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救生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9535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救生伞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生伞。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起火逃生是一直以来的难题,如果采用降落伞运用于高层建筑逃生,由于其打开时间只有5-6秒钟,即使是专业的跳伞运动员在安全高度过低时也不能完全保证将降落伞打开,一般认为,普通飞机跳伞的最低安全高度为500米,军用伞兵的最低安全高度设计可能达到了300米。因此,在低于300米的空中,如高楼、悬崖、高塔、桥梁等建筑物上起跳,普通降落伞并不能保证起跳人的生命安全,同时,普通降落伞展开面积要达到20-25平米,在低空中常常无法得到空间的展开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普通降落伞不能用于高层建筑逃生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多层伞结构的高层建筑救生伞。

本发明技术方案:

一种多层救生伞,包括伞面和伞杆,伞杆上安装有两层以上的伞面,各层伞面的面积从上至下依次减小。

伞杆底部有拉环。

每层伞面的伞骨铰装在伞杆上,相邻的上下两根伞骨相互平行并铰接联动杆形成栅栏状的结构,套管通过连杆铰接最下层的伞骨。

伞骨的端部用过安全绳连接伞杆下端

伞面和骨架结构均采用耐火材料制作。

第一层伞面的伞骨铰接在伞杆顶端,其余层伞面的伞骨铰接在套管上,第一层和第二层伞骨端部用弹性连接件连接,套管上各层伞骨端部用软绳连接,当伞面全部打开时,弹性连接件处于复原状态,当伞面全部打开时,弹性连接件处于拉伸或压缩状态。

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弹簧或者弹性橡胶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采用四层伞面间隔有序排列,伞面从上到下依次减少,使每个伞面都能起到作用,不影响伞面的有效面积,而且占用空间不大,同时可以在低空起跳前先打开救生伞再起跳,避免了普通降落伞需要的展开时间,有效地保护了起跳人的生命安全。在高楼着火,或是其它紧急状态下需要在高楼等场合逃生时增加了一份人们的生命保险。

说明书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伞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伞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在伞杆2的上端铰接有四层伞骨11,每层有对称的六根伞骨11,相邻两层伞骨11平行并铰接联动杆12,使四层伞骨11形成以伞杆2为中心的六组栅栏结构,最下层的伞骨11通过连杆铰接套管12,通过推动套管12在在伞杆2上的滑动来控制伞骨11的开合。每层伞骨11上安装伞面1,最上层伞面1的直径为1.5米,第二至四层伞面的直径一侧为1.4米1.3米和1.2米。四层伞1的面积总和达到23.058m2。为了防止伞面翻转,伞骨11端部通过安全绳连接伞杆2下部,伞杆2下端还安装有拉环3。伞面1和骨架结构均采用耐火材料制作。

实施例2:如图3,在伞杆2的上端铰接有最上层伞骨11,其余三层伞骨铰接在套管12上,每层有对称的六根伞骨11,最上层伞骨11的端部通过弹性连接件4(弹簧)连接第二层伞骨11的端部,第二至四层伞骨11的端部通过绳子连接。通过推动套管12在在伞杆2上的滑动来控制伞骨11的开合,当伞面全部打开时,弹性连接件处于复原状态,当伞面收拢时,弹性连接件4处于拉伸状态。每层伞骨11上安装伞面1,最上层伞面1的直径为1.5米,第二至四层伞面的直径一侧为1.4米1.3米和1.2米。伞面1和骨架结构均采用耐火材料制作。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救生伞,包括伞面(1)和伞杆(2),伞杆(2)上安装有两层以上的伞面(1),各层伞面(1)的面积从上至下依次减小。采用四层伞面间隔有序排列,伞面从上到下依次减少,使每个伞面都能起到作用,不影响伞面的有效面积,而且占用空间不大,同时可以在低空起跳前先打开救生伞再起跳,避免了普通降落伞需要的展开时间,有效地保护了起跳人的生命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东
技术研发日:2017.08.22
技术公布日:2017.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