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972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截管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手工工具,尤其是一种具有一个接触元件以及一个切刀,并可以移动的,能将不同尺寸的管体很方便地夹设在其中的截管器。
图9是一种公知的截管器,它包括一弧状头部10,一切刀100可转动地设在弧状头部的第一端,一基座元件11则由其第二端延伸而出,且一螺杆110穿设过该基座元件11。一滑动元件111可滑动地与弧状头部10连接,并与螺杆110的上端连接,螺杆110的另端则连接一突钮112。所述滑动元件111具有两滚子113连接在其上,以使一管体可通过转动突钮112而被定位在该滑动元件111及切刀100之间。当绕着管体而转动截管器时,该管体便会被切刀100沿着其周面切割。


图10为另一种公知的截管器,与图9中的截管器结构类似,它还包括一棘齿机构,该棘齿机构具有一杆体以控制设在滑动元件111’与基座元件11’间的齿条120,故而该滑动元件111’便可因为操作该掣子12,而可很快速地移动该切刀100’达到快速定位的目的。
图11为又一种公知的截管器,其有一弧状头部10’以及一头部11’由该弧状头部10’的下端延伸而出,两个较大的滚子101以及两个较小的滚子102分别设在该弧状头部10’上端的内面处。一杆体13可移动地穿过上述头部11’并且有一齿条121固设其中,一棘齿装置设置在所述头部11’之中并且有一掣子12’与该齿条121卡合。上述杆体13一端设有一切刀122,所述切刀122设在该弧状头部10’的弧状造形的范围中,此外杆体13的另一端设有一突钮123。
图9所示的截管器,其滑动元件111不能很快地移动到切刀100处以达到夹住管体的目的。而
图10中所示的截管器,虽然改善了图9中截管器的缺陷,但这两种截管器都只能适用于直径较小的管体,因为在两滚子113间的距离是固定的,所以若有较大直径的管体夹设其中时,该两滚子113不能提供充分的跨距以固定该管体。而
图11中的截管器便改善了上述的缺点,也就是说,较小直径的管体可以夹设在两较小的滚子102与切刀122之间,而较大直径的管体则可夹设在两较大的滚子101与切刀122之间。
虽然如此,如
图11所示,截管器的弧状头部10’为了要能夹设较大直径的管体,便需占据较大的空间,以便将两对滚子101、102容置在其中。此外,所述杆体12只能在一固定的方向上移动,这个因素便限制了滚子101,102的设置位置。除此之外,所有的截管器都是由翻砂铸造的制造方式制成一体的型式,不但重量较重并且在使用时非常不方便。制造的成本也就因此而居高不下,因而减少了商业上的利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截管器,尤其是一种包括一个固定滚子以及一个连杆机构,还有一可移动的切刀以及可夹设不同尺寸管体的一滚子的手动截管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截管器包括一本体有一第一端以及第二端,一杆体可移动及可转动地穿设在本体的第一端,一第一接触元件可转动地设在上述第二端;一第一连杆,其第一端枢接在所述本体,而其第二端设一可转动的切刀,所述杆体与该第一连杆枢接;一第二连杆,其第一端与上述第一连杆枢接,其第二端有一可转动的第二接触元件设置在其上,以及一第三连杆,其第一端枢接在本体上的第一连杆与第一接触元件之间的位置,以及其第二端枢接于该第二连杆。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克服了惯用截管器中杆体只能作直线运动的设计缺陷,能将不同尺寸的管体很方便地夹设在其中。大幅降低制作的成本以及时间,并且使重量可以大幅减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截管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
图1所示截管器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表示当
图1所示的截管器的切刀与第一接触元件分开时的情形;图4是表示当
图1所示的截管器的切刀,第一接触元件以及第二接触元件相接触的情形;图5是表示一较小直径的管体被夹合在
图1所示的截管器中的情形;图6是表示一中等直径的管体被夹合在
图1所示的截管器中的情形;图7是表示一较大直径的管体被夹合在
图1所示的截管器中的情形;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截管器的第二实施例;图9是一种公知的截管器;
图10是另一种公知的截管器;
图11是又一种公知的截管器。
以下结合附图及其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结构做进一步的描述。

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截管器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本体,它具有一弧形板14以及由该弧形板14两侧延伸而出的侧板15。每一侧板15的侧缘具有一凹槽151以横向地容置要截切的管体。该本体的第一端具有一螺纹杆体20,其可转动并可移动地由一穿设在该弧形板14第一端的一通孔140中穿设,而该本体第二端则有一第一接触元件40,它可转动地枢设在两侧板15之间。一棒体21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弧形板14的第一端处以供该杆体20螺穿其中,故而该杆体20便可以相对于该棒体21而移动,同时该棒体21可以在两侧板15间枢转。
一第一连杆30其第一端枢接在该本体的弧形板14上,而其第二端则设有一切刀31。该第一连杆30是由两片体相互铆接而成,两片体之间形成间隙以容置该切刀31。所述杆体20的第一端枢接在一柱状元件200上,该柱状元件200设在第一连杆30的两片体之间,一突钮22则固接在杆体20的第二端处。一第二连杆50其第一端与该第一连杆30枢接,而其第二端则具有一可转动的第二接触元件51。该第二连杆50是由两片体相互铆接而成,两片体之间形成间隙。该第二连杆50的第一端位在杆体20以及第一连杆30的第一端之间。
一第三连杆60其第一端枢接在该本体的弧形板14的第一连杆30,以及第一接触元件40之间的一位置处,而其第二端则枢接在该第二连杆50上。
当该杆体20被移动朝向远离第一接触元件40的方向时,如图3所示,该切刀31与第一接触元件40间的距离是最大的。而当该杆体20被朝向第一接触元件40移动而到达一个限制位置,如图4所示时,该第二接触元件51便被移动到与第一接触元件40相邻靠,同时,切刀31与该第一接触元件40以及第二接触元件51接触。此时第一接触元件40,第二接触元件51以及切刀31间的距离是为最小的。换言之,不同直径的管体便可以通过操作杆体20而被适当地夹设在第一接触元件40,第二接触元件51以及刀31之间。
图5到图7分别表示截管器第一实施例夹合一小直径管体,中等直径管体以及大直径管体时的情形。该第一接触元件40,第二接触元件51以及切刀31总是呈等距地与被夹持的管体接触,所以该管体便可以稳固地受到该三接触点的夹持而被定位。另外,就制造上而言,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截管器可以很方便地制造以及组合,其制造成本较公知的截管器降低许多。上述弧形板14以及两侧板15以由塑料制成,故其整体重量可大幅降低。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截管器的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除了第二实施例的切刀31是连设在弧形板14的第二端,以及第一接触元件40是连接在第一连杆30的第二端之差别之外,其于是相似的。也就是说,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接触元件40与切刀31的位置在第二实施例中是相互对调的。
权利要求1.一种截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截管器包括,一本体有一第一端以及第二端,一杆体可移动及可转动地穿设在本体的第一端,一第一接触元件可转动地设在上述第二端;一第一连杆,其第一端枢接在所述本体,而其第二端设一可转动的切刀,所述杆体与该第一连杆枢接;一第二连杆,其第一端与上述第一连杆枢接,其第二端有一可转动的第二接触元件设置在其上,以及一第三连杆,其第一端枢接在本体上的第一连杆与第一接触元件之间的位置,以及其第二端枢接于该第二连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管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杆体被朝向该第一接触元件移动而到达一极限的位置时,该第二接触元件可移动到与第一接触元件相邻靠的位置,而该切刀则与该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管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是位在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该杆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管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杆体是为一螺纹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截管器,其特征在于,其另包括一棒体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的第一端,而该杆体则通过螺接穿设过该棒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管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体包括一弧形板以及由该弧形板两侧延伸而出的侧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截管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侧板之侧缘各有一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管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中的每一者均包括两相互结合的片体,两片体间形成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突钮连接在该杆体相异于第一连杆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管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切刀可设在弧形板的第二端,以及第一接触元件是连接在第一连杆的第二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截管器包括:本体,一杆体可移动及可转动地穿设在本体的一端,第一接触元件可转动地设在上述本体第二端;与本体联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本实用新型克服了惯用截管器设计缺陷,能将不同尺寸的管体很方便地夹设在其中,降低成本以及时间,并使重量减低。
文档编号B26B25/00GK2334556SQ9820803
公开日1999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11日
发明者胡厚飞 申请人:胡厚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