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819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口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装置,特别是一种能使口罩内的部分空气直接单向输出的口罩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口罩种类甚多,有隔离飞沫的,有外科手术用的,有过滤大部分病菌用的(如N95),也有所谓纳米级的,或具有杀菌功能的,等等。其目的在于防止使用者因呼吸而吸入细菌等,造成使用者受到病菌的感染;相对的,也可防止带菌使用者感染他人。
上述口罩的材质越是细密,就越易造成使用者的呼吸困难,造成吸入氧气量的不足,对于那些必须较长时间佩戴口罩的使用者(如医生、孕妇、病患者等),这反而会造成不良影响。
通常,由肺部呼出的空气都带有湿气及热气,这些湿气及热气若未能有效地排出,则很容易停留在口罩本体的内部,并在吸气时再度吸入肺中。这种情形经常使戴用口罩者感觉不舒服,并且因为留存的湿气及热气会形成细菌生长的极佳环境,再度吸入肺部,非常不妥。公知的口罩大都未针对湿气及热气问题作有效的处理。
对于覆盖口鼻部位的口罩,使用时湿气及热气的积贮情形尤其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更换口罩内的空气的口罩装置,其能够迅速将湿气及热气排出,从而可以较长时间地使用。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该口罩装置包括一罩杯,可罩覆于口、鼻位置,并形成一空间,罩杯上设置束带及至少一开口;一中空管,一端连接于开口,另端连接至单向空气泵的空气入口;一空气泵,抽取中空管内的空气,并由空气输出口送出空气;通过上述构件形成可持续地抽取罩杯与口、鼻间的空间中的空气、湿气及热气的结构。
其中的开口设置成中空柱状凸起。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空气泵持续工作,使罩杯内的空气被持续抽取。这样,罩杯内的湿气及不良空气可以不断地被新空气取代,从而,使用者能持续吸取较佳空气,并使罩杯内的湿气逐渐降低,使湿气及热气不致滞留在口罩本体及内部,从而确实具有较理想的使用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与构成要件。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中件号说明10-罩杯;11-束带;12-空间;13-开口;20-中空管;30-空气泵;31-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口罩装置主要包括一罩杯10、一中空管20及一空气泵30。
罩杯10上设置束带11及至少一开口13。
罩杯10与公知技术中的一样,由稍硬的材质制成,罩杯10上具有预定的过滤层,可过滤空气、菌类等,并在相对於鼻梁的位置上设置一变形条体(公知技术)等,使口罩可密合的覆罩于口鼻部。罩杯10上设置束带11,用来使罩杯10对头部呈一定的压力,并可使罩杯紧密地覆罩在其应处的位置。
罩杯10与口、鼻之间形成一空间12,吸气时,空气由罩杯10外经罩杯10的过滤进入空间12,再进入口、鼻。呼气时,由口或鼻呼出的气体除由罩杯10过滤而逸出外,并经开口13导出。
开口13可设置呈中空柱状凸起的结构,其上套置一中空管20,该中空管20的另一端设置于空气泵30的空气输入口,通过空气泵30及其相关装置,能使进入空气泵30的空气经由空气输出口31输出,并且在该出口31处还设置有过滤装置。
空气泵30为单向输送空气,换言之,本实用新型中空气泵30设置成使口罩内的空气只出不进,并且,空气泵30可以持续工作,使罩杯10内的空气被持续抽取。这样,罩杯10内的湿气及不良空气可以不断地被新空气取代,从而,使用者能持续吸取较佳空气,并使罩杯10内的湿气及热气逐渐降低。
上述空气泵30及其相关设置可吊挂于颈部或设置于腰部等,使其重量不至于对头部造成负担。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是较佳实施例之一,凡是局部变更或修饰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都容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推知,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口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罩杯,可罩覆于口、鼻位置,并形成一空间,罩杯上设置束带及至少一开口;一中空管,一端连接于开口,另端连接至单向空气泵的空气入口;一空气泵,抽取中空管内的空气,并由空气输出口送出空气;通过上述结构形成可持续地抽取罩杯与口、鼻间的空间中的空气、湿气及热气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开口设置成中空柱状凸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有效更换口罩内的空气的口罩装置,包括一罩杯,可罩覆于口、鼻位置,并形成一空间,罩杯上设置束带及至少一开口;一中空管,一端连接于开口,另端连接至单向空气泵的空气入口;一空气泵,抽取中空管内的空气,并由空气输出口送出空气;通过上述结构形成可持续地抽取罩杯与口、鼻间的空间中的空气、湿气及热气的结构。使用者能持续吸取较佳空气,使湿气及热气不致滞留在口罩本体及内部,从而体现出具有较理想的使用效果。
文档编号A62B15/00GK2631543SQ0326622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30日
发明者蔡友文, 陈奕伽 申请人:蔡友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