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用哑铃片制作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274034阅读:来源:国知局
021]实施实例3
请见图4,并参考图1至图3,电线电缆用亚铃片制作装置,基本同实施实例二,不同之处在于:活塞柱41下方具有凹槽44,活塞柱41下方的凹槽中具有与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相对应的对接孔;通过将哑铃片制作模具固定在活塞柱的凹槽中的方式来实现,哑铃片成型更方便。
[0022]实施实例4
请见图5,并参考图1至图2,电线电缆用亚铃片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底座1、在底座一侧向上延伸的直板2、位于直板另一端且位于底座正上方且与底座平行的平板22、固定在直板上的冲压定位部件、承压部件、承转部件5、轴定位件6、移动杆8、弹性部件、转动轮、哑铃片制作模具构成;直板近中部处具有与平板平行且与相对于直板来说,与平板同方向凸出的固定体21 ;冲压定位部件由冲压定位柱31、可与固定体连接的连接体32构成,冲压定位柱与连接体为一体式结构,冲压定位柱中央具有上下贯通的容承压部件孔311,垂直于冲压定位柱轴线方向上冲压定位柱具有整体贯通冲压定位柱的行程孔312 ;承压部件由活塞柱41、位于活塞柱上方的承压柱43构成,沿垂直于活塞柱轴线方向具有整体贯通活塞柱的移动孔42 ;平板上远离直板处具有上下贯通平板的过轴孔,承转部件安装在平板上且承转部件的轴孔51与过轴孔的轴线重合;轴定位件中央具有轴定位孔61、轴定位件两侧具有第一伸出部件及第二伸出部件,第一伸出部件上具有上下贯通第一伸出部件的第一固定孔62及第一弹性部件连接孔64,第二伸出部件上具有上下贯通第二伸出部件的第二固定孔63及第二弹性部件连接孔65,第一固定孔比第一弹性部件连接孔更靠近轴定位件中央,第二固定孔比第二弹性部件连接孔更靠近轴定位件中央,第一固定元件71穿过第一固定孔将轴定位件一端固定在平板上的位置固定孔221上,第二固定元件72穿过第二固定孔将轴定位件另一端固定在平板上的位置固定孔221上,轴定位件在固定状态下,轴定位件的轴定位孔61的轴线与承转部件的轴孔51的轴线重合,轴定位件的轴定位孔的外缘的下表面是与承转部件的上表面相贴合的,轴定位件的轴定位孔内表面具有内螺纹,轴定位件6下方具有直径比轴定位件圆柱部分直径更小,但内径与轴定位件的轴定位孔61 —样大的轴定位增长部件66,轴定位增长部件的外径小于承转部件的轴孔51的内径,轴定位增长部件内部也具有内螺纹,且轴定位件的轴定位孔61与轴定位增长部件66的内螺纹是相连接及连续的,转动轴能在轴定位件的轴定位孔61、轴定位增长部件的内孔中转动;本实施实例中,轴定位增长部件与承转部件的轴孔有效连接,确保承转部件的寿命以及轴定位增长部件的易更换性;转动轮由转动盘9、多条旋转条幅91、中央连接件92、转动轴93构成,中央连接件位于转动盘中央,旋转条幅一端连接中央连接件,旋转条幅另一端连接转动盘,转动轴连接于中央连接件正下方,转动轴的轴线与转动盘的下表面是垂直的,转动轴的外表面具有外螺纹94 ;弹性部件由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构成;承压部件的活塞柱41安装在容承压部件孔311中,移动杆8穿过冲压定位柱一侧的移动孔42,并穿过行程孔312,再穿过冲压定位柱另一侧的移动孔42,移动杆的两端都伸出于冲压定位柱31之外,移动杆的一端与第一弹性部件连接孔64中安装有第一弹性部件,移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弹性部件连接孔65中安装有第二弹性部件;连接体32固定在固定体21上;在安装状态时,转动轴通过外螺纹安装在轴定位孔61的内螺纹中并伸出平板下表面,活塞柱41的下表面伸出冲压定位柱31的下表面。
[0023]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电线电缆用亚铃片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都为弹簧或橡皮筋或其它弹性元件。
[0024]压制哑铃片完成后,放开转动盘,由于弹性部件的作用使转动盘自动复位。
[0025]当然,实施实例2及实施实例3完全可以应用到实施实例4中。
[0026]本发明中的部件可以全部为金属部件。
[0027]本发明中,直板、平板、底板、固定体四者是一体式结构;或者直板、平板、底板三者是一体式结构。
[0028]本发明中,哑铃片制作模具具有模具边框10、由模具边框围成的哑铃片孔11构成,模具边框的下沿12比模具边框的上沿尺寸小,沿模具边框上下方向,哑铃片孔是一样大的;保证了模具边框具有类似刀片一样的切削效果,使哑铃片更易成型,同时哑铃片的尺寸一样大。
[0029]本发明新型结构电缆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结构巧妙、制作的哑铃片形状一致、制作更方便、简单、安全;劳动强度更低,工作效率更高。
[0030]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的构思可以按其他种种形式实施运用,它们同样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电线电缆用亚铃片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底座(I)、在底座一侧向上延伸的直板(2)、位于直板另一端且位于底座正上方且与底座平行的平板(22)、固定在直板上的冲压定位部件、承压部件、承转部件(5)、轴定位件(6)、移动杆(8)、弹性部件、转动轮、哑铃片制作模具构成;直板近中部处具有与平板平行且与相对于直板来说,与平板同方向凸出的固定体(21);冲压定位部件由冲压定位柱(31)、可与固定体连接的连接体(32)构成,冲压定位柱与连接体为一体式结构,冲压定位柱中央具有上下贯通的容承压部件孔(311),垂直于冲压定位柱轴线方向上冲压定位柱具有整体贯通冲压定位柱的行程孔(312);承压部件由活塞柱(41)、位于活塞柱上方的承压柱(43)构成,沿垂直于活塞柱轴线方向具有整体贯通活塞柱的移动孔(42);平板上远离直板处具有上下贯通平板的过轴孔,承转部件安装在平板上且承转部件的轴孔(51)与过轴孔的轴线重合;轴定位件中央具有轴定位孔(61)、轴定位件两侧具有第一伸出部件及第二伸出部件,第一伸出部件上具有上下贯通第一伸出部件的第一固定孔(62)及第一弹性部件连接孔(64),第二伸出部件上具有上下贯通第二伸出部件的第二固定孔(63)及第二弹性部件连接孔(65),第一固定孔比第一弹性部件连接孔更靠近轴定位件中央,第二固定孔比第二弹性部件连接孔更靠近轴定位件中央,第一固定元件(71)穿过第一固定孔将轴定位件一端固定在平板上的位置固定孔(221)上,第二固定元件(72)穿过第二固定孔将轴定位件另一端固定在平板上的位置固定孔(221)上,轴定位件在固定状态下,轴定位件的轴定位孔(61)的轴线与承转部件的轴孔(51)的轴线重合,轴定位件的轴定位孔的外缘的下表面是与承转部件的上表面相贴合的,轴定位件的轴定位孔内表面具有内螺纹,轴定位件(6)下方具有直径比轴定位件圆柱部分直径更小,但内径与轴定位件的轴定位孔(61)—样大的轴定位增长部件(66),轴定位增长部件的外径小于承转部件的轴孔(51)的内径,轴定位增长部件内部也具有内螺纹,且轴定位件的轴定位孔(61)与轴定位增长部件(66 )的内螺纹是相连接及连续的,转动轴能在轴定位件的轴定位孔(61)、轴定位增长部件的内孔中转动;转动轮由转动盘(9)、多条旋转条幅(91)、中央连接件(92)、转动轴(93)构成,中央连接件位于转动盘中央,旋转条幅一端连接中央连接件,旋转条幅另一端连接转动盘,转动轴连接于中央连接件正下方,转动轴的轴线与转动盘的下表面是垂直的,转动轴的外表面具有外螺纹(94);弹性部件由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构成;承压部件的活塞柱(41)安装在容承压部件孔(311)中,移动杆(8)穿过冲压定位柱一侧的移动孔(42),并穿过行程孔(312),再穿过冲压定位柱另一侧的移动孔(42),移动杆的两端都伸出于冲压定位柱(31)之外,移动杆的一端与第一弹性部件连接孔(64)中安装有第一弹性部件,移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弹性部件连接孔(65)中安装有第二弹性部件;连接体(32)固定在固定体(21)上;哑铃片制作模具具有模具边框(10)、由模具边框围成的哑铃片孔(11)构成,模具边框的下沿(12)比模具边框的上沿尺寸小,沿模具边框上下方向,哑铃片孔是一样大的;在安装状态时,转动轴通过外螺纹安装在轴定位孔(61)的内螺纹中并伸出平板下表面,活塞柱(41)的下表面伸出冲压定位柱(31)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电缆用亚铃片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哑铃片制作模具的哑铃片孔的非铃端两侧的模具边框中,第一模具边框(101)上具有第一连接孔(103),第二模具边框(102)上具有第二连接孔(104),活塞柱(41)下方具有与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相对应的对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电缆用亚铃片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柱(41)下方具有凹槽(44),活塞柱(41)下方的凹槽中具有与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相对应的对接孔;工作状态时,哑铃片制作模具固定在活塞柱的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所述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线电缆用亚铃片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都为弹簧或橡皮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所述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线电缆用亚铃片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板、平板、底板、固定体四者是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直板、平板、底板三者是一体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种电线电缆用亚铃片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板、平板、底板、固定体四者是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直板、平板、底板三者是一体式结构。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电力及线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电线电缆用哑铃片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底座(1)、在底座一侧向上延伸的直板(2)、位于直板另一端且位于底座正上方且与底座平行的平板(22)、固定在直板上的冲压定位部件、承压部件、承转部件(5)、轴定位件(6)、移动杆(8)、弹性部件、转动轮、哑铃片制作模具构成。本发明新型结构电缆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结构巧妙、制作的哑铃片形状一致、制作更方便、简单、安全;劳动强度更低,工作效率更高。
【IPC分类】B26F1-44, B26F1-40
【公开号】CN104589407
【申请号】CN201510049099
【发明人】沈群华
【申请人】沈群华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8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