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带吹干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2382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带吹干机构。



背景技术:

在消防工作完成后,消防水带的外侧一般会沾满水,使得水带的存储环境变得潮湿,会导致水带的寿命减少,若另外对水带进行干燥处理工作,需要把收卷起来的全部水带重新展开进行处理,费时费力,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省人力、效率高、吹干效果好的水带吹干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水带吹干机构,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固定于车体上,所述车体上设置有水带收卷装置,所述水带收卷装置带动水带移动,并将所述水带收集摆放,所述水带收卷装置上设置有风机底座,所述风机安装于风机底座上,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风管,所述风管布设于水带收卷装置两侧,所述风管上分布有若干风刀,所述风刀横跨于水带收卷装置的下方和/或上方,所述风刀的出风口正对水带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的数量为2台,所述风机底座的数量为2个,所述风机底座对称设置于水带收卷装置的两侧,所述风机可拆卸地安装于风机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风刀的数量为2个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风刀的数量为4个,所述4个风刀分布于水带收卷装置上,2个风刀的出风口正对水带上表面,另外2个风刀的出风口正对水带下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风管包括直管和软管,所述风刀的数量为4个,其中2个风刀并排固定于水带收卷装置的中间位置,所述置于水带收卷装置中间位置的风刀的出风口正对水带下表面,另外2个风刀分别固定于水带收卷装置的前后两端,所述置于水带收卷装置前后两端的风刀的出风口正对水带的上表面;

所述置于水带收卷装置中间位置的风刀的输入端与其相邻的风机的输出端通过软管连接;

所述置于水带收卷装置前后两端的风刀的输入端与另一台风机的输出端通过直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直管通过弯头、短节与风机的输出端连接,置于水带收卷装置一侧的直管通过风管支架固定,所述风管支架等间距焊接固定于水带收卷装置上。

进一步的,所述风管支架为角钢,所述风管支架的一面贴靠所述水带收卷装置,并与水带收卷装置固定,另一面支撑所述直管。

进一步的,所述直管通过U型螺栓固定于风管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水带吹干机构的有益效果:

在水带收卷装置传输水带的过程中,利用本实用新型的4个风刀,其中2个风刀置于水带的下方,2个置于水带的上方,这样在水带传输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风刀不停地吹干表面的水分,在水带传输结束也就完成了水带的干燥工作,节约了人力,吹干效果好,避免了后续再对水带进行干燥,提高了消防作业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带吹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水带收卷装置;2、风机;3、风刀;4、软管;5、直管;6、风管支架;7、U型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所示,水带吹干机构,包括风机2,风机2固定于车体上,车体上设置有水带收卷装置1,水带收卷装置1带动水带移动,并将水带收集摆放,水带收卷装置1上设置有风机底座,风机2安装于风机底座上,风机2的输出端连接有风管,风管布设于水带收卷装置1两侧,风管上分布有若干风刀3,风刀3横跨于水带收卷装置1的下方和/或上方,风刀3的出风口正对水带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

风机2的数量为2台,风机底座的数量为2个,风机底座对称设置于水带收卷装置1的两侧,风机2可拆卸地安装于风机底座上。

风刀3的数量为2个以上。

风刀3的数量为4个,4个风刀3分布于水带收卷装置1上,2个风刀3的出风口正对水带上表面,另外2个风刀3的出风口正对水带下表面。

风管包括直管5和软管4,风刀3的数量为4个,其中2个风刀3并排固定于水带收卷装置1的中间位置,置于水带收卷装置1中间位置的风刀3的出风口正对水带下表面,另外2个风刀3分别固定于水带收卷装置1的前后两端,置于水带收卷装置1前后两端的风刀3的出风口正对水带的上表面;

置于水带收卷装置1中间位置的风刀3的输入端与其相邻的风机2的输出端通过软管4连接;

置于水带收卷装置1前后两端的风刀3的输入端与另一台风机2的输出端通过直管5连接。

直管5通过弯头、短节与风机2的输出端连接,置于水带收卷装置1一侧的直管5通过风管支架6固定,风管支架6等间距焊接固定于水带收卷装置1上。

风管支架6为角钢,风管支架6的一面贴靠所述水带收卷装置1,并与水带收卷装置1固定,另一面支撑所述直管5。直管5通过U型螺栓7固定于风管支架6上。

水带收卷装置1是消防车上经常用到的用于收集并摆放水带的机构,一般来说水带收卷装置1上面都会设置有输送带,输送带用以传输水带,水带收卷装置工作时,水带会在输送带上由车头传送到车尾,在传输的过程中,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吹干机构就可以进行吹干。

具体的吹干工作为:在水带收卷装置1工作过程中,风机2开始工作,风机2的电源可以是消防车,也可以外接电源,风机2启动,风机2的输出端就会排风,这时,本实用新型设计了4个风刀3,其中2个风刀3置于水带的下方,并且分布于水带收卷装置1的中间位置,由于置于水带收卷装置1的中间位置,2个风刀3离一侧的风机3很近,这样就可以通过软管4来连接风机2和风刀3,无需另布管线,节约了成本。另一侧的结构,另外2个风刀3分别置于水带收卷装置1的前后两端,由于其离风机2较远,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直管5来连接,其中直管5利用几个弯头、短节将自风机输出端到风刀3出风口形成了完整的风道。其中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将直管5换成T型管,或者其他形式的管道,只要满足风路设计要求即可。

另外,对于风刀3的数量、风刀3分布于水带的上方还是下方,都是可以调节的,即可以设计8个风刀3或更多,或者将其中1个风刀3放置在水带下方,其余的在上方,都是可以的,因此简单的变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水带吹干机构的有益效果:

在水带收卷装置1传输水带的过程中,利用本实用新型的4个风刀3,其中2个风刀3置于水带的下方,2个置于水带的上方,这样在水带传输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风刀3不停地吹干表面的水分,在水带传输结束也就完成了水带的干燥工作,节约了人力,吹干效果好,避免了后续再对水带进行干燥,提高了消防作业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