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6297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套筒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扳手,尤指一种由一扳手本体、一转轴、两滚柱、一弹片、一调整片及两外盖等组成的套筒扳手。
利用套筒扳手作为装卸机构上的零件,可谓相当的普遍,不论是生产业或加工业,甚至一般家庭使用套筒扳手的机率亦是相当的高,其使用价值在手工具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一般习知套筒扳手大多使用棘轮卡挚的结构,如


图10所示为台湾专利公告第316514号[可拆组式之棘轮套筒扳手结构],是由一接头、扳体、逆止块、套环、拨向盘等构件所组成,借由扳体端部内设有多齿沟状与逆止块周侧的多齿沟状的齿面相互抵止而达到旋动的扭力,其虽可达旋动工作物的目的,但是当施力过大时,却有松脱的情形发生,因其是借齿面相互卡合固定接头与扳体同向转动,若施力过大时会造成两相卡合齿面崩毁而无法使用的缺点,再者,借齿面相互卡合的卡挚方式会产生一工作死角,当用于工作空间不大时,两齿面因角度关系无法卡合时,使用者需将扳手从工作物上取下,调整一角度方可继续使用,如此不但造成操作时的不便,更会增加工作时的困扰;有人则加以改良为利用滚柱卡挚方式的套筒扳手,如
图11所示的台湾专利公告第258972号[套筒扳手结构改良],由一内旋座、上套体、外套体、阻介元件、环盖等构件所组成,借阻介元件的抵止棒(滚柱)与内旋座体表面的切边配合,而产生一抵止的力量达其旋动的扭力,其虽可改善棘轮扳手的缺失,但其组装构件多达二十几个,不但组装过程繁琐,更会增加成本负担,再者,抵止棒是由两侧的橡胶套管限制于内旋座与外套体的空间内,若其中的抵止棒损毁或橡胶套管的弹性失效,便会造成旋动不顺页畅而无法使用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卸容易,同时方便使用者操作且可大幅降低成本的套筒扳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套筒板手,主要由一扳手本体、一转轴、两滚柱、一弹片、一调整片及两外盖等所组成,其中一扳手本体,底端为一据柄,上端为一旋转座,该旋转座内设有四凸块所形成的一旋转孔,并于下方两凸块间设有一控制槽,该控制槽向两端渐缩,而旋转座的另侧底端设有一调整片槽,于中间设三点凹点;一转轴,其中为一轴杆,两端各设有不同尺寸的四方柱;两滚柱,为一实心圆柱体;
一弹片,是由一薄片板所弯折的弹性片;一调整片,为一T形片体,其两侧各设有一向前伸的臂板,下端内面设有一凸点;一外盖,为一圆形片体,其中间设有圆孔;组合时,先将转轴轴设在旋转座的旋转孔内,再将调整片嵌设在控制槽外侧的调整片槽内,其两侧的弹片嵌设在控制槽内,而内侧凸点嵌合在调整片槽上的凹点内,之后两滚柱嵌合在调整片两侧的臂板间,一弹片置于两滚柱之间,最后两外盖分别盖合在旋转座两侧,转轴两端四方柱由圆孔穿出,用螺丝锁固。
上述的套筒扳手可直接在调整片两侧臂板内面各设一弹片,于两弹片间设一滚柱。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较习用品具有以下优点1、借由简单的构件即可产生一扳动扭力大的套筒扳手结构,不但组装容易更可大幅降低成本。
2、因有控制槽两端渐缩的设计,配合两滚柱的卡挚,使旋动无余隙无死角,方便使用者操作。
3、有调整片的设置,使滚柱左右调整而具有左、右旋动的功效。
4、因转轴两端设置不同尺寸的四方柱,可适用不同的套筒以增加其实用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槽两端渐缩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动作1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动作2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动作1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动作2的示意图;
图10为台湾专利公告第316514号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台湾专利公告第258972号的结构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主要由一扳手本体10、一转轴20、两滚柱30、一弹片40、一调整片50及两外盖60等组成,其中一扳手本体10,其底端为一握柄11,上端为一旋转座12,该旋转座12内设有四凸块13所形成的一旋转孔14,并于下方两凸块13间设有一控制槽15,该控制槽15向两端渐缩(如图5所示),旋转座12的另侧底端设有一调整片槽16,并于中间设三点凹点17(如图4所示);一转轴20,其中为一轴杆,两端各设有不同尺寸的四方柱21以供套设套筒;两滚柱30,为一实心圆柱体;一弹片40,是由一薄片板所弯折的弹性片;一调整片50,为一T形片体,其两侧各设有一向前伸的臂板51,下端内面设有一凸点52;一外盖60,为一圆形片体,其中间设有圆孔61;请配合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组合时先将转轴20轴设于旋转座12的旋转孔14内,再将调整片50嵌设在控制槽15外侧的调整片槽16内,并使两侧的臂板51嵌设在控制槽15内,而下端内侧凸点52嵌合在调整片槽16上的凹点17内(如图3所示),之后将两滚柱30嵌合在调整片50两侧的臂板51间,再将一弹片40置于两滚柱30之间,使其位于转轴20与控制槽15底部间,最后将两外盖60分别盖合在旋转座12两侧,使转轴20两端四方柱21由圆孔61穿出,再用螺丝将两外盖60锁固,即完成其整体组合。
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使用时可拨动调整片50使其两侧臂板51控制滚柱30移动的方向,当拨动调整片50向右时,两滚柱30受调整片50控制往控制槽15的右端移动,并借由凸点52与凹点17固定其位置时,因控制槽15两端渐缩的设计,使其靠右端的滚柱30卡挚在转轴20与控制槽15该端底部,而靠左端的滚柱30则受弹片40限制在控制槽15中间较宽处,进而使转轴20受右端滚柱30及四凸块13的阻抵无法再转动,而可向左施力旋转工作物;若将调整片50向左拨动时,使靠左端的滚柱30受调整片50控制往控制槽15的左端移动,而卡挚于转轴20与控制槽15该端底部,即可向右施力旋转工作物;当再施力时可将握柄11向反方向转动,其滚柱30回复至控制槽15中间较宽处,使滚柱30不再卡挚于转轴20与控制槽15底部时,即可使将握柄11旋动到再施力处。
请参阅图8及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其中,可直接在调整片50两侧臂板51内面各固设一弹片40,并在两弹片40间嵌设一滚柱30,由调整片50两端的弹片40控制滚柱30移动的方向,当滚柱30受调整片50控制往控制槽15的两端移动时,使该滚柱30卡挚在转轴20与控制槽15一端底部,而同样使转轴20受滚柱30及四凸块13的阻抵无法再转动,而可施力旋动工作物。
权利要求1.套筒板手,主要由一扳手本体、一转轴、两滚柱、一弹片、一调整片及两外盖等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一扳手本体,底端为一握柄,上端为一旋转座,该旋转座内设有四凸块所形成的一旋转孔,并于下方两凸块间设有一控制槽,该控制槽向两端渐缩,旋转座的另侧底端设有一调整片槽,于中间设三点凹点;一转轴,其中为一轴杆,两端各设有不同尺寸的四方柱;两滚柱,为一实心圆柱体;一弹片,是由一薄片板所弯折的弹性片;一调整片,为一T形片体,两侧各设有一向前伸的臂板,下端内面设有一凸点;一外盖,为一圆形片体,其中间设有圆孔;组合时,先将转轴轴设在旋转座的旋转孔内,再将调整片嵌设在控制槽外侧的调整片槽内,其两侧的弹片嵌设在控制槽内,内侧凸点嵌合在调整片槽上的凹点内,之后两滚柱嵌合在调整片两侧的臂板间,一弹片置于两滚柱之间,最后两外盖分别盖合在旋转座两侧,转轴两端四方柱由圆孔穿出,用螺丝锁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板手,其特征在于可直接在调整片两侧臂板内面各固设一弹片,于两弹片间设一滚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套筒扳手,主要由扳手本体、转轴、两滚柱、弹片、调整片及两外盖等所组成,其中扳手本体上端为一旋转座,旋转座的旋转孔下方两凸块间设有一控制槽,转轴轴设在旋转孔内,调整片嵌设在控制槽内,两滚柱及弹片嵌在调整片间,由拨动调整片以控制两滚柱移动,因控制槽两端渐缩的设计,使滚柱卡挚于转轴与控制槽一端底部而产生较大的扭力,使操作更方便,且组成的构件简单、组装容易可大幅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B25B13/06GK2399164SQ99254940
公开日2000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30日
发明者潘清治 申请人:潘清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