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驱动手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3476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惯性驱动手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惯性驱动手工具,包含一具有一容室的壳体、一能转动地设置于该壳体的转轴、一围绕该转轴地枢设于该壳体并位于该容室内的环状飞轮,及一具有一同轴设置于该转轴的起始齿轮、至少一枢设该壳体的中继齿轮与一同轴设置于该环状飞轮的最终齿轮的增速齿轮系统,该转轴具有一沿一轴向延伸且与该壳体外部相通的第一端部,及一沿该轴向延伸且与该壳体外部相通的第二端部,该起始齿轮在该轴向上介于该第一、二端部之间,该中继齿轮与该起始齿轮互相啮合,该最终齿轮与该中继齿轮互相啮合,该最终齿轮的转速大于该起始齿轮的转速。由环状飞轮来产生惯性带动该转轴,使该转轴的第一、二端部在转动时不会占用空间,整体构造致密,便于使用者使用。
【专利说明】
惯性驱动手工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惯性驱动手工具。
【背景技术】
[0002]如图1所示,为现有一种T型工具,包含一握套I,及一枢设于该握套I的本体2,该本体2具有一可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把部201,及一可供与一套筒之类的工具头(图未示)互相结合的工作部202,如此,当使用者相对于该握套I旋转该本体2并放开该本体2后,即可利用该本体2的惯性作用连续旋转该工具头带动一螺固件(图未示),以快速旋紧或松卸该螺固件,然而,此种T型工具需利用横向延伸的握把部201才能产生足够的转动惯量,该握把部201不但在转动时相当占空间,也会造成此种T型工具的体积较大,而且,该握把部201在转动时,常会发生意外打到周边物品或其他人的问题,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占转动空间且便于使用的惯性驱动手工具。
[0004]本实用新型的惯性驱动手工具包含一壳体、一转轴、一环状飞轮,及一增速齿轮系统。
[0005]该壳体具有一容室。
[0006]该转轴能转动地设置于该壳体,该转轴具有一沿一轴向延伸且与该壳体外部相通的第一端部,及一沿该轴向延伸且与该壳体外部相通的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相反于该第一端部。
[0007]该环状飞轮围绕该转轴地枢设于该壳体,并位于该容室内。
[0008]该增速齿轮系统具有一同轴设置于该转轴且位于该容室内的起始齿轮、至少一枢设该壳体并位于该容室内的中继齿轮,及一同轴设置于该环状飞轮并位于该容室内的最终齿轮,该起始齿轮在该轴向上介于该第一、二端部之间,该中继齿轮与该起始齿轮互相啮合,该最终齿轮与该中继齿轮互相啮合,该最终齿轮的转速大于该起始齿轮的转速。
[0009]本实用新型的惯性驱动手工具,该增速齿轮系统具有数个中继齿轮,每一中继齿轮具有一与该起始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部,及一与该最终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部,该起始齿轮被所述中继齿轮的第一齿轮部围绕。
[0010]本实用新型的惯性驱动手工具,该环状飞轮具有一底壁,该底壁具有一中央孔,该最终齿轮邻近该中央孔设置并环绕该转轴,该最终齿轮被所述中继齿轮的第二齿轮部围绕。
[0011]本实用新型的惯性驱动手工具,该环状飞轮还具有一从该底壁周缘沿该轴向增厚的周壁,该周壁围绕所述中继齿轮。
[0012]本实用新型的惯性驱动手工具,该壳体还具有一第一环壁、一第二环壁、一连接于该第一环壁的外周缘与该第二环壁的外周缘之间的围绕壁,及一从该第一环壁的内周缘延伸至该容室内的衬套管,该环状飞轮枢设于该衬套管,所述中继齿轮分别枢设于该第二环壁的内侦U。
[0013]本实用新型的惯性驱动手工具,还包含一轴承元件,该轴承元件设置于该壳体的衬套管与该最终齿轮之间。
[0014]本实用新型的惯性驱动手工具,该轴承元件是一种含油自润衬套。
[0015]本实用新型的惯性驱动手工具,该转轴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均凸伸出该壳体外。
[0016]本实用新型的惯性驱动手工具,还包含一能拆卸地设置于该转轴的第一端部的握把,及一能拆卸地设置于该转轴的第二端部的工具头。
[0017]本实用新型的惯性驱动手工具,该转轴的第一端部为一握把,该转轴的第二端部形成一工具头。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位于该壳体内的环状飞轮来产生惯性带动该转轴,使该转轴的第一、二端部在转动时不会占用空间,整体构造致密,便于使用者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现有一种T型工具的立体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惯性驱动手工具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0021 ]图3是该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立体分解图;
[0022]图4是一类似于图2的视图,说明使用者一开始对该实施例施力的使用状态;
[0023]图5是一类似于图4的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惯性驱动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5]参阅图2、3,为本实用新型惯性驱动手工具的一实施例,该惯性驱动手工具包含:一壳体10、一转轴20、一环状飞轮30、一增速齿轮系统40、一轴承元件50、一握把60,及一工具头70。
[0026]该壳体10具有一第一环壁11、一第二环壁12、一连接于该第一环壁11的外周缘与该第二环壁12的外周缘之间的围绕壁13、一容室14,及一从该第一环壁11的内周缘延伸至该容室14内的衬套管15。第一环壁11、第二环壁12与围绕壁13共同形成容室14。该转轴20能转动地设置于该壳体10,该转轴20具有一沿一轴向X延伸且与该壳体10外部相通的第一端部21,及一沿该轴向X延伸且与该壳体10外部相通的第二端部22,该第二端部22相反于该第一端部21。在本实施例中,该转轴20的第一端部21及第二端部21均凸伸出该壳体10外。
[0027]该环状飞轮30围绕该转轴20地枢设于该壳体10,并位于该容室14内。在本实施例中,该环状飞轮30枢设于该衬套管15,该环状飞轮30具有一底壁31,及一从该底壁31周缘沿该轴向X增厚的周壁32,该底壁31具有一中央孔311,可以理解的是,该周壁32的设计可以增加该环状飞轮30的转动惯量,使该环状飞轮30在转动时产生更大的惯性。
[0028]该增速齿轮系统40具有一同轴设置于该转轴20且位于该容室14内的起始齿轮41、数个分枢设该壳体10并位于该容室14内的中继齿轮42,及一同轴设置于该环状飞轮30并位于该容室14内的最终齿轮43。该起始齿轮41在该轴向X上介于该第一、二端部21、22之间,该中继齿轮42与该起始齿轮41互相啮合,该最终齿轮43与该中继齿轮42互相啮合,该最终齿轮43的转速大于该起始齿轮41的转速。
[00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继齿轮42分别枢设于该第二环壁12的内侧,该周壁32围绕所述中继齿轮42,使所述中继齿轮42被收纳于该环状飞轮30的内部,每一中继齿轮42具有一与该起始齿轮41啮合的第一齿轮部421,及一与该最终齿轮43啮合的第二齿轮部422,该起始齿轮41被所述中继齿轮42的第一齿轮部421围绕,该最终齿轮43邻近该中央孔311设置并环绕该转轴20,该最终齿轮43被所述中继齿轮42的第二齿轮部422围绕。
[0030]该轴承元件50设置于该壳体10的衬套管15与该最终齿轮4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轴承元件50是一种含油自润衬套。
[0031 ]该握把60能拆卸地设置于该转轴20的第一端部21。
[0032]该工具头70能拆卸地设置于该转轴20的第二端部22,在本实施例的图式中,该工具头70是以起子头的型态作表示,但是并不以此为限。
[0033]借此,如图4所示,当使用者要利用本实施例将一螺栓之类的螺固件100旋紧于一螺帽之类的配合件200时,在将该工具头70与该螺固件100衔接后,即可利用其中一手握着该壳体10,并利用另一手去施力转动该握把60,让该握把60带动该转轴20转动,在此过程中,该转轴20经由该起始齿轮41、所述中继齿轮42与该最终齿轮43,即可驱使该环状飞轮30产生转动,此后,如图5所示,使用者即可放开握着该握把60的另一手,则该环状飞轮30利用本身的惯性作用,即可经由该最终齿轮43、所述中继齿轮42与该起始齿轮41持续地转动该转轴20,让该转轴20带动该工具头70去将该螺固件100旋紧于该配合件200;相反地,当要松卸该螺固件100时,使用者只需反向转动该握把60,即可达成目的。
[0034]经由以上的说明,可再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归纳如下:
[0035]一、本实用新型是利用位于该壳体10内的环状飞轮30来产生惯性,以持续旋转该转轴20带动该工具头70,该工具头70、该转轴20的第一、二端部21、21与该握把60在转动时并不会占用空间,且该环状飞轮30可利用该周壁32来增加转动惯量,有效控制该底壁31在横向上的尺寸大小,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整体构造致密,不占转动空间,在使用时不会发生意外打到周边物品或其他人的问题,便于使用。
[0036]二、本实用新型的环状飞轮30除了可以产生惯性之外,也具有收纳所述中继齿轮42的作用,可有效缩小该壳体10的体积。
[0037]要说明的是,该转轴20的第一端部21当然也可形成为一握把的型态,该转轴20的第二端部22当然也可直接形成一工具头,也就是说,该转轴20本身即可构成一种一体式的螺丝起子之类的手工具,如此,同样可以产生与上述相同的作用与功效。
[003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惯性驱动手工具,不但构造致密,且不占转动空间,便于使用者操作使用,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主权项】
1.一种惯性驱动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惯性驱动手工具包含一个壳体、一个能转动地设置于该壳体的转轴、一个环状飞轮,及一个增速齿轮系统, 该壳体,具有一个容室; 该转轴,具有一个沿一轴向延伸且与该壳体外部相通的第一端部,及一个沿该轴向延伸且与该壳体外部相通的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相反于该第一端部; 该环状飞轮,围绕该转轴地枢设于该壳体,并位于该容室内;及 该增速齿轮系统,具有一个同轴设置于该转轴且位于该容室内的起始齿轮、至少一个枢设该壳体并位于该容室内的中继齿轮,及一个同轴设置于该环状飞轮并位于该容室内的最终齿轮,该起始齿轮在该轴向上介于该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之间,该中继齿轮与该起始齿轮互相啮合,该最终齿轮与该中继齿轮互相啮合,该最终齿轮的转速大于该起始齿轮的转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驱动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增速齿轮系统具有数个中继齿轮,每一个中继齿轮具有一个与该起始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部,及一个与该最终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部,该起始齿轮被所述中继齿轮的第一齿轮部围绕。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惯性驱动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环状飞轮具有一个底壁,该底壁具有一个中央孔,该最终齿轮邻近该中央孔设置并环绕该转轴,该最终齿轮被所述中继齿轮的第二齿轮部围绕。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惯性驱动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环状飞轮还具有一个从该底壁周缘沿该轴向增厚的周壁,该周壁围绕所述中继齿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惯性驱动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具有一个第一环壁、一个第二环壁、一个连接于该第一环壁的外周缘与该第二环壁的外周缘之间的围绕壁,及一个从该第一环壁的内周缘延伸至该容室内的衬套管,该环状飞轮枢设于该衬套管,所述中继齿轮分别枢设于该第二环壁的内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惯性驱动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惯性驱动手工具还包含一个轴承元件,该轴承元件设置于该壳体的衬套管与该最终齿轮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惯性驱动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轴承元件是一种含油自润衬套。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驱动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转轴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均凸伸出该壳体外。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惯性驱动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惯性驱动手工具还包含一个能拆卸地设置于该转轴的第一端部的握把,及一个能拆卸地设置于该转轴的第二端部的工具头。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惯性驱动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转轴的第一端部为一个握把,该转轴的第二端部形成一个工具头。
【文档编号】B25B19/00GK205415466SQ201521132513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0日
【发明人】张宗智
【申请人】张宗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