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呼吸装置的加湿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00667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用于呼吸装置的加湿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呼吸装置的加湿器,包括第一盖体、接合于第一盖体的第二盖体及分隔板。第一盖体界定有进气口。第二盖体界定有腔室,用以容纳一定量的水。加热器用来加热水以在腔室内产生经加湿的空气。分隔板部分地夹设于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之间。分隔板界定有出气口。经由进气口进入的空气因与经加湿的空气混合而被加湿,之后经由出气口送出。经由进气口进入的空气被分隔板分成多个具有不同流速的气流,以此形成多个流径。
【专利说明】
用于呼吸装置的加湿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湿器,特别有关于一种用于呼吸装置的加湿器。

【背景技术】
[0002]加湿器是一种用于给使用者提供可呼吸空气的装置。加湿器的进气口连通鼓风机,且加湿器的出气口连通呼吸面罩。来自鼓风机的空气在加湿器中被加湿,然后经由空气输送管传递至呼吸面罩。加湿器通常包括一第一盖体、一第二盖体及一分隔板。第一盖体界定有供空气进入的进气口及供空气流出的出气口。第二盖体包括有些水的腔室。加热板被嵌入腔室的底部以对水加热而产生经加湿的空气。来自进气口的空气经过与经加湿的空气混合而被加湿,并透过出气口传送至加湿器外。分隔板位于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之间,用以防止水进入第一盖体的进气口或出气口。一般分隔板只是一个平面板体,用以防止第二盖体中的水进入第一盖体的进气口或出气口。然而,当空气经由进气口流入加湿器时,在加湿器的单一腔室内会发生共振现象并因而产生噪音。不论清醒或熟睡,使用者都会被共振所造成的噪音干扰。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加湿器无法提供高湿度的气流,因此使用者无法舒适地呼吸所产生的空气。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加湿器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呼吸装置的加湿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呼吸装置的加湿器,包含:一第一盖体,界定有一进气口 ;一第二盖体,与该第一盖体接合,该第二盖体界定有一腔室用于容纳水;一加热机构,用以在该腔室内产生经加湿的空气;以及一分隔板,至少部分地夹设于该第一盖体与该第二盖体之间,且该分隔板界定有一出气口 ;其中,经由该进气口进入的空气因与经加湿的空气混合而被加湿,之后并经由该出气口送出;其中,经由该进气口进入的空气被该分隔板分成多个具有不同流速的气流,以此形成多个流径;其中,该分隔板包含一主体及形成于该主体一侧的一侧体,该出气口被界定在该侧体的一上部,该主体被夹设于该第一盖体与该第二盖体之间;且其中,该主体界定有一第一开口位于远离该出气口的位置,该第一开口包含从该主体朝该第二盖体向下延伸的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的延伸长度小于该第二部分的延伸长度。
[0005]优选地,一空气导引板位于该第一开口旁,且从该主体朝该第一盖体向上延伸,来自该进气口的空气被该空气导引板分成两个不同部分,该两个不同部分分别通过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以形成具有不同流速的气流。
[0006]优选地,该第一盖体界定有一第一腔室及一第二腔室,该第一腔室通过一第一隔板与该第二腔室分离,当该第一盖体与该分隔板组合时,该第一隔板靠合至该主体,该进气口被界定在该第一盖体的侧面且连通该第一腔室;且其中该第一腔室被界定在该第一盖体的第一侧,该第二腔室被界定在该第一盖体的第二侧,该第一盖体的第二侧具有一弧状以供使用者握持。
[0007]优选地,该第二盖体的腔室包含一第三腔室及一第四腔室,该第三腔室通过一第二隔板与该第四腔室分离,该第二隔板界定有至少一孔槽用以连通该第三腔室及该第四腔室;
[0008]其中,一阻挡件形成在该出气口下方,该阻挡件包含一底壁及一侧壁,该底壁及该侧壁共同界定有一分区孔,用以将该出气口连通该第三腔室及该第四腔室;且
[0009]其中,该底壁为水平设置,且该侧壁位于该底壁及该侧体的上部之间的区域。
[0010]优选地,该第二隔板包含一第一平面部及一第二平面部,该第二隔板界定有两孔槽,一孔槽被界定在该第一平面部相邻该第二平面部的位置,另一孔槽被界定在该第二平面部相邻该第二盖体的边缘的位置。
[0011]优选地,该主体还包含一第一空气导引板,其自该主体朝该第二盖体向下延伸,该第一空气导引板位于该第一部分远离该第二部分的一侧,该第一空气导引板向外弯曲远离该第三腔室,以不同流速通过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的两气流到达该第一空气导引板,该两气流顺着通过该第一空气导引板所提供的一方向,在该第三腔室中产生该两气流的旋转;
[0012]其中,该主体更界定有一第二开口及一第三开口,该第二开口及该第三开口位于该第一开口及该出气口间的区域,该第一隔板将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及该第三开口分隔,该第三腔室通过该第二开口连通该第二腔室,该第二腔室通过该第三开口连通该第四腔室,来自该第一空气导引板的部分气流经由该第二开口进入该第一盖体的第二腔室,并经由该第三开口进入该第二盖体的第四腔室,并在该第四腔室内与经加湿的空气混合;
[0013]其中,该主体还包含一第二空气导引板及一第三空气导引板,其均自该主体朝该第二盖体向下延伸,该第二空气导引板位于该第二开口相邻该阻挡件的分区孔的一侧,该第三空气导引板位于相邻该第三开口的一侧,来自该第一空气导引板的部分气流沿着位于该第二空气导引板与该第三空气导引板间的一气流通道流动,且直接进入该阻挡件的分区孔,并从该出气口流动至该加湿器之外;
[0014]其中,该主体还包含一支承板,其自该主体向下延伸,该支承板位于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三开口之间,且直接连接该第三空气导引板,以支承该第三空气导引板,该支承板靠合在该第二隔板;且
[0015]其中,一间隙形成在该第二空气导引板及该第三空气导引板之间,该第三腔室内的部分气流通过该间隙流至该出气口,该第二空气导引板及该第三空气导引板延伸该流径,并干扰该第三腔室内的气流。
[0016]优选地,该第二盖体包含一底板,该底板用于加热该水以产生经加湿的空气;且
[0017]其中,该第二盖体包含一第一凸块,其自该第二盖体的边缘向外延伸,该第一盖体包含一与该第一凸块对应的第一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界定有一第一沟槽,该第一凸块与该第一接合部的第一沟槽接合,以连接该第二盖体及该第一盖体。
[0018]优选地,该加湿器还包含一第一垫片及一第二垫片,该第一垫片形成于该第一盖体及该分隔板之间,该第二垫片形成于该第二盖体及该分隔板之间。
[001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加湿器组合,包含:一加热机构,该加热机构用于加热水以在该加湿器组合中产生经加湿的空气;一加湿器,该加湿器包含:一第一盖体,界定有一进气口 ;一第二盖体,接合于该第一盖体,该第二盖体界定有一腔室,用以容纳水;一分隔板,至少部分地夹设于该第一盖体与该第二盖体之间,且该分隔板界定有一出气口 ;其中,经由该进气口进入的空气因与经加湿的空气混合而被加湿,之后并经由该出气口送出;且其中,该分隔板包含:一第一开口,位于远离该出气口的位置;及一空气导引板,朝该第一盖体向上延伸;该第一开口包含朝该第二盖体向下延伸的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具有不同延伸长度,来自该进气口的空气被该空气导引板分成两个不同部分,以形成两个流径,一流径的气流进入该第一部分,而另一流径的气流进入该第二部分。
[0020]本发明又提供一种加湿器组合,包含:一加热机构,该加热机构用于加热水以在该加湿器组合中产生经加湿的空气;一加湿器,该加湿器包含:一第一盖体,界定有一进气口 ;一第二盖体,接合于该第一盖体,该第二盖体界定有一腔室,用以容纳水;一分隔板,至少部分地夹设于该第一盖体与该第二盖体之间;其中,经由该进气口进入的空气因与经加湿的空气混合而被加湿;以及一第一垫片及一第二垫片,该第一垫片形成于该第一盖体及该分隔板之间,该第二垫片形成于该第二盖体及该分隔板之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一具体实施例的加湿器的立体图。
[0022]图2为图1的加湿器的另一立体图。
[0023]图3为图1的加湿器的分解立体图。
[0024]图4为图3的第一盖体的立体图。
[0025]图5为图4的第一盖体的反面立体图。
[0026]图6为图3的第二盖体的立体图。
[0027]图7为图6的第二盖体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0028]图8为图3的分隔板的立体图。
[0029]图9为图8的分隔板的反面立体图。
[0030]图10为图8的分隔板的另一视角反面立体图。
[0031]图11为图8的分隔板的再另一视角反面立体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00-加湿器
[0034]110-第一盖体
[0035]111-第一腔室
[0036]112-第二腔室
[0037]113-第一隔板
[0038]114-进气口
[0039]115-第一接合部
[0040]1151-第一沟槽
[0041]116-第二接合部
[0042]1161-第二沟槽
[0043]120-第二盖体
[0044]121-第三腔室
[0045]122-第四腔室
[0046]123-第二隔板
[0047]1231-第一平面部
[0048]1232-第二平面部
[0049]124-第一孔槽
[0050]125-第二孔槽
[0051]126-底板
[0052]127-第一凸块
[0053]128-第二凸块
[0054]130-分隔板
[0055]131-主体
[0056]132-侧体
[0057]133-出气口
[0058]134-阻挡件
[0059]1341-底壁
[0060]1342-侧壁
[0061]1343-分区孔
[0062]135-第一开口
[0063]1351-第一部分
[0064]1352-第二部分
[0065]1353-第一空气导引板
[0066]136-第二开口
[0067]1361-第二空气导引板
[0068]137-第三开口
[0069]1371-第三空气导引板
[0070]1372-支承板
[0071]138-空气导引板
[0072]139-间隙
[0073]140-第一垫片
[0074]150-第二垫片
[0075]A、B_ 气流。

【具体实施方式】
[0076]以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一种加湿器的具体实施例。
[0077]参照图1至图3,其示出了加湿器100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该加湿器100包括一第一盖体110、一第二盖体120、一分隔板130、一第一垫片140及一第二垫片150。
[0078]参照图4与图5,第一盖体110界定有一第一腔室111及一第二腔室112。第一腔室111通过一第一隔板113与第二腔室112分隔。当第一盖体110与分隔板130组合时,第一隔板113邻接、靠合或至少部分接触分隔板130,且实质上分离第一腔室111与第二腔室112。一进气口 114被界定在第一盖体110的侧面,且连通第一腔室111。进气口 114用来连通空气鼓风机(图未示),并接收来自空气鼓风机的空气,且进气口 114外侧可视需要装设气密垫片(图未示),以增加进气口 114与鼓风机连接处的气密效果。第一盖体110还包括一第一接合部115及一第二接合部116。第一接合部115界定有一第一沟槽1151,且第二接合部116界定有一第二沟槽1161。第一接合部115及第二接合部116用来连接第一盖体110及第二盖体12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11被界定在第一盖体110的第一侦牝第二腔室112被界定在第一盖体110的第二侧。第一盖体110的第二侧呈弧状。
[0079]参照图6与图7,第二盖体120界定有一第三腔室121及一第四腔室122。第三腔室121通过一第二隔板123与第四腔室122分隔。第三腔室121及第四腔室122能填充水。第二隔板123界定有一第一孔槽124及一第二孔槽125来连通第三腔室121及第四腔室122,以此使水能自由地流动于第三腔室121及第四腔室122之间。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隔板123包括一第一平面部1231及一第二平面部1232。第一平面部1231实质上正交于第二平面部1232,以使第二隔板123成为L形。第二隔板123可为任何形状,以配合第四腔室122的形状。第一孔槽124被界定在第一平面部1231相邻第二平面部1232的位置。第二孔槽125被界定在第二平面部1232相邻第二盖体120的边缘的位置。在此所述的第二孔槽125能为任何形态,以连通第三腔室121与第四腔室122。或者是第二孔槽125可为一狭槽、一通孔、一开口或一过滤件,但不限于此。第二孔槽125可使用以上所述的配置的组合,且可为多个。第二盖体120可与第二隔板123成为一体,其可由塑料材料所制成,或可通过组合多个塑料组件来形成。第二盖体120的一底板126能用来作为一热传介质。底板126由金属制成更好,其用来稳固地接合第二盖体120来容纳水,以防止漏水。底板126可由塑料制成,且可与第二盖体120成为一体或为一独立组件。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底板126由塑料材料制成,并且在其外表面接合一金属盖。底板126用来将热传递给第二盖体120内的水,以产生经加湿的空气。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一加热机构来对水加热以产生经加湿的空气。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加热机构可为一加热板嵌入或形成在腔室的底部,来加热水以产生经加湿的空气。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加热机构为由导热材料所制成的一底板126,其可将热传递给腔室内的水。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加热机构为一加热器,用来加热加湿器内的水。第二盖体120还包括一第一凸块127及一第二凸块128,其从第二盖体120的边缘向外延伸。在组合第一盖体110与第二盖体120时,第一凸块127接合第一接合部115的第一沟槽1151,第二凸块128接合第二接合部116的第二沟槽1161。第一盖体110及第二盖体120间的接合关系可使用不同的方式来形成,以提供牢固或大致牢固的接合。在其它具体实施例中,该接合关系可为扣件接合、黏扣带、紧固带或其组合,但不限于此。
[0080]参照图8至图10,分隔板130包括一主体131及形成于主体131的一侧的一侧体132。侧体132与鼓风机(图未示)之间可装设有一定位组件,用于判断侧体132与鼓风机是否连接。侧体132的上部界定有一出气口 133。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侧体132的上部界定有一腔室(图未示),其可容纳空气,以提供空气流至出气口 133的路径。出气口 133连通第二盖体120的第三腔室121及第四腔室122。一阻挡件134形成在出气口 133下方。该阻挡件134包括一底壁1341及一侧壁1342。底壁1341及侧壁1342共同界定一分区孔1343来连通出气口 133与第三腔室121及第四腔室122。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底壁1341为水平设置,且侧壁1342位在底壁1341及侧体132的上部间的区域。当经加湿的空气冷凝至侧体132的上部靠近出气口 133时,阻挡件134的底壁1341及侧壁1342能防止水进入分区孔1343,并防止水经由出气口 133传送至一呼吸面罩或一空气输送管。阻挡件134可为任何形状或任何形态,以减少或阻止液体进入管内。主体131界定有一第一开口 135、一第二开口 136及一第三开口 137。第一开口 135位在远离出气口 133的位置。第二开口 136及第三开口 137位在第一开口 135及出气口 133之间的区域。当分隔板130与第一盖体110组装时,第一隔板113邻接、靠合或接触主体131,并将第一开口 135与第二开口 136及第三开口 137分开。第一腔室111通过第一开口 135连通第三腔室121。第三腔室121通过第二开口 136连通第二腔室112。第二腔室112通过第三开口 137连通第四腔室122。第一开口 135包含一第一部分1351及一第二部分1352。第一部分1351及第二部分1352从主体131向下延伸,以形成两个末端开放的井状部。第一部分1351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二部分1352的延伸长度。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一空气导引板138位于第一开口 135旁,并从主体131向上延伸。当空气从进气口 114进入加湿器100时,空气会被空气导引板138分成两个不同部分(以下分别称为气流A及气流B)。气流A在第一盖体110的外缘与空气导引板138之间流动,并通过第一开口 135的第一部分1351进入第三腔室121。气流B在空气导引板138与第一隔板113之间流动,并通过第一开口 135的第二部分1352进入第三腔室121。第二开口 136与第三开口 137可具有一矩形结构,但不限于此。主体131还包含由主体131向下延伸的一第一空气导引板1353、一第二空气导引板1361、一第三空气导引板1371及一支承板1372。第一空气导引板1353位于第一部分1351远离第二部分1352的一侦U。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空气导引板1353向外弯曲远离第三腔室121。第二空气导引板1361位在第二开口 136邻近该阻挡件134的分区孔1343的一侧。第三空气导引板1371位于邻近第三开口 137的一侧。支承板1372位于第二开口 136及第三开口 137之间,并直接连接第三空气导引板1371。支承板1372用来支承第三空气导引板1371。当分隔板130与第二盖体120组合时,支承板1372邻接、靠合或接触第二隔板123。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支承板1372也可位在第二隔板123附近。应注意的是,若有需要,可将支承板1372省略。相同地,上述的板体可与分隔板130成为一体,或可为可稳固安装至所述相应位置的独立组件。
[0081]在操作时,进入加湿器100的空气被分成气流A及气流B。气流A沿着第一盖体110的外缘与空气导引板138间的一空气通道流动,且通过第一开口 135的第一部分1351进入第三腔室121。气流B沿着空气导引板138与第一隔板113间的另一空气通道流动,且通过第一开口 135的第二部分1352进入第三腔室121。如图9所示,因为第一部分1351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二部分1352,通过第一部分1351的气流A的流速大于通过第二部分1352的气流B。根据伯努利定律,流速增加的同时,压力会减少。因此,气流A具有比气流B小的压力。因为高压气体流向低压气体是自然现象,故气流B会往气流A流动,并因此产生空气流动的某种路径。当气流B朝气流A流动时,两个气流均到达第一空气导引板1353,且弧状的第一空气导引板1353能导引该两气流。因为第一空气导引板1353为弧状,气流(可为气流A、气流B或两者的混合气流)能顺着第一空气导引板1353的曲率所提供的方向,并因此在第三腔室121中产生该两气流的旋转。因此,第三腔室121中空气的流动路径会被延伸,且该旋转空气将可更充分地与第三腔室121中的经加湿的空气混合。当该旋转空气到达第二空气导引板1361时,该旋转空气会经由第二开口 136进入第一盖体110的第二腔室112。因为该旋转空气持续经由第二开口 136进入第一盖体110的第二腔室112,第二腔室112内的空气会经由第三开口 137进入第二盖体120的第四腔室122,并再次与经加湿的空气在第四腔室122中混合。第四腔室122内的空气会接着进入阻挡件134的分区孔1343,并从出气口 133离开加湿器100。当该旋转空气到达第三空气导引板1371时,该空气会沿着介于第二空气导引板1361及第三空气导引板1371间的空气通道流动,并直接进入阻挡件134的分区孔1343,且从出气口 133离开加湿器100。
[0082]在前述加湿器100中,进入进气口 114的空气被空气导引板138分成气流A与气流B。在分别通过第一开口 135的第一部分1351及第二部分1352后,气流A与气流B会具有不同流速。不同流速的气流A与气流B会碰撞第一空气导引板1353、第二空气导引板1361及第三空气导引板1371,以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因此,可减缓或避免第二盖体120内的共振现象,并减少加湿器100产生的噪音。再者,第一空气导引板1353导引不同流速的气流A与气流B旋转。第三腔室121内的旋转空气会更充分地与该经加湿的空气混合,以此增加气流的湿度。
[0083]加湿器100还可包括一第一垫片140及一第二垫片150。第一垫片140形成在第一盖体110及分隔板130之间。第二垫片150形成在第二盖体120及分隔板130之间。第一垫片140及第二垫片150用来防止水或空气从加湿器100漏出。应注意的是,可用不同方式来采用稳固加湿器组合的接合关系以防止水或气流泄漏的机构。
[0084]另外,第二空气导引板1361实质上平行第三空气导引板1371。如图11所示,从分隔板130的侧边观察,可见一间隙139形成在第二空气导引板1361及第三空气导引板1371之间。第三腔室121内的一部分气流可通过间隙139而到达出气口 133。第二空气导引板1361及第三空气导引板1371可延伸流径,并干扰第三腔室121内的气流。这可通过减缓吹力以有助于进一步减少所容纳的水溢出,并能因此降低溢出物进入导管及面罩的可能性。间隙139的宽度会影响上述现象。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介于第二空气导引板1361及第三空气导引板1371之间的间隙139具有Imm至8mm的宽度。介于第二空气导引板1361及第三空气导引板1371之间的间隙139的宽度为约2mm更好。应注意的是,间隙139可为不同的形状。如图11所示,间隙139可形成为一类似V形。
[0085]应进一步了解的是,尽管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许多特征和优点连同该等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和功能的细节已如前述,此等内容仅为例示,且可对细节进行改变,包括在本发明所公开的原理内的形状、尺寸及组件排列等方面均可进行改变,而本发明所限定的范围,其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呼吸装置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该加湿器包含: 一第一盖体,界定有一进气口 ; 一第二盖体,与该第一盖体接合,该第二盖体界定有一腔室用于容纳水; 一加热机构,用以在该腔室内产生经加湿的空气;以及 一分隔板,至少部分地夹设于该第一盖体与该第二盖体之间,且该分隔板界定有一出气口 ; 其中,经由该进气口进入的空气因与经加湿的空气混合而被加湿,之后并经由该出气口送出; 其中,经由该进气口进入的空气被该分隔板分成多个具有不同流速的气流,以此形成多个流径; 其中,该分隔板包含一主体及形成于该主体一侧的一侧体,该出气口被界定在该侧体的一上部,该主体被夹设于该第一盖体与该第二盖体之间;且 其中,该主体界定有一第一开口位于远离该出气口的位置,该第一开口包含从该主体朝该第二盖体向下延伸的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的延伸长度小于该第二部分的延伸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呼吸装置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一空气导引板位于该第一开口旁,且从该主体朝该第一盖体向上延伸,来自该进气口的空气被该空气导引板分成两个不同部分,该两个不同部分分别通过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以形成具有不同流速的气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呼吸装置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盖体界定有一第一腔室及一第二腔室,该第一腔室通过一第一隔板与该第二腔室分离,当该第一盖体与该分隔板组合时,该第一隔板靠合至该主体,该进气口被界定在该第一盖体的侧面且连通该第一腔室;且其中该第一腔室被界定在该第一盖体的第一侧,该第二腔室被界定在该第一盖体的第二侧,该第一盖体的第二侧具有一弧状以供使用者握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呼吸装置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盖体的腔室包含一第三腔室及一第四腔室,该第三腔室通过一第二隔板与该第四腔室分离,该第二隔板界定有至少一孔槽用以连通该第三腔室及该第四腔室; 其中,一阻挡件形成在该出气口下方,该阻挡件包含一底壁及一侧壁,该底壁及该侧壁共同界定有一分区孔,用以将该出气口连通该第三腔室及该第四腔室;且 其中,该底壁为水平设置,且该侧壁位于该底壁及该侧体的上部之间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呼吸装置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隔板包含一第一平面部及一第二平面部,该第二隔板界定有两孔槽,一孔槽被界定在该第一平面部相邻该第二平面部的位置,另一孔槽被界定在该第二平面部相邻该第二盖体的边缘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呼吸装置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该主体还包含一第一空气导引板,其自该主体朝该第二盖体向下延伸,该第一空气导引板位于该第一部分远离该第二部分的一侧,该第一空气导引板向外弯曲远离该第三腔室,以不同流速通过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的两气流到达该第一空气导引板,该两气流顺着通过该第一空气导引板所提供的一方向,在该第三腔室中产生该两气流的旋转; 其中,该主体还界定有一第二开口及一第三开口,该第二开口及该第三开口位于该第一开口及该出气口间的区域,该第一隔板将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及该第三开口分隔,该第三腔室通过该第二开口连通该第二腔室,该第二腔室通过该第三开口连通该第四腔室,来自该第一空气导引板的部分气流经由该第二开口进入该第一盖体的第二腔室,并经由该第三开口进入该第二盖体的第四腔室,并在该第四腔室内与经加湿的空气混合; 其中,该主体还包含一第二空气导引板及一第三空气导引板,其均自该主体朝该第二盖体向下延伸,该第二空气导引板位于该第二开口相邻该阻挡件的分区孔的一侧,该第三空气导引板位于相邻该第三开口的一侧,来自该第一空气导引板的部分气流沿着位于该第二空气导引板与该第三空气导引板间的一气流通道流动,且直接进入该阻挡件的分区孔,并从该出气口流动至该加湿器之外; 其中,该主体还包含一支承板,其自该主体向下延伸,该支承板位于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三开口之间,且直接连接该第三空气导引板,以支承该第三空气导引板,该支承板靠合在该第二隔板;且 其中,一间隙形成在该第二空气导引板及该第三空气导引板之间,该第三腔室内的部分气流通过该间隙流至该出气口,该第二空气导引板及该第三空气导引板延伸该流径,并干扰该第三腔室内的气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呼吸装置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盖体包含一底板,该底板用于加热该水以产生经加湿的空气;且 其中,该第二盖体包含一第一凸块,其自该第二盖体的边缘向外延伸,该第一盖体包含一与该第一凸块对应的第一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界定有一第一沟槽,该第一凸块与该第一接合部的第一沟槽接合,以连接该第二盖体及该第一盖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呼吸装置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该加湿器还包含一第一垫片及一第二垫片,该第一垫片形成于该第一盖体及该分隔板之间,该第二垫片形成于该第二盖体及该分隔板之间。
9.一种加湿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加热机构,该加热机构用于加热水以在该加湿器组合中产生经加湿的空气; 一加湿器,该加湿器包含: 一第一盖体,界定有一进气口 ; 一第二盖体,接合于该第一盖体,该第二盖体界定有一腔室,用以容纳水; 一分隔板,至少部分地夹设于该第一盖体与该第二盖体之间,且该分隔板界定有一出气口;其中,经由该进气口进入的空气因与经加湿的空气混合而被加湿,之后并经由该出气口送出;且 其中,该分隔板包含:一第一开口,位于远离该出气口的位置;及一空气导引板,朝该第一盖体向上延伸;该第一开口包含朝该第二盖体向下延伸的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具有不同延伸长度,来自该进气口的空气被该空气导引板分成两个不同部分,以形成两个流径,一流径的气流进入该第一部分,而另一流径的气流进入该第二部分。
10.一种加湿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加热机构,该加热机构用于加热水以在该加湿器组合中产生经加湿的空气; 一加湿器,该加湿器包含: 一第一盖体,界定有一进气口 ; 一第二盖体,接合于该第一盖体,该第二盖体界定有一腔室,用以容纳水; 一分隔板,至少部分地夹设于该第一盖体与该第二盖体之间;其中,经由该进气口进入的空气因与经加湿的空气混合而被加湿;以及 一第一垫片及一第二垫片,该第一垫片形成于该第一盖体及该分隔板之间,该第二垫片形成于该第二盖体及该分隔板之间。
【文档编号】A62B9/00GK104415474SQ201410439921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日
【发明者】萧家祥, 简志燦, 许英杰, 张明正, 陈信伟, 沈文斌, 林舒淇, 卢怡甄 申请人:雃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