候使锁针53顶设在铭牌4上。

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母基座2设有供棱边42滑入的第二滑槽21,锁针53设于第二滑槽21内,棱边42上设有与锁针53相匹配的缺口43。为了保证锁针53能充分顶设在铭牌4上,铭牌4上的缺口43能防止铭牌4从锁针53上脱出。

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母基座2在面向配电箱1的一面设有供锁紧装置5放入的安装槽22。安装槽22设置在母基座2的背面是为了防止他人扣挖造成对锁体的破坏。

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转轮52与安装槽22之间设有限制转轮52超限角度转动的限位部221。限位部221能防止转轮52超限角度转动,对锁针53造成破坏。

实施例二的使用方法:将子基座3和母基座2对向设置在配电箱门缝11两侧,当配电箱1需要打开维护时,维护人员会将当前工作状态标示于铭牌4,并将铭牌4插入第二滑道21,锁针53会自动进入缺口43锁死铭牌4,这样既能标示出当前工作状态,也能挡住配电箱门12,防止他人误关配电箱门12。

当维护人员离开时,先将铭牌4从母基座2上卸下,然后先将铭牌4上的套孔44勾住倒钩45,然后将铭牌4插入第二滑道21,直至倒钩45勾住套孔44,这时锁针53会自动进入缺口43锁死铭牌4,铭牌4无法移动,这样既能防止铭牌4的丢失,也能锁住配电箱门12,防止他人私自开启配电箱1。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