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逃生缓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0609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空逃生缓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缓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空逃生缓降机。
技术背景高空作业出现事故时,或者高层发生火灾等险情的情况下,传统的快 速逃生方式为通过软梯、救生袋、逃生井等设施进行逃生,但这些设施造 价高,占用空间大,使用不便,尤其老弱病幼不适用。在这种情况下,缓 降机就应用而生了,但是目前的各种缓降机大多存在体积庞大,结构复杂, 制作成本高,易坏或者缓降效果不佳等缺点。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 新型提供一种缓降效果更好,安全系数更高,使用更为可靠的高空逃生缓 降机。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空逃生缓降 机,包括壳体及钢丝绳,壳体内部设置有离心摩擦式减速装置、滑轮减速 装置及制动装置。离心摩擦式减速装置包括摩擦盘、飞盘、转轴、摩擦块、齿轮、传动 齿轮、驱动滑轮、齿圈,摩擦盘为圆盘形,固定在壳体的外表面上,摩擦 盘内设置有带转轴的飞盘,飞盘上设置有可径向滑动的摩擦块,摩擦块可 与摩擦盘的摩擦圈面贴靠。进一步地,摩擦块的摩擦边的弧度与摩擦盘的 摩擦圈面的弧度一致,这样使得摩擦块在贴靠摩擦圈面时,有最大程度的摩擦面积。飞盘的转轴上设置有齿轮,该齿轮随转轴一起从外侧穿过壳体, 与设置在壳体内侧面上的传动齿轮啮合,驱动滑轮则套在转轴上,驱动滑 轮朝向飞盘的一面上设置一同轴齿圈,该齿圈与传动齿轮内切啮合。滑轮减速装置包括偏心轮、 一对辅助滑轮、 一对导向滑轮。偏心轮由 内轮轴和外滑轮组成,内轮轴具有一个偏心的轴孔,并通过该轴孔套在壳 体的固定轴上,外滑轮套在内轮轴上。 一对辅助滑轮通过壳体上的固定轴 分别设置在偏心轮的两侧, 一对导向滑轮也通过壳体上的固定轴分别设置 在偏心轮的两侧。制动装置由制动轴、制动扳手组成,制动轴设置在两个导向滑轮之间 的壳体上,并穿过壳体与设置在壳体外面的制动扳手固定连接,制动轴上 带有角状突起。钢丝绳的穿引方式为钢丝绳的一端从壳体的豁口处进入后,首先从 制动轴与一侧的导向滑轮之间穿过,再从该导向滑轮与偏心轮之间穿过, 然后顺势再从同侧的辅助滑轮与偏心轮之间穿过,接着绕过驱动滑轮,再 从另一侧的辅助滑轮与偏心轮之间穿过,顺势再从偏心轮与该侧的导向滑 轮之间穿过,接着从该导向滑轮与制动轴之间穿过,最后从壳体的豁口处 引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轻便小巧,两套减速装置配合制动装置, 使得缓降效果更佳,使用时安全系数更高,更可靠。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离心摩擦式减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l.壳体2.偏心轮2-1.内轮轴2-2.外滑轮3.辅助滑轮4. 导向滑轮5.摩擦盘6.飞盘7.转轴8.摩擦块9.齿轮IO.传动齿 轮11.齿圈12.驱动滑轮13.制动轴14.制动扳手15.钢丝绳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空逃生缓降机,具有一个壳体,内部设置有离心 摩擦式减速装置、滑轮减速装置、制动装置。如图2所示的离心摩擦式减速装置包括摩擦盘5、飞盘6、转轴7、摩 擦块8、齿轮9、传动齿轮IO、齿圈ll、驱动滑轮12,摩擦盘5为圆盘形, 固定在壳体1的外表面上,摩擦盘5内设置有带转轴7的飞盘6,飞盘6上 设置有可径向滑动的摩擦块8,摩擦块8可与摩擦盘5的摩擦圈面贴靠,摩 擦块8的摩擦边的弧度与摩擦盘5的摩擦圈面的弧度一致,这样使得摩擦 块8在贴靠摩擦圈面时,有最大程度的摩擦面积。飞盘6的转轴7上设置 有齿轮9,该齿轮9随转轴7—起从外侧穿过壳体1,与设置在壳体l内侧 面上的传动齿轮10啮合,驱动滑轮12则套在转轴7上,驱动滑轮12朝向 飞盘6的一面上设置一同轴齿圈11,该齿圈11与传动齿轮10内切啮合。如图1所示,滑轮减速装置包括偏心轮2、 一对辅助滑轮3、 一对导向 滑轮4,偏心轮2由内轮轴2-1和外滑轮2-2组成,内轮轴2-1具有一个偏 心的轴孔,并通过该轴孔套在壳体1的固定轴上,外滑轮2-2套在内轮轴 2-1上, 一对辅助滑轮3通过壳体1上的固定轴分别设置在偏心轮2的两侧, 一对导向滑轮4也通过壳体1上的固定轴分别设置在偏心轮2的两侧。如图1所示,制动装置由制动轴13、制动扳手14组成,制动轴13设置在两个导向滑轮4之间的壳体1上,并穿过壳体1与设置在壳体1外面的制动扳手14固定连接,制动轴13上带有角状突起。如图l所示,钢丝绳15的穿引方式为钢丝绳15的一端从壳体1的豁口处进入后,首先从制动轴13与一侧的导向滑轮4之间穿过,再从该导 向滑轮4与偏心轮2之间穿过,然后顺势再从同侧的辅助滑轮3与偏心轮2 之间穿过,接着绕过驱动滑轮12,再从另一侧的辅助滑轮3与偏心轮2之 间穿过,顺势再从偏心轮2与该侧的导向滑轮4之间穿过,接着从该导向 滑轮4与制动轴13之间穿过,最后从壳体1的豁口处引出。当钢丝绳在人的重力作用下被牵动时,其带动驱动滑轮转动,驱动滑 轮上的齿圈跟着转动,带动传动齿轮,再传动给飞盘,飞盘旋转后,设置 在飞盘上的摩擦块因离心力的作用向边侧甩滑,摩擦块边缘贴靠摩擦盘的 摩擦圈面,产生滑动摩擦力限制飞盘的转速,这样反过来又限制了驱动滑 轮的转速,以达到减速缓降的目的,飞盘转速越高,摩擦块与摩擦圈面的 贴合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限速力越大。当钢丝绳被牵动时,偏心轮受一侧绳索的张紧压力的作用被压向另一 侧,并贴靠另一侧的辅助滑轮,将另一侧绳索夹于两滑轮轮槽之间,此时 偏心轮的内轮轴不可再绕固定轴转动,外滑轮则在绳索的带动下绕内轮轴 继续转动,在绳索的张紧压力的作用下,偏心轮的外滑轮、辅助滑轮、绳 索三者之间产生较强的摩擦力,再加上偏心轮自身外滑轮与其内轮轴之间 的摩擦力的作用,导致滑轮转速减慢,而绳索在各滑轮之间所形成的"S" 形穿绕,也加大了绳索与各滑轮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也限制了整个滑轮组 的转速,起到了减速缓降的作用。转动制动扳手,制动轴随之转动,转到一定角度时,制动轴上的角状突起贴靠住一侧的导向滑轮,绳索被两者夹紧,依靠摩擦力的作用,使得 绳索不能再被抽动,以达到减速制动的目的。该高空逃生缓降机供高空作业人员使用或高层险情时逃生使用,高空 逃生缓降机通过其吊环悬挂于安全架上,从绳盘引出的绳索按照上述穿引 方式穿过高空逃生缓降机的内部构件后与安全带连接。在下降一开始可先 转动高空逃生缓降机的制动扳手使其处于锁定状态,此时绳索不能被抽动, 这样可防止人员在刚一吊上安全带就开始下滑的现象,避免发生意外。准 备就绪后,再拨动制动扳手解除锁定状态,此时人开始下滑。在下降过程 中如遇到特殊情况必须停降时,可以再通过拨动制动扳手来实现减速制动 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轻便小巧,缓降效果佳,使用安全系数高。
权利要求1.一种高空逃生缓降机,包括壳体(1)、钢丝绳(15),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设置有离心摩擦式减速装置、滑轮减速装置及制动装置,所述离心摩擦式减速装置包括摩擦盘(5)、飞盘(6)、转轴(7)、摩擦块(8)、齿轮(9)、传动齿轮(10)、齿圈(11),驱动滑轮(12),摩擦盘(5)固定在壳体(1)的外表面上,摩擦盘(5)内设置有带转轴的飞盘(6),飞盘(6)上设置有可径向滑动的摩擦块(8),摩擦块(8)可与摩擦盘(5)的摩擦圈面贴靠,飞盘(6)的转轴(7)上设置有齿轮(9),齿轮(9)随转轴(7)一起从外侧穿过壳体(1),与设置在壳体(1)内侧面上的传动齿轮(10)啮合;驱动滑轮(12)套在飞盘(6)转轴(7)上,驱动滑轮(12)朝向飞盘(6)的一侧设置有同轴的齿圈(11),齿圈(11)与传动齿轮(10)内切啮合;所述滑轮减速装置包括偏心轮(2)、一对辅助滑轮(3)、一对导向滑轮(4),偏心轮(2)通过壳体(1)上的固定轴设置在中央,一对辅助滑轮(3)通过壳体(1)上的固定轴分别设置在偏心轮(2)的两侧,一对导向滑轮(4)也通过壳体(1)上的固定轴分别设置在偏心轮(2)的两侧;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制动轴(13)、制动扳手(14),制动轴(13)设置在两个导向滑轮(4)之间的壳体(1)上,并穿过壳体(1)与设置在壳体(1)外侧的制动扳手(14)固定连接,制动轴(13)上带有突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逃生缓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轮(2)由内轮轴(2-1)和外滑轮(2-2)组成,内轮轴(2-1)具有一个偏 心轴孔,并通过该轴孔穿套在壳体(1)的固定轴上,外滑轮(2-2)套在 内轮轴(2-1)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逃生缓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块(8)的摩擦边的弧度与摩擦盘(5)的摩擦圈面的弧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逃生缓降机,其特征在于钢丝绳(15) 的一端从壳体(1)的豁口处进入后,首先从制动轴(13)与一侧的导向滑轮(4)之间穿过,再从该导向滑轮(4)与偏心轮(2)之间穿过,然后顺 势再从同侧的辅助滑轮(3)与偏心轮(2)之间穿过,接着绕过驱动滑轮 (12),再从另一侧的辅助滑轮(3)与偏心轮(2)之间穿过,顺势再从偏 心轮(2)与该侧的导向滑轮(4)之间穿过,接着从该导向滑轮(4)与制 动轴(13)之间穿过,最后从壳体(1)的豁口处引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空逃生缓降机,包括壳体、钢丝绳,壳体内部设置有离心摩擦式减速装置、滑轮减速装置及制动装置。离心摩擦式减速装置包括摩擦盘、飞盘、摩擦块等,其原理是利用离心力使得摩擦块与摩擦盘贴合产生摩擦力来限制滑轮的转速;滑轮减速装置通过滑轮与绳索之间以及滑轮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作用来减速;制动装置在下降的一开始可起锁定的作用,下降过程中可起减速制动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高空逃生缓降机轻便小巧,两套减速装置使得缓降效果更佳,再加上制动装置,使得安全系数更高,使用更为可靠。
文档编号A62B1/10GK201101824SQ200720046958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3日
发明者陈建元 申请人:常州市立元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