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多功能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29031发布日期:2022-08-23 20:44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多功能锤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多功能锤。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多功能锤,当工作人员使用多功能锤对外物进行锤击时,锤击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可能会震伤工作人员的手掌,且工作人员长时间使用该多功能锤时,工作人员的手心可能会出汗,多功能锤可能会因手滑而掉落,因此需要一种建筑工程用多功能锤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多功能锤,解决了当工作人员使用多功能锤对外物进行锤击时,锤击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可能会震伤工作人员的手掌,且工作人员长时间使用该多功能锤时,工作人员的手心可能会出汗,多功能锤可能会因手滑而掉落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多功能锤,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右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销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销杆的外表面设置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通过销轴与连接杆铰接,两个连接杆均通过销轴分别与两个固定架铰接,两个固定架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机构。
7.所述滑动机构设置在活塞筒的左侧面,两个活塞筒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通孔内壁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机构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滑动连接在活塞筒内,两个活塞筒的正面和背面均卡接有若干个导管,所述导管卡接在防护套内,所述防护套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若干个透气孔相连通,所述透气孔开设在防护套的外表面,所述转动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垫。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套,所述滑套卡接在活塞筒的左侧面,所述滑套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右端与活塞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左端与固定架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架的右侧面和滑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动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滑筒,所述滑筒的上表面卡接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的底端与活动杆的上表面搭接,所述活动杆设置在滑筒内,所述活动杆的右端与锤头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锁紧机构包括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卡接
在滑筒的上表面,所述丝杆螺母内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顶端与转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丝杆的底端与活动杆的上表面搭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活动杆的正面与限位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开设在滑筒内壁的背面。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筒和活动杆的截面形状均设置为圆形,所述防护套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14.(三)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该建筑工程用多功能锤,通过设置转动板、连接杆、滑套、滑杆、弹簧、弹簧垫、活塞板、导管、空腔和透气孔,当该多功能锤对外物进行锤击时,锤击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带动滑杆在滑套内运动,套接在滑杆表面的弹簧收缩,弹簧垫收缩,收缩的弹簧和弹簧垫相互配合可对锤击时产生的反作用力进行吸收,同时滑杆带动活塞板在活塞筒内运动,活塞筒内的气体通过导管和空腔从若干个透气孔排出,加快了工作人员手心周围空气的流速,使得工作人员的手心不易因出汗而掉落,该多功能锤因设置弹簧、弹簧垫和透气孔,使得工作人员不易被该多功能锤震伤或砸伤,使得工作人员可安全的对该多功能锤进行使用。
17.2、该建筑工程用多功能锤,通过设置丝杆螺母、丝杆、活动杆和滑筒,当需要对该多功能锤进行调节时,工作人员反转转盘,转盘带动丝杆在丝杆螺母内向上运动,使得丝杆与活动杆脱离,工作人员移动锤头,使得锤头带动活动杆在滑筒内运动,使得工作人员可对该多功能锤的长度进行调节,使得工作人员可方便的对该多功能锤进行使用。
18.3、该建筑工程用多功能锤,通过设置限位块和限位槽,因限位块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使得限位块和限位槽相互配合可对活动杆进行限位,使得活动杆在滑筒内运动时不会发生转动,使得活动杆可带动锤头平稳的进行运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筒局部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活塞筒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滑动机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护套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固定壳、2通孔、3销杆、4转动板、5连接杆、6固定架、7滑动机构、71滑套、72滑杆、8活塞板、9弹簧、10活塞筒、11导管、12空腔、13透气孔、14防护套、15滑筒、16锁紧机构、161丝杆螺母、162丝杆、163转盘、17活动杆、18限位块、19限位槽、20锤头、21弹簧垫。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7.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多功能锤,包括固定壳1,固定壳1的右侧面开设有通孔2,通孔2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销杆3的两端固定连接,销杆3的外表面设置有转动板4,转动板4通过销轴与连接杆5铰接,两个连接杆5均
通过销轴分别与两个固定架6铰接,两个固定架6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机构7。
28.滑动机构7设置在活塞筒10的左侧面,两个活塞筒10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通孔2内壁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滑动机构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板8,活塞板8滑动连接在活塞筒10内,两个活塞筒10的正面和背面均卡接有若干个导管11,导管11卡接在防护套14内,通过设置防护套14,使得工作人员的手掌不会与固定壳1接触,当工作人员使用该多功能锤时,固定壳1不易对工作人员的手掌造成伤害,防护套14内开设有空腔12,空腔12与若干个透气孔13相连通,透气孔13开设在防护套14的外表面,转动板4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垫21,通过设置弹簧垫21,当弹簧垫21收缩时,收缩的弹簧9可对锤击时产生的反作用力进行吸收。
29.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转动板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滑筒15,滑筒15的上表面卡接有锁紧机构16,锁紧机构16的底端与活动杆17的上表面搭接,活动杆17设置在滑筒15内,通过设置滑筒15,工作人员拉动活动杆17,活动杆17可在滑筒15内运动,活动杆17的右端与锤头20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锁紧机构16包括丝杆螺母161,丝杆螺母161卡接在滑筒15的上表面,通过设置丝杆162和丝杆螺母161,因丝杆162螺纹连接在丝杆螺母161内,转动的丝杆162可在丝杆螺母161内运动,丝杆螺母161内螺纹连接有丝杆162,丝杆162的顶端与转盘16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转盘163,使得工作人员可通过转盘163带动丝杆162在丝杆螺母161内转动,丝杆162的底端与活动杆17的上表面搭接,活动杆17的正面与限位块18的背面固定连接,限位块18滑动连接在限位槽19内,限位槽19开设在滑筒15内壁的背面,滑筒15和活动杆17的截面形状均设置为圆形,防护套14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通过设置限位块18和限位槽19,因限位块18滑动连接在限位槽19内,限位块18和限位槽19相互配合可对活动杆17进行限位,使得活动杆17在滑筒15内运动时不会发生转动。
30.具体的,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滑动机构7包括滑套71,滑套71卡接在活塞筒10的左侧面,滑套71内滑动连接有滑杆72,滑杆72的右端与活塞板8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滑杆72的左端与固定架6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滑杆72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9,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架6的右侧面和滑套7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滑套71和滑杆72,因滑套71内滑动连接有滑杆72,滑套71可对滑杆72进行限位,使得滑杆72在运动时不会发生晃动,使得滑杆72可在固定架6的作用下带动活塞板8在活塞筒10内平稳的进行运动。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2.s1、当工作人员使用该多功能锤对外物进行锤击时,工作人员反转转盘163,转盘163带动丝杆162在丝杆螺母161内向上运动,使得丝杆162与活动杆17脱离,工作人员移动锤头20,使得锤头20带动活动杆17在滑筒15内运动,当锤头20运动的合适的位置时,反转转盘163,转盘163带动丝杆162在丝杆螺母161内向下运动;
33.s2、其次,丝杆162与活动杆17接触进而对其进行固定,然后工作人员移动锤头20对物体进行锤击,锤击时产生的反作用力通过活动杆17和滑筒15带动转动板4绕着销杆3转动,转动的转动板4通过两个连接杆5带动两个固定架6相互靠近,相互靠近的两个固定架6均带动滑杆72在滑套71内运动;
34.s3、最后,套接在滑杆72表面的弹簧9收缩,当转动板4带动弹簧垫21与通孔2接触时,弹簧垫21收缩,同时滑杆72带动活塞板8在活塞筒10内运动,活塞筒10内的气体通过导管11和空腔12从若干个透气孔13排出。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